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第七章~第十章课时讲义含答案
-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讲化学平衡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讲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讲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一平衡常数的计算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讲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讲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三平衡转化率与非平衡转化率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讲化学反应速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讲化学反应速率含答案,共16页。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视角
对化学反应的快慢能从宏观(如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角度进行描述或判断,同时能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视角
对化学反应快慢的描述或比较从定性进阶到定量,从粗略的估计进阶到精确的表示。在复杂情况(如多种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下,如果从定性角度无法判断或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时,还可以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
3.瞬时与平均相结合视角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一般需基于瞬时速率,而化工生产快慢的描述则主要基于平均速率,有时则需要同时考虑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
4.认识思路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
1.基元反应与反应历程
注意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 (1)对于固体和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为了统一起见,可将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1a·|Δc(A)|Δt=1b·|Δc(B)|Δt=1d· Δc(D)Δt=1e·Δc(E)Δt,这样,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无论用哪一种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都相同。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反应速率方程:以H2O2+2HI2H2O+I2为例,v=kc(H2O2)·c(HI)称为反应速率方程;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反应速率方程是实验测定的结果,不能随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直接写出。[鲁科选必1]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从反应速率方程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②从有效碰撞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1.易错辨析。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
(2)化学反应速率为0.8m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l·L-1。( ✕ )
(3)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降低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 )
(4)100 mL 2 ml·L-1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固体,反应速率不变。( √ )
(5)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热(ΔH)。( ✕ )
(6)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 )
2.[臭氧分解反应的历程]Cl·催化臭氧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历程中有 2 个基元反应,其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慢的是① (填序号)。
3.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2 ml H2和1 ml I2蒸气,发生反应:H2(g)+I2(g)⇌2HI(g),已知反应速率方程为v=kc(H2)·c(I2)。
(1)从反应速率方程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①降低温度,k 减小 ,v 减小 。
②充入H2,c(H2) 增大 ,v 增大 。
③使用催化剂,k 增大 ,v 增大 。
(2)从有效碰撞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 增加 ,v 增大 。
②充入H2,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 增加 ,v 增大 。
③使用催化剂,活化能降低,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 增加 ,v 增大 。(3)在一定温度下,该反应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0~10 s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0.039 5 ml·L-1·s-1,v(HI)= 0.079 ml·L-1·s-1 。
(4)若该反应在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分析下列措施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①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 增大 。
②恒容充入氢气: 增大 。
③恒容充入氩气: 无影响 。
④恒压充入氩气: 减小 。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与计算
1.对于反应A(g)+3B(g)2C(g)+2D(g),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
A.v(A)=0.8 ml·L-1·s-1
B.v(B)=0.4 ml·L-1·s-1
C.v(C)=0.6 ml·L-1·s-1
D.v(D)=1.8 ml·L-1·min-1
解析 v(B)=3v(A)=0.4 ml·L-1·s-1,则换算成以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3×0.4 ml·L-1·s-1,同理,将以C、D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以A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分别为12×0.6 ml·L-1·s-1、12×1.8×160 ml·L-1·s-1,则v(A)=0.8 ml·L-1·s-1最大。
2.[2021浙江]一定温度下,在N2O5的四氯化碳溶液(100 mL)中发生分解反应:2N2O5⇌4NO2+O2。在不同时刻测量放出的O2体积,换算成N2O5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600~1 200 s,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5.0×10-4 ml·L-1·s-1
B.反应2 220 s时,放出的O2体积为11.8 L(标准状况)
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N2O5)=2v逆(NO2)
D.推测上表中的x为3 930
解析 600~1 200 s,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0.96-0.66) ml·L-1=0.3 ml·L-1,在此时间段内NO2的浓度变化量为N2O5的2倍,即为0.6 ml·L-1,故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0.6ml·L-1600s=1.0×10-3 ml·L-1·s-1,A项错误;反应2 220 s时,N2O5的浓度变化量为(1.40-0.35) ml·L-1=1.05 ml·L-1,其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05 ml·L-1×0.1 L=0.105 ml,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052 ml=0.052 5 ml,故放出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2 5 ml ×22.4 L·ml-1=1.176 L,B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v正(N2O5)=v逆(NO2),C项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经过1 110 s(600~1 710 s,1 710~2 820 s)后N2O5的浓度会变为原来的12,故可以推测N2O5的浓度由0.24 ml·L-1变为0.12 ml·L-1经过了1 110 s,表中的x为2 820+1 110=3 930,D项正确。
3.一定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B+C
B.反应开始到5 min,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0 ml
C.a点时,v(A)=v(B)
D.反应开始到5 min,v(C)=0.04 ml·L-1·min-1
解析 由题图可知,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60 ml,B、C的物质的量分别增加了0.40 ml和0.20 ml,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B+C,A项正确,B项错误;a点时反应正向进行,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v(A)>v(B),C项错误;反应开始到5 min,v(C)=0.20ml2L×5min=0.02 ml·L-1· min-1,D项错误。
技巧点拨
反应速率的计算根据信息:文字描述、表格、图像等↓求出Δc(A)、Δt,然后利用公式v(A)=|Δc(A)|Δt求出v(A)↓利用|v(A)|a=|v(B)|b=|v(C)|c=|v(D)|d可求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命题点2 速率常数及速率方程
4.(1)[全国Ⅱ高考]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4高温C2H6+H2。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k×cCH4,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r1,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的反应速率为r2,则r2= 1-α r1。
(2)[全国Ⅰ高考改编]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αα'-1)0.8(1-nα')。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为常数。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1所示。
图 1
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m。t<tm时,v逐渐提高;t>tm后,v逐渐下降。原因是 升高温度,k增大使v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t<tm时,k增大对v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t>tm后,k增大对v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 。
(3)[全国Ⅲ高考]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 2
①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 22 %。平衡常数K343K= 0.02 (保留2位小数)。
②在343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及时移去产物 ;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改进催化剂 、 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
③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 大于 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v正v逆= 1.3 (保留1位小数)。
解析 (1)设CH4的起始浓度为1 ml·L-1,则
2CH4 高温 C2H6 + H2
起始浓度/(ml·L-1) 1 0 0
转化浓度/(ml·L-1) α 0.5α 0.5α
转化率为α时的
浓度/(ml·L-1) 1-α 0.5α 0.5α
r1=k×1 ,r2=k×(1-α)=r1×(1-α)。(3)①温度越高,反应越先达到平衡,由题图2知,左侧曲线对应的温度为343 K,343 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22%。设开始时加入SiHCl3的浓度为a ml·L-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SiHCl3的平衡转化率知,达到平衡时,SiHCl3、SiH2Cl2、SiCl4的浓度分别为0.78a ml·L-1、0.11a ml·L-1、0.11a ml·L-1,化学平衡常数K343 K=0.11a×0.11a(0.78a)2≈0.02。②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结合该反应特点,及时分离出生成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实质就是提高反应速率,可采用加压的方式或选择更为高效的催化剂。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a点所在曲线对应的温度高于b点所在曲线对应的温度,且a、b两点对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所以a点的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反应速率。a点所在曲线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从题图2可知a点所在曲线平衡时SiHCl3的转化率为22%,设开始加入SiHCl3y ml·L-1,则根据“三段式”法得
2SiHCl3(g)⇌SiH2Cl2(g)+SiCl4(g)
起始浓度/(ml·L-1) y 0 0
转化浓度/(ml·L-1) 0.22y 0.11y 0.11y
平衡浓度/(ml·L-1) 0.78y 0.11y 0.11y
代入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得,k正k逆=。
在a处SiHCl3的转化率为20%,根据“三段式”法得
2SiHCl3(g)⇌SiH2Cl2(g)+SiCl4(g)
起始浓度/(ml·L-1) y 0 0
转化浓度/(ml·L-1) 0.2y 0.1y 0.1y
a处浓度/(ml·L-1) 0.8y 0.1y 0.1y
则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0.8y)2(0.1y)2=×(0.8y)2(0.1y)2≈1.3。
技巧点拨
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aA(g)+bB(g)⇌cC(g)+dD(g),假设v正=k正·ca(A)·cb(B),v逆=k逆·cc(C)·cd(D),平衡常数K=cc(C)·cd(D)ca(A)·cb(B)=k正·v逆k逆·v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K=k正k逆。
命题点3 反应历程中的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5.(1)[2023全国甲]MO+分别与CH4、CD4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CH4示例)。
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c (填“c”或“d”)。
(2)[2021全国甲]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CO2(g)+3H2(g)CH3OH(g)+H2O(g)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g)+H2(g)CO(g)+H2O(g) ΔH1=+41 kJ·ml-1
②CO(g)+2H2(g)CH3OH(g) ΔH2=-90 kJ·ml-1
总反应的ΔH= -49 kJ·ml-1;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A (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 ΔH1为正值,ΔH2和ΔH均为负值,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 。
(3)[2021广东]一定条件下,CH4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分 4 步进行,其中,第 4 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解析 (1)由题意可知,MO+与CD4的反应比与CH4的反应慢,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对应图中曲线c。(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总反应=反应①+反应②,则总反应的ΔH=ΔH1+ΔH2=+41 kJ·ml-1+(-90 kJ·ml-1)=-49 kJ·ml-1。总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B、D项错误;反应①为慢反应,则反应①的活化能较大,A项正确,C项错误。
(3)
命题点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全国Ⅲ高考改编]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进行脱硫、脱硝。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l/L。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外,还可能是 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经过相同的反应时间,溶液中含硫离子的浓度大于含氮离子的浓度,因此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由于是相同的反应体系,所以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是相同的,有可能是SO2比NO的溶解度大而导致初始浓度不同。内因可能是脱硫反应的活化能低于脱硝反应的活化能。
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2021辽宁]某温度下,降冰片烯在钛杂环丁烷催化下聚合,反应物浓度与催化剂浓度及时间关系如图。已知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B.其他条件相同时,降冰片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C.条件①,反应速率为0.012 ml·L-1·min-1
D.条件②,降冰片烯起始浓度为3.0 ml·L-1时,半衰期为62.5 min
解析 根据曲线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项正确;根据曲线①、③对应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可计算出其对应的反应速率分别为3.0ml·L-1250min=0.012 ml·L-1·min-1、1.5ml·L-1125min=0.012 ml·L-1·min-1,所以反应速率与降冰片烯浓度无关,B项错误,C项正确;结合题图可知,条件②下降冰片烯完全反应耗时125 min,则对应的半衰期为125 min×12=62.5 min,D项正确。
命题点5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
8.[2022浙江]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3X(g),c(B)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B.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
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B)=3v(X)
D.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B)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
解析 由a、c两点的横、纵坐标可得到Δt和Δc(B),则a到c的平均反应速率v=|Δc(B)|Δt,A项正确;当a点无限接近b点时,b→a的平均反应速率即为b点的瞬时速率,故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B项正确;在不同时刻都有v(B)2=v(X)3,C项错误;其他条件相同,加入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
9.[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2022广东]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D )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v(X)=1.0 ml·L-1·min-1
解析 催化剂只能决定化学反应快慢,不能决定反应是否发生,A项错误;由图像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相同时间内,催化剂Ⅰ导致的浓度变化更大,则催化剂Ⅰ使反应活化能更低,B项错误;2 min时,a曲线和使用催化剂Ⅱ时曲线浓度变化的量相等,与反应中X、Y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矛盾,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Ⅰ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C项错误;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v(X)=12v(Y)=12×4.0ml·L-12min=1.0 ml·L-1·min-1,D项正确。
命题点6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0.[2021福建]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N2↑+NaCl+2H2O。为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往A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2.0 ml·L-1 NaNO2溶液、2.0 ml·L-1 NH4Cl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入1.0 ml·L-1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1.0 mL N2所需的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t)。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锥形瓶 。
(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K, 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3)若需控制体系的温度为36℃,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 水浴加热 。
(4)每组实验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V1= 4.0 ,V3= 6.0 。
②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m(NaNO2)·c(NH4Cl)·c(H+),k为反应速率常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m= 2 (填整数)。
③醋酸的作用是 加快反应速率 。
(5)如果用同浓度的盐酸代替醋酸进行实验1,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HNO2,HNO2分解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反应结束后,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装置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量筒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导管里上升一段水柱 。HN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NO2NO↑+NO2↑+H2O 。
解析 (2)利用气压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止水夹K,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控制体系温度为36 ℃,可以采取水浴加热。(4)①运用控制单一变量思想,要探究c(Na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只能改变c(NaNO2),故V1=4.0;要保持NH4Cl的浓度不变,则各组中溶液总体积相同,故V2+V3=12,比较实验1和实验3中数据,c(NaNO2)增大1倍,时间约减小为334 s的14,即实验3的反应速率约是实验1的4倍;同理,实验4的反应速率约是实验2的4倍,则实验4中c(NaNO2)是实验2的2倍,故V2=6.0,V3=6.0。②根据上述分析,知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平方成正比,故m=2。③结合反应速率方程和NH4Cl水解显酸性知,醋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加快反应速率。(5)HNO2分解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说明两种气体中一种为NO2,则HN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2NO↑+NO2↑+H2O,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是因为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A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还能观察到量筒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导管里上升一段水柱。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5.学生必做实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
应速率
2023湖南,T13;2023上海,T22、T24;2023年6月浙江,T19;2023山东,T20;2023辽宁,T18;2023广东,T19;2022广东,T15;2022年6月浙江,T20;2021年6月浙江,T20;2021年1月浙江,T19;2021河北,T13;2021重庆,T12;2021福建,T12;2021辽宁,T12;2020山东,T14;2020全国Ⅰ,T28;2020全国Ⅱ,T28;2019全国Ⅱ,T27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反应现象中提取信息,建立物质、外界条件与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的关系;能基于碰撞理论解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调控化学反应,设计实验探究反应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在考查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时常引入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图像等。
2.以反应速率常数为载体进行命题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新形式,一般会先给出反应速率常数的相关概念和信息,然后设题,考查考生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融合应用的能力,考生要予以重视
概念
示例
基元
反应
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其中的[1] 每一步反应 称为基元反应[鲁科选必1]
2HIH2+2I·
反应
历程
基元反应构成的[2] 反应序列 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鲁科选必1]
反应2HIH2+I2分两步:①2HIH2+2I·
②2I·I2
简单
反应
反应物一步直接转化为反应产物,其总反应就是基元反应,这类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
H++OH-H2O
活化
能
基元反应过程需经历一个高能量的中间状态,此时形成一种旧键没有完全断裂、新键没有完全形成的过渡态,[3] 过渡态的能量 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之差Ea称为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Ea为正反应活化能,Ea'为逆反应活化能
反应
CO(g)+NO2(g)CO2(g)+NO(g),反应速率方程v=kc2(NO2)
温度
升高温度,k增大,反应速率(v)[7] 增大
浓度
c(NO2)增大,反应速率(v)[8] 增大
压强
增大压强(减小容器的容积),反应速率(v)[9] 增大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活化能(Ea)减小,k增大,反应速率(v)[10] 增大
t/s
0
600
1 200
1 710
2 220
2 820
x
c(N2O5)/
(ml·L-1)
1.40
0.96
0.66
0.48
0.35
0.24
0.12
离子
SO42-
SO32-
NO3-
NO2-
Cl-
c/(ml/L)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实验
编号
V/mL
t/s
NaNO2溶液
NH4Cl溶液
醋酸
水
1
4.0
V1
4.0
8.0
334
2
V2
4.0
4.0
V3
150
3
8.0
4.0
4.0
4.0
83
4
12.0
4.0
4.0
0.0
38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讲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含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讲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一平衡常数的计算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复习讲义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讲化学平衡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