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一)
班级开展“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搜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qiān)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________了。
从惊蛰的桃始华、黄莺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消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________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gēng)新。
(A)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shuò)到周代。《礼记》中说“祭日于坛”。过去,皇帝在春分时要去日坛祭日。仪式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也非常隆重,令人________。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B)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基本上大多记物候,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C)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
(D)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便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即将到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致的________。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逝(shì),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qiān)B. 更(gēng)C. 溯(shuò)D. 逝(shì)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惊蛰B. 消声匿迹C. 典礼D. 草长莺飞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完全 活动 叹为观止 体会
B. 完备 活动 拍案叫绝 体验
C. 完全 活跃 拍案叫绝 体会
D. 完备 活跃 叹为观止 体验
4. 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B.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基本上大多记物候。
C. 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
D.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答案】1. C 2. B 3. D 4.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变迁:biàn qiān,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也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追溯:zhuī sù,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
流逝:liú shì,(时间等)像流水一样消逝。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B.消声匿迹——销;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完全”表示全部、毫无遗漏;“完备”则侧重于齐全、没有缺漏。在此语境中,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应已齐全,故“完备”更合适。
第二空:“活动”指行动起来,有行动的意思;“活跃”则强调充满活力和生机。昆虫重新出现在田间,用“活跃”描述其行为更贴切。
第三空:“叹为观止”表示赞叹所见事物的美好;“拍案叫绝”则多用来形容对某事或言论的极度赞赏。此处描述仪式之隆重,用“叹为观止”更为恰当。
第四空:“体会”是对某种思想、感情或经验的领悟;“体验”则是亲身经历并感受。描述即将到来的夏天,用“体验”表示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更为合适。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B.有语病,应删去“基本上”或“大多”;
故选B。
(二)
5.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读楚辞】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任务二:读唐诗】
(3)《江雪》的体裁是( )
A. 五言绝句B. 五言律诗C. 五言古体诗D. 五言乐府
(4)《经典常谈》中认为这种诗歌体裁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屈原 (2)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深层含义: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 (3)A
(4)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离骚》可知,“他”指屈原。《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意思是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美人身体逐渐衰老。结合“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可知,“美人”指的是楚怀王,屈原担心美人迟暮,其实就是担心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希望自己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为楚怀王效忠。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律诗八句四联,中间两句要求对仗,一句七字叫七言律诗,一句五字叫五言律诗。绝句一首四句,对仗可前可后,押平声韵,一句七言的叫七言绝句,一句五言的叫五言绝句。《江雪》共四句,且每句五个字,所以是五言绝句;故选A。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示例:我认为《江雪》是铺排。首先,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江雪》中,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铺排“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从而突出了“江雪”的幽静;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为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
(三)(7分)
6. 小语在班级组织的“古诗苑漫步”活动中,对这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请你补充完整。
读诗,让人细品爱情的酸甜悲欢,有时,爱情如《蒹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般忧伤惆怅:有时,爱情又似《子衿》里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般痛苦煎熬;读诗,让人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为我们徐徐展开从煌煌京城到缥缈巴蜀的画卷;读诗,让人怜悯先人的悲惨遭遇,如《式微》里的“式微式微,胡不归?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劳役者的一曲悲歌穿越千年历史,时时警醒着当权者。
【答案】 ①. 蒹葭萋萋 ②. 白露未晞 ③. 纵我不往 ④. 子宁不来 ⑤. 城阙辅三秦 ⑥. 风烟望五津 ⑦. 微君之故 ⑧. 胡为乎中露(或: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本题注意“蒹葭、晞、阙”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古诗词鉴赏(6分)
7. 在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小语用这个表格呈现了对古诗的理解,请你补充完整。
【答案】 ①. 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 ②. 用想渡湖却没有船来比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引荐,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 ③. 自己想做官而苦于没有途径,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感情委婉含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气蒸云梦泽”意为: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茫茫。“蒸”是“蒸腾”的意思,“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汽弥漫的情景。这句从听觉上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为:想要渡水却没有帆船,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想入仕却无人引荐比作“想要渡水却没有帆船”,这是诗人表白心事之语,表达了在“圣明”的太平盛世,不甘心闲居无事,励志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念。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为: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此句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诗人巧妙地翻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流露出诗人要求援引的心情。
(二)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鄱阳山水名天下,而龙停溪最胜。众山面内,环拥林立,层峦叠嶂,烟云相连。苍藤翠木,蒙络摇缀。……而大豁①横其前,众水入焉。旁有涌泉,雷辊②雹散。跳波急洑③,千态万状。既停既乎,循山而行。大者潴④为湖,小者聚为潭。如曳雪练,如卧白虹,沉沉无声,尽水之变。
每遇胜日,披风松下,待月竹间,观澜石上,行吟坐啸,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
(选自北宋孙觌(dí)《鄱阳湖山水记》,有删改)
【注释】①豁:开阔的山谷。②辊(gǔn):很快地转动。③洑:(fú)漩涡。④潴(zhū):水流停聚的地方。
8. 学习古文,可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图表中小题。
9.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潭边的树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理解:本句描写小石潭周围的青树翠蔓生机盎然,体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愉悦。
B.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四周竹林的影子倒映在潭中石头上。
理解:本句对潭中阳光和竹林影子的描写,突出了小石潭中景物丰富,充满生机。
C. 层峦叠嶂,烟云相连。
翻译:悬崖层层,峭壁排排,(山间)烟雾与云气相接交织在一起。
理解:龙停溪四周群山高大峻伟,山间烟云缥缈,深邃迷离。这些景象都体现出龙停溪的美丽。
10. 甲乙两文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观龙停溪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乙文作者认为,“鄱阳山水名天下,而龙停溪最胜”,请你根据乙文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向游客介绍龙停溪胜景。
【答案】8. ①. B ②. D ③. 像冰雹一样散开 9. B
10. ①. 醉峦豁泉潴 ②. 意会喜悦之情
11. (示例)大家好,欢迎来到龙停溪,今天我带您一起领略它的魅力。龙停溪被悬崖峭壁的大山环绕着,它的正前方有一个开阔的山谷,四周的水都流进山谷。喷涌而出的泉水,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咆哮声。水势稍缓的时候,水面缓缓流动,大的聚而为湖,小的聚而为潭。如同白练串上一眼眼水井,又像白虹长卧山间,它是那么宁静安详,又如此引人注目。希望大家今天能够尽情享受这龙停溪胜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能力。
(1)要求用“字典查阅法”解词。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意思“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知,“许”的意思是“大约”。依据字典中“许”的四个意项可知,可解释为“表示约数,大约”;
故选B。
(2)要求用“字典查阅法”解词。结合“每遇胜日”的意思“每当遇到盛大的节日”可知,“胜”的意思是“盛大”。依据字典中“胜”的四个意项可知,应理解为“优美的”的意思;
故选D。
(3)要求用“课文迁移法”解词。由“斗折蛇行”中的“斗折”的意思可知,这里使用比喻的修辞,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依据“雷辊雹散”的意思“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咆哮声音,快速地转动”可推断出,“雹散”的意思是“像冰雹一样散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和理解能力。
B.依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指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选项中“四周竹林的影子倒映在潭中石头上”翻译有误。本句通过对日光、游鱼和鱼的影子的描写,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对澄澈、透明的潭水的喜爱之情。选项中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
结合【甲】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内容可知,上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概括了作者在永州石潭的所见所感,“乐”是动词,表达了看见“山水树竹”的心情;“感受”是动词,阐述了对环境的总体感受“凄寒”。
结合【乙】文“众山面内,环拥林立,层峦叠嶂,烟云相连。苍藤翠木,蒙络摇缀。……而大豁横其前,众水入焉。旁有涌泉,雷辊雹散。跳波急洑,千态万状。既停既乎,循山而行。大者潴为湖,小者聚为潭。如曳雪练,如卧白虹,沉沉无声,尽水之变”可得出:作者看到的景物有:层峦叠嶂、苍藤翠木、大豁、涌泉、潴、潭,由此可提炼出四个字:峦藤潴潭、峦豁泉潴等。结合“每遇胜日,披风松下,待月竹间,观澜石上,行吟坐啸,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可知,作者对所见之景的感受是:欣喜、陶醉,可提炼“喜、醉”等动词。
由以上分析可提炼出下联:观龙停溪景,喜峦藤潴潭,纵意陶醉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求以导游词的形式描绘文中景物描写的画面。结合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龙停溪胜景即可。注意称谓、欢迎词和字数限制。
结合“鄱阳山水名天下,而龙停溪最胜。众山面内,环拥林立,层峦叠嶂,烟云相连。苍藤翠木,蒙络摇缀。……而大豁横其前,众水入焉。旁有涌泉,雷辊雹散。跳波急洑,千态万状。既停既乎,循山而行。大者潴为湖,小者聚为潭。如曳雪练,如卧白虹,沉沉无声,尽水之变”可知,龙停溪山水相依,景色如画,被誉为鄱阳山水之冠。众山环绕,层峦叠嶂,烟云缭绕,宛如仙境。溪水潺潺,碧波荡漾,清泉喷涌,雷辊雹散,千态万状,令人陶醉。漫步溪边,您会发现大湖小潭星罗棋布,水色如练,如虹卧波,尽显水之变幻。
示例:亲爱的游客们,欢迎您们来到鄱阳湖畔的龙停溪。这里,山水相依,景色如画,被誉为鄱阳山水之冠。众山环绕,层峦叠嶂,烟云缭绕,宛如仙境。溪水潺潺,碧波荡漾,清泉喷涌,雷辊雹散,千态万状,令人陶醉。漫步溪边,您会发现大湖小潭星罗棋布,水色如练,如虹卧波,尽显水之变幻。这里,是您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绝佳之地。愿您在此,行吟坐啸,纵意所如,尽享龙停溪的胜景之美。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鄱阳湖的山水景色闻名天下,然而远胜过鄱阳山水其他景观的是龙停溪。许多高山朝向龙溪,像树林一样密集地竖立环绕着,悬崖层层,峭壁排排,(山间)烟雾与云气相接交织在一起。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它的正前方有一个开阔的山谷,四周的水都流进了山谷。附近有喷涌而出的泉水,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咆哮声音,快速地转动,(又)如同冰雹一样散开。水波跳跃(向前),打着旋,呈现各种各样的姿态。(等到)水势稍缓的时候,水面就显得平静,沿着山脚(缓缓)。流动大的聚而为湖,小的聚而为潭。如同白练串上一眼眼水井,又象白虹长卧山间,它们是那么宁静安详,无声地变化着不同的姿态。每当遇到盛大的节日,迎着风站在松树下面,在竹林中(赏景)直到夜间,在石头上观看潭水中激起的大波浪,或者行走、或者吟诵、或者坐下休息,或者吟唱,按照自己心里的意愿无拘无束的游荡。即使是桃花源也比不上。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千米,几千千米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②大雁队伍纪律严明,它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
③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④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袚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圣师录》)
(选自《护生画集》,丰子恺画)
材料三:
①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②A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③“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名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④B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⑤《礼记·月令》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⑥C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⑦天高云淡,雁排长空,确是一种极致的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多么壮阔的境界,多么豪迈的气概。李白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受到黑暗污浊环境的压抑,时刻向往着广阔自由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振,顿感心境契合的舒畅。当然,这种写雁阵的乐景乐情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多见。
(选自《中学语文》,有删改)
材料四:
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伊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选自《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2. 阅读材料一,画线句对说明大雁飞行的原理起什么作用?
13. 阅读材料三,选择情感。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这首诗抒发的情感,对应材料三中的小标题( )(只填选项)
A. 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B. 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C. 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14. 阅读材料三,选择情感。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孟贯《归雁》这首诗抒发的情感,对应材料三中的小标题( )(只填选项)
A. 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B. 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C. 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15. 仿照材料三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下面诗歌借孤雁抒发的感情,再仿写一个小标题,作为D选项。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A.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B.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C.绘雁排长空,抒豪迈气概。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大雁身上有哪些值得称颂的美好特质?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出其中的三点。
17. 材料四是作者对大雁热情的讴歌,请结合你学过的《大雁归来》全文,写出这段话背后作者的深情。
【答案】12. 运用类比,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的原理,便于读者理解。 13. A 14. B
15. (示例)写孤雁离群(悲鸣),叹孤独之情(前途茫茫)。
16. ①从大雁成群列队地迁徙,可以看出它们的纪律严明、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②从大雁殉情,不独活,可以看出它们的重情、重义;
③从大雁总是准时往返,可以看出它们的守时、守信。
17. 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划线句“相同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运用的是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的原理,不仅具体有力,还强调突出了大雁队伍纪律严明,它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形和“一”字形的道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一句,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理解。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在古代,衡阳被认为是很偏远地方,古人认为连大雁都飞不过的地方。所以,衡阳雁一般是思乡、归家、悲愁等意象。借北雁南飞,写思归之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理解和概括。
阅读材料三个诗歌《孤雁》,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概括可得:大雁成群列队地迁徙,可以看出它们的纪律严明、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结合材料二注释“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袚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可知,大雁殉情,不独活,可以看出它们的重情、重义;结合材料三第⑤段“《礼记·月令》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可知,大雁总是准时往返,可以看出它们的守时、守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因为有了这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伊利诺伊的玉米粒才得以穿过云层,被带到北极的冻土带。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可知,这句话形象写出大雁的迁徙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画面的歌颂。
(四)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看戏
北方
①看戏,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②正月过了,瞭一眼对面山头上的篝火,浓厚的年味便在这摇曳的火光、缥缈的烟雾、稀疏的爆竹声中消散殆尽了。似乎已经听到从前沟口传来的咿咿呀呀的吟唱,那声音抑扬顿挫,忽近忽远,似有似无!记忆深处的戏味融化在春的气息里,扑面而来,与十里八村的老老少少扑个满面、撞个满怀。乡下人过日子,都是这样,一年四季脚踩黄土背朝天,要的就是这份踏实。乡下人敬神,其实敬的是自然,是十分虔诚的。每逢庙会,就那股朴实劲儿,必须弄出点儿响动,奢侈那么一回,通过众筹,请上一班戏,约上几个说书匠,敬神的同时,为自己找一个乐子。庄稼人依靠种地过日子,办庙会看收成,收成好了,请大的戏班,如秦腔、晋剧。收成不好就请当地的道情班子。道情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与秧歌队表演的小节目如出一辙,所以前来观看的人少了许多,热闹也就大打折扣。
③老辈人在我们村修建了古佛寺,寺庙筑在河对面的山坡上,庙会的日子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戏台搭在庙宇侧下方的一个平滩里,四根又粗又高的木椽撑起主戏台,后面两根稍细稍矮的柱子连着主戏台的木椽支起后台,这样的戏台纯属临时性搭建,用完即拆。记得有一年,庙会请了晋剧团。听会长说,晌午要派人去接戏团。对于我们这帮急不可耐的乡野孩子来说,无需分派,早早撂下碗筷不约而同顺着沟滩路前去迎接。我们常常去早了,从站着、蹲着,直到等得不耐烦,一屁股坐下。等待实在是一件熬煎人的事,眼巴巴望着前沟,干等半天,等得人垂头丧气。当呼呼的大卡车渐行渐近渐清晰的时候,孩子们欢天喜地,连蹦带跳。
④在家乡,都将领戏的人叫团长,团长和会长一碰头,必有一番久违的寒暄,之后便各司其职,发号施令。团长负责指挥村里的青壮年卸车、搬运、起帐、搭台,会长负责派饭(把戏班演员划成多组,分派给光景好的家户,庙会期间各家要负责两到三名演员的食宿)。孩子看到自己家里领了戏子,手舞足蹈,倍感荣幸。
⑤夜里的第一场戏叫“挂灯戏”,三月二十八是正日子,才是主戏,最后一天是收尾戏。戏,在敲一阵停一阵又敲一阵的清脆的锣、鼓、板合奏声中拉开了帷幕。正经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挑选了正对戏台的位置稳稳地坐下,占据最好的位置。之后许多中年妇女,三三两两手牵手来了;梳着麻花辫、穿着碎花衫的年轻俊俏女子,在她们身后,时不时响起挑逗的口哨;最前排是坐姿歪歪斜斜的小孩;紧挨着的是坐毯子、坐报纸、坐塑料袋的老人们;错后是坐在木板上的穿戴整齐的妇女;外围站成一条弧线的是年轻女娃娃、中年男人,还有勾肩搭背的小伙子。看戏的时候,我自有我的好去处,在老婆婆老汉汉们中间自个儿用砖块儿垒个小凳子安身,除了去三婶的衣兜兜里掏一大把瓜子,我轻易不挪窝,台上出将入相、喽啰皇上、浓妆艳抹、战袍水袖、华饰绣鞋……悉数落在我的眼里。小孩子看戏只能看个大头,戏里的情由还得听长辈们讲。一边看戏,一边听他们讲解,才能把整折戏看懂。
⑥热热闹闹的演出结束了,道具和演员离开了,小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村里的某个地方,定会有一群小伙伴相约,拿着剥了皮的玉米秆子舞枪弄棒,或踩着碎步,或翘起兰花指,说说唱唱学着戏班子演员的样子玩耍很长很长时间……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11期,有删改)
18. 戏的演出是需要各方配合的,阅读选文第③④段,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为庙会搭建戏台→①________________→团长负责指挥卸车、搬运、起帐、搭台→②________________
19. 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0. 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品析文中句子。
(1)我们常常去早了,从站着、蹲着,直到等得不耐烦,一屁股坐下。(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
(2)台上出将入相、喽啰皇上、浓妆艳抹、战袍水袖、华饰绣鞋……悉数落在我的眼里。(“落”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21. 简要分析此文结尾段与课文《社戏》结尾段在表达方式、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A.热热闹闹的演出结束了,道具和演员离开了,小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村里的某个地方,定会有一群小伙伴相约,拿着剥了皮的玉米秆子舞枪弄棒,或踩着碎步,或翘起兰花指,说说唱唱学着戏班子演员的样子玩耍很长很长时间……
B.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答案】18. ①. 孩子们迎接戏团 ②. 会长负责派饭
19. 内容上,直述“看戏”,照应标题;认为看戏是“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奠定了全文追忆童年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童年看戏的叙写。
20. (1)运用动作描写,“站着、蹲着”“一屁股坐下”等一连串不断变化的动作,细腻、传神地表达出孩子们等待戏班子到来的焦急心情。
(2)“落”字形象地点明了“我”看戏有所得,并且富有动感,表现出“我”看戏的专注,也从侧面烘托出戏剧的精彩丰富
21. ①选文结尾段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含蓄地表达了戏剧对孩子们的影响及孩子们对戏剧的喜爱;②《社戏》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了“我”对那夜的好豆、好戏的留恋。(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结合第③段“对于我们这帮急不可耐的乡野孩子来说,无需分派,早早撂下碗筷不约而同顺着沟滩路前去迎接”概括得出:孩子们迎接戏团。
结合第④段“会长负责派饭(把戏班演员划成多组,分派给光景好的家户,庙会期间各家要负责两到三名演员的食宿)”概括得出:会长负责派饭。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看戏,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内容上,直接陈述“看戏”,和标题相照应;思想情感上,认为看戏是“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奠定了全文追忆童年的感情基调,便于作者感情的抒发。情节结构上,放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童年看戏的叙写。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①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站着、蹴着、坐下”分析,运用动作描写,由动作的不断变化,“我们常常去早了”,细腻地表现出孩子们等待戏班子到来的焦急心情。
②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落”指树叶掉下来、往下降。此处形象地点明“我”看戏有所得,并且富有动感,表现出“我”看戏的专注,“台上出将入相、喽啰皇上、浓妆淡抹、战袍水袖、华饰绣鞋……”,也从侧面烘托出戏剧的精彩丰富。表达出我看戏的专注、喜悦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本文⑥段“在村里的某个地方,定会有一群小伙伴相约,拿着剥了皮的玉米秆子舞枪弄棒,或踩着碎步,或翘起兰花指,说说唱唱学着戏班子演员的样子玩耍很长很长时间……”可知,结尾段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戏剧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以,同时抒发作者对戏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合《社戏》结尾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分析,作者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我”对那夜的好豆、好戏的留恋,进而表达“我”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三、写作(50分)
22. 作文
《社戏》中婉转悠扬的横笛声轻轻响起,“我”内心沉静而又陶醉;《回延安》久别重逢的亲人们团坐炕头,“我”内心激动而又欢快;《安塞腰鼓》元气淋漓的后生们捶动腰鼓,“我”内心震撼而又灼热;《小石潭记》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寂寥无人,“我”内心凄凉而又悲伤……
请体会这学期学过的任一篇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读《社戏》有感
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世界之大,即使你走过万千国家,你可曾真正的走进书的世界中,被书中知识所影响,令自己陶醉在其中。《社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我”随母亲回娘家,与村中的小伙伴们一同玩耍,一同去看社戏,一同去田中偷豆吃等一些趣事。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特别希望有像阿发他们那样的好伙伴们。阿发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孩子,在偷豆时,他主动提出偷他们家自己的豆,只为让伙伴们能吃到更大更好的豆子。而双喜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见“我”想去看社戏,而没有船时,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带“我”借八公公的船去,并向外婆和母亲打包票,害怕其他人被六一公公责骂,便把偷豆一事全揽在自己身上。从文中的句子中“双喜,你们这帮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今天也要送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可以看出六一公公宽厚善良,爱惜劳动果实,好客,淳朴。
反观现实中的人呢?现在大部分人都丧失了这种善良淳朴,心里想的只有自己,于是便有了害怕现象,如:看到老人不去扶,嫌弃麻烦,而明明看见别人在破坏公物,却视而不见……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什么呢?缺乏了爱,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所以有时请你简单一点,看见老人便扶起来;有时请你勇敢一点,看到别人做了不对的事,便去制止;有时请你热心一点,看见别人有困难,便去帮助一下;有时请你善良一点,看见老弱病残的人能主动向他们提供帮助,等等。
相信总会有一天,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充满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审题可知,题目要求这学期学过的任一篇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第二,选材构思。首先应确定自己要写对于哪篇课文的读后感,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例如,如果写读了《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可以先概述课文的主要故事和内容,然后依据上述内容谈及自己的感受,更要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从中感受到的民族风情及文化魅力,抒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大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原文
赏析与理解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内容
开篇虚写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的雄阔景象: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
炼字
“平”字表现湖面之阔,“混”字表现水势之大,写出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内容
实写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景象。
炼字
“蒸”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撼”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内容
即景生情,吐露心事。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修辞
比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关。“欲济无舟楫”语意双关,既言无舟渡湖,又说无路仕进。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修辞
用典。巧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隐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理解词义
字典查阅法
“许”的义项:
A.答应,允许;B.表示约数;C.这样;D.处所,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
(1)“许”词义:选______项
“胜”的义项:
A.能承担,能承受;B.尽;C.胜过,超过;D.优美的
每遇胜日
(2)“胜”词义:选______项
课内知识迁移法
斗折蛇行:“斗折”,词义: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雷辊雹散
(3)“雹散”词义: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