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展开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50分。
2.按要求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1-3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O2B. N2C. HeD. CO2
2.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CB. CO2C. CH4D. H2CO3
3. 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的是
A. HClB. HClOC. HClO4D. KClO3
4.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物质中,俗称纯碱的是
A. NaClB. Na2CO3C. NaOHD. Ca(OH)2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澄清石灰水B. 汽水C. 冰水混合物D. 海水
6. 生活中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B. 麻油C. 蔗糖D. 牛奶
7.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碳60和石墨B. 水和双氧水C. 水和冰D. 氧气和液氧
8. 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白光是
A. 碳B. 镁带C. 铁D. 硫
9. 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
A. Ag2SB. Ag2SO4C. SO2D. SO3
10.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作吸附剂是
A. 硫酸铜B. 活性炭C. 氯化钠D. 氯气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盐酸用于除铁锈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氮气用作保护气D.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12.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3O22Fe2O3
B. CO+CuOCu+CO2↑
C. SO2+2NaOH=Na2SO3+H2O
D. H2SO4+2NaOH=Na2SO4+H2O
13. 能用来鉴别盐酸和硫酸的是
A. BaCl2溶液B. AgNO3溶液C. 石蕊试液D. Na2CO3溶液
14.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铁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铁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35-3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关于启普发生器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反应过程中关闭活塞内部气压减小
C. 为了产生更多的气体,液体的量越多越好
D 可用于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氧气
16. 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盐酸是挥发性酸B. 是可溶性盐
C 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D. 常温下,MgCO3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17.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说法是
A. 甲处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乙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 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六、简答题(共30分,第38题8分,第39题7分,第40题6分,第41题9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和生活与节气息息相关。
(1)“春分”:春分无长短,风送九畹香。在远处就能闻到油菜花香,是因为分子______。
(2)“谷雨”:时雨乃降,百果乃登。正常雨水略显酸性,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pH<5.6的雨水容易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用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促进小麦生长,需要加追肥。尿素【化学式CO(NH2)2】可作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CO(NH2)2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mlCO(NH2)2中约含______个氢原子。
(4)“芒种”:芒种不种,过时无用。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请写出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方案______。
19. 如图1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6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g/100g水。
(2)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______色。
(4)1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列式即可)。
(5)60℃时,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①甲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_(选填“NaCl”或“KNO3”)。
②乙烧杯中状态1时为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向状态2时的乙烧杯中继续加入一定量该种固体,充分搅拌形成状态3,请在图3中绘出符合状态3的点______。
20. 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可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这三种类型,具体如表所示。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CH4+H2OCO+3H2制备的氢气属于______(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消耗3m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______克氢气。
(3)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高效制取“绿氢”,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①整个过程中数目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
②“过程II”中生成了氢气和______(填化学式)。
③与电解水法相比,该方法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
21. 氢氧化钠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
(1)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H2↑+Cl2↑。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物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前,需将杂质除去,步骤如图所示。
①II中加过量NaOH的目的是______。
②写出III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③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
④请写出V的完整操作______。
(2)某班同学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①上述实验中,步骤______(选填“1”或“2”)中的现象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②小奉同学在进行步骤1时忘记滴加酚酞。为验证反应的发生,他进行如下补充实验:
第1步:取少量步骤2中所得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第2步;在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根据上述现象,小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未发生反应。
小贤同学认为小奉同学的结论不科学。他在小奉同学第1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终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请将小贤同学的实验补充完整______。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测试
化学部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O2B. N2C. HeD. CO2
【答案】B
【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故选B。
2.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CB. CO2C. CH4D. H2CO3
【答案】C
【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详解】A、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 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
C、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C正确;
D、碳酸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碳酸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3. 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的是
A. HClB. HClOC. HClO4D. KClO3
【答案】D
【详解】A、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0,x=-1价,故不符合题意;
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y+(-2)=0,y=+1价,故不符合题意;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m+(-2)×4=0,y=+7价,故不符合题意;
D、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物质中,俗称纯碱的是
A. NaClB. Na2CO3C. NaOHD. Ca(OH)2
【答案】B
【详解】A、氯化钠俗称食盐,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澄清石灰水B. 汽水C. 冰水混合物D. 海水
【答案】C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6. 生活中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B. 麻油C. 蔗糖D. 牛奶
【答案】C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A不符合题意;
B、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符合题意;
D、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碳60和石墨B. 水和双氧水C. 水和冰D. 氧气和液氧
【答案】A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A、碳60和石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两者属于不同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物质两种不同状态,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A。
8. 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白光的是
A. 碳B. 镁带C. 铁D. 硫
【答案】B
【详解】A. 碳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正确;
C.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错误;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出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故选B。
9. 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4Ag+O2+2H2S=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是
A. Ag2SB. Ag2SO4C. SO2D. SO3
【答案】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g、O、H、S的个数分别是4、2、4、2,生成物中含Ag、O、H、S的个数分别是0、2、4、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Ag、2个S,故X的化学式为:Ag2S。
故选A。
10.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作吸附剂的是
A. 硫酸铜B. 活性炭C. 氯化钠D. 氯气
【答案】B
【详解】A、硫酸铜不具吸附性,不能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吸附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可用作吸附剂的是活性炭,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不具吸附性,不能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吸附剂,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不具吸附性,不能用作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吸附剂,但氯气能够杀死水中的有害病菌,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可作杀菌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盐酸用于除铁锈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氮气用作保护气D.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答案】B
【详解】A、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3O22Fe2O3
B. CO+CuOCu+CO2↑
C. SO2+2NaOH=Na2SO3+H2O
D. H2SO4+2NaOH=Na2SO4+H2O
【答案】C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错误;
B、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气体符号,错误;
C、 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在H2O前配上2,错误。故选C。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3. 能用来鉴别盐酸和硫酸的是
A. BaCl2溶液B. AgNO3溶液C. 石蕊试液D. Na2CO3溶液
【答案】A
【详解】A、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符合题意;
B、硝酸银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而硝酸银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银属于微溶物,可能会出现白色浑浊,故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硫酸均呈酸性,都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铁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铁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答案】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时,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在银完全置换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铁可能没有置换出铜,也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
【详解】A、铁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铁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铁,故A错误;
B、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B错误;
C、铁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铁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C错误;
D、据C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故D正确。
故选D。
35-3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 关于启普发生器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反应过程中关闭活塞内部气压减小
C. 为了产生更多的气体,液体的量越多越好
D. 可用于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氧气
【答案】A
【详解】A、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旋塞或弹簧夹(使容器通大气),长颈漏斗中的液体进入容器与固体反应, 当停止使用时,关闭旋塞或弹簧夹,使容器内形成一个密闭体系,由于反应继续进行,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分液漏斗中,使容器中液体液面降低,与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从而实现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所以启普发生器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正确;
B、反应过程中关闭活塞,使容器内形成一个密闭体系,由于反应继续进行,容器中的气体增大,压强增大,B错误;
C、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多少有关系,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只是盐酸量多,不能产生更多的气体,需同时增加碳酸钙和盐酸的质量,才能产生更多的气体,且液体的量过多,可能导致关闭止水夹后液体从上口被压出,C错误;
D、启普发生器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能用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D错误;
故选A。
16. 部分盐和酸的溶解性(20℃)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盐酸是挥发性酸B. 是可溶性盐
C. 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D. 常温下,MgCO3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
【答案】CD
【详解】A、由溶解度表知,HCl属于挥发性物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盐酸是挥发性酸,故A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表知,MgCl2为可溶性物质,氯化镁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氯化镁是可溶性盐,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表知,硫酸钙微溶、碳酸钙不溶,故常温下溶解度:CaCO3<CaSO4,故C说法错误;
D、常温下,碳酸镁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故D说法错误;
故选CD。
17.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说法是
A. 甲处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乙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 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答案】AB
【详解】A、甲处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乙处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B正确;
C、从甲、乙出来进入丙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入丁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不能被吸收,收集在丁装置中,后面不需要再进行尾气处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在甲处和碳粉反应不完全,剩余的二氧化碳会与乙处生成的二氧化碳一起进入丁中,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后,检验的二氧化碳既有乙处生成的,也有甲处剩余的,故D错误。
故选:AB。
六、简答题(共30分,第38题8分,第39题7分,第40题6分,第41题9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和生活与节气息息相关。
(1)“春分”:春分无长短,风送九畹香。在远处就能闻到油菜花香,是因为分子______。
(2)“谷雨”:时雨乃降,百果乃登。正常雨水略显酸性,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pH<5.6的雨水容易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用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要加追肥。尿素【化学式CO(NH2)2】可作______(选填“氮”“磷”或“钾”)肥,CO(NH2)2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mlCO(NH2)2中约含______个氢原子。
(4)“芒种”:芒种不种,过时无用。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请写出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1)在不断运动
(2) ① CO2+H2O=H2CO3 ②. 熟石灰
(3) ①. 氮 ②. 4##四 ③. 4NA##2.4081024
(4)计算出所需氯化钠质量为32g,水为168g,用托盘天平称量32g氯化钠,用量筒量取168mL水,把它们倒入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待配制好后,转移到细口瓶中并贴好标签
小问1详解】
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小问2详解】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呈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略显酸性;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小问3详解】
尿素中有氮元素,所以可以作氮肥;尿素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式可知,1mlCO(NH2)2中有4ml氢原子,所以氢原子个数为4NA或者2.4081024个氢原子。
【小问4详解】
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装瓶、贴标签。所以先算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溶质为200g×16%=32g,溶剂为200g-32g=168g,所以量取水168mL,把溶质和溶剂放在烧杯中溶解,配制好后转移到细口瓶中,最后贴好标签。
19. 如图1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6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g/100g水。
(2)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______色。
(4)1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列式即可)。
(5)60℃时,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①甲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_(选填“NaCl”或“KNO3”)。
②乙烧杯中状态1时为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向状态2时的乙烧杯中继续加入一定量该种固体,充分搅拌形成状态3,请在图3中绘出符合状态3的点______。
【答案】(1)37.7
(2)蒸发结晶 (3)黄
(4)
(5) ①. NaCl ②. 不饱和 ③. 或
【小问1详解】
由图知,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3g,故填:37.3。
【小问2详解】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
【小问3详解】
含有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为黄色,则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故填:黄。
【小问4详解】
由图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1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填: 。
【小问5详解】
①由图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 XgNaCl 和 XgKNO3固体加100g水后,甲部分溶解,乙完全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则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NaCl,乙烧杯中加入的是硝酸钾,故填:NaCl。
②乙烧杯中加入Xg硝酸钾后,硝酸钾全部溶解,得到状态1,再加入Xg硝酸钾后,又全部溶解,则乙烧杯中状态1时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③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3g,KNO3的溶解度为110g,则X>37.3,若乙中状态2的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则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55g,硝酸钾由状态1到状态2溶质的质量加倍,再加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再溶解;若乙中状态2的硝酸钾溶液不饱和,加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先增大,饱和后不变,但溶质增加的量一定小于X, 因为,则图3中绘出符合状态3的点如图示,或 。
20. 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可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这三种类型,具体如表所示。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CH4+H2OCO+3H2制备的氢气属于______(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消耗3m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______克氢气。
(3)我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高效制取“绿氢”,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①整个过程中数目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
②“过程II”中生成了氢气和______(填化学式)。
③与电解水法相比,该方法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
【答案】(1)化学变化
(2) ①. 蓝氢 ②. 18
(3) ①. 氢原子、氧原子 ②. H2O2 ③. 利用太阳能,节能
【小问1详解】
煤炭生成“灰氢”过程中,有氢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甲烷制氢,辅之以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故通过该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蓝氢;
根据关系式可知,消耗3ml甲烷,理论上可制取9ml氢气,质量为9ml×2g/ml=18g;
【小问3详解】
①由微观图示可知,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水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整个过程中数目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②由微观图示可知,过程Ⅱ中生成了氢气和过氧化氢(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2;
③光解水法与电解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通电,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
21. 氢氧化钠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
(1)工业上可以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反应原理为:2NaCl+2H2O2NaOH+H2↑+Cl2↑。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物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前,需将杂质除去,步骤如图所示。
①II中加过量NaOH的目的是______。
②写出III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③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
④请写出V的完整操作______。
(2)某班同学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①上述实验中,步骤______(选填“1”或“2”)中的现象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②小奉同学在进行步骤1时忘记滴加酚酞。为验证反应的发生,他进行如下补充实验:
第1步:取少量步骤2中所得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第2步;在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根据上述现象,小奉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未发生反应。
小贤同学认为小奉同学的结论不科学。他在小奉同学第1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终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请将小贤同学的实验补充完整______。
【答案】(1) ①. 除去氯化镁 ②. ③.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④. 加入过量盐酸后加热蒸发
(2) ①. 先变红,后颜色变浅或消失 ②. 变大 ③. 1 ④. 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若不产生气泡,则可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小问1详解】
①由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镁,所以II中加过量NaOH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故填:除去氯化镁。
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根据题意可知,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滤液D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所以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④为除去D中含有的过量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V的操作是加入过量盐酸后加热蒸发。故填:加入过量盐酸后加热蒸发。
【小问2详解】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不能使酚酞变色,若盐酸过量,盐酸也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又由红色变成 无色;温度计示数变大。故填: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又由红色变成无色;变大。
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蒸发至结晶,蒸发皿中也会有白色固体析出。所以步骤1中的现象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故填:1。
②根据小奉同学的步骤pH>7可知,氢氧化钠过量,则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若要验证反应的发生,可验证盐酸的消耗,则可取少量步骤2中所得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若不产生气泡,则说明盐酸被消耗,则可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溶、挥
溶
溶、挥
溶
微
不
溶
溶
微
灰氢
蓝氢
绿氢
化石燃料制氢
碳排放高
天然气制氢
辅之以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实现全过程100%绿色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步骤1:在盛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插入温度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步骤2:将上述所得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结晶。
蒸发皿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溶、挥
溶
溶、挥
溶
微
不
溶
溶
微
灰氢
蓝氢
绿氢
化石燃料制氢
碳排放高
天然气制氢
辅之以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实现全过程100%绿色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步骤1:在盛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插入温度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_____;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步骤2:将上述所得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结晶。
蒸发皿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 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对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