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南瓜的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强。若将西瓜的芽接到南瓜的茎上,往往可以提高西瓜的产量。下面实例中,在操作和原理上与此例最为接近的是( )
A.生姜的块茎繁殖B.水蜜桃树的嫁接
C.兰花的组织培养D.豌豆的种子繁殖
2.如图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⑥结构中可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B.②结构中含有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
C.在特定时期,④结构中具有结构“花粉管”
D.在受精以后,结构⑤便会凋落
3.下列有关人类体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 对染色体
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C.基因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D.基因数目与 DNA 分子数目相同
4.目前已有十多种两栖动物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
A.两栖动物生活的水域环境遭受破坏
B.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C.人类对两栖动物进行大量捕杀、食用
D.外来入侵物种侵占了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5.如图为鸡卵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上具有许多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B.②和④中贮存的营养物质可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C.③为受精卵,里面含有细胞核
D.①和⑤起到保护作用
6.“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该诗句中描述的鸟妈妈正处于( )
A.交配期B.产卵期C.孵卵期D.育雏期
7.近几年,指纹认证及 DNA 鉴定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下列关于两种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个体的人,其指纹也是不相同的
B.指纹是人体的性状之一,它只受基因控制
C.DNA 主要处于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
D.DNA 与基因是相同的物质,只是说法不同
8.下列优质农产品的获取中,必须有新基因产生的是( )
A.高产奶牛B.高产抗倒伏小麦
C.太空椒D.含糖量高的甜菜
9.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也需要严密的逻辑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叙述中,不能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推测提供证据支持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氮、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B.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所进行的实验
C.1969年,人们从坠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中发现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D.地质学研究表明,46 亿年前的地球温度很高,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
10.下列植物排序中,按照由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
二、读图填空题
11.果蝇体型较小,常生活在腐烂的水果周围,因其易饲养、繁殖快,生命周期较短,常作为研究遗传学的生物材料。图一为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二为果蝇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 果蝇杂交实验及结果
(1)依据图一中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果蝇的发育大致经过了____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被称为____。
(2)依据图二果蝇杂交实验及结果中的第____组,可大致判断出果蝇的____翅为显性性状。
(3)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果蝇翅是否残缺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则在第一组杂交实验中,亲代性状为长翅的果蝇,其基因型为____。
12.人类是XY型性别决定(图一),家鸡是ZW型性别决定(图二)。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对两种性别决定方式进行比较。
(1)两种性别决定方式的相同点: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________,每对染色体中各有____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则不相同:人类男性A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X的染色体,一种是含________的染色体;而雄性家鸡D产生的精子则只有一种,为含________的染色体。正常情况下,若雄性家鸡D产生的精子与含有________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将发育成雄性家鸡。
13.图一为对不同种类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结果,图二为马、黑猩猩、人的相关骨骼比较。请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分析对比,对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
(1)分析图一中的数据及图二中的几种动物骨骼比较,可以看出人与黑猩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上最________,人与黑猩猩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上最为________,通过对比,初步可以判定在图一中所列出的动物中,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________。
(2)为了研究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上述研究所采用的生物研究方法主要为________法,此方法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________,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实验题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请你根据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在一块面积为0.8米×0.8米的大彩色纸上均匀的撒上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②生物兴趣小组组长作为监督人,其他同学都是“捕食者”。“捕食者”先背对桌面,接着转向桌子,并快速的“捕获”一张小纸片取出。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直到大彩纸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为止。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在每个“幸存者”下面放上3个相同颜色的备用小纸片。
④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述步骤,进行4次。每轮均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开始数目和幸存数目。
实验数据:
(1)分析每次“捕获”后的幸存数目,_______色的“幸存者”最多,推测实验中作为背景的大彩色纸颜色应接近于_______色。
(2)比较第一次及第四次的“幸存者”数目,_______色已无“幸存者”,但其他颜色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3)本实验表明:当小纸片与大彩纸的颜色差异较_______时,便不容易被“捕食者”捕获,从而生存下来。结合达尔文进化论,可见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也是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生姜的块茎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生殖,是由高等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水蜜桃树的嫁接与题干中将西瓜的芽接到南瓜的茎上,都是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B符合题意。
C.兰花的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属于无性生殖,但不是嫁接,C不符合题意。
D.豌豆的种子繁殖是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⑥胚珠结构中含有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A错误。
B.②花药结构中可产生雄性生殖细胞——精子,B错误。
C.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粘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可见在特定时期,④花柱结构中具有花粉管结构,C正确。
D.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①柱头和④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⑤子房壁发育成果皮,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因此,基因数目与染色体数不相同,C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将生殖细胞产在水里,在水里完成受精,幼体用鳃呼吸,在水中发育,因此两栖动物生活的水域环境遭受破坏是两栖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两栖动物也能适应环境,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是导致其减少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人们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也是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进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物种的入侵不是导致两栖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卵壳①上具有许多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故A正确。
B.②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④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故B正确。
C.③胚盘中具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故C错误。
D.①卵壳,⑤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在春季大多数鸟类进入了繁殖期,在繁殖季节,雌雄鸟完成交配、产卵、孵卵,晚成雏的鸟进入育雏期;雏鸟的食量需求很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为保证鸟类的正常繁殖,春天最好不能捕鸟。因此,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主要描写了鸟妈妈正处于育雏期,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指纹,它是每个人独特的身体特征,不同个体的人,其指纹也是不相同的,A正确。
B.指纹是人体的性状之一,它的形成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营养、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对指纹的细节产生影响,B错误。
C.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错误。
D.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即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不一定需要新基因的产生,A错误。
B.经过多次杂交,可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错误。
C.经过带种子遨游太空及培育,得到太空椒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C正确。
D.通过选择育种或基因工程引入现有基因库中已有的有利基因等可以获得含糖量高的甜菜,不一定需要新基因的产生,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D.地质学研究表明,46 亿年前的地球温度很高,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原始大气中有氢气、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等气体,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有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原始生命,AD不符合题意。
B.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火花放电的方法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支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不符合题意。
C.在陨石中发现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这说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于其他星球,C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地球上植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故按照由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的是④海带、①葫芦藓、③满江红、②葡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1)卵、 幼虫、 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2)三;长
(3)Aa
解析:(1)果蝇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根据表格第三组数据可知: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3)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果蝇翅是否残缺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第一组杂交实验中,亲代长翅基因组成为Aa,残翅基因组合为aa;因为子代出现残翅性状,亲代含A基因的组合必须有a基因,否则不会出现aa子代,所以亲代基因组合为Aa和aa。
12.答案:(1)减少一半;一条
(2)Y;Z;Z
解析:(1)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一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1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从染色体的角度来说,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X的染色体,一种是含Y的染色体。
家鸡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控制的,雄性家鸡具有ZZ的性染色体组合,而雌性家鸡具有ZW的性染色体组合。因此,雄性家鸡D产生的精子只含有一种性染色体,即Z染色体。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若雄性家鸡D产生的含有Z染色体的精子与含有Z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将具有ZZ的性染色体组合,这将发育成雄性家鸡。
13.答案:(1)小;相似;近
(2)比较;对比
解析:(1)分析图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人与黑猩猩在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上最小,图二中的几种动物骨骼比较,可看出人与黑猩猩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上最为相似,由此可判断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2)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比较的方法,上述研究所采用的生物研究方法主要为比较法。此方法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4.答案:(1)红红
(2)黄
(3)小自然选择
解析:(1)生物适应环境,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该探究中,纸片是颜色与背景颜色一致时,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推测实验中作为背景的大彩色纸颜色应接近于红色。
(2)由实验数据,比较第一次及第四次的“幸存者”数目可知,黄色已无“幸存者”,但其他颜色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3)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红色的纸片与大彩色纸颜色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而留下来是适者生存,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黄、黑、绿、蓝纸片先被发现并被选取,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因此,动物保护色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实验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亲代的性状表现
长翅×残翅
长翅×长翅
长翅×长翅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目
长翅
56
97
61
残翅
56
0
22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5
38
44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黑
20
3
12
2
8
1
4
1
黄
20
2
8
0
0
0
0.
0
红
20
10
40
17
68
21
84
22
绿
20
5
20
3
12
2
8
1
蓝
20
5
20
3
12
1
4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