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2.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B.C.D.
3.下列调味品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B.白糖C.香油D.花生酱
4.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
A.氧气B.氧原子C.氧元素D.氧分子
5.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去除色素
B.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作灯丝
6.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CaCO3CO
B.CuSO4ZnSO4
C.FeFe2O3
D.NaNO3Ca(NO3)2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9.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
B.图书档案起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D.冬天使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11.(2分)概念之间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3种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一组概念是 ( )
A.AB.BC.CD.D
12.(2分)《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13.(2分)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14.(2分)“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图4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C的化学式为Cl2O
B.一定条件下,E可以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成D
C.KOH和A反应生成D和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D.在A中加入适量的镁条,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15.(2分)“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原理如图所示4。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MgSO4>NaCl
B.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a℃时,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NaCl
16.(2分)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7.(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8.(2分)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 )
A.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B.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不能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19.(2分)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
A.46:3B.46:11C.23:3D.23:6
20.(2分)mgCaCO3煅烧一段时间,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2g,充分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0
B.剩余固体中CaCO3、CaO的质量比为25:14
C.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稀HCl时,会有气泡产生
D.煅烧前后的固体分别与足量稀HCl反应,两者消耗HCl的质量相等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能源、材料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完成下列各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①丙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氢气属于 (填序号)。
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③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2)北京冬奥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水快速制成冰。
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干冰和氟利昂都可作制冷剂。化学式为CCl2F2的氟利昂中含有 种元素。
③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见图),其原因是 。
(3)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①铝合金属于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 (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
22.(10分)H2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
Ⅰ.H2O2的制备
Ba(NO3)2BaOBaO2滤液H2O2
(1)Ⅰ中反应有非金属氧化物生成,则该氧化物中除氧元素外一定含有 (填元素名称)元素。
(2)BaO2中的阴离子为,1个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 。
(3)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过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减压能够降低蒸管温度,从H2O2化学性质角度说明V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 。
Ⅱ.H2O2的应用
火箭动力助燃剂: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的肼(N2H4)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该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与传统化石燃料燃烧相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 。
23.(10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导致铅中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 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A.油辣子
B.食盐
C.姜醋汁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 ,请写出制作过程中生成强碱NaOH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
(3)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24.(10分)湿法炼锌过程中的净化钴液中含有Zn、C、Cu和Fe的单质及Zn(OH)2,可利用过硫酸钠氧化水解法实现钴的富集,同时分别回收锌、铜和铁元素,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1.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
资料2.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表:
(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
(3)“除铁”过程中会发生分步反应2FeSO4+H2O2+H2SO4=Fe2(SO4)3+2X,X的化学式是 ,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4)上述流程中 (填序号)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
a.浸渣
b.滤渣Ⅰ
c.滤液Ⅱ
d.滤渣Ⅲ
25.(10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会变蓝。
氢气的制取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K1、K2和K3。在注射器中分别加入锌粒和稀硫酸,打开阀门K1、K2,将稀硫酸注入注射器2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利用装置A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
探究氢气的性质
(3)关闭K1,打开K3,固定注射器2,通一会氢气目的是 。
(4)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现象是 ,证明氢气具有 性。
(5)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反应中有水生成。M处加入的试剂是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愿(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故B错误;
C、烧石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烧窑制砖涉及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B.C.D.
【分析】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调味品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B.白糖C.香油D.花生酱
【分析】根据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A、胡椒粉不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白糖易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
C、香油不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C错误;
D、花生酱不溶于水、稳定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4.H2O2、KMnO4、KClO3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
A.氧气B.氧原子C.氧元素D.氧分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能制得氧气,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和过氧化氢(H6O2)三种物质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氧元素,所以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含义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5.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去除色素
B.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作灯丝
【分析】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来分析;
B、根据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来分析;
D、根据灯丝需要使用熔点高的金属,武德合金的熔点低,不可用作灯丝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去除色素。
B、氮气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灯丝需要使用熔点高的金属,不可用作灯丝。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不是“克”。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V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CaCO3CO
B.CuSO4ZnSO4
C.FeFe2O3
D.NaNO3Ca(NO3)2
【分析】A、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B、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来分析;
C、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来分析;
D、根据硝酸钠和氢氧化钙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A、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合题意。
B、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符合题意。
C、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不合题意。
D、硝酸钠和氢氧化钙互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分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银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用来制造电线,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该选项符合题意;
C、石墨可用于生产铅笔芯,质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具有不可燃不助燃,可用于灭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可使火焰更旺,而不是减少酒精的挥发。
B.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可使火焰更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可使火焰更旺,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可使火焰更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
B.图书档案起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D.冬天使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分析】A、根据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器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室内起火,否则空气流通,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图书档案起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火柴竖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逸,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D、冬天使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一氧化碳有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概念之间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3种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一组概念是 ( )
A.AB.BC.CD.D
【分析】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含有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种;
B、硫酸盐和铵盐都属于盐,硫酸铵既是硫酸盐又是铵盐;
C、有机物和单质都属于纯净物,有机物和单质是并列关系;
D、酸碱都属于化合物。
【解答】解:右图中,XY是交叉关系。
A、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种,故A错误;
B、硫酸盐和铵盐都属于盐,Y和X是交叉关系;
C、有机物和单质都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酸碱都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例如由图中可知,X和Y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2分)《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特征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地气(水蒸气)上为云,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通过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水的自身净化;
C、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故错误;
D、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此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不同状态与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的关系,可结合选项细心分析。
13.(2分)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丁是甲烷2+CO26H2O+CH4。
A、根据分析可知,丙是水,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5×2+16=18。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故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4.(2分)“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图4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C的化学式为Cl2O
B.一定条件下,E可以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成D
C.KOH和A反应生成D和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D.在A中加入适量的镁条,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分析】A、根据C是+4价氯元素的氧化物进行分析;
B、根据E是氯酸钾,氯元素显+5价,而D可以是氯化钾,氯元素显﹣1价,氯酸钾在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A是﹣1价的氯元素形成的酸即盐酸,则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C是+4价的氯元素2,故A错误;
B、E是氯酸钾,而D可以是氯化钾,氯酸钾在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A是﹣7价的氯元素形成的酸即盐酸,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C正确;
D、在A即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镁条,可以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应用、方程式的书写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原理如图所示4。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MgSO4>NaCl
B.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a℃时,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NaCl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没有指明温度,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图4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指明溶液的状态,故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可得到较纯的NaCl。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分)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解答】解:A、20℃时,所以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溶质,所以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100℃时×100%=37.5%。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比较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B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的划痕较浅,纯铜片的硬度小;
B、灼烧后产生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没有产生这两种气味的则是合成纤维;
C、KOH2SO4、HNO6分别显碱性、中性,分别取样,分别显蓝色、红色,可以鉴别;
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8.(2分)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 )
A.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B.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不能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A、该反应在反应后铁的质量增加,所以铁不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前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含有的元素为铁元素和氧元素,该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D、该实验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选:B。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2分)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
A.46:3B.46:11C.23:3D.23:6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碳酸钠中碳元素质量,反应后所得固体为硫酸钠,硫酸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
【解答】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5.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碳酸钠中碳元素质量=1.5g
由方程式2NaOH+H2SO8=Na2SO4+3H2O和Na2CO2+H2SO4═Na2SO4+H2O+CO7↑知,反应后所得固体为硫酸钠,即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9.5g:1.2g=23:3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化学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巧妙使用,此题难度较大,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20.(2分)mgCaCO3煅烧一段时间,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1.2g,充分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0
B.剩余固体中CaCO3、CaO的质量比为25:14
C.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稀HCl时,会有气泡产生
D.煅烧前后的固体分别与足量稀HCl反应,两者消耗HCl的质量相等
【分析】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氧化钙和碳酸钙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可得碳素钙的质量,据此计算、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3CaO+C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2+2HCl=CaCl2+H4O+CO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O+2HCl=CaCl5+H2O,由元素守恒可知,则碳酸钙的质量为:33.3g×,即m=30;
B、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y
x=20g
y=11.2g
故剩余固体中CaCO3、CaO的质量比为:(30g﹣20g):11.2g=25:28,故B不正确;
C、由B可知,加入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D、煅烧前的固体为碳酸钙3+2HCl=CaCl6+H2O+CO2↑,煅烧后的固体为氧化钙和碳酸钙7CaO+CO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6+H2O,由此可得出:CaCO3~8HCl,故煅烧前后的固体分别与足量稀HCl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定难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能源、材料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完成下列各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①丙烷属于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氢气属于 b (填序号)。
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
③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 c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无污染(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2)北京冬奥会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水快速制成冰。
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过程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干冰和氟利昂都可作制冷剂。化学式为CCl2F2的氟利昂中含有 三 种元素。
③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见图),其原因是 三者的分子的构成不同 。
(3)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多种新型材料。
①铝合金属于 a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碳纤维的硬度是钢的7倍,密度只有钢的,能承受1200℃的高温 轻巧 (写出一点即可),其理由是 密度小 。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水对环境无污染,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氟利昂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存在差异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作为火炬外壳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能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丙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②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水对环境无污染;氢气可由水电解产生;化石能源包括煤、天然气;
③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比较容易被压缩;
④氢气热值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被称为是理想的清洁,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2)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收热量;
②根据氟利昂的化学式可知,氟利昂中含有碳、氟;
③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三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3)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由题意,“飞扬”火炬的外壳使用碳纤维树脂,密度只有钢的1/4;树脂选用高温阻燃型、轻巧。
故答案为:(1)①有机物。
②b。
③c。
④无污染(合理即可)。
(2)①吸收;
②三;
③三者的分子的构成不同。
(3)①a;
②轻巧;密度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10分)H2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
Ⅰ.H2O2的制备
Ba(NO3)2BaOBaO2滤液H2O2
(1)Ⅰ中反应有非金属氧化物生成,则该氧化物中除氧元素外一定含有 氮 (填元素名称)元素。
(2)BaO2中的阴离子为,1个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 18 。
(3)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一种过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2+2HCl=BaCl2+H2O2 。
(4)减压能够降低蒸管温度,从H2O2化学性质角度说明V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 H2O2受热易分解为O2和水 。
Ⅱ.H2O2的应用
火箭动力助燃剂: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的肼(N2H4)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H4+2H2O2=N2+4H2O 。
(6)该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与传统化石燃料燃烧相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 产物没有污染,绿色环保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进行分析;
(3)根据Ⅲ为BaO2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进行分析;
(4)根据减压能降低蒸馏温度,进行分析;
(5)根据液态的肼(N2H4)与过氧化氢混合时,会产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进行分析;
(6)根据该反应生成物是氮气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Ba(NO3)2中含有Ba、N、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氮元素;
(2)O的原子序数为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7×8+2=18;
(3)Ⅲ为BaO5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2+2HCl=BaCl5+H2O2;故答案为:BaO4+2HCl=BaCl2+H3O2;
(4)减压能降低蒸馏温度,V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是H2O3受热易分解为O2和水;故答案为:H2O2受热易分解为O2和水;
(5)液态的肼(N2H4)与过氧化氢混合时,会产生大量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2H2+2H2O8=N2+4H4O;故答案为:N2H4+2H2O2=N3+4H2O;
(6)由①可知,该反应生成物是氮气和水,绿色环保,绿色环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3.(10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由于松花蛋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但专家提醒松花蛋少吃无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导致铅中毒。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 C 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A.油辣子
B.食盐
C.姜醋汁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KOH中的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 草木灰 ,请写出制作过程中生成强碱NaOH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氨气有关
B.松花蛋中“松花”的形成与料泥产生的强碱有关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来分析;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凉拌松花蛋,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食用松花蛋时加入醋调料可以除去松花蛋中碱涩味。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料泥是由生石灰(即氧化钙) Na2CO3 )、食盐 K4CO3 )等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制作过程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2O=Ca(OH)4、Ca(OH)2+Na2CO2=CaCO3↓+2NaOH。
(3)A、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所以松花蛋中蛋清和蛋黄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便出现了朵朵松花,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导致铅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C;
(2)草木灰;CaO+H4O=Ca(OH)2;Ca(OH)2+Na4CO3=CaCO3↓+5NaOH;
(3)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10分)湿法炼锌过程中的净化钴液中含有Zn、C、Cu和Fe的单质及Zn(OH)2,可利用过硫酸钠氧化水解法实现钴的富集,同时分别回收锌、铜和铁元素,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1.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
资料2.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表:
(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OH)2+H2SO4=ZnSO4+2H2O ,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Cu 。
(3)“除铁”过程中会发生分步反应2FeSO4+H2O2+H2SO4=Fe2(SO4)3+2X,X的化学式是 H2O ,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3.2~7.7 。
(4)上述流程中 c (填序号)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
a.浸渣
b.滤渣Ⅰ
c.滤液Ⅱ
d.滤渣Ⅲ
【分析】(1)根据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根据滤液II中含有锌离子,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提高锌的利用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1)工艺流程中“酸浸”“除铁”“沉钴”都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2)“酸浸”中发生酸碱中和是氢氧化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2+H2SO2=ZnSO4+2H4O;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1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12个氧原子,反应后6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铁离子完全沉淀所需溶液的最低pH为3.8,所以该过程需要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3.2~2.7;
(4)上述流程中滤液II中含有锌离子,可返回湿法炼锌系统。
故答案为:(1)过滤;
(2)Zn(OH)2+H5SO4=ZnSO4+6H2O;Cu;
(3)H2O;4.2~7.8;
(4)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5.(10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氢气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会变蓝。
氢气的制取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K1、K2和K3。在注射器中分别加入锌粒和稀硫酸,打开阀门K1、K2,将稀硫酸注入注射器2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2)利用装置A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 。
探究氢气的性质
(3)关闭K1,打开K3,固定注射器2,通一会氢气目的是 把装置B中空气排净 。
(4)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 ,证明氢气具有 还原 性。
(5)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反应中有水生成。M处加入的试剂是 碱石灰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氢气的还原性来分析;
(5)根据常用的干燥剂来分析。
【解答】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3+H2↑。
(2)装置A使用注射器添加稀硫酸,且把锌粒放在注射器中,所以优点是节约药品。
(3)通一会氢气目的是为了把装置B中空气排净,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时。
(4)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故观察到a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是还原剂。
(5)为了防止装置A中反应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水分干扰b处出现的现象,可以在干燥管中放块状或颗粒状固体来吸收水分干燥氢气。
故答案为:(1)Zn+H2SO3=ZnSO4+H2↑;
(2)节约药品;
(3)把装置B中空气排净;
(4)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还原;
(5)碱石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序号
X
Y
Z
A
氧化物
纯净物
物质
B
硫酸盐
铵盐
盐
C
有机物
单质
纯净物
D
碱
酸
化合物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黄铜片与铜片的硬度
取样,将它们互相刻画
B
区别羊毛、棉花、合成纤维
取样,分别灼烧后闻气味
C
鉴别KOH、HNO3、Na2SO4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D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金属离子
Fe3+
Fe2+
C2+
开始沉淀的pH
1.9
7.5
7.7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9.2
序号
X
Y
Z
A
氧化物
纯净物
物质
B
硫酸盐
铵盐
盐
C
有机物
单质
纯净物
D
碱
酸
化合物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黄铜片与铜片的硬度
取样,将它们互相刻画
B
区别羊毛、棉花、合成纤维
取样,分别灼烧后闻气味
C
鉴别KOH、HNO3、Na2SO4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D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金属离子
Fe3+
Fe2+
C2+
开始沉淀的pH
1.9
7.5
7.7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5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g,9g水,0和8,8%,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氧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