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42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讲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提能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提能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4·广东中山调研)下列有关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
C.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D.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
解析: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A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B正确;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属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C正确;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不能说明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D错误。
2.(2020·浙江1月选考)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可遗传的
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解析:海岛上昆虫中有三种翅类型,说明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A正确;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昆虫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自然选择作用,C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D正确。
3.(2024·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高三期中)下列实例不能体现适应的相对性的是( B )
A.雪地中的野白兔能骗过地上的狼,却被空中的鹰发现
B.竹节虫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光合作用减弱
D.鼠能凭借灵敏的听觉、钻洞等而躲过猫的袭击,却易被蛇捕食
解析:雪地中的野白兔能骗过地上的狼,却被空中的鹰发现,这说明适应是相对的,A不符合题意;竹节虫的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没有体现适应的相对性,B符合题意;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这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但光合作用减弱,这说明适应是相对的,C不符合题意;鼠能凭借灵敏的听觉、钻洞等而躲过猫的袭击,却易被蛇捕食,这说明适应是相对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4·山东临沂期中)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t1、t2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留居在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B.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C.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
D.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也可能会发生改变,A正确;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正确;由题可知,乙、丙两地环境不同,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C正确;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5.(2024·新疆石河子阶段考)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目前这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抗生素导致病菌形成新物种
B.病菌的变异对病菌本身是有害的
C.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提高了病菌的基因突变率,导致抗性基因的产生
解析: 抗生素的选择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病菌的变异中存在抗药性较强的个体,抗药性强的变异对病菌本身是有利的,B错误;抗生素对病菌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变异产生于抗生素使用前,抗生素的使用与基因突变率无关,D错误。
6.(2024·辽宁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我国研究人员在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之前一直认为仅分布于不丹、印度等地的坎氏锦蛇。此次发现证实了该蛇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北地区也有分布,扩大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我国发现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有21行,其他国家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有19~27行不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不同地区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鳞片数目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地区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鳞片数目不同,说明基因具有多样性
C.我国的坎氏锦蛇经过数年进化后,由于环境不同,进化方向已发生变化
D.若我国的坎氏锦蛇与印度的该种蛇仍能进行交配,则说明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不同地区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鳞片数目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不同地区的坎氏锦蛇背鳞中段鳞片数目不同,说明基因具有多样性,B正确;我国的坎氏锦蛇经过数年进化后,由于环境不同,进化方向已发生变化,C正确;若我国的坎氏锦蛇与印度坎氏锦蛇仍能进行交配,但产下的后代不育,则说明两者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D。
7.(2024·九省联考甘肃卷)热带雨林中某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以植物甲的叶片为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甲产生的某种毒素抵制了该昆虫的取食,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二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昆虫和植物甲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现象
B.该昆虫的捕食不利于植物甲的适应性进化
C.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
D.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该昆虫和植物甲的进化
解析: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该昆虫的捕食有利于植物甲的适应性进化,B错误;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适应的会生存,不适应的会被淘汰,C正确;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该昆虫和植物甲的进化,如外界环境的改变,D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
8.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型(填“基因型”或“表型”)。
(3)④指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解析:(1)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导致①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型。
(3)④指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B组
一、单选题
1.(2024·山东青岛二中调研)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B )
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本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解析: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A不符合题意;达尔文并不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本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B符合题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2.(2024·山东菏泽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种群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B.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不同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解析: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细菌群体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不抗药性变异,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抗药性个体被保留,不抗药个体被淘汰,也就是说抗生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A。
3.(2024·辽宁营口高三期末)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
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
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解析:①为稳定选择,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故选B。
4.(2023·山东滨州一模)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比例为3∶1∶1,种群内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经调查,该种群子一代各基因型个体数分别为1 470、1 030、140个。若最适应环境的个体不被淘汰,不同表型淘汰率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B.这三种基因型决定三种不同的表型
C.aa基因型个体的淘汰率约为48%
D.子一代A的基因频率约为75%
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最终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A错误;因该种群亲本AA、Aa、aa的个体比例为3∶1∶1,A的基因频率为7/10,a的基因频率为3/10,自由交配后代AA、Aa、aa比例应该为49∶42∶9,都乘以30后,子一代各基因型个体数分别为1 470、1 260、270,而题目种群子一代各基因型个体数分别为1 470、1 030、140个,说明AA没有淘汰,Aa淘汰率为230/1 260,aa的淘汰率为130/270≈48%,三者淘汰率不同,说明表型不同,B、C正确;子一代中各基因型个体数分别为1 470、1 030、140,A的基因频率为(147×2+103)/[2×(147+103+14)]≈75%,D正确。故选A。
5.(2023·福建泉州统考三模)根据化石中某种元素与其放射性同位素的比例可测算化石的形成年代。238U衰变为206Pb的半衰期为45亿年,14C衰变为12C的半衰期为5 730年。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一件2.44亿年前的远古动物骨骼化石(如图所示),根据化石产地和指节骨较多、尖嘴长吻等与众不同的特征,将该化石动物命名为奇异罗平龙。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D )
A.奇异罗平龙化石的发现,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奇异罗平龙尖嘴长吻且牙齿较多,有利于提高其捕食的效率
C.奇异罗平龙的指节骨较多,有利于增加其四肢运动的灵活性
D.测定奇异罗平龙化石中14C/12C,比测定238U/206Pb能更准确测算其形成年代
解析: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因此奇异罗平龙化石的发现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奇异罗平龙的吻端更长,牙齿数量更多,这有利于提高它们抓捕猎物的效率,B正确;奇异罗平龙的指节骨较多,可能有利于脚蹼的屈伸,增加其四肢运动的灵活性,C正确;由于14C衰变为12C的半衰期为5 730年,238U衰变为206Pb的半衰期为45亿年,而奇异罗平龙约生活在2.44亿年前,因而测定奇异罗平龙中的238U/206Pb能比14C/12C能更准确测算其形成年代,D错误。故选D。
6.(2024·辽宁辽阳高三期末)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无不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下列现象不能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的是( C )
①一些物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
②越简单的生物化石,首次出现的地层越古老
③自然选择对大量的中性突变不起作用
④连年成片栽种抗虫棉的棉田中,棉铃虫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是生物进化不断积累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即不能解释一些物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原因,①符合题意;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②不符合题意;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对生物有利或有害,自然选择进行筛选,但种群中大量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大量的中性突变不起选择作用,③符合题意;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连年成片栽种抗虫棉的棉田中,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抗毒蛋白性的棉铃虫能存活并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故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增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2024·辽宁辽阳高三期末)耧斗菜在北美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甲、乙两种耧斗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生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物种,基因库完全不同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因此甲、乙两种耧斗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不同生长环境(生境的不同)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耧斗菜在北美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甲、乙两种耧斗菜属于两个物种,基因库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8.(2024·宁夏银川月考)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检测方法为:将含有相同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
(2)图中最有效的是B培养基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B。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前(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选择。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少数。
解析:(1)抗生素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在滤纸片周围就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大小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强弱。
(2)因为抑菌圈越大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所以最有效的是B培养基中的抗生素。
(3)①据曲线图分析,B时刻加入抗生素,细菌数量快速减少;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个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对细菌变异起到选择的作用,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③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是变异个体,只占少数,使用抗生素能杀死大部分无抗药性的个体,故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