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3课时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天津中考)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 )
    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
    答案:B
    2.(2022·四川南充中考)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这是由于瓶内的饮料发生了扩散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答案:C
    3.(2023·湖南岳阳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
    答案:B
    解析: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项A错误,B正确。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选项C、D错误。
    4.(2023·湖南永州中考)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吸热
    答案:C
    5.(2023·四川成都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小草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A正确。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选项B错误。河面上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选项C错误。群山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D错误。
    6.(2022·四川成都中考)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 ;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
    答案:大 保持不变
    7.(2022·云南中考)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 。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1)错误: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原因:烧杯底部温度偏高,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 (2)晶体
    (3)固液共存 增加 (4)95 低于 (5)不会
    模拟预测
    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后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如图所示,这样读数会使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2.下图所表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D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消失是升华现象;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冰棍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B
    解析: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B
    解析:刚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正确的选项是B。
    5.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C
    解析:污水中的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液化为小水珠,水珠越聚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里。
    6.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0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病人甲的体温是38 ℃,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 ℃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 ℃,体温计液柱不变化,仍为38 ℃;若乙的体温高于38 ℃,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 ℃,不可能高于38 ℃,故C正确。
    7.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
    D.加热5 min时物质温度是48 ℃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初温是40 ℃,BC段表示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是一种晶体,选项A、C说法正确;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的过程,选项B说法错误;加热5 min时,该物质还没有熔化完毕,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物质的温度是48 ℃,故选项D说法正确。
    8.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冰的熔点是0 ℃,加入盐后,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说明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的熔点是0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A选项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选项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储存在钢罐里的,C选项错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舞台上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选项错误。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答案:B
    解析: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吸热汽化,选项B错误;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由于水银凝固而无法测温度,选项C正确;夏天从水中上岸的人由于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到冷,选项D正确。
    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答案: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2.(多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4 min到t=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
    答案:ACD
    解析:如题图所示,水的初温是90 ℃,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 min和第6 min之间,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 ℃不变,所以水从第4 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 ℃,在第6 min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 ℃不变。
    1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内能 32
    解析:(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mV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 ℃,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题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 ℃。
    14.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固体甲第6 min的状态是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
    答案:固液共存 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解析:由题中图像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 ℃;从第4 min到第8 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1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答案:放热 液化
    解析: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铝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铝罐时,会凝华成小冰晶(霜)。寒冬,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时,会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17.(2022·四川自贡中考)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块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案: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块拿到0 ℃的房间里,虽然温度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 ℃,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
    18.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 min。
    (3)加热到第3 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4)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答案:(1)晶体 减少 (2)吸收 3 (3)固液共存 (4)慢
    1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 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
    (3)如图乙所示,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 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1)热胀冷缩 水银 (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3)96 98 (4)如图所示
    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酒精的沸点是78 ℃,水银的沸点是357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由题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当温度到达98 ℃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相关试卷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3单元第12课时简单机械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3单元第12课时简单机械练习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锅炉上的安全阀门示意图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3单元第11课时功和机械能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3单元第11课时功和机械能练习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4课时光现象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第1单元第4课时光现象练习含答案,共1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