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2 光学实验(平面镜,发射,折射)(含解析),共15页。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专题突破】
    1.图甲是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A、B,目的是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小明操作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棋子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 ① (填序号)。
    ①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②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解答】解:(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观察到棋子A的像,同时也能观察到与像比较的棋子B,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而选择相同的两棋子,是为了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通过比较相同的棋子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得到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是由于他看到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有一个像的位置,每个平面镜都成一个完整的像,且这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4)①。
    2.(一)如图1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5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1)如图甲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乙中的 A (选填“A”或“B”)图所描述一样,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保持不变 (选填“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图丙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96 ℃。
    (二)某小组选用了图2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如图乙,光屏可折转,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在同一平面内 。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一)(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由图知,B气泡开始上升,但体积随即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A气泡大量的上升,且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说明水已经沸腾,且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3)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因此所示的水温为96℃;
    (二)(1)将光屏的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共面。
    这说明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由图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逐渐减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一)(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A;保持不变;(3)96;(二)(1)在同一平面内;(2)增大;小于。
    3.我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中,先固定蜡烛A的位置,再移动蜡烛B,直至观察到B与A的像 完全重合 。透过玻璃看到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 折射 形成的虚像。移开蜡烛B并在其位置处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的像;
    (3)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实验中会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像,其中靠近玻璃板的一个像是玻璃 前 (选填“前”或“后”)侧表面反射所成的像;若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0.4 cm;
    (4)如图乙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 45° 。
    【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先固定蜡烛A的位置,再移动蜡烛B,直至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
    透过玻璃看到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移开蜡烛B并在其位置处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不能看见蜡烛的像;
    (3)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
    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玻璃的前面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像,一部分光折射到了玻璃板后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玻璃板,玻璃的后面反射的光比玻璃前面的光少,所以较远的像较暗;
    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4cm;
    (4)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对应点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连接A、A1,做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移动后平面镜位置,如下图,可知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完全重合;折射;不能;(3)前;0.4;(4)45°。
    4.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B板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 垂直 。
    (2)实验时,小亮同学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两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3)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 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4)小强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丙:先用加湿器使实验空间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法线 的位置。打开固定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该同学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他认为当我们观察到
    一条光线 的现象时,可判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法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以显示法线的位置;
    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即只能观察到一条光线时,可根据光的传播路径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垂直;(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4)法线;一条光线。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选择图甲中的蜡烛c作为物体,为完成实验,另一支蜡烛应选择图甲中的 蜡烛d ;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A处,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记录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A和A′,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图中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镜面的距离为 9.80 cm;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记录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3)实验中,若将白纸板放在像的位置,白纸板上能承接到蜡烛的像吗? 不能 ,原因是: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
    (4)请画出图丙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实物大小相等,选择图甲中的蜡烛c作为物体,另一支蜡烛大小要和蜡烛c相同,由图甲可知蜡烛d和蜡烛c大小相同,移动此蜡烛直到镜中的像与该蜡烛位置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
    (2)由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蜡烛到镜面的距离为9.80cm。
    由乙图可知,像在A′处、B′处、C′处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在A处、B处、C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出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白纸板承接。
    (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实物成镜面对称,在丙图中分别作A、B与镜面的对称点A′、B′,用虚像连接,即为物体AB在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蜡烛d;(2)9.80;相等;(3)不能;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4)见解答。
    6.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EF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立放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
    (1)实验中光屏E是用来呈现入射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F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b (填字母“a”、“b”或“c”),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同一平面内 。
    (2)若将入射光线AO顺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将 逆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10°。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 。
    (4)若将光线从BO入射,则反射光线会从OA射出,这说明光路是 可逆的 。
    【解答】解:(1)为观察到完整的光路,需将光屏F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b,使光屏E和光屏F在同一平面内,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顺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逆时针转10°;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
    (4)如果将光源沿B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A的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b;同一平面内;(2)逆时针;(3)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4)可逆的。
    7.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时,在光屏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4)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5)在实验过程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 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
    【解答】解:(1)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但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该小组同学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折射角大小,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漫反射;(2)在;(3)小于;(4)光路是可逆的;(5)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垂直桌面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
    (1)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该实验最好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
    (2)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 。
    (3)解决问题后,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则像将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实验中,玲玲同学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总是有两个相距很近的像(如图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板太厚 。
    (4)她继续实验,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的数据(如上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 像距 (选填“物距”或“像距”)测量不正确。根据表中数据推算出玻璃板的厚度为 5 mm。
    【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玲玲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4)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B到平面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而玲玲测量的像距是A′到Q的距离,因此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4.2cm﹣3.7cm=0.5cm=5mm。
    故答案为:(1)大小;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4)靠近;玻璃板太厚;(5)像距;5。
    9.图1是“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光路。
    (1)如图2,将有折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观察到光屏上无折射光线,得出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在同一平面上 。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 增大 。
    (3)由表格数据猜想,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亮度变化情况为 变亮 。
    【解答】解:(1)将有折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亮度变暗,可以猜想反射光线的亮度变亮。
    故答案为:(1)在同一平面上;(2)小于;增大;(3)变亮。
    10.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如图二所示),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41.8° 。
    (2)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3)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三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解答】解:(1)由题意可以知道,当入射角为41.8°时,折射光线消失了,所以玻璃的临界角为41.8°,
    (2)光只有从水或玻璃射向空气时,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不可能完全消失;
    (3)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其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故其发生全反射,其大致路径如下图:
    故答案为:(1)41.8;(2)不会;(3)见上图。
    11.小聪同学所在实验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将可转折的硬纸板与镜面 垂直 放置,刚开始实验时,小聪的操作如图甲所示,他将呈现反射光线光路的活动硬纸板向后折,活动硬纸板上就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记录了多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实验过程中,小组的每位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观察到硬纸板上的光线,这是因为光线在硬纸板上发生了 漫 反射。
    (4)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如图乙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光电转换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光线到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移向S2,则光斑移动距离的大小与接收平面到液面之间的距离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5)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如图丙所示,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涂有一小段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丁所示),若图丁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500×10﹣2s,则圆盘的转速为 500 转/s。
    【解答】解:(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与镜面保持垂直,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线;
    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线,是由于硬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4)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
    由于两条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平行线间的距离不变,所以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和S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没有关系;
    (5)从图丁显示圆盘转动一周在横轴上显示20格,由题意知道,每格表示100.00×10﹣2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为:T=0.002s,则转速为500r/s。
    故答案为:(1)垂直;在;(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漫;(4)没有;(5)500。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入射角α

    30°
    45°
    60°
    反射角γ

    30°
    45°
    60°
    折射角β

    22°
    32°
    41°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7
    4.5
    6.3
    9.5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5°
    折射角r

    15°
    22°
    29°
    35°
    41°
    45°
    47°
    48°
    折射光线亮度
    亮→暗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含解析),共1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2 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2 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实验(含解析),共1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实验专题09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实验专题09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