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练习)-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全国通用)
展开策略1:明确目标,强化基础。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
策略2:构建体系,突破难点。通过第1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进行专题复习。
策略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包括大污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等。
策略4:关注实验,总结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辨别、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专题15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
目 录
TOC \ "1-2" \p " " \h \z \u \l "_Tc161758292" 【考点过关练】 PAGEREF _Tc161758292 \h 2
\l "_Tc161758293" 考点01气体的检验 PAGEREF _Tc161758293 \h 2
\l "_Tc161758294" 考点02多物质检验 PAGEREF _Tc161758294 \h 3
\l "_Tc161758295" 考点03 物质的鉴别 PAGEREF _Tc161758295 \h 7
\l "_Tc161758296" 考点04 气体除杂 PAGEREF _Tc161758296 \h 8
\l "_Tc161758297" 考点05 液体除杂 PAGEREF _Tc161758297 \h 10
\l "_Tc161758298" 考点06 固体的除杂 PAGEREF _Tc161758298 \h 12
\l "_Tc161758299" 【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161758299 \h 13
\l "_Tc161758300" 【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161758300 \h 27
考点01气体的检验
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A、检验Cl离子,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氯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检验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检验O2,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检验NH44+,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若变蓝色,说明含有NH44+,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故选B。
2.下列各组实验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B.用加热方法除去氯化钾固体中少量的氯酸钾
C.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D.用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
【答案】A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等都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而应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错误;
B、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以用加热方法除去氟化钾固体中少量的氯酸钾,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得到硝酸钾晶体,正确。故选A。
3.(2023·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尿素和硫酸钾都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明显现象,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应该把固体溶解,降温结晶,该选项不正确。
D、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铁也能够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考点02多物质检验
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是指山草、禾杆和树枝等燃烧后的灰烬(不包括由煤所产生的煤灰),主要成分是含钾的盐.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草木灰样品的成分.
【查阅资料】草木灰含有的钾盐主要有碳酸钾、还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1)草木灰可提供植物必须的营养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为了确定草木灰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进行以下实验.
(提供的试剂:Ba(NO3)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稀硝酸、稀盐酸、稀硫酸)
步骤1:小明同学取适量草木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搅拌,产生大量无色气泡,说明草木灰含有 .不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原因是 .
请你接着小明同学的实验继续完成下列步骤:
【答案】(1)K;(2)碳酸钾,避免引入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从而影响硫酸钾、氯化钾的检验;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草木灰可提供植物必须的营养素是钾元素,元素符号为:K.
(2)步骤1:由于碳酸钾能与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小明同学取适量草木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搅拌,产生大量无色气泡,说明草木灰含有碳酸钾.不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原因是避免引入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从而影响硫酸钾、氯化钾的检验.
由于硝酸钡能与硫酸钾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小明同学的实验继续完成下列步骤是:
2.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
Ⅱ.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清液.
Ⅲ.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样品不可能含 和 固体.
(2)提出合理假设.样品的成分有3种可能:
假设1:碳酸钠、硝酸钡; 假设2:硫酸钠、硝酸钡 假设3: .
(3)为进一步探究固体样品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稀HNO3溶液、BaCl2溶液、蒸馏水
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答案】(1)硫酸铜;氢氧化钠;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3)
【解析】解:则一定是碳酸钙,溶于水后的溶液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该混合物中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具有,只可能含有其一;
(1)由于白色粉末溶于水后能得到沉淀和溶液,溶液为无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氢氧化钠;由此知该样品不可能含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固体;
(2)由于固体中只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三种物质,而碳酸钠、硫酸钠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样品的成分有3种可能:除假设1、假设2以外,假设3应为: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3)为进一步探究固体样品的成分,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清液,白色固体能够溶于稀HNO3溶液且生成气体,所以该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钡,由此可判断假设1成立.
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答案】 氯化钡、碳酸钠 硫酸钠 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色
【解析】【查阅资料】白色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M,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无色溶液M加酚酞试剂,得到红色溶液,说明溶液显碱性;红色溶液加适量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且溶液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M中不含氯化钡,溶液仍显碱性。【初步结沦】根据【查阅资料】解答;【探究与结论】A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解答;B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分析解答。【初步结沦】(1)由【查阅资料】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氯化钡、碳酸钠;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钠;(2) 由【查阅资料】可知,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钡;【探究与结论】A、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B、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可知,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步骤为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剂;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
考点03 物质的鉴别
1.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B.观察颜色、闻气味鉴别软水和硬水
C.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尼龙 D.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正确;
B、软水和硬水均可能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用观察颜色、闻气味不能鉴别,错误;
C、羊毛纤维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尼龙灼烧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正确。故选B。
2.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铁片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混合后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气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铁片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铁片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A.H2SO4、Na2SO4、BaCl 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答案】C
【解析】A、氯化铁显黄色,可以先确定,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钡可以第2 确定,硫酸和硫酸钠不能确定,故错误;
B、该反应中的氯化钡和稀盐酸不能确定,故错误;
C、碳可以与硝酸反应放出气体,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鉴别碳酸钠,硝酸、和氯化钡,剩余的就是硝酸钠,故可以鉴别,正确;
D、四种物质中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C。
考点04 气体除杂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2(CO)……在空气中点燃
B.KCl(MnO2)……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NaCl 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无法点燃,此选项不正确;
B、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的是干燥纯净的二氧化锰,而不是氯化钾,此选项不正确;
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会成为新的杂质,此选项不正确;
D、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铜粉(氧化铜)——在空气中加热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
C.氢气(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硫酸钠溶液(硫酸铜)——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
【解析】A、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该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A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燃烧,该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B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故该方法能够达到除杂目的,故C选项实验方案可行,符合题意;
D、过量的氢氧化钠在反应后会和硫酸钠混合在一起,从而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故选C。
3.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下: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填a 或 b)进入装置E 。
(3)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写出名称) 。
【答案】
(1)长颈漏斗 Zn+2HCl=ZnCl2+H2↑
(2)BC a
(3)浓硫酸
【解析】(1)由图示可知,装置 A 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2)实验中看到 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在用锌与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检验气体时应将气体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体中去,所以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 E 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BC 之间,气体从a进入装置 E;
(3)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要收集干燥的氢气,D装置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考点05 液体除杂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MnO2(KCl)……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u(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搅拌,过滤
D.NaCl溶液(CaCl2)……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答案】C
【解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不能和氧气反应,不能除去氧气,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得到硝酸铜溶液,该选项方法正确;
D、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氯化钙带入新杂质氯化钾,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C。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能与盐酸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的活动性是锌大于铜,则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过滤后得到氯化锌溶液,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2气体(HCl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CuO固体(Cu)——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与CuCl2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Ba(NO3)2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把杂质除去的同时又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6 固体的除杂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C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B.铁钉(铁锈)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盐酸中,过滤、洗涤、干燥
C.HNO3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KCl固体(KClO3) 充分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答案】D
【解析】A、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铜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是长时间浸泡,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硝酸银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D、充分加热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CaCO3(NaCl)—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
B.Zn(Cu)—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CO2(CO)—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后收集
D.KNO3溶液(K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A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B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C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适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D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木炭粉(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赤热的炭层
C.氢气(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D.氯化钾(二氧化锰)——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木炭粉和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碳会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A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过赤热的炭层,碳会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未除掉一氧化碳,反而把二氧化碳除掉了,故B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氢气和氯化氢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C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足量的水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溶液,把氯化钾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D可行,符合题意。
故选:D。
1. (2023·辽宁抚顺等中考真题)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颜色B. 加水溶解
C. 抚摸感觉D. 灼烧闻味
【答案】D
【解析】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相近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都不能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抚摸手感相近,抚摸感觉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故选D。
2. (2023·重庆B中考真题)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分别鉴别两组物质:①C、CuO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能选用的试剂是
A. O2B. NaOH溶液C. 铁片D. 稀H2SO4
【答案】D
【解析】A、①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固体逐渐减少;CuO不与氧气反应,可以鉴别;②稀H2SO4、Na2CO3溶液都不与氧气反应,无法鉴别;故A错误;
B、①C、CuO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法鉴别;②稀H2SO4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法鉴别;故B错误;
C、①C、CuO都不和铁反应,无法鉴别;②稀H2SO4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Na2CO3溶液与铁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错误;
D、①C和硫酸不反应;CuO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可以鉴别;②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
3.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B. 黄铜和黄金——硝酸银溶液
C. 纯碱和烧碱——酚酞溶液D. 氯化铵和氯化钾——熟石灰
【答案】C
【解析】A.加入等量的肥皂水后,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出现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A可以鉴别;
B.黄铜是铜锌合金,加入硝酸银溶液后铜和锌都能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表面会有银白的银析出,而黄金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B可以鉴别;
C.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烧碱的水溶液也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C无法鉴别;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故D可以鉴别。故选C。
4. (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除杂和鉴别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NaOH溶液可与HCl气体反应,而不与氢气反应,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充分吸引,可以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可与氯化铵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硝酸钾不反应,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可以鉴别化肥NH4Cl和KNO3,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杂质,故A符合题意;
B、把混有Fe粉的Ag粉加入适量的 Al2(SO4)3 溶液,Fe粉和Ag粉都不能与 Al2(SO4)3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混有CO的CO2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杂质CO不与NaOH反应,而原物质CO2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和Na2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能把杂质Na2CO3除去,也能将原物质NaOH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择的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CO2(H2O):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具有吸水性将水分吸收,杂质被除去,且未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择的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NaCl(泥沙):加水溶解,NaCl溶于水,泥沙不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泥沙,选择的方法不正确,应溶解、过滤、蒸发,不符合题意;
C、O2(N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铜与氧气反应,不与氮气反应,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选择的方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KCl(K2CO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不与氯化钾反应,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被除去,但引入新杂质过量的BaCl2,违背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选择的方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3·广西壮族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硫酸铵和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均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碳酸钠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其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原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钾,符合题意;故选D。
8.(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化学离不开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寻物质组成的奥秘。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固体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二者,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将两者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再进行蒸发结晶的操作,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分离氯化钠和泥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氮气不与铜反应,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固体,除去氧气的同时没有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2023·湖北潜江等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A、乙醇具有特殊气味而水没有,所以闻气味可以鉴别;正确。
B、铝合金中含有金属为铝,表面的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破坏了氧化铝膜,硫酸接触单质铝,铝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铝和氢气,有气泡冒出的为铝合金;银不与硫酸反应,无气泡的为银;正确。
C、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氢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干燥得到氢气;正确。
D、硫酸铜和适量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过滤除去了硫酸钡沉淀,但是引入了新杂质硝酸铜;不正确。故选:D。
10.(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不可行的是
【答案】B
【解析】A、加过量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硫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符合题意;
C、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得到二氧化锰,蒸发得到氯化钾,可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23·湖北潜江等中考真题)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1)Na2SO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2、H2O和钠盐。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2SO3
猜想二:Na2SO3、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_______。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_______。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中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此处不能换成稀硫酸的原因:_______。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进行猜想】Na2SO3、Na2CO3
【实验探究】①三、六 ③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交流】
(1)D中品红不变色 (2)会对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反思拓展】2Na2SO3+O2=2Na2SO4
【解析】[进行猜想]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则先考虑氧化程度:
没有氧化,即猜想一:Na2SO3;部分氧化,即猜想二:Na2SO3、Na2SO4;全部氧化,即猜想三:Na2SO4;
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则在前面三种猜想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钠,则猜想四:Na2SO3、Na2CO3;
[实验探究]实验I:实验现象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硫,则样品中要含有亚硫酸钠,而猜想三和猜想六中没有亚硫酸钠,则猜想三、六不正确;
实验II:猜想五正确,则样品含有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足量稀盐酸将两者反应完全,滴入的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盐酸不能溶)和氯化钠,则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交流](1)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确保进入E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硫,装置中C是除去二氧化硫的,D是证明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D中品红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则应该补充的现象是:D中品红不变色;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是检验硫酸根离子,不能把盐酸换成稀硫酸的原因:加入硫酸就引入了硫酸根离子,会对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氧气反应产生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
12.(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样品成分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g样品于锥形瓶中
②打开K1,通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1g和a2g,记录数据。
③关闭K1,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2
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g和a4g,记录数据。
【分析讨论】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_。
(5)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得出结论】
(6)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用含有相关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
(1)气泡 AgNO3/硝酸银 白色沉淀
(2)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
(4)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
(5)偏大
(6) eq \f(eq \f(21(a4-a2),11a)×100%,eq \f(168(a4-a2),88a)×100%)
【解析】(1)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种溶液,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某种溶液与氯化钠反生化学反应且有明显现象,某种溶液是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A中反应是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3)装置D盛放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使生成的气体被充分吸收;
(5)步骤②的作用是排除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会被装置C吸收,导致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6)设a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168 88
x a4-a2
eq \f(168,88)=eq \f(x,a4-a2)
NaHCO3的质量分数=eq \f(168(a4-a2),88a)×100%。
13.(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写化学式);
(2)由②③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写化学式);
(3)由实验现象综合判断,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的混合,最少是含有_____种物质的混合。
【答案】
(1)FeCl3
(2)Na2SO4
(3)2/两
【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FeCl3在溶液中呈黄色,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解析】(1)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铁在溶液中呈黄色,铁离子形成的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沉淀,所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FeCl3),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2)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无色澄清溶液A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氯化钡;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故可判断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钠(Na2SO4);
(3)由上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则固体粉末的混合组成中,最多是含有4种物质(CaCO3、NaOH、Ba(OH)2、BaCl2)的混合,最少是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钡两种物质的混合。
14.(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______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法是______。
【答案】
(1)酚酞(或紫色石蕊)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Ba(OH)2+Na2CO3=2NaOH+BaCO3↓
(3)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4)NaOH、Na2CO3 白色沉淀 CuSO4(或 CuCl2、Cu(NO3)2等) 密封干燥保存
【解析】(1)试管①中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需要滴入指示剂证明发生了反应,可以选择无色酚酞或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2)试管②中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试管③中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2NaOH+BaCO3↓。
(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猜想假设]
试管③中可能完全反应只有氢氧化钠,也可能氢氧化钡过量,是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也有可能是碳酸钠过量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猜想三为NaOH、Na2CO3
[设计实验]
若猜想三正确,则滤液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加入的是含有铜离子的盐,故可以滴加CuSO4或 CuCl2、Cu(NO3)2等。
[反思拓展]
NaOH有吸水性,且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为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氢氧化钡需要密封干燥保存。
15.(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CaCl2
猜想Ⅱ: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Na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代替(填字母)。
A.pH试纸 B.铁粉 C.铜粉 D.CuSO4溶液
【答案】
(1)碱性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 HCl、NaCl、CaCl2 AB
【解析】(1)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性。
(2)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作出猜想}
由图可知,乙、丙两支试管中的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反应是甲试管中剩余的稀盐酸与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的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烧杯中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即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稀盐酸,所以猜想II为HCl、NaCl、CaCl2,故填HCl、NaCl、CaCl2。
{反思交流}
A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如pH小于7,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则猜想II成立,选项正确;
C 铁粉能够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向溶液中加入铁粉,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则猜想II成立,选项正确;
C 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稀盐酸存在,选项错误;
D 硫酸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证明稀盐酸存在,选项错误,故填AB。
1.(新情境)(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多选)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镁、氯化钠、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步骤1:取24g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1.76g气体。
步骤3:向步骤1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该白色粉末的组成最多有四种情况
C.步骤3所得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种类最多有两种
D.步骤1所得白色沉淀的质量最多是9.8g
【答案】BD
【分析】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硫酸镁、氯化钠、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步骤1:取24g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该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镁、碳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1.76g气体,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1.76g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步骤3:向步骤1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镁,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镁,
步骤4:向步骤3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于步骤③中引入了氯离子,所以无法确定无色滤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无法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综上,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镁,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解析】A、由于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所以步骤④无法确定无色滤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即无法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错误;
B、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镁,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故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为①硫酸镁、碳酸钙,②硫酸镁、碳酸钙、氯化钠,③硫酸镁、碳酸钙、氢氧化钠,④硫酸镁、碳酸钙、氯化钠、氢氧化钠,故该白色粉末的组成最多有四种情况,正确;
C、步骤3:向步骤1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一定发生了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得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过量的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所以步骤3所得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种类最多有三种(钠离子、镁离子和钡离子),错误;
D、由分析可知,步骤2产生的1.76g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根据CaCO3+2HCl=CaCl2+H2O+CO2↑,易知x=4g,则白色粉末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4g-4g=20g,当沉淀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两种时,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由2NaOH+MgCl2=2NaCl +Mg(OH)2↓可知NaOH和MgCl2的质量和为:8g+12g=20g,则当白色粉末中恰好含有8g氢氧化钠和12g硫酸镁时,恰好产生5.8g氢氧化镁沉淀,此时沉淀质量最多为5.8g+4g=9.8g,正确;
故选BD。
2.(2022·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答案】D
【解析】
实验一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实验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过滤沉淀后,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故选D。
3.(2022·云南省昆明市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体摄入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③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④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⑤某固体X可能由KCl、BaCl2、Na2SO4、(NH4)2SO4、NH4Cl、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X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X的组成有8种情况
⑥室温下,向饱和碳酸钾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如图可表示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滴入的硝酸钡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B
【解析】
①人体摄入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正确;
②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正确;
③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④液态氮沸点较低,故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正确;
⑤根据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可知,有铵根离子存在。根据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部分溶解可知,沉淀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则一定有氯化钡和氯化镁,硫酸铵和氯化铵至少有一种,硫酸钠和硫酸铵至少有1种,氯化钾可能有可能没有。所以存在的物质除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钾外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有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钠,第二种:硫酸铵,第三种:硫酸铵、氯化铵,第四种:硫酸铵、硫酸钠,第五种:氯化铵、硫酸钠。所以X的组成有5×2=10种情况(有氯化钾和没有氯化钾)。错误。
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不会受硝酸钡溶液质量的影响,错误。
正确的有四种,故选B
4.(2022·湖南株州中考真题)(多选)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B
【解析】A、将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刻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别在放有少量锌片、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镁条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无白色沉淀,不是因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而是因为稀盐酸过量,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与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硝酸钠固体少量,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未能闻到气味,不能得出氮肥与碱作用都无氨气放出的结论,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5.(2023·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真题)某小组采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探究CO还原Fe2O3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Fe;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Fe3O4,并查阅了资料:Fe3O4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备CO的原理是:HCOOHeq \\ac(\s\up6(浓H2SO4),\(=====,======),\s\d6(△))CO↑+H2O(HCOOH在常温下为液态),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CO的是______(填标号)。
(2)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和验证。
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Fe3O4和Fe.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______。
(4)该小组为了探索CO还原Fe2O3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
①用CO炼铁时,还原Fe2O3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_℃。(填“400”“600”或“800”)
②图中:x=______。
③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______ Fe3O4+______。
【答案】
(1)C
(2)3CO+Fe2O3eq \\ac(\s\up7(高温),\(===,====))2Fe+3CO2
(3)①. 反应前有铁、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形成浅绿色溶液,有黑色固体不溶解
(4)①800 ②33.6 ③4FeO Fe
【解析】
(1)由制备CO的原理知,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CO的是C。
(2)甲同学推断黑色固体是Fe,则对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eq \\ac(\s\up7(高温),\(===,====))2Fe+3CO2
(3)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反应前有铁、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Fe3O4和Fe,可加入稀盐酸,Fe3O4不溶于稀盐酸,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形成浅绿色溶液,有黑色固体不溶解,则黑色固体同时含有Fe3O4和Fe。
(4)①用CO炼铁得铁单质,结合图像,还原Fe2O3的温度应不低于800℃。
②由图知,最初氧化铁固体的质量为48g,其中铁元素全部转化到铁单质中,则铁的质量为48g×eq \f(112,160)×100%=33.6g则x=33.6。
③由图知,600℃左右固体为氧化亚铁,可能是在冷却过程中氧化亚铁分解为四氧化三铁和铁,化学方程式为4FeO=Fe3O4+Fe。
6.(新形式)---离子的检验
(2023·曲阜市一模)某溶液由Mg2+、Ba2+、Cu2+、Na+、Cl﹣、COeq \\al(2-,3)、SOeq \\al(2-,4)、OH﹣中的几种离子构成,为判定溶液中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一份溶液样品,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蓝白色沉淀;
(2)另取一份溶液样品,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分析实验过程,推断:
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填符号,下同),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答案】Cl﹣、Cu2+、Mg2+;Na+、Ba2+;COeq \\al(2-,3)、SOeq \\al(2-,4)、OH﹣。
【解析】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蓝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镁离子,镁离子、铜离子不能与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共存,因此一定没有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另取一份溶液样品,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继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溶液中加入了氯化钡,因此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已经确定一定有铜离子和镁离子,一定没有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由于溶液有阳离子必然有阴离子,所以一定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可能含有钠离子、钡离子;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l﹣、Cu2+、Mg2+,可能存在的离子有Na+、Ba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eq \\al(2-,3)、SOeq \\al(2-,4)、OH﹣。
故答案为:Cl﹣、Cu2+、Mg2+;Na+、Ba2+;COeq \\al(2-,3)、SOeq \\al(2-,4)、OH﹣。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Cl离子﹣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
检验CO2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检验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检验NH4+
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NH2)2和K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
,
说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步骤3: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硝酸钡.
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3:将步骤1的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了白色沉淀
说明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钾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步骤2:将步骤1的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
产生了白色沉淀,
说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步骤3:将步骤1的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了白色沉淀
说明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钾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1成立.
步骤2: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至烧杯内固体不再溶解
有白色固体
向步骤1反应后的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稀HNO3溶液,并不断震荡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_____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N2
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C
CuO
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D
Zn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鉴别稀盐酸与NaCl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用磁铁充分吸引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Ag粉
Fe粉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C
CO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D
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H2O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O2
N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KCl溶液
K2CO3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加入熟石灰固体研磨,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C
分离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乙醇和水
取样,分别闻气味
B
鉴别铝合金和银
取样,分别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C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或操作
A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
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B
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混有H2SO4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C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D
鉴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_______不正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
II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③_______。
猜想五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
有_____产生
样品中含有NaHCO3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溶液
有_____产生
样品中含有NaC1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______产生
猜想三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______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黄铜片(铜锌合金)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刻痕
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B
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片、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在镁条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无白色沉淀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D
取硝酸钠固体少量,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未能闻到气味
氮肥与碱作用都无氨气放出
压轴题04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压轴题04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压轴题0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压轴题04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06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提纯-中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 06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提纯-中考化学总复习高频考点必刷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提纯解析版docx、专题06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提纯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5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5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5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25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练真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