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舟曲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铜丝导电B. 玻璃破碎
C. 酒精挥发D. 食物腐烂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丝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兰州牛肉面誉满全国。牛肉面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牛肉B. 拉面C. 香菜D. 辣椒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牛肉中富含蛋白质,选项正确;
B、拉面中富含糖类,选项错误;
C、香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错误;
D、辣椒油中富含油脂,选项错误。
故选A。
3.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铁质炊具B. 塑料水杯
C. 实木桌椅D. 纯棉T恤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详解】A、铁质炊具主要由生铁制成,生铁为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水杯主要由塑料制成,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实木桌椅是由木材制成,木材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纯棉T恤主要由棉制成,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B. 倾倒液体
C. 稀释浓硫酸D. 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要用玻璃棒引流,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盛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图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D、蒸发结晶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B。
5.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 ②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
C. ②③可形成化合物NaOD. ④中x的值为8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①③质子数相同都是11,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8=原子序数,表示氧元素,核外电子数=2+8=10>8,表示阴离子,即为氧离子,故②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故B正确;
C、②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氧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可形成化合物Na2O,故C错误;
D、由于④中质子数=18=原子序数,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x的值为8,为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6.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3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B. 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
C. 20℃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D. 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0℃时,P点位于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最大,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20℃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甲、乙溶液中有固体晶体析出,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既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有关,还与被降温溶液的质量有关,题文中、甲、乙溶液的质量没有明确,则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则20℃时,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乙物质和100g水,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正确。
故选D。
8.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固性塑料加热时不熔化,热塑性塑料加热时会变形熔化,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够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使酚酞变红,无法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不能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故C错误;
D、由酸的通性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来干燥气体,所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能够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C。
9. 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C.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
B、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是铝能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可加速铁的锈蚀,故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 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化学性质不变D. 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因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则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此选项正确;
C. 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正确;
D. CO2和H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A。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11.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食醋 ②水泥 ③合成纤维 ④合成橡胶。
(1)衣:可用于制作衣物的是_____。
(2)食:可用于烹饪调味的是______。
(3)住: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_。
(4)行:可用于制造轮胎的是______。
【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等优点,可用于制作衣物。
【小问2详解】
食醋因含有醋酸,味道为酸味,可用于烹饪调味。
【小问3详解】
水泥因强度高、耐久性好、不易老化等优点,可用于建筑材料。
【小问4详解】
合成橡胶因耐磨、耐高温、耐低温、耐油等优点,可用于制造轮胎。
12.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1)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化肥的是 (填序号)。
A. 人畜粪便B. 植物沤制物C. 草木灰D. 尿素
(3)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4)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 (2)D
(3) ①. 稳定性 ②. 硅
(4) ①. K+ ②. 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铝是铝原子构成的;
【小问2详解】
人畜粪便、 植物沤制物、 草木灰属于农家肥,尿素属于化肥,故选D;
【小问3详解】
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14号元素是硅元素;
【小问4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的正负和数字,数字在前,正负在后,若为“1”省略,钾离子的符号是K+;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钾、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0,反应前钾、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8、4、26、20,故X为H2O。
13. 魅力化学,多彩世界。
【资料】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是通过两个化学反应形成的:①石灰岩中难溶的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生成可溶的Ca(HCO3)2 ②溶有Ca(HCO3)2的水遇热或压强变小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
(1)请写出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溶有较多碳酸氢钙的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3)要去溶洞探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照明方式最好选用______填“手电筒”或“火把”),原因是______。
【答案】(1)CaCO3+CO2+H2O=Ca(HCO3)2
(2) ①. 硬水 ②. 肥皂水
(3) ①. 火把 ②.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可从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洞内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如火把熄灭,则不能进入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①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CO2+H2O=Ca(HCO3)2。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钙溶液水后解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即溶有较多碳酸氢钙的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属于硬水,故填硬水;
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较多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所以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小问3详解】
去溶洞探险,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照明方式最好选用火把,故填火把;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可从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洞内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如火把熄灭,则不能进入,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可从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洞内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如火把熄灭,则不能进入。
14. 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
(3)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4)综合分析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
(5)为验证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答案】(1)Fe (2)过滤
(3)Fe3+、H+ (4)Fe、C、Na2CO3、Fe2O3
(5)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解析】
【分析】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用磁铁吸引,得到固体A,说明含铁,则固体A为铁,向固体混合物B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滤液a和固体混合物C,滤液a的pH=9,显碱性,说明含碳酸钠;向固体混合物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b和黑色固体D,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黄色溶液,说明含氧化铁,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黑色固体D为碳粉,故脱氧剂中含碳粉,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固体A为铁,化学式为:Fe;
小问2详解】
操作I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过滤;
【小问3详解】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过量,故黄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H+;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脱氧剂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铁;
【小问5详解】
该脱氧剂中还未确定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故取少许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脱氧剂中含有Na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脱氧剂中不含有NaCl。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 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问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CO2,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b”或“c”)通入。
(3)用装置B制取O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制得的氨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答案】 ①. 锥形瓶 ②. 稀盐酸 ③. b ④. 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 ⑤. 2KMnO4K2MnO4+MnO2+O2↑ ⑥.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 ⑦. 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a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是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b通入,故填:稀盐酸;b。
(3)用装置B制取O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发射装置可选B,故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2KMnO4K2MnO4+MnO2+O2↑。
(4)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故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填: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不能。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锌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并用大气球收集产生的气体。同学们在收集过程中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同时发现充满气体的气球在空气中有些下沉,有些悬浮,还有些上浮。大家对这些现象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锌和硫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气体和水;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和CO2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NaOH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决定于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气球内的气体为SO2;
猜想二:气球内的气体为SO2和H2;
猜想三:气球内的气体为H2。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用不同气球内的气体进行探究。
(1)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_______。
(2)若同学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_______。D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若同学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_______,说明猜想二正确。
(4)若同学观察到A中_______,C中铜网表面黑色物质变红,说明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中锌粒与硫酸溶液反应先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氢气。
【拓展反思】
(5)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直接得到的是____。
A. Al2(SO4)3 B. Fe2(SO4)3 C. MgSO4 D. ZnSO4
(6)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这说明:某溶液的化学性质除了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下列中的_____有关(填序号)。
A.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溶液的质量 C. 溶液的体积 D. 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锌与铜分别和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反应产生二氧化硫,若选择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其优点是_______。
(8)实验中下沉的气球内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①.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 猜想一正确 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④. 铜网表面黑色物质变红 ⑤. 品红不褪色 ⑥. B ⑦. A ⑧.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比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更纯,不会混有氢气 ⑨. SO2
【解析】
【详解】[实验探究]
(1)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气球里的气体有二氧化硫,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气,故猜想一正确。D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3)乙同学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二氧化硫;猜想二正确含有:二氧化硫和氢气,故氢气通过C中时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C中铜网表面黑色物质变红;
(4)若猜想三正确,则气球内的气体只为氢气,没有二氧化硫所以A中品红不褪色。
[拓展反思]
(5)A.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故A正确;
B.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得到硫酸铁,故B不正确;
C.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C正确;
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D正确。
故选:B。
(6)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溶质都是硫酸,由此可知:硫酸的浓度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这说明:某溶液的化学性质除了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故填:A;
(7)锌与铜分别和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反应产生二氧化硫,若选择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其优点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比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更纯,不会混有氢气;故填: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比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硫更纯,不会混有氢气;
(8)实验中下沉的气球内一定含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大于29,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中下沉的气球内一定含有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故填:。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7. 实验室里,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有100g某稀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回答:
(1)混有一定量空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______。
(2)计算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检验氢气的纯度
(2)解:设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
分别取样、加热,观察是否变形熔化
B
鉴别和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C
检验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甘肃省舟曲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甘肃省舟曲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