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01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02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荒漠中仙人掌的肉质茎针状叶、蛇的角质鳞片等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B.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C. 森林中的林下层多为阴生植物,叶绿体大、颜色深,能适应弱光环境
    D. 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和植物都不能适应森林的环境而无法存活
    2. 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灾过后的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
    B. 随着演替的进行,原来占优势的物种消失而被新的物种取代
    C. 光照强度对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有影响
    D. 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
    3. 在治沙实践中,库布其人探索出了利用光伏电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之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伏电板下种植的中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 “光伏+农业”项目中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光伏电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减缓温室效应
    D. 通过生态修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 某种饮料是以面包液、糖化液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进行发酵,经过过滤、高温杀菌后得到的低度酒精饮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加利亚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B. 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发酵过程是将原料中有机物彻底分解
    C. 该种饮料的酒精含量较低与酵母菌、乳酸菌的酒精耐受力有关
    D. 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密闭,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5. 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B. 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和CO2
    C. 制作泡菜时加入“老汤”——“老汤”中含较多乳酸菌,可加速发酵
    D. 含抗生素的牛奶无法用来制成酸奶——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
    6.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冲洗葡萄时不能次数过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
    B. 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
    C. 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D. 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
    7.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用固体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琼脂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D.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8. 研究小组从土壤样溶液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直接倒入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B. 分离纯化时,将固体培养基倒置放在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效果会更好
    C. 培养基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菌落特征不一定相同
    D. 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的菌落数为43,而空白对照组有3个菌落,计数时应减去
    9. 产脂肪酶细菌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废物资源化。科研人员用射线照射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反复筛选后获得产酶能力提高的菌株。筛选具体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取土壤样品灭菌后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
    B. 步骤②的固体平板是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 步骤③透明圈越大的菌落,其脂肪酶活性一定越高
    D. ④获得菌株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作为生产用饲料或食品添加剂
    10.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院工业及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产品既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
    B. 利用黑曲霉将大豆原科中的蛋白质水解,经淋洗后可调制成酱油
    C. 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D.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11. 青霉素发酵是高耗氧过程。在青霉素的发酵生产过程中总有头孢霉素产生。人们通过对青霉菌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在青霉素与头孢霉素的合成过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这个前体经过两种不同酶的作用分别合成两种产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化生产之前需要进行青霉菌纯培养,筛选青霉素分泌量高的优良菌种
    B. 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工业化生产中发酵罐不需要严格灭菌
    C. 通过敲除其中一种酶的基因,从而使青霉菌只产生一种产物
    D. 将血红蛋白基因导入青霉菌是一种保证发酵过程中高效供氧的思路
    12.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时,其大脚趾会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此即巴宾斯基反射,此反射最早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B. 巴宾斯基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感受器传至效应器
    C. 成人在清醒时发生巴宾斯基反射,可能是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异常
    D. 新生儿检测时用物体的钝端轻划足底属于条件刺激
    13. 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一般为37℃。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体温达到调定点附近。如图所示为机体发热过程中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D表示不同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静状态下人体热量主要来自肝、脑等器官,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皮肤
    B. 某发热患者正处于B阶段时期,此时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 B阶段机体皮肤处的血流量增加,汗腺的分泌量增加
    D. 据图推测甲、乙曲线分别代表的是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情况
    14. 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甲状腺激素缺乏还能影响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导致大鼠出现抑郁症状。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分级调节机制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减大鼠体内由垂体分泌TSH的含量比正常大鼠偏高
    B. 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作用无关
    C. 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抑郁说明甲状腺激素可抑制神经系统的发育
    D. 甲状腺细胞有TRH和TSH的受体,两种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5. 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如图是其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序号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物质),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呈递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参与构成免疫系统
    B. 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
    C. 细胞①②④⑤⑥均可特异性识别支原体的抗原
    D. 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16. 正常情况下,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处在一种天然屏障中,不与淋巴细胞接触。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某患者的左眼球严重受损,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则可能会导致右眼因免疫反应而失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 该患者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的免疫学原理与过敏反应的不同
    C. 抗晶状体蛋白抗体的产生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异常
    D. 及时摘除左眼球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
    17.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说明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 植物的光敏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中,感受光信号后结构会发生改变
    C. 年轮的形成和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 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使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18.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等多种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梨小食心虫是影响梨树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该技术通过改变梨小食心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不易发生虫害的反弹
    C. 该技术属于生物防治,其作用原理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果树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9. 捕食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种间关系,若捕食者以多种猎物为食,则该捕食者为泛化物种,反之特化物种仅以特定猎物为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捕食关系属于种群层次的研究内容
    B. 泛化物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灭绝风险更高
    C. 泛化物种的捕食作用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D. 若特化物种捕食的猎物为优势种,则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能会提高
    20.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养殖生态位相似的不同鱼类,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 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可增大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
    C. 用网眼较大的渔网捕捞,有利于捕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D. 为了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
    21. 运动营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某人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脂肪与糖类的供能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肪和某些糖类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储能物质
    B. 高强度运动前,适当摄入糖类,有助于保障运动供能
    C. 中等运动强度a点时,脂肪的消耗量等于糖类的消耗量
    D. 据图可知,随着运动强度增强,脂肪的供能比例逐渐降低
    22. 近年,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核孔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NPC是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某双向通道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NPC的数量可能越多
    B. DNA和蛋白质都不能通过NPC自由进出细胞核
    C. 内质网膜可与NPC附着的核膜直接相连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少,NPC数量也较少
    23. 土壤中过多的Na⁺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植物的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植物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表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2O的跨膜运输方式中B比A更快
    B. Cl-进入液泡时,不需要和通道蛋白结合
    C. 降低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 H⁺通过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出液泡是被动运输
    24. 多肉作为一种盆栽植物,种类多样且颜色各异。某种多肉植物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天气孔关闭,提高抗旱能力
    B 晚上气孔开放吸收CO2,光合作用增强
    C. 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
    D. 颜色各异可能与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25. 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购买不同的护肤产品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进而让肌肤达到一个光滑细腻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表层的角质层细胞是因衰老而死亡的细胞,在青少年身上不会出现
    B. 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不受基因调控的,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会出现内折现象
    D. 角质层细胞属于死细胞,对人体皮肤没有作用,需要经常去除
    26. 下列有关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镰状细胞贫血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发生替换
    B.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改变DNA碱基对排列顺序
    D.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可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颠倒
    27. 姊妹种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区分的自然群体,它们经常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却无法相互配育产生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姊妹种个体所含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 姊妹种之间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
    C. 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姊妹种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D.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大,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
    B. 肺微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C. 肺水肿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缓解症状
    D. 在肺微血管内外液体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差别
    29.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 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30. 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为研究该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微电极处理后检测膜两侧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由图推测,河豚毒素可能特异性地抑制钠离子通道
    C. A组中受刺激后的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Na+浓度
    D. 河豚因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可引发持续痉挛而导致死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幽门螺杆菌(Hp)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等胃部疾病。体检时常用14C呼气试验来诊断测试者是否感染Hp,测试者口服含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回答下列问题。
    (1)14C呼气试验的主要原理是Hp产生的______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生成______和14CO2.
    (2)医务工作者也可以采集胃病患者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判断是否感染Hp,此时应当配置_______的培养基,以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度接种3个平板,其中稀释倍数为103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265、284、271,稀释倍数为104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32、35、33;在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_稀释倍数组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理由是______。
    32.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 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 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3. 胰岛B细胞受损可以引起1型糖尿病。为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人员对2种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后再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处理和部分实验结果见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注:结果为小鼠脾脏中各类细胞的相对比例;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注:实验处理当天记为第0天,血糖水平连续2次≥13.8mml·L-1时定为糖尿病。
    (1)血糖升高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该过程属于____调节(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胰岛素可通过促进_____过程,从而降低血糖。
    (2)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不同之处是______。实验处理中,“正常鼠+V”和“模型鼠+V”中的V表示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STZ诱导的模型鼠1型糖尿病会加速发生,结合表中结果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34. 藏羚羊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等。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藏羚羊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的去向是____。
    (2)图2中R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其中bc段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3)调查丙地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藏羚羊10只。标记物不影响羊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其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藏羚羊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藏羚羊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藏羚羊的实际种群数量最接近于______只。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正常鼠+STZ
    25
    10
    4

    模型鼠+STZ
    5
    15
    7
    南充高中高2022级第四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 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荒漠中仙人掌的肉质茎针状叶、蛇的角质鳞片等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B.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C. 森林中的林下层多为阴生植物,叶绿体大、颜色深,能适应弱光环境
    D. 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和植物都不能适应森林的环境而无法存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荒漠中的生物有耐旱的特征。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骆驼刺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草原耐寒旱生的多年草本植物占优势,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抵抗干旱;动物大多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的动物种类多,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的特点,以适应林下的弱光环境。
    【详解】A、荒漠中仙人掌的肉质茎针状叶、蛇的角质鳞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这些特征与干旱环境相适应,A正确;
    B、草原环境一般缺少水分,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缺水干旱,B正确;
    C、森林中的林下层植物多为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颜色深,有利于适应弱光环境,C正确;
    D、草原环境缺少高大的乔木,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和植物可能不能适应森林的环境,D错误。
    故选D。
    2. 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灾过后的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
    B. 随着演替的进行,原来占优势的物种消失而被新的物种取代
    C. 光照强度对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有影响
    D. 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火灾过后的森林含有土壤条件和部分繁殖体,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随着演替的进行和时间的推移,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消失,即群落的演替是优势替代而不是取而代之,B错误;
    C、光照对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形成都有影响,C正确;
    D、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群落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B。
    3. 在治沙实践中,库布其人探索出了利用光伏电板“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之路,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伏电板下种植的中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 “光伏+农业”项目中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光伏电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减缓温室效应
    D. 通过生态修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详解】A、伏电板下种植的中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相互分开仍可以存活,故两者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
    B、“光伏+农业”项目,既能改善生态环境, 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错误;
    C、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光伏电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减缓温室效应,C正确;
    D、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通过生态修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B。
    4. 某种饮料是以面包液、糖化液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进行发酵,经过过滤、高温杀菌后得到的低度酒精饮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加利亚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属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B. 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发酵过程是将原料中有机物彻底分解
    C. 该种饮料的酒精含量较低与酵母菌、乳酸菌的酒精耐受力有关
    D. 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密闭,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
    2、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详解】A、保加利亚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保加利亚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利用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没有被彻底分解,B错误;
    C、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酒精积累会抑制酵母菌、乳酸菌的生长,该种饮料的酒精含量较低与酵母菌、乳酸菌的酒精耐受力较低有关,C正确;
    D、该种饮料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密闭,同时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5. 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B. 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和CO2
    C. 制作泡菜时加入“老汤”——“老汤”中含较多乳酸菌,可加速发酵
    D. 含抗生素的牛奶无法用来制成酸奶——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O2、糖源都充足时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成乙酸;当缺少糖源时则直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醋。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
    【详解】A、酿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先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氧气耗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
    B、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是因为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转化为醋酸,B错误;
    C、泡菜的老汤中含有较多乳酸菌,乳酸菌可快速发酵生成乳酸而形成泡菜,C正确;
    D、抗生素一般是真菌产生的,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用来制作酸奶,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B。
    6.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冲洗葡萄时不能次数过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
    B. 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
    C. 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D. 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图1:方框中应该是果醋发酵。
    4、分析图2: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A、冲洗葡萄时不能次数过多,否则会造成菌种流失,导致果酒的制作失败,A正确;
    B、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且果酒发酵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且利用葡萄果醋制作过程中也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B正确;
    C、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口弯曲可防止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C正确;
    D、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可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也可直接进行果醋发酵,D错误。
    故选D。
    7.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用固体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琼脂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D.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平板划线操作:
    (1)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划线除首次划线外,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3)平板划线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详解】A、所用固体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因为琼脂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A正确;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通过连续划线操作逐步稀释从而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正确;
    C、由乙图菌株分布图分析可知,甲图中的d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C错误;
    D、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故选C。
    8. 研究小组从土壤样溶液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涂布接种时,将1mL菌液直接倒入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B. 分离纯化时,将固体培养基倒置放在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效果会更好
    C. 培养基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的菌落特征不一定相同
    D. 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的菌落数为43,而空白对照组有3个菌落,计数时应减去
    【答案】C
    【解析】
    【分析】1、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2、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
    【详解】A、涂布接种时,将0.1mL菌液倒入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A错误;
    B、选择培养时,将装有土样的锥形瓶放在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能够充分增加接触面积,效果会更好,B错误;
    C、培养皿应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由于可能混有其他杂菌,一段时间后,所得的菌落特征未必相同,C正确;
    D、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的菌落数为43,而空白对照组有3个菌落,说明培养基已经被污染,需要重新做实验,D错误。
    故选C。
    9. 产脂肪酶细菌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废物资源化。科研人员用射线照射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反复筛选后获得产酶能力提高的菌株。筛选具体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取土壤样品灭菌后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
    B. 步骤②的固体平板是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 步骤③透明圈越大的菌落,其脂肪酶活性一定越高
    D. ④获得菌株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作为生产用饲料或食品添加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1、碳源的类型包括无机碳源和无机碳源。前者有包括CO2、NaHCO3;后者又包括糖类、脂肪酸、花生饼粉、石油等。
    2、碳源的作用:①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②既是碳源又是能源(有机碳源)。
    【详解】A、土壤样品中包含目菌株,可取土壤样品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不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灭菌,A错误;
    B、要筛选可以产生脂肪酶的细菌,需要用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选择,也是选择培养基,B正确;
    C、透明圈大的菌落,酶活性不一定大,因此对初筛选的透明圈大的菌落要进行发酵培养,进一步对发酵液进行酶活性检测,C错误;
    D、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所以不需要从细胞中提取,D错误。
    故选B。
    【点睛】
    10.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大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院工业及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产品既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
    B. 利用黑曲霉将大豆原科中的蛋白质水解,经淋洗后可调制成酱油
    C. 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D.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化学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及菌体本身,A正确;
    B、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经淋洗、调制可以制成酱油产品,B正确;
    C、可以将乙肝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通过发酵工程制备乙肝疫苗,可以大大提高生成效率,C正确;
    D、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1. 青霉素发酵是高耗氧过程。在青霉素的发酵生产过程中总有头孢霉素产生。人们通过对青霉菌代谢途径的研究发现,在青霉素与头孢霉素的合成过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这个前体经过两种不同酶的作用分别合成两种产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化生产之前需要进行青霉菌纯培养,筛选青霉素分泌量高的优良菌种
    B. 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工业化生产中发酵罐不需要严格灭菌
    C. 通过敲除其中一种酶的基因,从而使青霉菌只产生一种产物
    D. 将血红蛋白基因导入青霉菌是一种保证发酵过程中高效供氧的思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工业化生产是为获得专一的产物,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工业化生产之前需要进行青霉菌纯培养,筛选育霉素分泌量高的优良菌种,A正确;
    B、青霉素本身具有杀菌作用,但不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因此,发酵罐需要严格灭菌,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在青霉素与头孢霉素的合成过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这个前体经过两种不同酶的作用分别合成两种产物”可知,对青霉菌株中控制其中一种酶的合成基因进行敲除,则青霉菌只能产生另一种酶,故青霉菌只产生一种产物,C正确;
    D、青霉菌是需氧型微生物,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是一种保证发酵过程中高效供氧的思路,D正确。
    故选B。
    12.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时,其大脚趾会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此即巴宾斯基反射,此反射最早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B. 巴宾斯基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感受器传至效应器
    C. 成人在清醒时发生巴宾斯基反射,可能是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异常
    D. 新生儿检测时用物体的钝端轻划足底属于条件刺激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骨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够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躯体各部分位置与其在皮层对应位置的关系是倒置的,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A错误;
    B、巴宾斯基反射中由于涉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故兴奋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从感受器传至效应器,B错误;
    C、成人在清醒时发生巴宾斯基反射,此时大脑已发育完善,可以控制脊髓的活动,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就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仍会出现该反射,C正确;
    D、新生儿检测时用物体的钝端轻划足底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C。
    13. 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一般为37℃。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体温达到调定点附近。如图所示为机体发热过程中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D表示不同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静状态下人体热量主要来自肝、脑等器官,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皮肤
    B. 某发热患者正处于B阶段时期,此时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 B阶段机体皮肤处的血流量增加,汗腺的分泌量增加
    D. 据图推测甲、乙曲线分别代表的是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变化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安静状态下,人体热量主要来自肝、脑等器官,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A错误;
    BCD、B阶段处于发热初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机体皮肤处的血流量减少,汗腺的分泌量减少,据此可判断,甲曲线代表散热量,乙曲线代表的是产热量,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甲状腺激素缺乏还能影响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导致大鼠出现抑郁症状。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分级调节机制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减大鼠体内由垂体分泌的TSH的含量比正常大鼠偏高
    B. 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作用无关
    C. 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抑郁说明甲状腺激素可抑制神经系统的发育
    D. 甲状腺细胞有TRH和TSH的受体,两种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分泌,几乎作用于全身各个细胞。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甲减大鼠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由垂体分泌的TSH的含量比正常大鼠偏高,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直接相关,B错误;
    C、由题文“甲状腺激素缺乏还能影响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导致大鼠出现抑郁症状”可知,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C错误;
    D、甲状腺细胞只有TSH(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没有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D错误。
    故选A。
    15. 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如图是其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序号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物质),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呈递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参与构成免疫系统
    B. 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 细胞①②④⑤⑥均可特异性识别支原体的抗原
    D. 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辅助性T细胞,②是B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⑥是记忆T细胞。
    【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中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
    C、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②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⑥是记忆T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支原体的抗原,C正确;
    D、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胞壁的形成,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理论上不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D错误。
    故选C
    16. 正常情况下,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处在一种天然屏障中,不与淋巴细胞接触。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某患者的左眼球严重受损,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则可能会导致右眼因免疫反应而失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 该患者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的免疫学原理与过敏反应的不同
    C. 抗晶状体蛋白抗体的产生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异常
    D. 及时摘除左眼球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详解】A、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说明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过敏反应攻击的是外来抗原,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攻击的是自身免疫病,属于自己攻击了自己,B正确;
    C、正常情况下机体不会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产生的该抗体针对的是自身的结构,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异常,C错误;
    D、及时摘除左眼球即没有了相应的抗原,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D正确。
    故选C。
    17.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说明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 植物的光敏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中,感受光信号后结构会发生改变
    C. 年轮的形成和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 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使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在分生组织细胞中分布较多,B错误;
    C、年轮的宽窄同当年降水或温度关系十分密切,春化作用指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
    D、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使背光侧多于向光侧,D错误。
    故选C。
    18.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等多种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梨小食心虫是影响梨树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该技术通过改变梨小食心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不易发生虫害的反弹
    C. 该技术属于生物防治,其作用原理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果树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梨小食心虫是梨树等多种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是梨树的天敌,属于影响梨树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利用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没有杀死雌虫或雄虫,所以没有改变性别比例,B错误;
    C、该技术利用性性息素,属于生物防治,使动物无法完成交配,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
    D、果树属于生产者,可以吸收CO2,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19. 捕食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种间关系,若捕食者以多种猎物为食,则该捕食者为泛化物种,反之特化物种仅以特定猎物为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捕食关系属于种群层次的研究内容
    B. 泛化物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灭绝风险更高
    C. 泛化物种的捕食作用会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D. 若特化物种捕食的猎物为优势种,则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能会提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分析题意可知,捕食者包括泛化物种和特化物种。
    【详解】A、捕食关系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层次的研究内容,A错误;
    BC、泛化物种是食性广泛的物种,捕食多个物种,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易灭绝,同时可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而使物种多样性增加,BC错误;
    D、对于特化种来说,如果其捕食的是竞争力强的优势种群,则可以使其他种群获得更多的资源,使物种多样性提高,D正确。
    故选D。
    20.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某鱼塘为增加经济收入,需定期多次投放养殖鱼的鱼苗,科学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鱼类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养殖生态位相似的不同鱼类,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 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可增大养殖鱼的环境容纳量
    C. 用网眼较大的渔网捕捞,有利于捕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D. 为了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不同的鱼根据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混合放养在一个池塘里,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的立体空间,又全面而又合理地利用各种天然饵料,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还可以发挥不同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维持有利的生态环境,提供多品种的商品鱼,并达到高产的目的。
    【详解】A、不同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位,这有利于长江生物群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故选择养殖生态位相似的不同鱼类,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A错误;
    B、增加饵料的投放,鱼的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可能增大,B正确;
    C、用网眼较大的渔网捕捞,往往捕捞的是大鱼,捕捞后幼鱼的个体数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捕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C正确;
    D、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左右,D正确。
    故选A。
    21. 运动营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某人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脂肪与糖类的供能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肪和某些糖类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储能物质
    B. 高强度运动前,适当摄入糖类,有助于保障运动供能
    C. 中等运动强度a点时,脂肪的消耗量等于糖类的消耗量
    D. 据图可知,随着运动强度增强,脂肪的供能比例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肪和糖类一样,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但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原子含量较少,所以在体内相同质量的物质氧化,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
    【详解】A、脂肪和糖原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储能物质,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运动强度增加,细胞中糖类的供能比例增加。高强度运动前,适当摄入糖类,有助于保障运动供能,B正确;
    C、分析曲线图可知:中等强度运动a点时,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但由于糖类储存的能量比脂肪少,所以消耗糖的量多于脂肪,C错误;
    D、据图分析,随着横坐标运动强度增强,脂肪的供能比逐渐降低,D正确。
    故选C。
    22. 近年,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核孔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NPC是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某双向通道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NPC的数量可能越多
    B. DNA和蛋白质都不能通过NPC自由进出细胞核
    C. 内质网膜可与NPC附着的核膜直接相连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少,NPC数量也较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核膜:双层膜,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4)核孔: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NPC是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某双向通道的生物大分子,该通道可以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故NPC的数量可能随细胞代谢强度增强而增加,A正确;
    B、NPC相当于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NA和蛋白质都不能自由通过NPC进出细胞核,B正确;
    C、附着有NPC的核膜与内质网膜可直接相连,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无核孔和NPC,D错误。
    故选D。
    23. 土壤中过多的Na⁺是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植物的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植物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表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2O的跨膜运输方式中B比A更快
    B. Cl-进入液泡时,不需要和通道蛋白结合
    C. 降低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 H⁺通过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出液泡是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协助扩散;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图中水通过B是协助扩散,进出细胞速率比A自由扩散快,A正确;
    B、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不需要和通道蛋白结合,B正确;
    C、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细胞液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进而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故降低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会降低植物的抗盐能力,C错误;
    D、图示中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说明液泡里面H+浓度较高,因此H+通过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出细胞是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24. 多肉作为一种盆栽植物,种类多样且颜色各异。某种多肉植物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天气孔关闭,提高抗旱能力
    B. 晚上气孔开放吸收CO2,光合作用增强
    C. 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
    D. 颜色各异可能与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
    【详解】A、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水分,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耐干旱能力比较强,A正确;
    B、多肉植物夜晚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暗反应也不能进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D、植物叶片的多种颜色与色素有关,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其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CD正确。
    故选B。
    25. 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购买不同的护肤产品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进而让肌肤达到一个光滑细腻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表层的角质层细胞是因衰老而死亡的细胞,在青少年身上不会出现
    B. 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不受基因调控的,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会出现内折现象
    D. 角质层细胞属于死细胞,对人体皮肤没有作用,需要经常去除
    【答案】C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伴随整个生命历程, 在青少年身上也会出现角质层细胞,A错误;
    B、人体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受基因调控的,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过程,两者均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B错误;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会出现内折现象,同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减慢,C正确;
    D、角质层细胞能够保护皮肤,不能频繁去除,D错误。
    故选C。
    26. 下列有关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发生替换
    B.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改变DNA碱基对排列顺序
    D.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可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颠倒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发生镰状细胞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发生替换,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引起的,A正确;
    B、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导致的,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可使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都可改变DNA碱基对排列顺序,C正确;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可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颠倒,进而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27. 姊妹种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区分的自然群体,它们经常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却无法相互配育产生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姊妹种个体所含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 姊妹种之间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
    C. 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姊妹种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D.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而姊妹种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姊妹种个体所含全部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误;
    B、物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姊妹种之间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协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进化,其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姊妹种存在协同进化关系,C正确;
    D、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发生生物进化,D正确。
    故选A。
    2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大,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肺泡腔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
    B. 肺微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C. 肺水肿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缓解症状
    D. 在肺微血管内外液体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差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肺泡腔内的气体,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肺微血管壁细胞内侧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B正确;
    C、肺水肿患者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因而不能使用降低血浆渗透压的药物缓解症状,C错误;
    D、在肺微血管内为血浆,血管外液体为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29.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 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等,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按其所支配的范围,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内脏神经又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C正确;
    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髓鞘和神经膜组成,D错误。
    故选C。
    30. 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为研究该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微电极处理后检测膜两侧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由图推测,河豚毒素可能特异性地抑制钠离子通道
    C. A组中受刺激后的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Na+浓度
    D. 河豚因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可引发持续痉挛而导致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A、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河豚毒素的有无,所以生理盐水处理组为对照组,加入河豚毒素的生理盐水处理的为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正确;
    B、由图可知,B组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河豚毒素会抑制Na+通道,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
    C、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该过程为协助扩散,A组中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其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Na+浓度,C正确;
    D、烹饪不当会引发河豚毒素中毒,由于河豚毒素会抑制Na+通道,使动作电位不能产生,不会引发患者持续肌肉痉挛,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幽门螺杆菌(Hp)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能够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萎缩等胃部疾病。体检时常用14C呼气试验来诊断测试者是否感染Hp,测试者口服含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14CO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回答下列问题。
    (1)14C呼气试验的主要原理是Hp产生的______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生成______和14CO2.
    (2)医务工作者也可以采集胃病患者样本进行微生物的纯化操作,判断是否感染Hp,此时应当配置_______的培养基,以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度接种3个平板,其中稀释倍数为103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265、284、271,稀释倍数为104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32、35、33;在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_稀释倍数组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理由是______。
    【答案】31. ①. 脲酶 ②. NH3
    32. 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33. ①. 104 ②. 相比104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03时,更多细菌因重叠在一起长成一个菌落,使得统计的菌落数更小
    【解析】
    【分析】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小问1详解】
    幽门螺杆菌(Hp)能产生脲酶,14C标记的尿素在脲酶的催化下能分解生成NH3和14CO2。
    【小问2详解】
    对Hp进行纯化需要得到Hp单菌落,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可以允许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Hp)在此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生长。
    【小问3详解】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由于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相比104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03时,更多细菌因重叠在一起长成一个菌落,所以使得统计的菌落数会更小,但实际结果却较大,说明104稀释倍数组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
    32. 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 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 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32. 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
    33. 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
    34. ①. AABB、aabb ②. aaBB和aaBb ③. 3/13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导致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小问2详解】
    甲与丙杂交的F1为不成熟,子二代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乙与丙杂交的F1为成熟,子二代成熟:不成熟=3:1,所以乙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隐性。即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性状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
    【小问3详解】
    由于甲的不成熟为显性,且丙为aaBB,所以甲是AABB;乙的不成熟为隐性,所以乙为aabb;则实验③的F1为AaBb, F2中成熟个体为aaB_,包括aaBB和aaBb,不成熟个体占1-(1/4)×(3/4)=13/16;而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3/16,所以不成熟中的纯合子占3/13。
    33. 胰岛B细胞受损可以引起1型糖尿病。为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人员对2种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后再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处理和部分实验结果见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注:结果为小鼠脾脏中各类细胞的相对比例;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注:实验处理当天记为第0天,血糖水平连续2次≥13.8mml·L-1时定为糖尿病。
    (1)血糖升高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该过程属于____调节(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胰岛素可通过促进_____过程,从而降低血糖。
    (2)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不同之处是______。实验处理中,“正常鼠+V”和“模型鼠+V”中的V表示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STZ诱导的模型鼠1型糖尿病会加速发生,结合表中结果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神经
    ②.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从而降低血糖
    (2) ①. 敲除了miR-150基因 ②. 生理盐水
    (3)STZ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导致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
    【解析】
    【分析】不具有miR-150基因的模型鼠,在STZ的作用下更容易引发1型糖尿病,应该是由于STZ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导致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从而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对胰岛B细胞的攻击使之受损;而正常鼠具有miR-150基因,miR-150基因的表达可抑制STZ的作用,减缓糖尿病的发生。
    【小问1详解】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从而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未涉及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从而降低血糖。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自变量包括miR-150基因的有无,STZ的有无,故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不同之处是敲除了miR-150基因;“正常鼠+V”和“模型鼠+V”都是对照组,V是等量的生理盐水。
    【小问3详解】
    模型鼠和正常鼠血糖血糖水平差别不大,但加入了STZ的模型鼠1型糖尿病会加速发生,模型鼠不具有miR-150基因,由表中结果推测其原因可能是STZ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导致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多,从而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对胰岛B细胞的攻击使之受损。
    34. 藏羚羊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等。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藏羚羊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的去向是____。
    (2)图2中R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其中bc段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3)调查丙地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藏羚羊10只。标记物不影响羊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其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藏羚羊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藏羚羊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藏羚羊的实际种群数量最接近于______只。
    【答案】34. ①. 衰退型 ②.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35. ①. 先增加,后减少 ②. 不变
    36. 119
    【解析】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甲地区藏羚羊种群老年个体较多,幼龄个体较少,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丙地区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的能量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小问2详解】
    R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bc段该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该阶段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K值只与环境资源有关,与是否有迁入迁出无关,所以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不变。
    【小问3详解】
    具体以,第一次标记藏羚羊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数量为35只,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知,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39-4)×34÷10=119只。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正常鼠+STZ
    25
    10
    4

    模型鼠+STZ
    5
    15
    7
    相关试卷

    2024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漯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漯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沧州十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沧州十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