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课件
展开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串,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小说的情节和线索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主要考查方式有如下三种类型。
学案14 梳理情节结构
复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相关知识,梳理小说情节。2.掌握概括情节的常见命题角度,理清小说的线索。
梳理小说情节“三角度”(一)线索角度1.单线式。基本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包括开端前的序幕,结局后的尾声。2.双线式。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明一暗,一主一副。(二)故事角度1.摇摆式:指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2.延宕式:延宕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
(三)叙述者角度1.意识流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例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作者从墙上的斑点,回想到以前的房客,斑点的来源,屋里的某个浅蓝色罐子,等等。所有涉及之处均无任何联系,意识流到哪,作者就写到哪。2.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汇总的富有个性的对话,表现作品的主题。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石门阵》就是运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3.独白式: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例如《老人与海》中有一长段文字写了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
教材题点链接1.(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 ,暗线是 ,明暗线交会地点是在 。
参考答案林冲被逼上梁山 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 山神庙
2.《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结构模式是 ,《老人与海》的情节结构模式是 。
参考答案摇摆式 摇摆式 延迟式(①《祝福》采用摇摆式结构。如文中写祥林嫂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反”,展现了从“忍”的林教头到“狠”的豹子头的转变,情节张弛相间,波澜起伏,“摇摆”情节,逼显英雄。③《老人与海》采用延迟式结构。小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故意延迟故事的进展,拖延读者到达结尾的时间。)
3.(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请梳理《百合花》一文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小说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依次写了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开端)、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发展)、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再发展)、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高潮)、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结局)。
4.(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请概括《哦,香雪》中列车从西山口车站开走后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①害怕。列车消失后,原野空旷,寒风扑来,山影黑幽幽,寂静,小树林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②兴奋。看到月光下的铅笔盒,内心变得满足、兴奋。③忧虑。四十个鸡蛋换铅笔盒值得吗?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为自己挣学费不容易,谁能告诉她应该怎么做?④自信。她想到了“骗”娘的方法,想到了未来美好的前景,她充满信心和力量。
一、特定段落梳理概括例1(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给 儿 子陈 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我喜欢看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1984.8.5(有删改)
[典题]“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④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⑤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②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着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③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的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思维路径第一步,审清题干根据题意,此题属于暗考情节,限定了心理变化的角度。第二步,根据范围,概括梳理答题时,可按照情节的推进和题干限定对“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进行分析,要紧扣“所见所感”对人物心理的影响。第三步,把握关键要紧扣题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人物的心理变化特征,并联系情节作适当分析。
答题策略梳理故事情节“四方法”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如《祝福》采用倒叙手法,按“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结构脉络梳理。2.线索连贯法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3.场面连贯法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拓展训练小说对江上的环境描写十分细腻,请结合具体描写内容,简要分析其对伍子胥心理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江上的环境使伍子胥的心情发生了由紧张到舒缓的变化。夕阳的煦暖安逸,月光的宁静平和,江水的温柔,都有力地映衬了伍子胥的心理变化,暗写人物思想的波动,使伍子胥的形象更丰满。②这些环境描写,拓展了小说内容,延宕了小说的情节,与开头相映衬。
学案15 分析情节技巧与作用
复习目标:1.掌握小说情节的一般技巧,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2.掌握小说不同位置段落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一、小说的情节技巧与作用1.情节构思的技巧
二、小说的段落类型与作用1.开头的类型与作用
3.结尾的常见类型与作用
教材题点链接1.(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了 技巧。 2.(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请你从小说《祝福》《促织》中任选一篇,概述其中的两个“突发事件”。
示例 (1)《祝福》:①祥林嫂的丈夫意外死于伤寒;②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走。(2)《促织》:①村中来了能占卜的巫婆;②成名的儿子偷偷打开放蟋蟀的小盆,在抓扑时意外拍死蟋蟀。
3.(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段写林冲“闲走”,遇到李小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中写到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写这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②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李小二夫妇报恩埋下伏笔;③以林冲明明遭受冤屈却平静地称自己是“罪囚”来表现他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性格。
示例 有必要。①文中写到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与开篇便强调“1946年的中秋”相照应;②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使“我”想到小通讯员,借“我”对一个老乡的思念,表明“我”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借此揭示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题。
5.(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一结尾显得很“另类”,请问:结尾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叙述中插入大量议论,采用对比手法。②揭露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突出主旨,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6.(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小二黑结婚》(节选)的最后,二诸葛不仅同意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还“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也一改往日的做派,“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赵树理给了《小二黑结婚》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个结局是不是太过圆满了?
示例 结局安排妥当。二诸葛阻拦小二黑与小芹结婚,理由是他俩“命相不对”,究其动机还是为了小二黑好;三仙姑要把小芹许给吴家,不顾女儿的幸福,她的动机是利己的。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农民,他们与新政权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在新政权的改造下,他们吸取教训,是完全有可能转变的。
一、赏析情节手法例1(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1943年(有删改)
[典题]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
参考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思维路径“结构紧凑”是针对小说故事情节而言的,“手法”明示本题考查对情节手法的鉴赏。在作答这类题时,一般从“情节安排技巧”的角度来考虑。具体在这篇小说中,情节安排的手法有情节前后的照应,利用书信来叙事,景物相互勾连、照应,场景相对集中等。
二、分析段落作用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 家马宝山旧时候的当铺几乎都是一个样子,进门是厅堂,左右两侧各摆着两把椅子,当间是小茶桌。这是为一些有颜面的当家预备吃茶歇脚用的。当铺的柜台搭得都很高,上半截是格栏窗,中间开一个小窗口,是收当货用的。当铺的老板或是伙计高高站在柜台里,居高临下接货。不管什么人来当货,只要站到这个高高的柜台下面,人就矮了半截儿。有人来当的是九成新的小羔羊皮袄,递进窗口。伙计打开只翻两下就喊:“一件皮袄,有皮没毛,当银圆四块。”
当家立马急了:“我这皮袄去年八十块大洋买的,怎么就成了有皮没毛,只当四块大洋呢?”伙计再打包起来,推出窗口:“先生,要不您到别的铺瞧瞧,兴许多当俩钱呢。”谁都知道,天下当铺是一家,哪家都一样,白跑腿不说,弄不好还受一顿奚落,划不来。又都是急着用钱的主儿,哑巴亏就这样吃了。也有当家倒架不倒威,照样称爷。他来当铺不去站柜台,而是坐到厅堂里的椅子上喊:“掌柜的在吗?叫刘掌柜出来。”胖胖的刘掌柜笑盈盈地迎出来:“哦,是那爷呀,您老赏光。”那爷是什么人?
那爷,那显璋,地道的清朝遗少,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玩儿!那爷玩儿虫子、玩儿鸟、玩儿麻将、推牌九,别的什么事都不做,也不会做。那爷先前吃爹的、吃爷的,再吃朝廷的俸禄。民国了,朝廷俸禄断了,就吃祖上留下来的遗产,这个月当幅字画,下个月当件玉器,都当到刘掌柜这里来了。一年又一年,那爷来当的东西越来越不值钱了,一个挂件,一副耳坠,一对银镯子。刘掌柜看出来了,那爷这是水干见底没啥玩意儿啦,渐渐失去了热情,不仅自己不迎出来了,还阻止伙计从柜台上走下来接他的当货。没办法,那爷也得屈尊站到高高的柜台下,将要当的玩意儿送进窗口,听伙计吆喝:“一把蓝玉烟壶,当银圆三块。”
那爷知道,讨价还价没用,拿上三块银圆唉声叹气走人。今儿,那爷忽然神气活现地来了,不知道要当什么。这次,刘掌柜破例迎出来:“那爷,是当货吧,手头周转不开啦?”刘掌柜真会说话,他不说那爷缺钱了,而是说周转不开了,给那爷留着面子。那爷自然顺杆儿爬:“谁说不是呢,昨天搓麻将,输了身上的钱不说,还欠下一些债。找朋友去借吧,不是借不来,爷丢不起那个人。”说着,那爷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是黄缎子包,再打开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锦盒。那爷打开锦盒推过去,说:“刘掌柜,开开眼吧。”
锦盒里一颗核桃大小绿莹莹的翡翠珠子。刘掌柜立马眼睛一亮,一手捏着,一手托着拿到眼前仔细瞧了半天,放回锦盒里。经营半辈子当铺的刘掌柜看出来了,这应该是一对珠子,北方叫“雄雌翠”,南方叫“姊妹翠”,单个珠子不亮,你只要把两颗珠子放在一起,双双发亮熠熠闪烁。这是一对稀世珍宝啊!刘掌柜呷了一口茶道:“那爷,这应该是一对珠子吧?”那爷“哗啦”一声卷起扁子,不去正面回答刘掌柜的话,只说:“今天只当这颗珠子,给个价吧。”刘掌柜心里想的是一百块大洋,嘴里却报出二百块。那爷再“哗”地展开扇面子“呼呼”扇着说:“那就二百块。我知道刘掌柜一向是不还价的,把钱包好,我带走。”
送走那爷,刘掌柜收好珠子,心想,不出半年另外一颗珠子也得当到我这里来,那自己可就发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大财啦!刘掌柜一天天等,一月月等,等来那爷当的却不是珠子,而是一些小挂件、小饰品等不值钱的玩意儿。不急,刘掌柜盼的等的是他另外一颗翡翠珠子。刘掌柜一直等了五六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了也没等来那爷的另一颗珠子。新社会不养闲人,政府给那爷安排了工作,在市文物处做文物鉴定收藏工作。那爷想新社会真好,养活他这个废人、懒人、没有用的人。那爷感念政府,把他那颗宝贝珠子献给了国家。接受翡翠珠子的是一位研究翡翠的老教授,他说:“这颗珠子应该是一对,先生可知另一颗在何处?”
那爷有些难为情地搓着手说:“七年前被我当到刘掌柜的当铺里了。”“姊妹翠”是国之瑰宝,岂能被一个资本家私藏。正在轰轰烈烈搞公私合营接受改造的刘掌柜在政府的教育下,在店员们的批评帮助下,无奈地献出那颗珠子。这件事都上了报纸了,大段文字表扬那显璋大公无私献宝,也有一小段批评刘掌柜的文字。那爷很是认真地看过,收起报纸说:“什么时候了,刘掌柜还钻在钱眼儿里拔不出来,糊涂!”
[典题]文章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故事结尾通过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好玩的清朝遗少那爷的捐献与贪财的当铺刘掌柜的固守,结出了不同的果实。②揭示文章的主题。文章结尾折射了新时代带给人的巨大变化。③文章结尾稍有点出人意料,花花公子那爷竟然能够觉悟提升,又有点耐人寻味。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结构更完整。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任务2分析论证特点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任务2分析论证特点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案3分析结构思路,触类旁通,学案4分析论证特点,思维路径,图解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小说阅读学案三梳理情节分析情节构建艺术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小说阅读学案三梳理情节分析情节构建艺术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图解,要点解读,叙述手法,叙述技巧,答案旁观者,答案外在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章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情节结构__精构情节讲好故事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章小说阅读第二节分析情节结构__精构情节讲好故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述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