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练15 波的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干涉 衍射——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展开公式、知识点回顾(时间:5分钟)
一、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比较
二、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
四、波的干涉中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比较
五、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是加强点,波峰与波谷的交点是减弱点。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2)公式法
①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一致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nλ(n=0,1,2,…)处是加强区,Δx=(2n+1)eq \f(λ,2)(n=0,1,2,…)处是减弱区。
②当两个相干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时,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Δx=(2n+1)eq \f(λ,2)(n=0,1,2,…)处是加强区,Δx=nλ(n=0,1,2,…)处是减弱区。
难度:★★★☆ 建议时间:30分钟 正确率: /15
(2024•黑龙江一模)一般来说现在的手机上都会有2个麦克风,一个比较大的位于手机下方,另一个一般位于手机顶部。查阅手机说明后知道手机内部上麦克风为降噪麦克风。进一步翻阅技术资料得知:降噪麦克风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如图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下列错误的是( )
A.降噪过程实际上是声波发生了干涉
B.降噪过程本质上是两列声波相遇时叠加的结果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P点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解答】解:
A.依题意,降噪过程,应用了波的干涉原理,故A正确;
B.依题意,降噪过程,应用了波的干涉原理,本质上是两列声波相遇时叠加的结果,故B正确;
C.机械波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故C正确;
D.P点不随波移动,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2023•湖北模拟)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为l,在某时刻a、b均振动到平衡位置,且a、b之间仅有一个波谷。这列波的波长不可能是( )
A.2lB.32lC.lD.23l
【解答】解:因a、b之间仅有一个波谷,则该时刻的波形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况
故波长可能为:λ=2l,λ=l,λ=2l3,故ACD正确,B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
(2023•温州三模)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上下两束波,这两束声波在b处相遇时可削弱噪声。已知上下两束波从a处到b处的路程分别为s1和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衍射原理设计的
B.该消声器是根据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设计的
C.s1和s2关系满足s1﹣s2=nλ(n=1,2,3…)时,消声效果最好
D.s1和s2关系满足s1-s2=(2n+1)λ2(n=0,1,2,3⋯)时,消声效果最好
【解答】解:AB.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当观测者与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消音器是利用了两列相干波叠加使质点的振动减弱的原理制成,因此消音器消除噪声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故AB错误
CD.当两列声波到达a处时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s1﹣s2=(2n+1)⋅λ2(n=0,1,2,3……),介质中质点为振动减弱点,消声效果最好,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2023•虹口区二模)雨滴落在平静水面上的S处,形成一列水波向四周传播(可视为简谐波),A、B两点与S在同一条直线上,C、S在另外一条直线上。图示时刻,A在波谷,B、C在不同的波峰上。已知波速为v,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则( )
A.水波的波长为a
B.A点振动频率为2va
C.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3av
D.从图示时刻起,经过av的时间,B、C之间的距离增大了2a
【解答】解:A.B.图示时刻,A在波谷,B在波峰上,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可知水波的波长为λ=2a,A点振动频率为f=1T=vλ=v2a,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t=Δtv=3av,故C正确;
D.由于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随波传播方向迁移,则B、C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023•南京模拟)如图,挡板M固定,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作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A.挡板N向下平移一段距离
B.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挡板M和N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D.波源向左匀速移动
【解答】解:A.挡板N向下平移一段距离,空隙变得更大,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更大,衍射现象会变的不明显,P点的水不会振动起来,故A错误;
B.增大波源振动频率,由v=λf知,水波的波长变小,衍射现象会变得不明显,水波更不会传到P点,P点不会振动,故B错误;
C.挡板M和N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水的波长和孔的大小均没有变化,P点更远离振动区域,所以P点的水不会振动起来,故C错误;
D.波源向左匀速移动时,设该水波波源未移动时的传播速度为v,波源移动的速度为u,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波源向左匀速移动后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为:
f'=vv+uf
可知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接收到的水波的频率减小了,水波的速度不变,水波波长增大,衍射现象会更明显,可以使P点的水振动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2023•浙江模拟)如图,在远离海岸的海面上,有两个浮筒发电装置甲、乙沿东西方向排列,相距为10m,海面上某个方向传来一列频率恒定的平面波,波速为10m/s,浮筒甲先开始上下振动,经0.6s后,浮筒乙也开始振动,此后观察到当甲处于最高位置时,乙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且甲、乙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 )
A.波的传播方向为水平向东方向
B.此时海面上传播的波的波长为403m
C.浮筒振动的周期为0.8s
D.浮筒上下运动的振幅与波的周期无关
【解答】解:A.海浪为平面波,波速恒定,经0.6s,前进距离为6m,可见波的传播方向与甲、乙的连线方向有一夹角,如图所示:
由上图课知,波的传播方向应该为东南方向,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甲、乙在波的传播方向的距离为6m,
由题可得,当甲处于最高位置时,乙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且甲、乙之间只有一个波谷,
故甲、乙之间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为:6m=34λ
解得:λ=8m,故B错误;
C.由上可知,波长、波速已知,
根据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式可求周期为:T=λv=8m10m/s=0.8s,故C正确;
D.浮筒的振动为受迫振动,振幅与驱动力周期有关,即与波的周期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2023•湖北模拟)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S1S2相向传播。M点在S1S2之间,到S1的距离r1=160cm,到S2的距离r2=40cm,如图甲所示。t=0时刻,向右传的波恰好传到S1点。图乙为此后两列波分别在M点引起的振动图像,其中实线为向右传播的波经过M点时,M点的振动图像,虚线为向左传播的波经过M点时,M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正确的是( )
A.t=4.25s时,M点在平衡位置下方且向平衡位置运动
B.两列波的波长均为2m
C.在0~6s内M点的路程为16cm
D.稳定后S1点为振动加强点
【解答】解:A.t=4.25s时,M参与两列波的振动叠加,其对应虚线的振幅大,叠加后位于平衡位置下方,且向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两列波的周期都是2s,向右传的波速为
v1=r1t1=1.64m/s=0.4m/s
则
λ1=v1T=0.4×2m=0.8m
故B错误;
C.在0~6s内做了两次全振动,0~2sM点没振动,2~4sM点振幅3cm,路程12cm,4~6sM点振幅为1cm,路程为4cm,故0~6s内M点的路程为16cm,故C正确;
D.由题可知,S1到M之间的距离刚好两个波长,故稳定后S1和M两点的振动情况相同,稳定后M点为振动减弱点,那么稳定后S1点也是振动减弱点,故D错误。
故选:C。
(2023•潍坊模拟)近年来,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科学家们研发的反隐身米波雷达堪称隐身战斗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范围内,如图所示为一列米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接下来之后一小段时间内质点P的加速度减小,质点N在t=1s时第二次到达波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该波的传播周期为23s
C.接下来一小段时间内质点Q的速度增加
D.从t=0时刻起,质点P比质点Q更早到达波峰
【解答】解:A、根据题意,接下来之后一小段时间内质点P的加速度减小,质点P正向平衡位置运动,由同侧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
B、质点N在t=0时位于波谷,t=1s时第二次到达波峰,有32T=1s,解得该波的传播周期为:T=23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0时刻,质点Q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接下来一小段时间内质点Q的速度减小,故C错误;
D、从t=0时刻起,质点Q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质点P向平衡位置运动,则质点Q比质点P更早到达波峰,故D错误。
故选:B。
(2023•江苏三模)两个振幅不等的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形成如图所示稳定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点是ad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振动加强,b点振动减弱
B.c点可能一直处于平衡位置
C.某时刻质点a、b的位移大小可能均为零
D.经过半个周期,d处质点将传播至b点位置
【解答】解:A.a点波峰波谷相遇,振动减弱,b点波峰波峰相遇,振动加强,故A错误;
B.两列波的振幅不同,c点会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可能一直处于平衡位置。故B错误;
C.各质点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下振动,随着波的传播,某时刻质点a、b的位移大小可能均为零,故C正确;
D.d处质点只会在d处振动,不会随波逐流,故D错误。
故选C。
(2023•长春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b从t0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再经过12.5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0cm
C.该简谐横波波速为0.4m/s
D.该波与频率为10Hz简谐横波相遇时,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解答】解:A.在t0时刻,由图像乙可知,质点b速度沿y轴负方向,根据“同侧法”规律可知,该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
BC.由图像甲可知波长为λ=4m,振幅为A=20cm
由图像乙可知周期为T=12s﹣2s=10s
则波速为v=λT=410m/s=0.4m/s
由于t=12.5s=T+T4
则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s=5A=5×20cm=100cm
故B错误,C正确;
D.该波的频率为f=1T=110Hz=0.1Hz
两波的频率不同,相互叠加时波上各个质点的振幅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没有振动总是加强或减弱的区域,因而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023•沈河区校级模拟)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a=2m和xb=6m,图乙为质点a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质点b经过4s振动的路程为2m
C.t=1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向
D.质点b在t=4s时速度为零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质点a该时刻向上振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方向传播,机械波的波长为8m,周期为8s,则波速为v=λT=88m/s=1m/s,故A错误;
B.由于t=4s=T2可知质点b经过4s振动的路程为s=2A=2×0.5m=1m,故B错误;
C.由于该波沿+x方向传播,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1s时质点b的位移为沿y轴负向,加速度沿y轴正向,故C正确;
D.由于t=4s=T2,可知质点b在t=4s时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2023•青岛二模)如图,学校人工湖水面上x1=﹣5m和x2=5m处有两个稳定的振源S1、S2,它们振动频率相同且步调一致,在水面上产生了两列波长为0.3m、振幅分别为3cm和5cm的水波,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形成了稳定的干涉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波遇到湖中假山时能绕过假山传播到它的后方
B.x轴上x=6m处的质点振幅小于8cm
C.y轴上y=1m处的质点会随水波传播到y=5m处
D.图中方程为x29-y216=1的曲线上的A点为振动减弱点
【解答】解:A.假山远大于水波波长,水波遇到湖中假山时,障碍物假山的后方不能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错误;
B.两波源到x=6m位置的波程差为:
Δx=(6+5)m﹣(6﹣5)m=10m
又λ=0.3m
故Δx=3313λ
所以x轴上x=6m处不是振动加强点,质点振幅小于8cm,故B正确;
C.机械波是将波源的振动形式向远处传播,质点不随波迁移,故y轴上y=1m处位置的水中某质点不会运动到y=5m处,故C错误;
D.设A点坐标为(x1,y1),两波源到A点的波程差为:
Δx'=(x1+5)2+y12-(5-x1)2+y12
根据坐标系中满足双曲线方程有x129-y1216=1
联立解得:Δx'=6m=20λ
故A为振动加强点,故D错误。
故选:B。
(2023•枣强县校级模拟)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0.2m/s,两个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波源的振幅均为2cm。如图所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此刻平衡位置在x=0.2m和x=0.8m处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位于x=0.5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Hz
B.t=3.5s时,质点P的位移为2cm
C.0~4s时间内,质点P经过的路程为20cm
D.质点M始终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解答】解:A、由波形图可得两列波的波长相等,均为λ=0.4m,又波速v=0.2m/s,则两列波的周期均为T=λv==2s,频率为f=1T=12Hz=0.5Hz,故A错误;
B、t=3.5s时,波传播距离为x=vt=0.2×3.5m=0.7m,此时向左传播的波的波峰传至P点,而向右传播的波经过3.5s振动了134T,即波峰也传播至P点,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t=3.5s时,P点的位移为y=2cm+2cm=4cm,故B错误;
C、向左传播的波传至P点经历的时间
Δt1=Δxv=
t=4s时,两波在P点共同引起振动的时间Δt2=1s
分析知P点为振动加强点,故0~4 s内P经过的路程为s=12cm+8cm=20cm,故C正确;
D、两列波传到M点之前,质点M始终处于平衡位置;两波同时传至M点,M点为振动减弱点,其振幅为零,质点M始终在平衡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2023•通州区校级三模)某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实线所示,t2=3.0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虚线所示,若图乙是图甲a、b、c、d四点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1=0时刻质点b沿y轴正方向运动
B.图乙是质点d的振动图像
C.从t1=0到t2=3.0s这段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1.5m
D.t3=9.5s时刻质点c沿y轴正方向运动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波的周期为4s,所以从t1=0s到t2=3.0s这段时间是四分之三个周期,结合图甲的波形图可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在t1=0时刻质点b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
B、在t1=0时刻,质点d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与乙图情况不符,所以题图乙不可能是质点d的振动图像,故B错误;
C、从t1=0到t2=3.0s这段时间内,质点a运动了t2=3.0s=3T4,所以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s=34×4A=34×4×5cm=15cm=0.15m.故C错误;
D、t3=9.5s=2T+38T,2T后质点c回到最低点,由于14T<38T<12T,所以t3=9.5s时刻质点c在平衡位置上方且沿y轴正向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023•黄山一模)一列简谐波t=2s时刻波形如图甲所示,平衡位置为x=0.2m的质点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且该质点t=0时刻刚开始振动,则( )
A.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为x轴负方向
B.平衡位置为x=0.2m的质点向x轴负方向运动,速度为0.1m/s
C.平衡位置为x=0.1m的质点振动方程为y=0.1sinπ2t(m)
D.从t=0到t=10s的时间间隔内平衡位置为x=﹣0.5m的质点位移为0.1m,路程为0.5m
【解答】解:A、根据图乙所示图像可知,t=2s时x=0.2m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根据微平移法可知,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为x轴负方向,故A正确;
B、在播的传播过程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B错误;
C、由图甲所示图像可知,波长λ=0.4m,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周期T=4s,波速v=λT=0.44m/s=0.1m/s,在t=0时刻位置在x=0.2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质点开始振动时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振动传播到x=0.1m处需要的时间t'=Δxv=0.2-=1s=14T,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质点的振幅A=0.1m,质点振动时ω=2πT=2π4rad/s=π2rad/s,平衡位置为x=0.1m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sin(ωt+φ0)=0.1sin(π2t-π2)(m),故C错误;
D、振动从x=0.2m处传播到x=﹣0.5m处需要的时间t传播=Δx'v=0.2-(-0.5)0.1s=7s,从t=0到t=10s时间内位置在x=﹣0.5m处的质点的振动时间t振动=t﹣t传播=10s﹣7s=3s=34T,波刚传到x=﹣0.5m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过34T该质点位于波谷位置,该质点的位移为﹣0.1m,该质点的路程s=3A=3×0.1m=0.3m,故D错误。
故选:A。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研究
对象
一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
研究
内容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介质中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像
物理
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像
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4)某一质点在各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
(4)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已知介质中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图像
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
连续重复的最短完整曲线占横坐标的距离
表示一个周期
表示一个波长
内容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定义
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的现象
现象
波偏离直线而传播到直线以外的空间
两列波叠加区域形成相互间隔的稳定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条件
明显发生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
充分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相同点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项目
区域
振幅
振动能量
加强点
A1+A2
最大
减弱点
|A1-A2|
最小
【例题】(2023•邢台模拟)两根材质不同、长度相等的细绳在O点连接,拉直后放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O为坐标原点,沿绳方向为x轴,水平面内垂直x轴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在绳的A、B两端以相同频率同时振动,绳上形成两列相向传播的绳波,经过一个周期后,从两端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波形,各点坐标如图所示,波在传播过程中各点的平衡位置保持不变。已知B点形成的机械波在BO中传播的速度为12m/s,则两列波形成的第一个波谷到达O点的时间差为( )
A.1sB.0.5sC.1.5sD.2s
【解答】解:由图像可得λA=4m,λB=6m
由λ=vf
可得vA=8m/s
由T=λv可得,周期T=1.5s
A点从刚开始振动到波刚传播到O点所用时间tAO=AOvA
解得:tAO=1.5s
A点产生的波形成的第一个波谷到达O点的时间t左=tAO+34T
B点从刚开始振动到波刚传播到O点所用时间tBO=BOvB
解得:tBO=1s
B点产生的波形成的第一个波谷到达O点的时间t右=tBO+34T
则两列波形成的第一个波谷到达O点的时间差为Δt=t左﹣tBO
解得:Δt=0.5s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题精练16 光的折射 全反射 衍射和偏振——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这是一份小题精练16 光的折射 全反射 衍射和偏振——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文件包含小题精练16光的折射全反射衍射和偏振原卷版docx、小题精练16光的折射全反射衍射和偏振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题精练11 静电场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这是一份小题精练11 静电场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文件包含小题精练11静电场问题原卷版docx、小题精练11静电场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题精练10 动量和能量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 这是一份小题精练10 动量和能量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限时精练,文件包含小题精练10动量和能量问题原卷版docx、小题精练10动量和能量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