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七)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
1.《木兰诗》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二、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似乎信手拈来,却是独具匠心。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自己虽然僻居深林,却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
D.诗人以自然平淡的笔调,写出了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⑦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吧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⑧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4.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5.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请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轨迹。
6.“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7.结尾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8.通读全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紫藤萝,表现出紫藤萝的什么特点?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10.文章第⑧段插入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何作用?
11.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土作楼。愚人见其垒土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1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不思则罔 即唤木匠而问言曰
B.以为顺流而下矣 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C.是非木杮 是我所作
D.闻之笑曰 时人闻已
13.翻译下列句子。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
14.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用“/”划两处。
我 有 财 钱 不 减 于 彼 云 何 顷 来 而 不 造 作 如 是 之 楼
15.【甲】文记叙了 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讽喻了 的现象。
16.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D.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五、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②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③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④“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坐车的跺着脚喊。
⑤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⑥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⑦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人的什么心理?反映了祥子怎样的社会地位?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1.祥子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拉车?请结合全书的情节回答。
22.从文段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23.最后一段将祥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震撼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
你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宋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2.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3.(1)D
(2)一个明月相照的晚上,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十分悠闲。
4.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5.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发生新的敬意 6.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是作者以儿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表现我对长妈妈的感激、敬佩和爱戴。 7.叙述和抒情。先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愧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再用诗化的祁使语气抒情,祈祷长妈妈能感受到大地母亲带来的无边无尽的温暖,表达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8.(1)文章从颜色、形态、味道三方面来描写紫藤萝;(2)体现了紫藤萝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9.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将盛开的花比喻成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饱满、旺盛、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生命的喜爱、赞美之情。 10.对比。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11.在文章中,花儿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此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人更不能深陷在伤痛与焦虑中,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
12.D 13.(1)翻转不停止,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2)(造楼)哪里有不建造最底层房子的(地基),却能建造房子的第二层楼呢? 14.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 15. 人们寻找石兽 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 16.从甲文体会到,我们做事时,不要盲目行动,要考虑周全,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从乙文体会到,做事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结合实际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一味空想。
17.D 18.D 19.B
20.坐车人——极其自私,对劳动者的苦难不幸冷若冰霜,冷酷无情,蛮横恶狠。 祥子——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的冷酷无情的社会。 21.生活所迫,为了谋生,不得不在烈日和暴雨中去揽生意。残酷的自然环境为祥子展开一幅拉车生活场景,从而表现出他的不幸和痛苦。 22.(1)在暴雨下拉车的痛苦。
(2)是上流社会人对穷人的盘剥和欺压。 23.风雨中的树叶是单薄的无助的,而黑暗社会中的祥子也是单薄的无助的,他根本没有力量和这个社会抗争,正如风雨中的树叶没有力量与风雨抗衡一样。
24.范文:
诸葛亮,我想对您说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追思先主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先生既为“中华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才,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先生完全可以“舍车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刑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而先生竟自贬三级,亦太过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过,保全军民有功。街亭既遇险,先生并未惊惶失措,而是指挥若定,设疑兵扰敌,设伏兵断后,令修剑阁,以备归路,使蜀兵尽回汉中,且智收姜维,拨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粮草辎重并无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实力。更不用说于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拒十五万魏兵。如此看来,先生非但无过,而且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而先生居然不懂辩证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势,只盯着“阴暗面”,“钻牛角尖”。先生虽谓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虚美,可隐恶。街亭之失,往好处想,可以说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积累了经验(哪怕是负面的)。按时下的说法,只当交了“学费”。先生一出空城计,军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干“笔杆子”写成《三尺瑶琴退雄兵》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蜀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白帝城托孤时,先主曾嘱咐马谡其人,不可重用。这段历史委实对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直到如今还在搞什么“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有人更是把矛头指向先生,说什么“知人不明,用人不善”,严重影响了领导的威信。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真是“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呐!
先生深谙行军用兵之理,于为言之道则一窍不通。长此以往,怎能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故为先生谋划,望先生三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四),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