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之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
专题十八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十八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2023全国甲理综,6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 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解析]某种动物在某条食物链中可能属于次级消费者,在另一条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三级消费者,即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A 正确;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B 正确;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C 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D 正确。
2. [2023浙江1月选考,2分]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 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 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 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 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解析]将荒漠改造为枸杞园后,枸杞树可以作为生产者,相应的消费者也会发生变化,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发生改变,B 错误。
3. [2022辽宁,2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A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⑤⑥
[解析]自驾旅游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消耗的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大对环境资源的消耗;秸秆焚烧会加大环境污染,以上活动都会增大生态足迹。综上,A 符合题意。
4. [2022广东,2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C )
A. 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 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 ,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C项)、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B项)、涵养水源(A项)、调节气候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供氧、固碳等功能(D项),故C 符合题意。
5. [2021广东,2分]“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C )
A. 黄鸟种群B. 生物群落C. 自然生态系统D. 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诗句中描写了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也包含它们生活的环境“山谷”,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 正确。
6. [2021浙江6月选考,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 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 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 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解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A 正确;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在一条食物链上,B 错误;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是按其在食物链(网)中的能量传递顺序排列的,C 错误;生态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D 错误。
7. [2021辽宁,2分]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 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 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 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解析]采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A 错误;据题意可知,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及肉食性的虾蟹类等,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 正确;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生物群落,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 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要远远大于其直接价值,D 错误。
8. [2020全国Ⅲ理综,6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 形式循环
[解析]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 项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生产者利用光能,将CO2 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 的过程,大气CO2 库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 项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大气中,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 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 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项正确。
【高分必备】 碳循环常考知识点归纳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二、非选择题
9. [2023全国乙理综,10分]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 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玉米→ 蝗虫→ 青蛙→ 蛇→ 鹰(3分)。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消费者)。根据题意,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为玉米→ 蝗虫→ 青蛙→ 蛇→ 鹰。
(2)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在森林中,当害虫种群数量增加时,一方面,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另一方面,害虫种群数量增加后,其食物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4分)。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森林中,当害虫种群数量增加时,一方面,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另一方面,害虫种群数量增加后,其食物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3)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3分)。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
10. [2022湖北,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代表分解者;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解析]由图可知,遗体、粪便、碎屑等可经A 到无机营养物质及环境,说明A 为分解者;肉食性动物1为次级消费者,其以植食性动物为食,一般来说,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只有10%∼20% 能够流到肉食性动物1,由于肉食性动物1与植食性动物的大小未知,故不能确定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多少。
(2) 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 。
[解析]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由②到④经过了两个营养级,已知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 。
(3) 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体内(4分);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 的需求,减少呼吸消耗(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 ,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 的需求)(4分)。
[解析]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来看,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为减少植食性动物对棉花的取食,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体内;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是增强棉花的光合作用、减少呼吸消耗,以便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产量。具体做法: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以满足光合作用对CO2 的需求,同时减少呼吸消耗;可以增施有机肥,通过分解者分解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 ,满足棉花生长需要;还可以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 的需求等。
11. [2021海南,8分]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 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解析]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以植物(第一营养级)为食,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2) 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化学信息。
[解析]嗅闻的对象是能产生气味的物质,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化学信息。
(3) 为严格保护海南坡鹿,有效增加其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公顷土地加上围栏作为坡鹿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213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坡鹿可进行易地保护。将围栏内的坡鹿维持在该数量的依据是在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将种群数量维持在K/2 ,有利于海南坡鹿数量的快速增加(2分)。
[解析]为有效增加海南坡鹿种群数量,在坡鹿驯化区,最多可容纳426只(K 值)坡鹿,最好将坡鹿数量维持在213只左右,原因是在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将种群数量维持在K/2 有利于海南坡鹿数量的快速增加。
(4) 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主要依据是选择性砍伐部分高大植株,可提高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对阳光的利用率,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可积累更多的有机物(2分)。
[解析]高大植株在争夺光照等资源时占优势,使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获得的阳光较少,长势差,导致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资源较少,若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提高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对阳光的利用率,从而使坡鹿的食物资源增加。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 [2023湖北,2分]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 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 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 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解析]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 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因此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B 正确;该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品系丙产量高、品质好,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C 正确;品系丙的成功培育利用了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的特点,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D 正确。
【考情速递】 引入中国研究成果,深化学科素养 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在生物育种方面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等,引领考生由浅入深地思考、解决问题,考查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试题展现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旨在引导考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2. [2023浙江1月选考,2分]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 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 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 )
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 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 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解析]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CO2 ,加剧全球变暖,A 符合题意。
3. [2022江苏,2分]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
B. 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
C. 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
D. 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 、P 等,还可富集水中重金属,A 正确;曝气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但是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会导致耗氧量增加,B 错误;初级消费者不摄食浮游动物,C 错误;调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4. [2022河北,2分]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A )
A. 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 ,数量达到K 值
B. 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 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D. 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解析]稳定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性别比例不一定为1:1 ,数量不一定达到K 值,A 错误;群落演替到稳定阶段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B 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故C 正确。
5. [2022山东,2分]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 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 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利用率低
[解析]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水稻产量还显著高于普通稻田,而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因此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A 正确;该稻田中鸭取食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B 错误;该稻田增加了鸭子,使得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普通稻田不同,因此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C 错误;该稻田中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D 错误。
6. [2022广东,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C )
A. a 、c 是生产者B. b 、e 是肉食动物C. c 、f 是杂食动物D. d 、f 是植食动物
[解析]图中食物网包含的食物链有a→f 、a→d→e→f 、a→d→e→c 、a→c 、b→f 、b→c 。a 、b 处于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d 处于第二营养级,是植食动物;e 处于第三营养级,是肉食动物;c 、f 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也可以处于第四营养级,是杂食动物。综上分析,C 正确。
7. [2021海南,2分]红树林是海南的一道靓丽风景,既可防风护堤,也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植物→ 鱼→ 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B. 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 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和观赏性体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D. 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解析]红树林可为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因此“植物→ 鱼→ 水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常见的一条食物链,A 项正确;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B 项正确;红树林的海岸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项错误。
8. [2020山东,2分]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 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 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解析]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有利于绿孔雀的繁殖和生存,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 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 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 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9. [2023新课标理综,10分]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 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水鸟同化(1分);②是呼吸作用(1分);③是分解者分解(1分)。
[解析]水鸟摄入的能量,一部分流入其体内,即水鸟同化,另一部分未被同化,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水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粪便和遗体残骸会被分解者分解。
(2) 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水鸟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分)(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分)。
[解析]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 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不要近距离观赏、不要追赶或伤害水鸟、不要乱扔垃圾、不用闪光灯拍照等(合理即可,2分)(答出1点即可)。
[解析]在观赏水鸟时,应该采用远观的方式,不要近距离观赏,以免干扰水鸟;要尊重鸟类,不应该追赶或者伤害它们;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以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在拍摄水鸟时也要注意,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以免惊扰水鸟。
【高分必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归纳
(1)图中的生物分别是: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⑤分解者。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2)图示中的E2/E1×100% 表示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①单向流动。原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逐级递减。原因:a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散失大部分能量。b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一部分未利用,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 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10. [2023浙江1月选考,10分]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 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消费者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
[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现成的有机物。消费者的活动,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亚洲象能够取食草本植物,其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
(2) 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遗传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
[解析]亚洲象采食部分玉米后,该农田群落的水平结构最易改变。亚洲象采食部分玉米会导致玉米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被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土壤条件保留,且有植物存在,在其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 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ABC。
A. 物种丰富度低 B. 结构简单C. 功能薄弱D. 气候多变
[解析]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功能薄弱,因此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能力差。
(4) 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2分)。
[解析]热带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分解者的繁殖,分解者可将凋落物中的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因此热带雨林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高分必备】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作用时,可以先分析该组分对其他组分的作用,进而分析该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对其他组分的作用: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物质与能量);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及消费者的排遗物等;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摄食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均有加速物质循环的作用。
(2)各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所需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存在,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度,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11. [2021广东,10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 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 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的动态平衡。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 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的动态平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气中CO2 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 固定为含碳有机物,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取有机碳。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CO2 固定为含碳有机物,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有机碳,而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取有机碳。
(3) 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1分)和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解析]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题组三
一、选择题
1. [2023湖北,2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 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 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 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D. 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
[解析]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A 正确;水生消费者利用有机碳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碳,释放二氧化碳,会加速碳的排放,B 错误;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被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成二氧化碳,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因此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C 正确;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有助于光能的充分利用,可使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增加,即有助于碳的固定,D 正确。
【考情速递】 高起点低落点,回归教材 本题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为背景,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以某湖泊的治理和生态恢复为情境,综合考查生态足迹、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新高考对课程学习情境的考查趋于多元化与全面化,体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全面深化、结构关联”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考生“回归本源”,寻求正确的关联点、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引领考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学习氛围,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多一些开放设问,多一些合作探究,引导考生多视角分析模型,看透本质,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 [2022北京,2分]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这些工作不应包括( D )
A. 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
B. 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
C. 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
D. 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
[解析]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均属于对植物的易地保护,A 、B 、C 均不符合题意;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可使濒危植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属于对植物的易地保护,D 符合题意。
3. [2022天津,4分]天津市针对甘肃古浪县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落实国家“药肥双减”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项目需遵循一定生态学原理。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B )
A. 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B. 项目实施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
C. 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D.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水肥
[解析]一般来说,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对简单,但该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 正确。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循环,B 错误。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 正确。不同的作物对水肥的需求量一般不同,题中项目实施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水肥,D 正确。
4. [2022河北,3分](多选)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 中层藤本药材+ 下层草本药材+ 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
A. 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
C. 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真菌不属于生产者,A 错误;该模式下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依然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 错误;该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正确;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 正确。
5. [2021辽宁,2分]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据图可知,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据图可知,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空气进入,促进根系细胞的呼吸,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正确;不同位置环境不同,不同位置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所差异,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 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6. [2023湖北,16分]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 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 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草→ 岩羊→ 雪豹(或草→ 牦牛→ 雪豹)。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所给材料中草处于第一营养级,岩羊、牦牛处于第二营养级,雪豹处于最高营养级,据此可写出食物链。
(2) 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灭绝的风险,原因是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进而导致雪豹数量减少。
[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可以推出,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灭绝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种群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2分)和建立国家公园(2分)等。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改善雪豹的栖息环境,建立雪豹繁育中心等,对雪豹种群进行保护。
7. [2023广东,12分]上世纪70~90 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 。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 。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1分)。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1分)价值。
[解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 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有较强的遮阴作用,导致互花米草无法获得充足光照而生长受抑制,且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3∼8 年间,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增加(3分)。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知,无瓣海桑群落林龄在3∼16 年间,随着林龄增加,群落高度上升,树冠层郁闭度增加,由于无瓣海桑的高度高于互花米草,其对互花米草有遮阴作用,导致互花米草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而生长受抑制,同时在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3∼8 年间,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增加,因此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
(3) 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无瓣海桑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理由: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3∼16 年间,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为0,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16年时,植物种类减少到2种,说明无瓣海桑在与其他植物竞争的过程中占优势,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4分)。
[解析]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理由:据表中数据分析,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16年时,植物种类减少到2种,无瓣海桑群落林龄为3∼16 年间,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为0,说明无瓣海桑在与其他植物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其生长速度快,繁殖速度快,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
(4) 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选择适量适合在滩涂上生长,植株高度高于无瓣海桑的多种本土植物,以及一些适合在无瓣海桑群落林下生长的本土阴生植物进行种植,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它们的种间关系达到共存的目的(3分)。
[解析]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选择适量适合在滩涂上生长,植株高度高于无瓣海桑的多种本土植物进行种植,另一方面可以种植一些适合在无瓣海桑群落林下生长的本土阴生植物,利用它们的种间关系达到共存的目的。
【考情速递】 注重教材知识迁移,设问及答题方式创新 该题将教材上关于提高桉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迁移到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方案设计上,试题紧扣新教材,引导考生重视教材,试题在设问及答题方式上有创新,通过设置丰富的设问形式考查相关知识,让人眼前一亮。
8. [2022海南,10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 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CO2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种子库、基因库等(2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2分)(再答出2点即可)。
[解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还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等功能。
(4) 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海南长臂猿缺乏繁衍、栖息的场所(2分)。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退耕还林,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解析]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使其繁衍、栖息的场所减少,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
【高分必备】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判断
题组四
一、选择题
1. [2023湖北,2分]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 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水杨酸能缓解H2O2 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 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 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 含量,因此水杨酸能缓解H2O2 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 正确;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 正确;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镉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因此,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 正确;苦草自身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镉的胁迫下,苦草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D 错误。
2. [2023广东,4分]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 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 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 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解析]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水体中N 、P 等无机盐含量增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增加,A 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一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中仍处于主要地位,B 正确;浮游动物摄食藻类,也摄食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C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和有机碎提供营养,D 错误。
3. [2022海南,3分]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 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 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珊瑚生态系统能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 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被破坏,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4. [2022湖南,2分]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 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 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该种养模式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项错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B 项正确。捕食为种间关系,硬壳蟹(非蜕壳)和软壳蟹(蜕壳)为同一物种,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不是捕食关系,C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 项错误。
5. [2021河北,2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 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 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 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解析]由表可知,严重退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说明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低,食物网结构简单,A 错误;由表中信息无法推断出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B 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错误;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影响远远大于直接价值,D 正确。
6. [2021辽宁,3分](不定项)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 )
A. 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 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 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D. 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据题意可知,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较少且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故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A 正确;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据题中数据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B 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结合题中信息可知,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故保护区内不应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C 错误;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7. [2023浙江6月选考,10分]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 ,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 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 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 含量的变化规律是逐级积累(或增大);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 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 含量较高的是多年生植物。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营养级递增,Q 含量的变化规律是逐渐积累。某些物质,如Q 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等特点,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会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与一年生植物相比,多年生植物Q 的含量较高。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会被替代,草原中优势种的生态位逐渐减小。
(2) 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解析]在水稻田里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都干预了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般来说,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无机肥中的无机营养可被生产者直接利用。因此,在稻田里施无机肥干预了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 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群落的分层现象复杂。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3分)。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极高、结构极复杂,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来看,“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群落的分层现象复杂。流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存在热带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的事实。
【考情速递】 注重体现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 该题以体现科研智慧的植物工厂为背景,将实践智慧、科研成果和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使考生在思考过程中感受生物科学的独特魅力,促进考生养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培养知识与观念素养和责任与担当素养搭建桥梁。
8. [2022河北,9分]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 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 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 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栖息地面积减小(2分)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斑块数增加(2分)导致的。
[解析]
(2) 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解析]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因此,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4) 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解析]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丹顶鹤的这种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红树林群落(林龄)
群落
植物
树冠层
林下互花
林下无瓣海桑
林下秋茄
高度
种类
郁闭度
米草密度
更新幼苗密度
更新幼苗密度
m
(种)
%
(株/m2 )
(株/100m2 )
(株/100m2 )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
秋茄—老鼠簕群落(>50 年)
5.7
4
90
0
0
19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十七 种群和群落-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九 发酵工程-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