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开远一中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开远一中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4开远一中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0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人体内环境中能存在的成分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葡萄糖
B. 泪液、尿液
C. 胃蛋白酶、血红蛋白
D. 神经递质、胰岛素
2.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局部淋巴管阻塞
④组织液中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
3. 当你在森林公园爬山时, 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B. 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4. 因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不幸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 ( )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D.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5.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 )
A. 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 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C. 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 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6. 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 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 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 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 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7.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酸奶、果酒、果醋、泡菜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酸奶与制作泡菜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是一致的
B. 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C. 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家庭制作的泡菜因早期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不宜过早食用,需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后食用
8. 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人们用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应先反复冲洗,再去除枝梗,这样可减少杂菌污染
B. 在果酒发酵期间,为保持无氧条件,不能拧松发酵瓶盖子
C. 制作果酒、果醋时,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
D. 葡萄酒的颜色是葡萄皮中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9.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利用干热灭菌箱进行干热灭菌
B. 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能减少牛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C. 无水酒精能加速蛋白质脱水,常用酒精对新冠病毒进行灭菌
D. 由于紫外线能破坏DNA 结构,病房中常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10.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 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C. 平板划线时,若划线区域有五个,则接种环至少需要灼烧五次
D. 与紫外线照射相比,高压蒸汽灭菌防止杂菌污染的效果更好
11. 为筛选能平衡肠道菌群和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从酸奶和泡菜中采样分离乳酸菌B. 平板倒置培养为筛选乳酸菌创造无氧环境
C. 对目的菌株进行胆固醇降解能力的测定D. 检测目的菌株对消化道环境的耐受力
12. 随着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发酵工程逐步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
B. 发酵工程中的发酵条件不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C. 发酵工程多为混合菌种发酵
D. 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的唯一区别是所用微生物的种类不同
13. 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 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C. 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乳酸为自身供能
D. 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14.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平板划线操作→挑选菌落
B.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15.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筛选目的菌种的标准是( )
A. 透明圈直径的值大
B. 菌落直径的值大
C. 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值大
D. 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的值大
16.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②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及菌体本身
③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⑤可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⑥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A. 4项B. 3项C. 2项D. 5项
17. 传统发酵技术促进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过程属于混合菌种发酵,不需要灭菌也不用消毒
B. 果醋发酵时未进行密封导致酵母菌繁殖受抑制
C. 泡菜发酵过程中需要每隔12h打开坛盖放出CO2
D. 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18. 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B. 涂布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后,立刻涂布
C. 可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
D. 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锅进行灭菌
19.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全株含有对动物生长繁殖存在潜在危害的有毒物质——棉酚,限制了以棉花秸秆为原料来生产青贮饲料的应用。研究人员试图以棉花田的土壤为分离基质,利用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高效分解棉酚的菌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来分离纯化棉酚分解菌
B. 分离过程中所用的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分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培养工具以及培养基都需要高压蒸汽灭菌
D. 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计数法
20. DMF(一种含碳有机物)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和有机合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制革、化工、医药、农药等各个生产行业。含DMF的废水毒性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某实验小组筛选分离得到能够高效降解DMF的菌株,用于DMF的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从某化工厂排污口附近的污水中取样来筛选DMF降解菌
B. 不能利用平板划线法对DMF降解菌进行计数
C. 筛选DMF降解菌的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
D. 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区分微生物的类型
21. 植物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均涉及对光照的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分化过程通常需要避光,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B. 再分化过程通常需提供光,无光条件下形成的试管苗一般为黄化苗
C. 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有机物成分
D. 光既是培养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调节培养物生长发育的信号
22.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B. 两个单倍体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
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有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3.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如图为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不需要光照,细胞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
C. 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为人参生命活动所必需
D. 过程②利用了细胞分裂的原理,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4. 玉扇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多肉植物,以其肉质叶片呈扇形排列而闻名。科学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玉扇的大规模培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对离体的玉扇组织消毒的时间越长,培育效果越好
B.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可以保持玉扇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C. 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内添加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 玉扇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及其他器械均需要灭菌处理
2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商业化生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发酵罐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以实现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
B. 脱分化和再分化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含量不同
C. 对试管苗炼苗(驯化)的操作步骤之一是用流水除去根部培养基
D. 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
26. 草莓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是“水果皇后”,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很多。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设想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1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 过程Ⅱ一般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属于愈伤组织细胞
C. 凤梨味草莓植株的培育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杂种细胞A再生出细胞壁的过程,主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27. 近年来,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植物细胞育种也在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马铃薯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大小有关,结果如图1;图2是获得马铃薯--番茄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表明马铃薯脱毒苗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茎尖大小为0.60mm
B. 原生质体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为防止杂菌污染,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
C. 图2中再生植株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将X细胞培育为再生植株需要更换1次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28.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后,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
B 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前后共需要进行两次接种
C.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以用灭活的病毒对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
D. 酶解法是制备植物原生质体常用方法
29.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草莓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苗
B. 玉米花粉粒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能稳定遗传
C. 红豆杉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
D. 可采用诱变处理烟草愈伤组织的方法来获得烟草抗盐碱突变体
30.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科学家用普通小麦()与耐盐偃麦草()体细胞杂交获得耐盐新品种“山融3号”,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山融3号”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为不同物种
B. ①和“山融3号”体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56条染色体
C. 由愈伤组织到②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促进芽的形成
D. 土壤盐渍化可能是导致偃麦草出现耐盐性的根本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回答下列问题:
31. 图甲为某家系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图乙为此家系中,部分个体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的结果,图中条带表示检测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3)若Ⅲ3为正常女孩,Ⅲ3的相关基因经过酶切、电泳后将产生______种条带。
(4)研究发现:该家族突变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原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32. 胃液的分泌调节,可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图1为哺乳动物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______。胃液中的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
(2)有些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出现“白肺”症状,原因是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后,由______对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物质c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
(3)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图中的细胞______(填序号)会迅速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去发挥免疫作用。
33.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过程①常用的酶是______。
(2)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体细胞含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植株。
34. 木质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在细胞壁的形成中特别重要,赋予木材和树皮刚性且不容易腐烂的特性。科研人员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操作过程,共将1g土壤稀释了______倍。
(2)图中对土壤悬浮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设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
(3)采用苯胺蓝培养基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时,得到了如图⑥所示的菌落,已知这些细菌均为异养型细菌,则图⑥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填“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或“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
3月月考试卷生物
2024.0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人体内环境中能存在的成分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葡萄糖
B. 泪液、尿液
C. 胃蛋白酶、血红蛋白
D. 神经递质、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详解】A、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消化液中的成分如唾液淀粉酶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A错误;
B、泪液和尿液都是分泌到体外的,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在消化道里,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神经递质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组织液中、胰岛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二者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局部淋巴管阻塞
④组织液中细胞代谢产物增多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①毛细胞血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而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②正确;
③局部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代谢废物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
④组织液中细胞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3. 当你在森林公园爬山时, 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B. 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正确;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 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D。
4. 因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不幸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 ( )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D.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腰椎胸部折断,不影响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存在。因为传导感觉的神经通路在脊髓胸段被切断,所以感觉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针刺足底无感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 )
A. 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 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C. 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 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其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者抑制。
【详解】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立即分解,持续发挥作用,进而导致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
A. 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 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 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 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要用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详解】研究目的是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因此既要耐高温,又要能够高效降解角蛋白,所以在c点取样,并且用角蛋白氮源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酸奶、果酒、果醋、泡菜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酸奶与制作泡菜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是一致的
B. 酿果酒时无需对葡萄严格消毒,原因是缺氧、酸性的发酵液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C. 变酸的酒表面和制作泡菜的坛内都会有白膜出现,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家庭制作的泡菜因早期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不宜过早食用,需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后食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制作酸奶和泡菜都是利用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故制作泡菜与制作酸奶控制发酵的气体条件和原理是一致的,A正确;
B、由于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因此酿制果酒时,不需要对葡萄严格消毒,B正确;
C、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时形成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泡菜腌制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先是升高,因此家庭中制作的泡菜不宜过早食用,后来亚硝酸盐含量会降低并稳定在低水平,D正确。
故选C。
8. 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人们用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应先反复冲洗,再去除枝梗,这样可减少杂菌污染
B. 在果酒发酵期间,为保持无氧条件,不能拧松发酵瓶的盖子
C. 制作果酒、果醋时,控制通气的情况不同
D. 葡萄酒的颜色是葡萄皮中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制作葡萄酒应先清洗干净,反复冲洗后去除枝梗,从而能够减少杂菌污染,A正确;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过程中密闭,但需要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B错误;
C、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条件不同,控制通风情况也不同,C正确;
D、葡萄酒的颜色是果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9.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利用干热灭菌箱进行干热灭菌
B. 巴氏消毒法处理牛奶,能减少牛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C. 无水酒精能加速蛋白质脱水,常用酒精对新冠病毒进行灭菌
D. 由于紫外线能破坏DNA 结构,病房中常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详解】A、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常用干热灭菌法灭菌,A正确;
B、巴氏消毒法既能杀死牛奶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又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物质,B正确;
C、70%~75%的酒精能加速蛋白质的脱水,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C错误;
D、紫外线通过破坏蛋白质和DNA结构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密闭空间内空气的消毒,D正确。
故选C。
10.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 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C. 平板划线时,若划线区域有五个,则接种环至少需要灼烧五次
D. 与紫外线照射相比,高压蒸汽灭菌防止杂菌污染的效果更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
【详解】A、要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必须要保证没有杂菌污染,A正确;
B、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倒平板和接种操作都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B正确;
C、第一次划线前灼烧一次,每次划线后灼烧一次,因此若划线区域有五个,则接种环至少需要灼烧六次,C错误;
D、与紫外线照射相比,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更彻底,防止杂菌污染的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C。
11. 为筛选能平衡肠道菌群和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从酸奶和泡菜中采样分离乳酸菌B. 平板倒置培养为筛选乳酸菌创造无氧环境
C. 对目的菌株进行胆固醇降解能力的测定D. 检测目的菌株对消化道环境的耐受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筛选目的菌株应从富含目的菌的环境中去取样。倒平板后及平板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倒置培养,微生物初步筛选后还要进行相关实验以检测目的菌的发酵能力或特性。
【详解】A、筛选目的菌时应从富含目的菌的环境中去取样,酸奶和泡菜中富含乳酸菌,可以从中采样进行分离纯化,A正确;
B、平板倒置培养是为了防止培养皿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不是创造无氧环境,B错误;
C、筛选的是能平衡肠道菌群和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所以,初步筛选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目的菌胆固醇降解能力的测定,以获得符合要求的乳酸菌,C正确;
D、因筛选出的目的菌是在肠道发挥作用,所以,还需要检测目的菌株对消化道环境的耐受力,D正确。
故选B。
12. 随着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以及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发酵工程逐步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
B. 发酵工程中的发酵条件不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C. 发酵工程多为混合菌种发酵
D. 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的唯一区别是所用微生物的种类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也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A正确;
B、发酵工程中发酵条件的变化既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如氧气条件,B错误;
C、发酵工程多为单一菌种发酵,这样便于控制发酵条件,C错误;
D、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的区别除了微生物的种类,还有发酵条件的严格度不同等,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 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C. 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乳酸为自身供能
D. 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还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是C、H、O,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尿素或者葡萄糖作为碳源,B正确;
C、乳酸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C错误;
D、醋酸菌是好氧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14.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平板划线操作→挑选菌落
B.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在其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从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筛选目的菌种的标准是( )
A. 透明圈直径的值大
B. 菌落直径的值大
C. 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大
D. 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的值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透明圈直径可以反映分解淀粉的量,菌落直径可以反映细菌的数量。
【详解】透明圈直径可以反映分解淀粉的量,菌落直径可以反映细菌的数量,故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可以反映单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比值越大,分解淀粉能力越强,故筛选目的菌种的标准是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大的菌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②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及菌体本身
③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⑤可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⑥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A. 4项B. 3项C. 2项D. 5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步骤。
【详解】①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从而提高柠檬酸的产量,①正确;
②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②正确;
③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肥量,促进植物生长,③正确;
④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但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在低温、密闭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属于后发酵,因此酒精主要在主发酵阶段产生积累,④错误;
⑤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都能够改变微生物的遗传性状,进而可以从中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⑤正确;
⑥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不需要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⑥错误;
①②③⑤正确。
故选A。
17. 传统发酵技术促进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发酵过程属于混合菌种发酵,不需要灭菌也不用消毒
B. 果醋发酵时未进行密封导致酵母菌繁殖受抑制
C. 泡菜发酵过程中需要每隔12h打开坛盖放出CO2
D. 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详解】A、果酒发酵过程属于混合菌种发酵,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发酵瓶等设备进行消毒,A错误;
B、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B错误;
C、泡菜发酵所需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的呼吸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C错误;
D、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D正确。
故选D。
18. 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B. 涂布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后,立刻涂布
C. 可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
D. 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锅进行灭菌
【答案】A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底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这样方便观察,A错误;
B、涂布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浸在酒精后再酒精灯外焰引燃后,待其冷却再进行涂布接种,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B错误;
C、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从而获得单个菌落,C正确;
D、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D正确。
故选AB。
19.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全株含有对动物生长繁殖存在潜在危害的有毒物质——棉酚,限制了以棉花秸秆为原料来生产青贮饲料的应用。研究人员试图以棉花田的土壤为分离基质,利用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高效分解棉酚的菌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来分离纯化棉酚分解菌
B. 分离过程中所用的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分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培养工具以及培养基都需要高压蒸汽灭菌
D. 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计数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 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于接种纯化,故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来分离纯化棉酚分解菌,A正确;
B、分离过程中所用的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只有能分解棉酚的微生物能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
C、分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培养工具可以用灼烧灭菌等方法,C错误;
D、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计数活菌)或显微计数法(计数时活菌和死菌一起被计数),D正确。
故选C。
20. DMF(一种含碳有机物)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和有机合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制革、化工、医药、农药等各个生产行业。含DMF的废水毒性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某实验小组筛选分离得到能够高效降解DMF的菌株,用于DMF的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从某化工厂排污口附近的污水中取样来筛选DMF降解菌
B. 不能利用平板划线法对DMF降解菌进行计数
C. 筛选DMF降解菌的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
D. 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区分微生物的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富含DMF的环境中DMF降解菌较多,筛选DMF降解菌时用DMF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DMF降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详解】A、筛选DMF降解菌应该到富含DMF的制革、化工、医药、农药等各个生产厂家的排污口附近取样,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B正确;
C、筛选DMF降解菌时要以DMF唯一碳源,故不应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C错误;
D、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因此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类型,D正确。
故选C。
21. 植物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均涉及对光照的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分化过程通常需要避光,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B. 再分化过程通常需提供光,无光条件下形成的试管苗一般为黄化苗
C. 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有机物成分
D. 光既是培养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调节培养物生长发育的信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脱分化过程通常需要避光,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A正确;
B、再分化过程通常需提供光,无光条件下形成的试管苗一般为黄化苗,B正确;
C、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物成分,C错误;
D、光既是培养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调节培养物生长发育的信号,D正确。
故选C。
22.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B. 两个单倍体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
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有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植物激素;
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A、单倍体育种常用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后筛选所需植株,A错误;
B、两个单倍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因此,两者经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如四倍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aa,则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C错误;
D、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过程,其中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23.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如图为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不需要光照,细胞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
C. 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为人参生命活动所必需
D. 过程②利用了细胞分裂的原理,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过程①为脱分化,不需要光照,细胞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分析题意,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等功能,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B正确;
C、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但不是人参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C错误;
D、细胞全能性是发育为完整植株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能力,过程②利用细胞分裂的原理,但未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24. 玉扇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多肉植物,以其肉质叶片呈扇形排列而闻名。科学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玉扇的大规模培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对离体玉扇组织消毒的时间越长,培育效果越好
B.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可以保持玉扇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C. 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内添加的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 玉扇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及其他器械均需要灭菌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用酒精对离体的玉扇组织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杀死外植体细胞,A错误;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可以实现玉扇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还可以保持玉扇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B正确;
C、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因此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玉扇过程中的关键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C正确;
D、玉扇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及其他器械均需要灭菌处理,D正确。
故选A。
2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商业化生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利用发酵罐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以实现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
B. 脱分化和再分化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含量不同
C. 对试管苗炼苗(驯化)的操作步骤之一是用流水除去根部培养基
D. 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不会出现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可利用发酵罐来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以实现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发酵罐培养植物细胞,它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不占用耕地,A正确;
B、脱分化和再分化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含量不同,脱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为1:1,再分化过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小于1:1时分化为芽,大于1:1时分化为根,B正确;
C、对试管苗炼苗(驯化)的操作步骤之一是用流水除去根部培养基,再将幼苗移植到消毒过后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C正确;
D、用同一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过程中,在细胞分裂时可能会发生变异,因此获得的再生苗可能会出现变异,D错误;
故选D。
26. 草莓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是“水果皇后”,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很多。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设想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1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 过程Ⅱ一般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属于愈伤组织细胞
C. 凤梨味草莓植株的培育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杂种细胞A再生出细胞壁的过程,主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程Ⅰ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绿色草莓细胞,胰岛素基因得到了表达,产生了产胰岛素的草莓,定向改变了草莓的性状。过程Ⅱ利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具凤梨味的绿草莓。
【详解】A、过程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导入了胰岛素基因的草莓产生了胰岛素,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A正确;
B、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得到的细胞需经过脱分化才属于愈伤组织细胞,B错误;
C、凤梨风味绿草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杂种细胞A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该过程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27. 近年来,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植物细胞育种也在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马铃薯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大小有关,结果如图1;图2是获得马铃薯--番茄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表明马铃薯脱毒苗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茎尖大小为0.60mm
B. 原生质体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为防止杂菌污染,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
C. 图2中再生植株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将X细胞培育为再生植株需要更换1次培养基,提高生长素的比例有利于根的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由图1可知:在茎尖外植体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A错误;
B、原生质体融合时没有细胞壁,若放在无菌水中会导致细胞吸水涨破,B错误;
C、X细胞是杂交体细胞,融合的每个体细胞都有本物种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由X到出芽生根需要经历的过程是脱分化和再分化,生根培养基、出芽培养基中的激素的种类与比例与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是不同的,需要更换2次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后,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
B. 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前后共需要进行两次接种
C.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以用灭活的病毒对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
D. 酶解法是制备植物原生质体常用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导其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详解】A、外植体需要用70%的酒精消毒30s,立即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5%的次氯酸钠消毒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2-3次,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前后共需要进行三次接种,第一次接种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第二次接种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第三次接种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上,B错误;
C、灭活的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的方法,C错误;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用酶解分离法和机械分离法制备植物原生质体,酶解法是制备植物原生质体常用方法,D正确。
故选D。
29.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草莓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苗
B. 玉米花粉粒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能稳定遗传
C. 红豆杉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
D. 可采用诱变处理烟草愈伤组织的方法来获得烟草抗盐碱突变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脱毒苗不等同于抗病毒,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茎尖(或芽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育成幼苗,A错误;
B、玉米花粉粒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不能稳定遗传,B错误;
C、植物细胞工程可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红豆杉细胞无需经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只需要培养至愈伤组织获取其产物即可,C错误;
D、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可采用诱变处理烟草愈伤组织并筛选得到烟草抗盐碱突变体,D正确。
故选D。
30.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全球性问题,我国科学家用普通小麦()与耐盐偃麦草()体细胞杂交获得耐盐新品种“山融3号”,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山融3号”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为不同物种
B. ①和“山融3号”体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56条染色体
C. 由愈伤组织到②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促进芽的形成
D. 土壤盐渍化可能是导致偃麦草出现耐盐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过程:去壁的方法:酶解法;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详解】A、“山融3号”是有四个染色体组(异源四倍体),与普通小麦(2N=4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为不同物种,A正确;
B、①是普通小麦(2N=42)的原生质体和耐盐偃麦草(2N=70)的原生质体融合而成的,有四个染色体组(异源四倍体),“山融3号”是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其体细胞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异源四倍体),一个染色体组含21或35条染色体,B错误;
C、由愈伤组织到②幼苗,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根的形成,C错误;
D、土壤盐渍化只能对偃麦草耐盐性进行选择,偃麦草出现耐盐性的根本原因是变异,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0分。回答下列问题:
31. 图甲为某家系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图乙为此家系中,部分个体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的结果,图中条带表示检测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3)若Ⅲ3为正常女孩,Ⅲ3的相关基因经过酶切、电泳后将产生______种条带。
(4)研究发现:该家族突变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原基因发生了碱基的_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1)遗传物质
(2) 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1/2
(3)2或3 (4)替换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小问1详解】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小问2详解】
图甲中Ⅰ1和Ⅰ2为正常个体,子女中Ⅱ4为患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无论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Ⅰ1均为杂合子,Ⅰ2一定含有正常基因,结合图乙中Ⅰ1和Ⅰ2的电泳条带可知,Ⅰ2不含致病基因,即图中患病基因对应的条带为11.5kb条带,6.5kb和5.0kb条带对应正常基因被酶切后的两个片段,因此该遗传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和Ⅱ2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二者婚配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
【小问3详解】
Ⅱ1和Ⅱ2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若Ⅲ3为正常女孩,该女孩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则酶切后电泳将产生2或3种条带。
【小问4详解】
结合之前的分析可知11.5kb条带对应致病基因,6.5kb和5.0kb条带对应正常基因被酶切后的两个片段,两种基因的总长度相等,应该是基因突变中发生了碱基的替换所致,从而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32. 胃液的分泌调节,可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图1为哺乳动物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______。胃液中的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
(2)有些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出现“白肺”症状,原因是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后,由______对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物质c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
(3)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图中的细胞______(填序号)会迅速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去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1) ①. 胃泌素和神经递质 ②. 一
(2)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体液
(3)④⑥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据图1可知,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胃腺细胞,胃泌素也可作用于胃腺细胞,因此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胃泌素和神经递质。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胃液中的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小问2详解】
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被感染的靶细胞密切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物质c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参与的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
【小问3详解】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图中的④记忆B细胞、⑥记忆T细胞会迅速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细胞去发挥免疫作用,二次,免疫通常更快、更强。
33.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过程①常用的酶是______。
(2)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体细胞含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植株。
【答案】33. ①.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4. 3##三 35. ①. m+n ②. 单倍体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诱导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从而获得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的典型优势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该育种方法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分析题图:①表示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的过程,③表示杂种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④为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成为完整植物体的过程。
【小问1详解】
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和培育杂种植株两大步骤,两者的原理分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①为去除细胞壁过程,去除细胞壁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小问2详解】
番茄的原生质体是红色荧光标记,马铃薯的原生质体是绿色荧光标记,两两融合的原生质体有3种:番茄—番茄、马铃薯—番茄、马铃薯—马铃薯,其中杂种细胞的细胞表面有两种颜色的荧光。
【小问3详解】
番茄—马铃薯”具备了两者遗传物质,因此体细胞有m+n条染色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因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
34. 木质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在细胞壁的形成中特别重要,赋予木材和树皮刚性且不容易腐烂的特性。科研人员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木质素能与苯胺蓝结合形成蓝色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操作过程,共将1g土壤稀释了______倍。
(2)图中对土壤悬浮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设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
(3)采用苯胺蓝培养基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时,得到了如图⑥所示的菌落,已知这些细菌均为异养型细菌,则图⑥所用的培养基是______(填“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或“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
【答案】(1)
(2) ①. 保证每个菌落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来 ②.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③. 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梯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图示操作过程中,10g土壤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相当于将1g土壤稀释了10倍,此后经过3次梯度稀释,因此图示操作完成后1g土壤相当于稀释了104倍。
【小问2详解】
在涂布平板时,接种的菌悬液过多会使细菌数量增多,培养后菌落粘连在一起,不易得到单菌落,不能计数,因此需要对土壤悬浮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保证每个菌落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育而来;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设置空平板进行培养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如果空白培养基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如果空白培养基没有长出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小问3详解】
步骤⑥所用的培养基上既出现有透明圈的菌落1~4(木质素分解菌分解木质素形成),也出现无透明圈的菌落5(非木质素分解菌),说明该培养基是添加了木质素的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南菁高级中学、常州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开远一中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