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二)-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544754/0-17115168776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二)-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544754/0-17115168777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二)-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544754/0-17115168777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二)-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二)-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32页。
目 录 /cntents
倒计时第16天 TOC \ "1-1" \p " " \h \u \l "_Tc11538" 质量与密度 ……………………………… PAGEREF _Tc11538 \h 1
倒计时第15天 \l "_Tc5628" 力与运动……………………………… PAGEREF _Tc5628 \h 30
倒计时第14天 \l "_Tc3048" 压强…………………………………… PAGEREF _Tc3048 \h 59
倒计时第13天 \l "_Tc10394" 浮力…………………………………… PAGEREF _Tc10394 \h 94
倒计时第16天天
质量与密度
考点透视
了解物质的多少;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满分技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质量
定义:物体所含 物质 的多少叫质量。
国际单位: kg ,常用单位:t、g、mg
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3. 测量:
考点二: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质量 与它的 体积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变形:或
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 密度ρ 与物体的 质量 、 体积 、形状 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ρ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ρ成正比。
5. 图象:如图所示:甲>乙
6. 测体积——量筒(量杯)
(1)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考点三:密度的测量及应用
测固体的密度:
(1)原理:
(2)工具和方法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测液体密度:
(1) 原理:ρ=m/V
(2)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4)判断空心实心。
真题回眸
1.(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小B.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D.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答案】B
【详解】由图像可知,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该图像的纵坐标与对应的横坐标的比表示该物质的密度。
AB.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体积越大,质量也就越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取相同体积,则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得,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40cm3时,其质量为20g,则乙物质的密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小刚在恒温游泳池中潜水时发现自己吐出的一个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关于该气泡在水中上升时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不变,浮力变小B.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C.密度和浮力都变小D.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答案】B
【详解】由于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其体积逐渐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逐渐变大,气泡内部的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逐渐变大,根据可知密度逐渐变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低碳环保。图示是中学生骑用的自行车,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自行车的质量约为B.车座到地面的高度约为
C.暴晒下烫手的车座温度约为35℃D.骑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
【答案】B
【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自行车的质量比学生的质量小,大概为10kg,故A不符合题意;
B.车座到地面的距离比课桌的刻度稍高,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车座到地面的距离约为1m,故B符合题意;
C.暴晒下,烫手车座的温度比人的体温要高,约为45℃,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行驶的速度达到80km/h,而骑自行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低,约为
v=5m/s=5×3.6m/s=18km/h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多选)(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底面积之比为2∶1的圆柱形容器A、B置于水平桌面上,分别注入a、b两种液体,直到容器内液面达到相同的高度H。液体a、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随液面高度h变化关系如图线I、II所示。现分别从A、B容器中取出适量液体,使液面下降相同高度,并将取出的液体全部放入对方容器内后,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H之比为2∶9
B.液体a、b的密度之比为2∶1
C.液体a、b被取出的质量之比为2∶1
D.最终A、B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之比为1∶1
【答案】AB
【详解】AB.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a、b两种液体,直到容器内液面达到相同的高度H,液体a、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随液面高度h变化关系如图线I、II所示。此时A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为
B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为
所以液体a、b的密度之比为
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现分别从A、B容器中取出适量液体,使液面下降相同高度,并将取出的液体全部放入对方容器内后,A容器中液体压强为
B容器中液体压强为
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相等,因此有,即
由于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化简得
由于液体a、b的密度之比为2:1,所以与H之比为,故AB正确;
C.液体a、b被取出的质量之比为,故C错误;
D.由于液体a、b的密度之比为2∶1,由,可知,容器上原有的a、b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由于与H之比为2∶9,由可知,所以取出的a、b液体占原本a、b液体总质量的,最终A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为,最终B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最终A、B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之比为,故D错误。
故选AB。
5.(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一个钢瓶内装有氧气,某次抢救新冠肺炎病人用去了一部分,罐内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变小 变小
【详解】[1][2]钢瓶内氧气用去了一部分后,罐内氧气质量m变小;但氧气的体积即钢瓶的容积V不变,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
6.(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小明测小石块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如图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g。接着用量筒和水测出小石块体积为10.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实验时若先测小石块体积再测小石块质量,所测小石块密度会偏______。
【答案】 27 大
【详解】[1]由图知,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之和,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为2g,所以小石块的质量m=20g+5g+2g=27g
[2]小石块体积为10.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
[3]先测石块的体积,取出石块再测质量时,由于石块上粘有水,所以测得石块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导致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7.(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厚为10cm、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如图所示的斜面将物块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把这两块水平分开后依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000Pa和1500Pa,则物块的密度为 _____kg/m3。(g取10N/kg)
【答案】1.2×103
【详解】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设长方体物块的重力为2G,将物块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则每一块的重力为G,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设S左=3S则,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为5S,由
可得,则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由,可得长方体物块的密度
8.(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对家中某品牌食用油的密度进行测量,请你帮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左侧零刻度线处,天平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2)将盛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
(3)将烧杯中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剩余食用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07.8g,则该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g/cm3。
【答案】 左 0.92
【详解】(1)[1]甲图中天平衡量向右倾斜,说明天平右边重,所以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3)[2]图乙中食用油和烧杯质量m1=100g+20g+20g+4.6g=144.6g
图丙中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0mL=40cm3
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2=m1-m=144.6g-107.8g=36.8g
则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密度
9.(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两位同学现要测定一小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和足量的水。
(1)甲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向如甲图所示,他应该向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测量矿石质量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乙图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用细线系住矿石放入盛水的量筒中,如丙图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乙同学认为水的密度ρ水通常可作为已知量,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的重力为G;
②把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的矿石悬浮在水中,静止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矿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
③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用ρ水、G和F表示)。
【答案】 右 84 4.2×103 G-F
【详解】(1)①[1]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刻度线的左侧,说明左边沉,所以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②[2]矿石的质量为
矿石的体积为
③[3]矿石的密度为
(2)[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的重力为G;所以矿石的质量为
矿石悬浮在水中,静止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利用称重法可得,矿石受到的浮力为
[5]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矿石的体积为
矿石的密度为
10.(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固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将天平调节好以后,在左盘中放入铁块,向右盘中添加了几个砝码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添加一个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先取下质量最小的砝码,接着___________,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小明用3个铁块、小丽用3个木块、小强用3个铝块分别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用这些实验数据做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关系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_;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___。因此,这个比值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密度;
(3)小明通过这次实验真正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含义。下列说法能体现这句话正确含义的是___________。
A.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B.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C.铁比木头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铁比木头的体积小
【答案】 移动游码 相同 不同 BC
【详解】(1)[1]将天平调节好以后,在左盘中放入铁块,向右盘中添加了几个砝码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再添加一个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根据天平的使用,此时,应先取下质量最小的砝码,接着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2)[2][3]从图像可知,单独观察三个组中的任何一个组,同一物质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所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对比三个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4]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铁这种物质比木头这种物质的密度大,我们通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含义是体积相同的铁和木头相比,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反映了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故AD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11.(2022·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学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之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小浩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测量前,调节天平的顺序是 ___________(填字母)。
A.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测量盐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盐的质量为 ___________g。
③用量筒取60mL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盐倒入烧杯,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
④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___kg/m3
(2)小然的方法如图丙所示:
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_(用字母m1、m2、V表示)。
分析以上两种方法,___________(填“小浩”或“小然”)的方法测量误差更小。
(3)小玉使用密度已知的铁块(ρ铁)进行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m1.
②把铁块放在杯中,向杯中加满盐水,将铁块取出(忽略铁块带出的盐水),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
③___________,测量其总质量m3.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_(用字母m1、m2、m3、ρ铁表示)。
【答案】 CBA 13.6 1.15×103 小然 继续向杯中加满盐水
【详解】(1)[1]①天平调平前,需将其放置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故正确顺序为 CBA。
[2]②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盐的质量为m盐=10g+3.6g=13.6g
[3]③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60mL=60cm3
可知倒入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g/cm3×60cm3=60g
则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m水+m盐=60g+13.6g=73.6g
④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盐水的体积为V盐水=64mL=64cm3
则盐水的密度为
(2)[4][5]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盐水=m1-m2,则盐水的密度为,小浩在测量过程中将水从烧杯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壁会沾有盐水,造成计算盐水的体积误差大,小然的方法盐水的质量和体积测量都准确,故小然的更精确一些。
(3)[6][7]由题意知,盐水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相等
③要得到与铁块相同体积盐水的质量,需将铁块捞出后,向杯中加满盐水,测出此时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则加入盐水的质量m=m3-m2
④盐水的密度为
12.(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热度不减。我国南方某地被称为“世界陶瓷之都”,生产了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摆件,非常可爱。小军有幸买到一个,他用以下方法测量了冰墩墩的密度。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
(2)将冰墩墩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冰墩墩的质量m=___________g;
(3)小军测量冰墩墩的体积时发现冰墩墩放不进量筒,于是他把烧杯装满水,把冰墩墩放进烧杯完全浸入水中后,测得水流出了200cm3,由此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密度为 ______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4)他查数据发现陶瓷密度为ρ陶瓷=2.38×103kg/m3,他认为冰墩墩 ___________实心的(选填“是”或“不是”)。
【答案】 平衡螺母 232 1.16×103 不是
【详解】(1)[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横梁平衡,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位置,天平就平衡了。
(2)[2]由图可知,冰墩墩的质量为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即
(3)[3]冰墩墩完全浸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冰墩墩的体积,因此冰墩墩的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冰墩墩的密度为
(4)[4]因为冰墩墩的密度比陶瓷的密度要小,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冰墩墩的体积会比陶瓷的体积要大,故而冰墩墩不是实心的。
名校预测
1.(2022·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毫克,作为“世界上密度最低的固体”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种新材料具有耐高温、隔热、绝缘能力强、坚固耐用、弹性好等特点。这种材料不适合制作( )
A.用电器绝缘外壳B.导线C.宇航服D.网球拍
2.(2022·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二模)小梦参加了年级的实验操作竞赛,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位同学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张扬同学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C.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D.只要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正确,测量数据真实、读数正确,上述数据均有效
3.(2022·新疆乌鲁木齐·乌市一中校考模拟预测)现有一合金部件,测量其体积为89 cm3,若质量不变,如果分别用纯金属甲和纯金属乙制作,体积分别为65 cm3和105 cm3,则合金零件中甲乙金属的质量比为( )
A.5∶6B.4∶3C.2∶3D.13∶21
4.(2022·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第五中学校考三模)下面是同学对教室常用防疫物品进行的估测,其中接近实际的是( )
A.“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dm2
B.“勤洗手”,一瓶免洗手抑菌凝胶的质量约为5kg
C.“常消毒”,教室常用消毒液的密度约为1kg/m3
D.“测体温”,教室常用的红外线测温枪的重力约为50N
5.(2022·湖南长沙·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考二模)“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合理的是( )
A.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所受重力约为50N
C.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6.(2022·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表是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上的铭牌,在给“新冠”病人供氧时用去了40%氧气,则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___________ dm3,密度___________kg/m3。
7.(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风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小华在测西红柿的密度时,采用如图所示的一个底面积为10cm2、装有20cm深水的圆柱状容器,以及细针和电子秤进行测量,其操作顺序以及示数如图A、B、C所示(B图:西红柿在竖直向下的细针的作用下刚好全部浸没,C图:西红柿自由漂浮),容器的质量为______g,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最大的为图_______(选填“A” 、“B”或“C”);小华分析电子秤的数据后可知,西红柿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保留两位小数),同组的小明认为,小华的实验操作B至C过程中,西红柿上会沾水,所测西红柿质量偏大,导致西红柿的密度偏大,你认为该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8.(2022·重庆·重庆巴蜀中学校考二模)两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测量密度的实验,各自方案如下:
(1)田田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___________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随后正确操作,测量出小矿石的质量如图1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用细线拴住小矿石,缓慢浸没在如图丙所示的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到与50ml刻度相平,则小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喜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金属块A的密度,在薄壁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柱形烧杯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1=10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1,如图2甲;将金属块A用细线吊在烧杯底部,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2=18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2,如图2乙;剪断细线,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3=12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3,如图2丙;将丙图中金属块A取出放入烧杯中,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4,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4,如图2丁。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则:
①H2___________H4(选填“>”、“=”或“”、“=”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五)(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考前冲刺卷(二)(原卷版+教师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