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2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大都市辐射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4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 第15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课件 2 次下载
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2节 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展开一、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 包括资源枯竭和经济枯竭1.鲁尔区的昔日辉煌(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鲁尔区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 、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图所示:
2.鲁尔区的一度衰退(1)传统产业衰落
(2)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产业结构单一鲁尔区单一的工业结构及严重的 问题,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产业难以形成。 (3)生态环境恶化①原因:能源结构以 为主,产业结构以 为主。
3.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 P39图2-2-7“鲁尔区‘工业文化之路’建设的景观”,探究以下问题。①鲁尔区“工业文化之路”景观是如何建设的?
提示 利用鲁尔区废旧的厂房、工矿设备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宣传工业文明,形成文化景观。
②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③鲁尔区的“工业文化之路”属于再度振兴的哪类措施?
提示 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提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填图绘图·再实践绘图表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
易错易混·再判断(1)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内部因素。( )(2)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3)煤炭资源枯竭是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4)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是鲁尔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
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1.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1)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 鱼塘。 (2)加工制造业发展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②条件:承 政策之利,利用沿海、毗邻港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③类型: 产业。
2.从加工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1)加工制造业区位变化①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③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2)高新技术产业①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 调整。 ②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实现了从加工制造业到 产业的转型。
3.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又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发展 、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旁栏边角·再利用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 P46图2-3-4“1990—2015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探究以下问题。①1990年至2015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提示 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③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④列举珠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
提示 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小,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迅速提高。
提示 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易错易混·再判断(1)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国家政策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 )(4)竞争是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战略。( )
1.探寻瓷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景德镇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制陶,自古以来因陶瓷而闻名,被称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的“瓷都”。20世纪90年代,随着瓷土资源枯竭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景德镇的发展一度衰落。21世纪初,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景德镇如今拥有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还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每年培养近千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下图为景德镇及周边区域图。
(1)推测景德镇瓷土资源枯竭给当地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示 制瓷业萎缩,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制瓷人才外流等。
(2)简述景德镇重点发展艺术瓷器的有利条件。 (3)为景德镇重振陶瓷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提示 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多;陶瓷文化遗址多,陶瓷文化艺术气息浓厚;艺术瓷器市场价格高等。
提示 增加技术投入,研制瓷土原料的替代品;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鼓励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2.看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23年4月自濮阳市工信部门获悉,根据《濮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濮阳市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五大四新三未来”现代产业体系。下表为濮阳市2020—2022年GDP和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1)概括濮阳市2020—2022年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2)为什么说近几年来濮阳经济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
提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先降后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
提示 由题意濮阳市着力构建“五大四新三未来”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由表格中GDP不断增长及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可知,近几年来濮阳经济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考点一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
(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氢能生产受时间、空间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1.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1)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此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其发展特点也不同。如下表是我国部分资源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但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内的城市,就会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1)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①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④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2023浙江温州三模)甘肃省金昌市拥有丰富的铜、镍等资源,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据此完成1~2题。1.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 )①资源种类 ②产业基础 ③交通条件 ④劳动力数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有利于原有企业( )A.降低制造成本B.减少原料运费C.减少能源消耗D.缩短市场距离
解析 第1题,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主要考虑了该市的资源种类,金昌市拥有丰富的铜、镍等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充足;还主要考虑了该市的产业基础如材料信息“有色冶金和化工为其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市聚焦有色金属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①②对;交通条件不是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③错;金昌市产业转型中选择重点引进产业的类型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④错。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金昌市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是围绕本地丰富的铜、镍等资源条件形成的,原有产业应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延链”即延伸产业链,是将原有有色金属产业链尽可能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市场拓展环节,而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应为向下游拓深即进入市场拓展环节,所以有利于原有企业缩短市场距离,D对;金昌市在原有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基础上“延链”,重点引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发电等产业,新的产业链消耗能源、原材料会减少,而原有企业不会减少消耗能源、原材料,B、C错;原有企业制造成本也不会降低,A错。
考点二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人口惯性的影响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D.康养产业的发展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D.劳动力(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A.造纸工业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装备制造工业
1.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3.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1)轻纺工业→重化学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原材料→加工组装为主的产业结构。(3)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4)低附加值→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5)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新比较优势凸显→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为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通过因地制宜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制定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2023河北唐山模拟)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比较劳动生产率高说明产业效益高,相应的国民收入也高。读1988—2018年青海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统计表,完成1~2题。
1.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青海省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路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2.21世纪以来,青海省( )A.农业的投入与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B.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C.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增加小于产值的增加D.经济与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地优化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且波动变化;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也呈波动变化。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青海省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路径应该是从最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向最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产业转移,因此应该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A正确。故选A。第2题,2000年后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大,说明产业效益变化不大,而农业的投入与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会使第一产业效益增大,不符合青海省的实际状况,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减小,B错误。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因此是产值的增加大于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增加,C错误。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不断缩小,可推断经济与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地优化,D正确。故选D。
(2023湖南株洲模拟)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下表为2009年与2019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据此完成3~4题。
3.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 )A.第一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B.第三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C.第一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D.第三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4.针对第二产业区位商的变化,黑龙江省可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B.关停采掘工业,治理环境污染C.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D.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产业
解析 第3题,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64增长到2019年的3.27,说明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全国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其优势产业,更具有整体竞争力,C正确,D错误;表中数据只能表明三次产业比重大小,不能反映劳动力价格的高低,A、B错误。故选C。第4题,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11降低到2019年的0.69,说明该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于全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是其劣势产业;黑龙江省以传统产业为主,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可以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A正确;黑龙江省以传统产业为主,关停采掘工业对其工业产值影响更大,B错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是交通运输线路的末端,其交通优势不明显,发展服务业区位优势不明显,C错误;黑龙江省经济衰落,应该推动产业转型,但发展文化产业无明显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A。
答题指导(十二)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1.资源型城市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分析方法资源型城市优势资源开发(如河南焦作煤炭开发等)的分析思路。
(1)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评价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等,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
(2)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评价资源开发要结合区域的地理背景和发展规划,分析其存在的不利条件。例如,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等。(3)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的。
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影响储存量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评价如下表。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湖南省资兴市曾是有名的“煤都”,2009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下图为资兴市2007—2019年三次产业产值及所占比例统计图。
(1)概括资兴市第二产业的特征,并说出资兴市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
资兴市的东江湖水温常年保持在8~12 ℃,水质长期保持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采用自然水冷却,成为目前全国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可为整个湖南乃至华中、华南提供服务。(2)说明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二产业产值先升高后降低;占比先升高后降低;整体占比最高。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第二产业整体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升高。
利用湖水自然冷却,能耗低;服务范围广;国家政策支持。
资兴市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鼓励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企业技术改造。目前,有色金属固废循环利用、微晶石墨等技术标准领跑全国。同时,资兴市发挥东江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品特色产业,依托美丽的东江湖和现代农业,全面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3)简述资兴市产业转型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解析 第(1)题,根据第二产业的产业占比折线图可知,整体第二产业的占比最高,且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据第二产业产值柱状图可知,第二产业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资兴市产业结构变化方面,读图可知,第二产业的整体占比降低,而第三产业的占比升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2)题,大数据产业的能耗大,根据材料“东江湖大数据中心采用自然水冷却,成为目前全国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可知,当地借助自然水冷却,能耗成本低;注意材料“该数据中心可为整个湖南乃至华中、华南提供服务”,说明其服务范围广,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3)题,根据材料“资兴市关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鼓励能源、有色金属等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可知,当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材料“有色金属固废循环利用、微晶石墨等技术标准领跑全国”可知,加大技术投入,加大环境治理。根据材料“资兴市发挥东江湖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可知,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由材料信息“依托美丽的东江湖和现代农业,全面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可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新的主导产业得到培育和发展。这些措施均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夕张市大致位于北海道的中部地区,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以“煤都”闻名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夕张市经济开始衰退,煤矿企业相继破产。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开发观光旅游、打造蜜瓜农产品品牌等措施进行产业转型,但一直没有收到明显成效。夕张市的人口数量已由最鼎盛时期的11万余人(1960年)锐减至8千余人(2018年),而今该市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超过总人口的50%。
材料二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
国“铜城”。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夕张市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吸取夕张市转型失败的教训,白银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考虑产业转型可能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煤炭能源地位下降,资源型经济衰退,城市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发展观光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转型不成功。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弱;地处我国西部,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山地多,平地少。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夕张市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有煤炭开采成本上升,煤炭能源地位下降;资源型经济衰退,城市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发展观光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转型不成功。第(2)题,结合夕张市的经验教训,白银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考虑的产业转型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弱;地处我国西部,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山地多,平地少。
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1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pptx、考点规范练32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pptx、考点规范练32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一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2节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一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2节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课件鲁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产业结构单一,考题点睛,2社会经济条件,第2题,第3题,思维流程第1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第3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第3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