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诗文填空,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劣 (liè) 贴切(tiē) 推崇(chóng) 分崩离析(bēng)
B. 砾石 (lì) 徘徊(huí) 襁褓(qiǎng) 纷至踏来(tà)
C. 迂回(yú) 署名(shǔ) 告戒(jiè) 震耳欲聋(zhèn)
D. 焦炙(zhì) 悲愤(fèn) 思维(wéi) 目眩神迷(xuán)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我们可以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了。
A. 控制 知道 美丽 B. 控制 体知动人 C. 制造 知道 动人 D. 制造 体知 美丽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古代用白话文写作的书籍中,“的”“得”“地”这三者往往混用在一起,① 作者们对此并不在意。这种混乱甚至持续到了近现代。鲁迅、胡适、老舍等人的作品,“的”“得”“地”是不分的。从学术界的观点看,“的、地、得”的分工使得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更科学、精密,这是现代汉语书面语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现代汉语教材、权威辞书都是主张给予严格区分的。② 毕竟“的”“得”“地”涉及的是语法,所以对这三者进行区分是必要的。
A. “持续”是形容词,“更”是副词,“客观”是名词。
B. “混用在一起”是补充短语,“严格区分”是偏正短语。
C. 画线句①是一个单句,其中“对此”作定语。
D. 画线句②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有七篇,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
B. 《革命烈士诗抄》由萧三主编,里面收录了李大钊烈士创作的诗歌。
C. 《红岩》中的龙光华为了保护泉水而牺牲,大家为他举办了追悼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修铁路时为保护战友而右眼失明。
5. 诗文填空。
(1) 其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
(2) 知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 ;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者挂罥长林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马嵬①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③。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④上多。【注释】①马嵬:地名,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因随军将士的胁迫,将杨贵妃赐死。②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③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王母用银河隔开,不得聚会。④长生殿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夕盟誓之地,《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
B. “人间亦自有银河”,指百姓因战乱等原因像牛郎织女一样亲人不得相见。
C.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语言明白晓畅,《马嵬》多用典故,言简义丰。
D. 两首诗都对百姓的悲惨生活遭遇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让人心生同情。
7.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①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②处,得故关相国③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 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④,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 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筐者⑤斩焉,彗帚者刈⑥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⑦。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①拔萃:唐代一种考试名称。②假居:借住。③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④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⑤筐篚者:编筐的人,下文的“彗帚者”指制作扫帚的人。⑥刈:割。⑦众庶:普通百姓。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长无寻焉/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
B.见丛竹于斯/不见曦月(《三峡》)
C.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始于长安求假居处/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诗夜游》)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②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4) 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千里马”和乙文中的“竹”都喻指 ______ 。从对待人才的角度看,甲文中的食马者的做法实际上是在 ______ 人才,而乙文的作者则认为应该 ______ 人才, ______ 人才。
8.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早在 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华彩乐章”。从2009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词汇之一。
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来说,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数据规模上,相比传统的大型数据集,大数据的规模则呈千倍级的增长。第二,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类型的非结构化信息。第三,大数据本身拥有海量信息,但信息必须通过分析才能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而真正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第四,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时,流转快速,能保证大数据的新鲜和价值。
材料二:
大数据这股浪潮正在兴起,人民大众的生活形态,都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目前,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最广泛。京东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将每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例如,针对用户不同的属性特征、性格特点或行为习惯,在他们搜索或点击时,网站将展示符合该用户特点和偏好的商品,尽力给用户提供友好舒适的购买体验,这就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购买效率,提高用户黏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网上购物时,页面总能很“神奇”地为我们提供最想购买的商品的原因。
材料三:
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大数据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冷思考,并积极应对。
一是隐私泄露问题。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个世界越来越透明,人们就好像处在“鱼缸生活”中,个人的身份信息、行为信息、位置信息甚至信仰、观念等隐私信息,都可能被记录、保存、呈现,每个人的信息,无一不被外界掌握。二是信息安全问题。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包括主动产生的数据和被动留下的数据,其删除权、存储权、使用权、知情权等本属于个人可以自主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得到保障。大数据使用的失范与误导,如大数据使用的权责问题、相关信息产品的社会责任问题等,也是信息安全问题衍生的伦理问题。三是数据鸿沟问题。一部分人能够较好占有并利用大数据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难以占有和利用大数据资源,造成数据鸿沟。
(1) 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大数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词。
A.京东所建立的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购买效率。
C.材料三中加点的“鱼缸生活”是指沉闷、不自由的生活。
D.个人所产生的数据的删除权等权利目前已得到充分保障。
(2) 依据材料一内容,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大数据具有 ______ 、种类繁多、 ______ 、流转性快的特点。
9.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一架纸飞机
①小男孩低头望着纸飞机,我低头望着他,他开心地把纸飞机向我推来,灿烂的笑容让我欣慰,他就像多年前的我一样。
②那时的我很笨,学东西永远慢半拍。小时候上手工课,我从来没有折出成品。我记得在最后一节手工课上,老师教我们折纸飞机。同学们陆陆续续把作品交给老师,背起书包回家去了。我却死活做不出东西来,只能坐在教室里,看着那些被挂起的手工作品,看它们在窗前摆动。 老师走近了,微笑着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轻轻地环绕着我,把我慢慢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在我眼前,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临走时,我看着那架写着我名字的纸飞机,悄悄地把老师满载爱与温柔的笑容嵌入到了我的心里。
③后来,我上大学了,跟随理工学院雨露助残志愿队去残疾人托养中心,被分配到多重障碍部。天有些阴沉,空气中浮动着燥热的气息。在多重障碍部,我见到了我的学员:一位与我身高相近的男孩子。他长得清秀,戴着黑框眼镜,远远望见我,便低下头羞涩地笑,就像邻家的小弟弟一般可爱,我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下一瞬,他走过来,身子却突然扭曲了,像摆了不同砝码的天平一般左右摇摆,着实令我有点惊讶。再下一瞬,他突然朝我“嘿”了一声,又羞怯地笑了。
④我赶忙上前搀扶住他,领着他走向操场。你叫什么名字呀?”“嘿。”“别走太快,别累着了。”“嘿。”“我们去那边看看,好不好?”“嘿。”我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大抵如此。如果他很开心,他会笑着点头说“嘿”。如果他难过或是抗拒,就会皱着眉头说“嘿”。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我的心里不觉有些焦急。
⑤“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折纸飞机。”我们并排坐在小桌旁,小男孩抬起了头,好奇地看那一沓五彩缤纷的彩纸。我挑了一张,把它摊平在桌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但是若我能折出这一架纸飞机,小男孩是不是会开心起来呢?这样想着,我将手中的纸对折,翻转、一架纸飞机竟也从我的手中变了出来。
⑥“嘿!”小男孩又露出了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抚摸刚刚成形的纸飞机,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盯着这凭空生出的东西。他快速地捡起一支笔,又开始说“嘿”了。不停地拿着画笔涂,我感觉到他正努力地把色彩填满在机翼上,却怎么也涂不完那大片的空白。 他就像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火,混乱地跳动着。
⑦“来,我教你。”我用臂环绕着他,还能感觉到他身躯之下传递的躁动。我抓着他颤抖的右手,将颜色笔的笔触带向纸飞机的空白之处。当看到纸飞机的空白处被增添上颜色时,他安静下来了,手不再那么颤抖,身子也稳稳地停在椅子上。
⑧过了一会,纸飞机画好了,它立在桌上,一副即将启程的模样。在细细碎碎的光影中,我望见小男孩回过头来,对我一笑。我又望见我的老师似乎也在朦胧的光影中走来,看着我,对我一笑。他们俩的笑容重叠在一块,他们一同把那纸飞机递给我,一同等着我的回答。我拿起这架纸飞机,透过阳光去看它。让它在空中翱翔,滑出曲线,轻轻地撞向小男孩的心窝。他“嘿”了一声,抬起那双亮亮的眼睛望着我,手里捏着纸飞机的一角,开心地把纸飞机向我推来,近了,更近了。我接住了它,欣慰地让它贴在我的心窝。
⑨当然,它不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但是,它不就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吗?曾经,有一架纸飞机,满载着爱与温柔,轻轻地嵌入一个笨小孩的心里。后来,小孩长大了,有一天,她也学会了折纸飞机,也想尽力把这爱和温柔嵌入到另一个小孩的心里。
⑩这一天,我体察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叠与传递,在那些细微却有力的时刻,慢慢汇聚成无形的力量。而我,于是也想在他人的世界里坚持播撒下这些细微的时刻,坚持留下一些美好的生命印记。
(1) 阅读选文③一⑧段,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看到我的学员奇特的走路姿势。 B ______ 我和我的学员在阳光下玩纸飞机。
我的心理 A ______ 焦急 C ______
(2) 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分析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 “纸飞机”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6) 选文第⑩段有什么作用?
10.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 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实际上,心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五章一生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确定的人生目标,才更容易有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造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周然可,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③段不能删去的原因是什么?
(4)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选文开头通过“二王”学书法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B.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恒心的重要性。
C.“咬定青山不放松”,论证了人应该具有远大的目标。
D.“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值得尊重。
11. 作文。
请以“成长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12. 作文。
孔子在《中庸》里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由此看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
要求:①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纷至踏来”的“踏”应写作“沓”;
C.有误,“迂回”的“迂”应读作“yū”,“告戒”的“戒”应写作“诫”;
D.有误,“目眩神迷”的“眩”应读作“xuàn”。
故选:A。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B
【解析】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制造:指的是建造、制作;也谓人为地造成,多含贬义;还指制作,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根据语境,第一空填:控制;
知道:对事情或道理已经了解、认识;懂得。体知:体察了解。根据语境,第二空填:体知;
美丽:美好艳丽;好看。动人:打动人心,令人神往。根据语境,第三空填:动人。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B
【解析】A.有误,“持续”是动词;
B.正确;
C.有误,“对此”作状语;
D.有误,②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故选:B。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句子成分。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骑兵部队服役时参加日托末尔战役,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头部受重伤。保尔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战胜了死神,但右眼失明。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情节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小题1】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2】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茅飞渡江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坳
【解析】答案:
(1)亦若是则已矣
(2)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注意“反”的书写)
(3)茅飞渡江洒江郊 下者飘转沉塘坳(注意“坳”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乙】诗没有对百姓的悲惨生活遭遇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而是用典映射。
故选:D。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马嵬》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7.【答案】【小题1】C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人才,摧残,认识,珍惜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B.看见;
C.由于/按照;
D.在。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履,散步;隅,角。句意为: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
②中重点词语有:贤,贤人;异,区别。句意为: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故断为: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况其真贤者乎”甲文中“千里马”和乙文中的“竹”都喻指人才;从对待人才的角度看,甲文中的食马者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摧残人才,而乙文的作者则认为应该认识人才,珍惜人才。
答案:
(1)C
(2)①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
②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3)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
(4)人才 摧残 认识 珍惜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干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干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干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像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小题1】B
【小题2】规模巨大,信息海量
【解析】(1)A.有误,结合材料一“从2009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词汇之一”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B.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二“京东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将每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D.有误,结合材料三“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包括主动产生的数据和被动留下的数据,其删除权、存储权、使用权、知情权等本属于个人可以自主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得到保障”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B。
(2)结合材料一“第一,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来说,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数据规模上,相比传统的大型数据集,大数据的规模则呈千倍级的增长”“第二,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类型的非结构化信息”“第三,大数据本身拥有海量信息,但信息必须通过分析才能实现从数据到价值的转变,而真正可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第四,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时,流转快速,能保证大数据的新鲜和价值”,概括为:规模巨大、种类繁多、信息海量、流转性快。据此填空即可。
答案:
(1)B
(2)规模巨大;信息海量
本文是以“大数据”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小题1】“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
【小题2】惊讶
【小题3】欣慰
【小题4】
【小题5】
【小题6】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下一瞬,他走过来,身子却突然扭曲了,像摆了不同砝码的天平一般左右摇摆,着实令我有点惊讶”,A概括为:惊讶。结合“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我的心里不觉有些焦急”,B概括为:“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结合“我接住了它,欣慰地让它贴在我的心窝”分析,C概括为:欣慰。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阅读句子可知,本句中运用了“走”“坐”“环绕”“拥”“折”等动词,这些动词形象传神地写出老师教“我”折纸飞机时亲切的样子,表现出老师的温柔以及对“我”的关爱。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他就像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火”,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男孩比作“不知如何是好的火”,结句中的“不安地,焦躁地,混乱地跳动着”以及“画得久了,小男孩的手越发颤抖得厉害。他开始着急了,不知道是为什么,不停地拿着画笔涂,却怎么也涂不完那大片的空白”,可知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涂不完画面空白的焦躁不安的样子。
(4)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贴”是“紧紧挨着”“靠近”的意思;联系上文“我望见小男孩回过头来,对我一笑。我又望见我的老师似乎也在朦胧的光影中走来,看着我,对我一笑’以及“他‘嘿’了一声,抬起那双亮亮的眼睛望着我,手里捏着纸飞机的一角,开心地把纸飞机向我推来”等语句可知,这里的“贴”写出“我”把承载着温柔与爱的纸飞机放在紧靠心窝的位置,表现了“我”对它的珍视。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记叙了十二年前,老师教“我”折一架纸飞机,留给“我”一个无法忘记的问题;十二年后,“我”为了让多重障碍部的小男孩高兴学会了折纸飞机并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我”引导小男孩给一架纸飞机涂色,找到了老师当年问题的答案;小男孩和“我”开心玩纸飞机,感觉纸飞机走进了彼此的心窝。文章围绕纸飞机叙事,可见“纸飞机”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结合“‘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老师这样问过我”“临走时,我看着那架写着我名字的纸飞机,依稀听见老师的声音:‘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十二年前,我的老师问我:‘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十二年后,我问我的学员:‘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他们俩的笑容重叠在一块,他们一同把那纸飞机递给我,他们一同等着我的回答”,可知道十二年前老师和十二年后“我”提出同样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爱”与怀念,并要将这份“爱与温柔”一直传承下去,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6)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本文叙述了老师教“我”折一架纸飞机,十二年后,“我”为了让多重障碍的小男孩高兴学会了折纸飞机并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上文“有一架纸飞机,满载着爱与温柔,轻轻地嵌入一个笨小孩的心里。后来,小孩长大了,有一天,她也学会了折纸飞机,也想尽力把这爱和温柔嵌入到另一个小孩的心里”正是这句话中“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叠与传递”的表现,这告诉我们应尽力去传递爱与力量,在他人的世界留下一些美好的生命印记。从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1)A惊讶;B“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C欣慰
(2)运用动作描写,形象传神地写出老师教“我”折纸飞机时亲切的样子,表现出老师的温柔以及对“我”的关爱。
(3)运用比喻修辞,把小男孩比作“不知如何是好的火”,形象写出了小男孩涂不完画面空白的焦躁不安的样子。
(4)“贴”是“紧紧挨着”“靠近”的意思,写出“我”把承载着温柔与爱的纸飞机放在紧靠心窝的位置,表现了“我”对它的珍视。
(5)“纸飞机”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十二年前老师和十二年后“我”提出同样的问题,突出一架纸飞机后面所包含的主题:爱和温柔的不断传承传递,才能使它飞到很远。
(6)老师给了“我”爱与温柔,“我”又把爱与温柔传递给了小男孩,这种爱与温柔也将会传递下去,存在于未来,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交叠与传递。告诉我们应尽力去传递爱与力量,在他人的世界留下一些美好的生命印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
本文记叙了十二年前,老师教“我”折一架纸飞机,留给“我”一个无法忘记的问题;十二年后,“我”为了让多重障碍部的小男孩高兴学会了折纸飞机并给他折了一架纸飞机;“我”引导小男孩给一架纸飞机涂色,找到了老师当年问题的答案;小男孩和“我”开心玩纸飞机,感觉纸飞机走进了彼此的心窝。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爱”与怀念,并要将这份“爱与温柔”一直传承下去,突出一架纸飞机后面所包含的主题:爱和温柔的不断传承传递,才能使它飞到很远。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10.【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本文开头引用“二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然后论述了怎样养成恒心;最后一段以鲁迅的话总结全文,指出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铸就恒心,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选文第④段首先提出本段论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然后列举了“词学宗师”夏承焘、“革命战士”五章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接着又引用了《吕氏春秋》中的语言,属于道理论证,两者综合运用,有力地论证了段首的分论点。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阅读全文可知,本文开头引用“二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接着第②段从正面论述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第③段“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是从反面论述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所以第③段不能删去。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咬定青山不放松”,论证了人应该有恒心。
故选:C。
答案:
(1)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2)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不能删。第③段是从反面论述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与第②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C
本文开头引用“二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然后论述了怎样养成恒心;最后一段以鲁迅的话总结全文,指出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铸就恒心,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11.【答案】成长的瞬间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
“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撅屁股——!”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腹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
就这样,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突然长大了。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成长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本题的题眼是“成长”,什么是“成长”?“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增高,还可以是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还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能主动探索知识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了……还可以是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在失败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矛盾中得到教训,在后悔中得到成长……我们还应注意到,是“瞬间”让“我”长大,从生活中选取让“我”深受启发的、忽然长大的那件事,一定是亲身经历的,深有体会的,这样才能写得有真情实感。行文时一定要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叙述条理要清楚、抒情要真挚、细腻,才能为文章增色。
许多孩子的成长中,可能都有一段出轨、犯错的时候,促使他改变的,也许是父亲的皮鞭,也许是母亲的泪水。本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感人力量。开头“我”与父亲的对话兼神态描写,先声夺人,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恐慌和父亲的盛怒,被打时的声音描写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压抑。神来之笔是母亲的哭喊,简短的几个字却表现出母亲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的顿悟,自然可信,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一家人的三种泪光,同中有异,却都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12.【答案】为成功做准备 人的一生,要经历千千万万的事,总要面对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成功就是在于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了把握,成功的几率就高了许多。与其相反,失败就在于败在自己没有准备,没有十足的把握,才事倍功半。
功成名就的莫里尼奥在夺冠的第二年来到了英超球队切尔西,这里汇集了很多世界级的大牌球员。当莫里尼奥和这些队员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球员:从技术风格、进球数、身高体重甚至详细到哪些是左脚打进的,哪些是右脚打进的都了如指掌。莫里尼奥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就震住了这些球星。不过,这只是开始,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主教练这种近乎完美的准备工作会使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是的,在莫里尼奥的带领下,切尔西队不管是在国内联赛、杯赛还是在欧洲冠军联赛,都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莫里尼奥出名了,但他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又被许多对手厌恶。喜欢他的人称他为“上帝第二”,讨厌他的人却称呼他“魔鬼”。
一个又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成功,使他成为了“现象”。
现在,不管是欣赏他还是厌恶他的人,都开始研究莫里尼奥。他们总结了很多条,比如,善于用人、阵型选择合理、自信等等。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领会到莫里尼奥成功的真正原因——准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准备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们大家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准备之中,所以,反而对它的重要性视而不见。提起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准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准备,却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反之也能造成痛苦的失败。
就像莫里尼奥所说的:“当准备的习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它就会永远在那里,并帮助你取得令人惊讶的胜利。”
所以,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字典里补充上这样一条重要的概念:失败源自准备不足。
准备和失败是成反比的,你越轻视准备,失败就会越重视你。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事情是我们个人的力量所无法控制的,对于这些事情,做再多的准备也没有用。我想提醒有这种想法的人,虽然你无法控制危险的发生,但可以凭借充分的准备来减少甚至避免危险所造成的损失。
提早准备,这一美好的字眼,为了使自己的将来更美好,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为了使我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请提早准备吧……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可以提炼话题为“准备”。审题可知,现实生活中时时充满了挑战,机会也无时无处不在,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准备,是为未来的目标做预先安排和筹划。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或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或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无论是调整心理状态,还是创设外在条件,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寻求多方帮助,都是积极努力的过程。本作文题与“理想、目标”有关,但与“我的理想”不同点在于,“我的理想”表达的是自己的目标(或是小心愿,或是大理想,或是近期任务,或是长远志向)是什么。“准备”表达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正在准备着什么。另外,“准备”的内容一定要与理想、目标有关联。可选择为近期要实现的“小目标”而正在准备的过程。如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近期最大的目标是完成中考,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那么,可以具体叙述你是如何完成这一准备工作的,学习上,苦干、实干,加上有方法的巧干,努力提高自己的薄弱学科;体育上,锻炼身体不放松,既为体育加试,又让自己有强健的体魄应对学习;心理上,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利用一切机会独立做事;与人交往上,注意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学会理解包容他人。也可以选择大目标,如人生的理解、信念;如强烈的爱国之志,将来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那么,你现在正在准备着什么呢?综合上述分析,结合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写这篇作文了。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列举莫里尼奥所做的近乎完美的准备工作使他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的例子启发我们要为成功做准备,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全篇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力,论证思路清晰,是一篇佳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7,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古诗文默写,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