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4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023·青海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和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二氧化碳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该生态系统平衡时,③④⑤⑥⑦的总量等于①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2.(2023·湖北模拟)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CO2排放与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城市中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一过程不属于生态系统碳循环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参与生态系统进行基本的碳循环
D.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可以被其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利用体现了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3.(2023·福建泉州调研)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现象。该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各营养级所积累的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四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C.镉沿食物链不断聚集并最终积累在最高营养级,随生物的遗体残骸等能回归非生物环境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B、D两项错误。
4.B 解析 CO2“零排放”不等于“不排放”,而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人为碳排放”≤“人为碳移除”,A项正确;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过程,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项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过程属于碳循环中返回大气中CO2的环节,D项正确。
5.B 解析 “关关雎鸠”指关关鸣叫的水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也可来源于生物,B项错误;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这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空气是“信道”,C项正确;日照长度的变化是物理信息,唐菖蒲在每天的日照长度大于12小时才能开花,这是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实例,其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信息受体”,D项正确。
6.A 解析 与对照组相比,在二氧化碳刺激下,蚊子能忽略绿色、蓝色或紫色圆点,而会飞向红色、橙色或黑色圆点,该研究说明蚊子发现叮咬对象需要化学信息,A项错误;该研究显示了二氧化碳对蚊子的影响,该实验结果有助于人们设计出更好的驱蚊剂、诱捕器等防蚊工具,B项正确;由实验结果显示,在二氧化碳刺激下,蚊子会继续忽略绿色、蓝色或紫色圆点,而会飞向红色、橙色或黑色圆点,因此,该研究提示人们在野外应避免选择橙色或黑色等颜色的衣服,以免被蚊子叮咬,C项正确;这项研究揭示了蚊子的嗅觉对蚊子视觉的影响效果,D项正确。
7.C 解析 人工林的营养结构简单,极易发生虫害,说明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的排遗物释放能量到非生物环境中,一旦释放不能重复利用,B项错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食草动物对生长旺盛的牧草进行采食,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二者协同进化,C项正确;为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适当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增加其结构的复杂性,D项错误。
8.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以及结构和功能都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各种成分稳定不变,A项错误;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所以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故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而恢复力稳定性降低,C项错误;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但正反馈调节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状态,D项错误。
9.B 解析 过量氮、磷污染物排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但由于空间等资源有限,某藻类种群呈“S”形增长,A项正确;随着污染的加剧,鱼、虾等大型水生动物因死亡而减少,这些水生动物死亡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这属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B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外界的能量补充,故恢复平衡后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其正常功能,C项正确;生态修复过程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鱼类等水生动物,为确保投放的水生动物在水体中分布的立体层次性,需要考虑不同水生动物的习性,同时在确定某种水生动物投放量时,应考虑投放水生动物的上一营养级现有的生物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
关键能力提升练
1.C 解析 从A、B两时期的碳吸收量和碳释放量的差值来看,A时期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而B时期碳释放量大于碳吸收量,说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量小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消耗的有机物量,此时生态系统处于衰退时期,C项错误。
2.B 解析 化学信息主要来自化学物质,由题干信息可知导蜜鸟为蜜獾的觅食提供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A项错误;导蜜鸟为蜜獾的觅食提供了信息,可见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项正确;导蜜鸟与蜜獾是合作关系,对两者的觅食都是有利的,不是竞争关系,C项错误;蜜獾通过导蜜鸟寻找食物的同时也驱赶野蜂,为导蜜鸟提供了觅食信息,可见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通常是双向的,D项错误。
3.A 解析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输出的物质更多,故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A项正确;由于利用鸭子进行害虫防治,该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B项错误;稻田养鸭模式增加了鸭子,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由于杂草、害虫和老黄稻叶中的能量被鸭子利用,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故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高,D项错误。
4.D 解析 该实验并未涉及探究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之间的关系,故不能说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升高可通过促进玉米根茬分解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D项错误。
5.答案 (1)增大 直接
(2)生产者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转变为有机物
(3)水平
(4)喜欢较高温度 上升
(5)营养级多样性高,食物网复杂
解析 (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使得环境容纳量增大;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藻类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3)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是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4)12月气温低,12月没有调查到A鱼的原因可能与其喜欢较高温度的生活习性有关;结合图示可知,4月、8月和12月B鱼的平均资源量密度呈上升趋势。
(5)三亚蜈支洲岛的平均营养级多样性最高,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时期
碳吸收量/(kgC·)
碳释放量/(kgC·)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不同
区域
群落结构指标
营养级长度(NR)
摄食来源多样性水平(CR)
平均营养级多样性(CD)
三亚蜈
支洲岛
7.60
6.36
1.92
南海中
西部
4.91
3.49
1.20
陵水湾
4.66
4.45
1.49
南沙群
岛西南部
4.30
3.4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串讲)-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串讲精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串讲原卷版docx、专题3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串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