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共24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小雅。大雅多为朝廷宴飨时的乐歌,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其中也有一部分民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注释】
    ①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雎,读jū。《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jiū)〕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ǎ tiǎ)〕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⑦〔好逑(qiú) 〕好的配偶。速,配偶。
    ⑧〔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流〕求取。
    ⑩〔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⑪〔思服〕思念。服,思念。
    ⑫〔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
    ⑬〔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⑭〔芼(mà)〕挑选。
    ⑮〔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内容分析】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第三章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写作手法】
    起兴
    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刻画人物形象
    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短短三章,就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声、叠韵
    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主旨】
    《关雎》这首诗的主题,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人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选自《诗经·秦风》。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面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 〕高而陡。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涘(sì)〕水边。
    ⑯〔右〕向右迁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内容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青年眼中的湖边晨景。湖边的芦苇已经霜变色,显得苍老发黄了,上面的白露已凝结成霜。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湖边的萧索落寞,衬托着青年愁肠百结的心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即“那人”,犹如现在人们对恋爱着的人说的“你的‘那个她(他)’”。这是一个亲昵的称呼。但这个“伊人”只是“所谓”的,表示并非真的已经是自己的情人了。甜蜜中带有苦味。“在水一方”,在湖的另外一边。这个“在水一方”有可远望而不可近求的意味。这两句诗,流露了强烈的思念和求而不能得的怅惘。
    诗的二三章与第一章相比,只换了几个字,但却使情节发展了,景物更具体了,所抒发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分了。蒹葭由“苍苍”而“凄凄”而“采采”,不但写出了芦苇的颜色,而且写出了它的形态,芦苇的“茂密”加浓了湖边秋景萧瑟的气氛。白露由“为霜”而“未晞”而“未已”,白露原来已成霜,后又由霜化为露,露水又快蒸发干了。写出时间已由天蒙蒙亮到太阳出来好久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位痴情的小伙子仍然在湖岸徘徊着,思念着,苦恼着。路由“长”而“跻”(路高)而“右”(右:迂曲),把路的难行写得更具体了。“宛在水中坻”和“宛在水中沚”写伊的身影扑朔迷离,正写出痴情青年忧伤徜恍的神情。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起兴
    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时空序列
    三章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这首诗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主旨】
    《蒹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课堂练习
    (一)(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关雎》选自《______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
    3.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好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 “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诗经》是我国_____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共______篇诗歌。(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写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的场景。
    B.《诗经》按照创作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重章叠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带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
    D.“寤寐求之”指的是君子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可见其思恋之苦。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4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五)(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六)古诗阅读(3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2. 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表达诗人追求“_______”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
    D. 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
    (七)(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萋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露为霜”写出了深秋露重霜浓的环境。
    B.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写出了主人公追寻思慕之人。
    C. 诗歌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D. 诗歌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八)诗词赏析(4分)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选自《 》,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分)
    7.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九)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8题(10分)
    【甲】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进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甲】诗出自《诗经》,它的内容主要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指_________;【乙】文作者是晋代的_________(人名)。(2分)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1分)
    A.【甲】诗中写景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乙】文中写景表现了武陵人愉悦之情。
    B.【甲】诗中主要表现主人公的执着追求,【乙】文表现桃花源安宁祥和生活。
    C.【甲】诗运用重章叠句形式反复咏唱,【乙】文武陵人虚构了见到的理想社会。
    D.【甲】诗意在表达主人公思念绵远悠长,【乙】文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不满。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题任选一题。(3分)
    (1)有人认为【甲】诗可以理解成爱情恋曲,也可以理解成对事业的追求,为什么?
    (2)有人认为【乙】文最后两段意义不大,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分)
    7、从诗歌 、_____、______等字中我们看出追寻之路的艰难不易。(3分)
    课后作业
    (一)(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本诗出自诗歌总集______,其中“风”里面收集的诗歌都是各地的_______。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 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起兴的事物与吟咏的对象形成和谐的画面。
    C.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象。
    D.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
    (二)诗歌鉴赏(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诗中“溯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每章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描绘主人公反复追寻的情状。
    B.全诗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C.每章开头均以景起兴,用芦苇、霜露等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D.三章从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三)用《诗经》二首原文填空。
    1.《关雎》一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一诗中体现小伙子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一诗中因求爱不成而内心煎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6.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经》二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小雅。大雅多为朝廷宴飨时的乐歌,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其中也有一部分民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注释】
    ①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雎,读jū。《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jiū)〕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ǎ tiǎ)〕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⑦〔好逑(qiú) 〕好的配偶。速,配偶。
    ⑧〔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流〕求取。
    ⑩〔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⑪〔思服〕思念。服,思念。
    ⑫〔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
    ⑬〔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⑭〔芼(mà)〕挑选。
    ⑮〔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啊,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内容分析】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第三章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写作手法】
    起兴
    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刻画人物形象
    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短短三章,就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声、叠韵
    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主旨】
    《关雎》这首诗的主题,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人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①选自《诗经·秦风》。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面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 〕高而陡。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涘(sì)〕水边。
    ⑯〔右〕向右迁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内容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青年眼中的湖边晨景。湖边的芦苇已经霜变色,显得苍老发黄了,上面的白露已凝结成霜。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湖边的萧索落寞,衬托着青年愁肠百结的心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即“那人”,犹如现在人们对恋爱着的人说的“你的‘那个她(他)’”。这是一个亲昵的称呼。但这个“伊人”只是“所谓”的,表示并非真的已经是自己的情人了。甜蜜中带有苦味。“在水一方”,在湖的另外一边。这个“在水一方”有可远望而不可近求的意味。这两句诗,流露了强烈的思念和求而不能得的怅惘。
    诗的二三章与第一章相比,只换了几个字,但却使情节发展了,景物更具体了,所抒发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分了。蒹葭由“苍苍”而“凄凄”而“采采”,不但写出了芦苇的颜色,而且写出了它的形态,芦苇的“茂密”加浓了湖边秋景萧瑟的气氛。白露由“为霜”而“未晞”而“未已”,白露原来已成霜,后又由霜化为露,露水又快蒸发干了。写出时间已由天蒙蒙亮到太阳出来好久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位痴情的小伙子仍然在湖岸徘徊着,思念着,苦恼着。路由“长”而“跻”(路高)而“右”(右:迂曲),把路的难行写得更具体了。“宛在水中坻”和“宛在水中沚”写伊的身影扑朔迷离,正写出痴情青年忧伤徜恍的神情。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起兴
    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时空序列
    三章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险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这首诗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主旨】
    《蒹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课堂练习
    (一)(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关雎》选自《______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
    3.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2. ①. 《诗经》 ②. 诗歌总集
    3. 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诗经》中“重章叠句”是常用的语言表现形式,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起到了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强烈抒发了男子对心目中那个女子的渴慕之情。
    (二)(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好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 “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好的配偶 3. D
    【解析】
    【详解】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好逑:好的配偶。
    2.D.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诗经》是我国_____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共______篇诗歌。(2分)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写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的场景。
    B.《诗经》按照创作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重章叠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带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
    D.“寤寐求之”指的是君子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可见其思恋之苦。
    【答案】上海市傅雷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6.最早(第一部) 305篇(2分) 7.A(2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4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答案:
    22.比兴、重章叠句。
    23.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2. (1). 风、雅、颂; (2). 水中的小块陆地
    3.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中“沚”的意思是水中的小块陆地。
    2.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六)古诗阅读(3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2. 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表达诗人追求“_______”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
    D. 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
    【答案】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伊人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抒情对象的理解。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是“伊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都表示时间,“表明地点转换”理解不当,故选C。
    (七)(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萋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露为霜”写出了深秋露重霜浓的环境。
    B.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写出了主人公追寻思慕之人。
    C. 诗歌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D. 诗歌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答案】上海市徐汇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茂盛的样子 3. D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蒹葭萋萋”意思是:芦苇茂盛。萋萋:茂盛的样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诗中“白露为霜”,点明时令,已是深秋;天破晓时,看到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此时诗人为追寻思慕的人而来到河边,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经历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仍无法接近伊人;“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诗人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故选D。
    (八)诗词赏析(4分)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选自《 》,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分)
    7.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浦东新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学科
    6.诗经, 诗歌总集。(2分) 7.D (2分)
    (九)阅读下列两篇选文,完成第5—8题(10分)
    【甲】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进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甲】诗出自《诗经》,它的内容主要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指_________;【乙】文作者是晋代的_________(人名)。(2分)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1分)
    A.【甲】诗中写景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乙】文中写景表现了武陵人愉悦之情。
    B.【甲】诗中主要表现主人公的执着追求,【乙】文表现桃花源安宁祥和生活。
    C.【甲】诗运用重章叠句形式反复咏唱,【乙】文武陵人虚构了见到的理想社会。
    D.【甲】诗意在表达主人公思念绵远悠长,【乙】文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不满。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题任选一题。(3分)
    (1)有人认为【甲】诗可以理解成爱情恋曲,也可以理解成对事业的追求,为什么?
    (2)有人认为【乙】文最后两段意义不大,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中南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5.民歌;陶渊明(2分)
    6.C(2分)
    7.(1)(我)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伊人)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2)其他人家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都拿出酒食招待他。(每题2分)
    8.(1)因为诗中“伊人”可以理解成所爱的人,也可以理解成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等等,主人公为此有不懈的追求,所以可以理解成是追求者的颂歌。
    (2)最后两段是不可缺少的,不仅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同时也暗示着桃花源中的和谐安宁的景象只是作者虚构的,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意思对即可)(两题都做对,也只能得3分)
    (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这首诗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分)
    7、从诗歌 、_____、______等字中我们看出追寻之路的艰难不易。(3分)
    【答案】上海市长横学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诗经》(1分)
    7、长、跻、右(3分)
    课后作业
    (一)(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本诗出自诗歌总集______,其中“风”里面收集的诗歌都是各地的_______。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 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起兴的事物与吟咏的对象形成和谐的画面。
    C.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象。
    D.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
    【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①. 《诗经》 ②. 民歌、民谣 3. D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风,多是民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直接表现”’错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通过比兴的手法委婉表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故选D。
    (二)诗歌鉴赏(4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诗中“溯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每章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描绘主人公反复追寻的情状。
    B.全诗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C.每章开头均以景起兴,用芦苇、霜露等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
    D.三章从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上海市普陀万里实验城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16.逆流而上
    17.A
    (三)用《诗经》二首原文填空。
    1.《关雎》一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一诗中体现小伙子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雎》一诗中因求爱不成而内心煎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6.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7.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四)练习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答案:
    1.《诗经》 305 风、雅、颂 赋、比、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C 3.B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7说明文(二)说明文语言(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7说明文(二)说明文语言(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一种题型,第二种题型,第三种题型,第四种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6说明文(一)说明方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6说明文(一)说明方法(原卷版+解析),共26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5记叙文(五)综合阅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5记叙文(五)综合阅读(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词语,句子理解作用鉴赏,段落作用,内容概括,归纳主题中心思想,考查标题,语文知识, 分析题目“赔偿”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