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一轮讲义) 考点16 植物的光合作用
展开一、注重根底,回归教材
1.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
2.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材是有编写体系的,各单元、章、节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二、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1.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教师一定要关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新闻事件、科学技术开展的成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初中生物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和思路,掌握要点和规律。
考点16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过程及图示
(1)主要过程
(2)图示
2.实验原理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归纳总结
用数字记忆法巧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
实验步骤可概括为“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具体地说,“一昼夜”就是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两面遮”强调用黑纸板遮盖叶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两面都遮盖住;“三步走”是“隔水加热→清水漂洗→碘液检验”三个连续的操作步骤。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叶绿体
3.实质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增强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5℃最适宜。
5.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6.意义:
(1)为动物和人提供有机物。
(2)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向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C.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答案】B
【解析】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A正确;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滴加碘酒后不变蓝,B错误;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正确;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D正确。
2.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过程中,小烧杯内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答案】D
【解析】解:A、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正确;
D、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考向二 光合作用及其应用
3.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D.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答案】B
【解析】在大棚栽培农作物时,要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B正确。
4.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A错误;降低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合理密植使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错误;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D错误。
归纳总结
途径
措施
延长光照时间
补充光照
增加光照面积
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控制适宜温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施肥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实验结果显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A.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B.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3.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C.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4.在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实验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①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②用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③用黑纸片对天竺葵叶片进行部分遮光
④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冲洗叶片后,滴加稀碘液
A.④③①⑤②⑥B.④③⑤①⑥②
C.④⑤②③①⑥D.①②④③⑤⑥
5.萨克斯实验是揭开光合作用之谜的终结实验。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2﹣3天把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
6.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其目的是
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D.吸收大量的氧气
7.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B.曲线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曲线DE段表明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
D.C点较B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越多
9.如图所示,将甲叶的主叶脉切断,断处上、下部分别称为A和B,乙叶C处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住。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后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将甲、乙两叶片摘下进行隔水加热,然后再滴加碘液,则A、B、C、D中呈现蓝色的是
A.BDB.BC
C.ACD.ABCD
10.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11.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12.某中学学生李红为帮助提升本村大棚草莓产量,决定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备一盆银边天竺葵,用两个黑纸片从一片叶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叶片A),并用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袋子将叶片B封装;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
(1)本实验中给叶片脱色所用试剂为____________,该试剂可有效溶解_____________,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2)实际操作后,李红发现所有叶片的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这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订实验方案并重新实验后,李红发现变蓝的区域为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__(填写编号)。
(4)实验中,甲乙两处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__________两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叶片B与乙对比所呈现的现象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为______________。
(5)通过叶片__________(请填字母A、B)的启发,李红认为可在大棚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除本建议外,请你也根据本实验为李红提出增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0•昆明)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14.(2020•随州)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15.(2020•德州)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16.(2020•德州)如图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
D.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17.(2020•顺德区)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该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8.(2020•黑龙江)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如图是探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实验中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 。
(3)脱色漂洗后叶片变为 色,滴加碘液后 部分变蓝。(填标号)
(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 。
19.(2020•阳泉)光合与探究
某校生物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对科学家塞尼比尔(J.Senebier)的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其实验装置能巧妙地收集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于是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取生长旺盛,大小基本一致的两枝金鱼藻(一种水生植物),分别放入盛满25℃清水的两个玻璃缸中;用短颈漏斗分别反扣住水中的金鱼藻,再往漏斗颈上分别反扣一支装满25℃清水的试管,迅速用不透光的纸盒将乙缸罩住;把两个装置同时放在同一适宜环境中,光照数小时。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2)同学们用即将熄灭的竹签检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竹签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联系实验过程,你认为该小组能够得出哪两个结论? 。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你建议同学们怎么做? 。
(4)上述实验结束后,你认为该装置还可用于探究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可增、减更换部分材料和器具)(答出一个即可)
1.【答案】C
【解析】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答案】C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答案】D
【解析】花瓣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B错误;树皮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海棠等植物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
4.【答案】A
【解析】“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是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①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②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因此“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⑤②⑥。
5.【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B正确;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C正确;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7.【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分析图示可知:7~10时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加,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10~12(BC段)随着光着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原因是气孔关闭;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曲线DE段表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下午2点以后,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故选B。
8.【答案】D
【解析】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B错误;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越多,D正确。
9.【答案】A
【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叶片乙的中间贴上锡箔即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以上实验A、B、C、D中呈现蓝色的是BD。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字母“M”以外的区域见光,B错误;
C、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C正确;
D、“M”以外的区域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字母“M”区域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能增产,A错误;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B错误;增加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C错误;采用绿色玻璃盖顶,绿色玻璃透光性较差,会使光照强度减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低、合成的有机物就减少,作物就减产,D正确。
12.【答案】(1)酒精 叶绿素
(2)暗处理(或放黑暗处一昼夜)
(3)乙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乙、丙 二氧化碳
(5)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使用农家肥等)
【解析】(1)酒精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2)绿色区域含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叶片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实际操作后,李红发现所有叶片的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这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暗处理。(3)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后所看到的现象是:甲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遇碘不变蓝色,乙叶片绿色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丙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丁没有二氧化碳,遇碘不变蓝色。(4)甲非绿色部分与乙绿色部分的变量是叶绿体,结果甲遇碘不变蓝色,乙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与丙的变量是光,结果乙遇碘变蓝色,丙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B与乙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结果乙遇碘变蓝色,叶片B遇碘不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叶片A中乙与丙的变量是光,结果乙遇碘变蓝色,丙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高产。除此之外,也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高产。
13.【答案】B
【解析】解:A、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A正确;
B、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错误;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正确;
D、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说明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D正确。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解: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由题意可知,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构成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解:A、淀粉遇碘变蓝,步骤④叶片见光部分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到碘液不变蓝色,A错误;
B、步骤②选叶遮光处理,目的设置对照实验,遮光与见光部分形成了对照,变量是光,B正确;
C、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实验时选择用酒精,但常温下酒精溶解叶绿素的速度很慢,因此需要加热。由于酒精是易燃易爆的液体,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所以要隔水加热,C错误;
D、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解:A、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
B、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
C、该同学设置了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A的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该装置不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叶片B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因此不会变蓝,D正确。
故选:C。
18.【答案】(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对照
(3)黄白 B
(4)淀粉
【解析】解:(1)实验中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光合作用需要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绿素会溶解在酒精中,脱色漂洗后叶片变为黄白色,滴加碘液后B见光部分部分变蓝,A遮光部分未变蓝。
(4)淀粉遇到碘液变蓝,所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19.【答案】(1)光(或“光照”、“阳光”)
(2)①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金鱼藻在光下释放了氧气”) ②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或“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3)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
(4)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或水中洒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氢钠)会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
【解析】解:(1)甲乙装置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有无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2)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让即将熄灭的竹签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甲装置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乙没有产生氧气,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该装置还可用于探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其他问题:如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水中洒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氢钠)会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步骤
操作
目的
结论
暗处理
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光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
遮光
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板遮盖并照光
设置有光和无关的对照实验
脱色
酒精水浴加热,脱色成黄白色
完全溶解叶绿素
染色
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
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
冲洗
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去掉碘液便于观察
最新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一轮讲义)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一轮讲义) 考点17 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一轮讲义) 考点01 认识生物: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一轮讲义) 考点01 认识生物,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例题与变式,走进生活,中考巡礼,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