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自主梳理认记“徘徊”等16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燕”。
2.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通过家乡月和他乡月的对比抒发了哪些感受。
3.说清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仿照对比句式句子。
4.搜集至少3首借月思乡的古诗,激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通过家乡月和他乡月的对比抒发了哪些感受。
说清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仿照对比句式句子。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花雨》片段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桂花雨》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因为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的品种好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思念家乡,才会觉得家乡的桂花更香。
师:是呀,我们中国人有句话“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活动一:检查预习,梳理往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自己如何梳理认识的方法
预设:组词法认识,徘徊,澄澈,旖旎6个生字。
学生交流其他的方法。
2.出示重点句朗读
出示第5——6自然段中,带有生字较多的句子。
二﹑梳理“往事”
师:在作者的眼里,月亮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家乡月,一种是他乡月。
自读提示:默读文章,找找作者由月亮想起了哪些往事,
活动二:朗读对比,体会情感
一﹑体会对家乡月的热爱
1.出示3——4段,学生自学写批注
自学提示:默读3——4段,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故乡月的感情,画下来做上批注。
2.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重点品读第4段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写出“看到的、想到的、梦到的”的情景,把故乡月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写清楚了。
有感情的朗读第4自然段。
二﹑通过对比体会情感
1.读5——6段,说说本文的题目是越是故乡明,为什么还要写他乡月?你从哪些句子中得到启发?画下句子,写出批注。
学生自读写批注,
2.全班交流朗读关键句,体会对比的手法表达的对故乡月的情感。
师:像这样直接把噶请写出来的方法叫“直接抒情”。
出示“交流平台”
3.关联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2
4.照样子写句子,仿写表达
活动三: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一﹑总结本课
师生对照板书,梳理总结
老师引读:
课文的题目是( )
作者在第( )段中写了故乡月,重点回忆了( )件事:( )( )( )。
用这些回忆表达了对家乡月的美好眷恋,难怪作者在开头就写到:( )。学生读第一段。
作者觉得这样写表达不够充分,他又写了他乡月,在( )段分别写到了哪里见到的月景:( )( )( )( )( )
从作者这两个句子中能看出来,生读第五六段中抒情的句子。
原来作者写他乡月是为了表达对故乡乐的思念,在结尾就能看出来。生读结尾句。
作者运用故乡月和他乡月的对比,写出了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实际上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板书:思乡
二﹑拓展延伸
师生一起展示其他诗句中借月抒发思乡思乡之情的句子。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3 月是故乡明(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3 月是故乡明(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共4页。
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月是故乡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