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基因工程技术也称重组DNA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是( )
A. 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B. 重组DNA、RNA聚合酶、解旋酶、连接酶
C. 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
D. 目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2. 下列与DNA中磷酸二酯键形成或断裂有关的有( )
①解旋酶②限制酶③DNA连接酶④DNA聚合酶⑤DNA水解酶⑥RNA聚合酶
A. ②③④⑥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D. ①④⑤⑥
3.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粒上碱基之间的数量存在A+G=U+C
B. 载体与目的基因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C. 天然质粒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就可以作基因工程载体
D. 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4. PCR引物的3'端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dNTP是DNA合成的原料,还可供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环节所需的温度比上一个环节的低
B. 引物的设计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C. 耐高温Taq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
D. 1个循环后,子代DNA双链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相同
5. 在基因工程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程度受到它所连接的启动子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报告基因表达产生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作为观测指标,对一种新的基因启动子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实验组别的差异是启动子中不同片段的组合方式。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会导致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强度发生变化
B. 该启动子中片段2的有无对该启动子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C. 该启动子中片段3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上升
D. 可推断出利用启动子a进行实验的CAT活性低于启动子I
6. 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雪花莲凝集素(GNA)与尾穗苋凝集素(ACA)具有良好抗蚜虫效果。研究人员将GNA基因与ACA基因连接成融合基因GA,并构建双抗虫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棉花,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BsaBI、KpnI和XhI酶切
B. BsaBI、KpnI双酶切可确保融合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
C.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棉花愈伤组织需无菌操作
D. 可通过采摘抗虫棉的叶片饲喂蚜虫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7. DNA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常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下列有关DNA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探针中的DNA片段由两条链组成其双螺旋结构
B. DNA探针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并发生转录
C. DNA探针也可以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
D. 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8. T2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外源蛋白的DNA序列插入到T2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T2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T2噬菌体
B. 成功改造的T2噬菌体的子代病毒也能展示外源蛋白
C. 该技术可展示对噬菌体或宿主细胞有毒的蛋白质
D. 若用35S标记噬菌体外壳,则可在子代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上检测到35S
9. T4溶菌酶(AO)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对T4溶菌酶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改成半胱氨酸,该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获得了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
B. 蛋白质工程与中心法则的流程方向一致,即DNA→mRNA→蛋白质
C. 检测A1活性时可先将A1与底物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中
D. AO和A1空间结构的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
10. 植物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在使用之前要放在烤箱中高温灭菌
B. 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
C. 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需经蒸馏水冲洗才可用于接种
D. 将外植体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11. 下图为某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通常用盐酸解离细胞壁
B 过程②可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
C. 过程③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对较低
D. 过程④表示为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炼苗过程
12. 下图是探究诱导植物根愈伤组织分化因素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中生长素可以渗入根的愈伤组织
B. 本实验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C. 根愈伤组织分化是由实验①中根产生的“某物质”直接诱导
D. 实验②④分别排除了玻璃纸和琼脂块对实验的干扰
13. 下列关于农作物脱毒苗制备和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进行有性繁殖的作物易感染和积累病毒
B. 制备作物脱毒苗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取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可制备脱毒苗
D. 脱毒苗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4. 茅苍术具有消炎、燥湿健脾、明目等功效。目前野生茅苍术资源稀缺,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繁殖和保存茅苍术资源,并有望将其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油产业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挥发油是茅苍术生命活动必需的化合物
B. 挥发油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C. 可将茅苍术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涨破以提取挥发油
D. 茅苍术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15.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B. 两个单倍体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
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有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6.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融合前,必须先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活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的荧光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B. FDA染色法测定原生质体活力需HCl处理植物细胞
C. 配制FDA溶液时需控制适宜的浓度
D. 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
17.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形成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 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 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18. 基因型为Aa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 ( )
A. 6种B. 8种C. 10种D. 12种
19. 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B、E两点表示经筛选、分装后继续培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B段和DE段发生了接触抑制现象
B. BD段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C. 可选择B点之前的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
D. 制备单克隆抗体应选择E点后的细胞与浆细胞融合
20.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和各单克隆培养取样,对G-6PD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
B. 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C. 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 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2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
B. 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要进行消毒处理
C. 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的危害
D. 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维生素、激素、糖等多种能源物质
22. 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后获得“人—鼠融合细胞”,发现人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最终只保留一条或几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PCR技术检测人的基因表达产物
B.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
C. “人—鼠融合细胞”的获得突破了人和小鼠之间的生殖隔离
D. 可通过检测“人—鼠融合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初步定位人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
23. 长时间浸泡的木耳可能滋生椰毒假单胞杆菌,其代谢产生的米酵菌酸是一种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分子量较小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为了高效检测米酵菌酸,科研人员在制备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时,要将米酵菌酸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入小鼠体内,经检测合格后,才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注射人体内可以用来预防人食物中毒
B. 米酵菌酸分子经过特殊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
C. 经特殊处理的米酵菌酸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T细胞的产生
D. 处理后的米酵菌酸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是由血液中米酵菌酸分子的浓度决定的
24.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融合后的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B. 融合成功的标志都是融合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
C. 都能打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D. 都能用PEG融合法或灭活病毒诱导法促进细胞的融合
25. 实验发现小鼠的体细胞中转入一些基因就可以诱导出与胚胎干细胞功能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科学家将获得的iPS细胞诱导分化成T细胞,以期用于传染病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iPS细胞的过程使细胞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 iPS细胞诱导生成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制备iPS细胞的原理与植物细胞脱分化与再分化类似
D. 体细胞经诱导产生iPS细胞后,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 研究人员将抗盐基因转入普通烟草培育出抗盐烟草,该过程所用质粒与含抗盐基因的DNA上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下图3表示该过程中利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转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质粒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___。
(2)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限制酶___同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3)将上述切开的质粒与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后,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的类型可能包含___(不考虑基因突变)。
①抗X、抗Y②抗X、不抗Y③不抗X、抗Y④不抗X、不抗Y
(4)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其原因是当植物体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___;烟草细胞与农杆菌共培养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___的特性。
(5)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___。
27. 球姜酮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某研究小组以鼠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的特点是___(答出2点)。
(2)进行实验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___。该处理不能选用胃蛋白酶,请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角度进行解释:___。
(3)在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___和CO2,其中前者的作用是___。
(4)已知肝细胞中X基因的过量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若要检测球姜酮的抑癌效果,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
28. 2017年11月~12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出了猕猴“中中”和“华华”,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为动物模型的时代。下图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获得克隆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2)图中步骤①是克隆猴的技术难点之一,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___后进行去核操作,而后将供体细胞注入,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___,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而不用精子,其原因是___(答出2点)。
(3)体细胞克隆猴的另外一个技术难点是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差。科学家发现,胚胎发育障碍与克隆胚胎基因组上大量组蛋白的甲基化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图中KDM4DmRNA翻译产生的酶的作用是___。
(4)图中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来自___。体细胞克隆可以得到大量遗传背景相似或相同的实验动物,这样的实验动物用于医学研究的好处是___。
29. 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研究中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选用___作为抗原注射小鼠。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
(3)已知正常细胞内DNA合成包括全合成及补救合成两条途径,物质A能阻断DNA的全合成途径;全合成途径被阻断后,正常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获取的物质H和物质T经激酶或转化酶的催化合成DNA,即启动补救合成途径。骨髓瘤细胞缺少补救合成途径所需的激酶或转化酶,故只有全合成途径。具体筛选原理如下图(不能增殖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很快死亡,筛选时不用特别考虑):
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必须含有上图中的___物质,试分析其筛选原理:___。
(4)由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___(填数字)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瞄准装置”,它作用的原理是___。
(5)单克隆抗体除可以运载药物外,还有___(答出1点)等作用。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基因工程技术也称重组DNA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是( )
A. 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B. 重组DNA、RNA聚合酶、解旋酶、连接酶
C. 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需要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基因工程的实质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因此需要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
【详解】A、工具酶(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目的基因、载体(运载体)、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中的必需具备的条件,A正确;
B、重组DNA是由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形成的,RNA聚合酶是转录需要的酶,细胞中具有该种酶,因此不是基因工程必需的条件,B错误;
C、m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基因工程中不需要提供该物质,质粒是运载体中的一种,除了质粒还有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等,因此质粒不是基因工程中必须的,C错误;
D、目的基因、限制酶、载体、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必需具备的条件,此外还需要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A。
2. 下列与DNA中磷酸二酯键形成或断裂有关的有( )
①解旋酶②限制酶③DNA连接酶④DNA聚合酶⑤DNA水解酶⑥RNA聚合酶
A. ②③④⑥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D. 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而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能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
【详解】①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断裂的键是氢键,①错误
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②正确;
③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③正确;
④DNA聚合酶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④正确;
⑤DNA水解酶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断裂的键是磷酸二酯键,⑤正确;
⑥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形成磷酸二酯键,合成的是mRNA而不是DNA,⑥错误。
综上②③④⑤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粒上碱基之间的数量存在A+G=U+C
B. 载体与目的基因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C. 天然质粒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就可以作基因工程载体
D. 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运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A、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含碱基U,A错误;
B、基因工程中,载体和目的基因是在细胞外结合的,之后再导入受体细胞,B错误;
C、质粒之所以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是因为其能够自我复制、能携带目的基因,而不是只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就能够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错误;
D、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D正确。
故选D。
4. PCR引物的3'端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dNTP是DNA合成的原料,还可供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环节所需的温度比上一个环节的低
B. 引物的设计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C. 耐高温Taq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
D. 1个循环后,子代DNA双链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g 酶)。
【详解】A、图示环节为引物与模板碱基互补配对,表示的是复性环节,复性的上一环节为变性,复性的温度比变性的温度低,A正确;
B、引物的设计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保证其与已知模板能碱基配对,在后续扩增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子链的延伸,B正确;
C、子链是从5'-3'端延伸的,耐高温Tag 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C正确;
D、由于两个引物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一个循环后,子代DNA双链的脱氧核苷酸数量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5. 在基因工程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程度受到它所连接的启动子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报告基因表达产生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活性作为观测指标,对一种新的基因启动子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实验组别的差异是启动子中不同片段的组合方式。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会导致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强度发生变化
B. 该启动子中片段2的有无对该启动子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C. 该启动子中片段3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上升
D. 可推断出利用启动子a进行实验的CAT活性低于启动子I
【答案】C
【解析】
【分析】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详解】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会导致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A正确;
B、对比实验组别I和Ⅱ可知,两组的CAT活性相同,说明该启动子中片段2的有无对该启动子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B正确;
C、对比实验组别Ⅱ和Ⅳ可知,Ⅳ组的CAT活性高于Ⅱ组,说明该启动子中片段3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下降,C错误;
D、对比实验组别Ⅱ和Ⅲ可知,Ⅱ组的CAT活性高于Ⅲ组,说明该启动子中片段4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上升,因此可推断出利用启动子a进行实验的CAT活性低于启动子I,D正确。
故选C。
6. 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雪花莲凝集素(GNA)与尾穗苋凝集素(ACA)具有良好抗蚜虫效果。研究人员将GNA基因与ACA基因连接成融合基因GA,并构建双抗虫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棉花,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选用BsaBI、KpnI和XhI酶切
B. BsaBI、KpnI双酶切可确保融合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
C.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棉花愈伤组织需无菌操作
D. 可通过采摘抗虫棉的叶片饲喂蚜虫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用KpnI与BsaBI酶切可获得GNA基因,用BsaBI与XhI酶切可获得ACA基因;GNA基因与ACA基因都具有BsaBI酶切产生的相同末端,二者可用同一种DNA连接酶连接成融合基因GA;载体与融合基因GA都具有XhI酶切产生的相同末端及KpnI酶切产生的相同末端,可用相应的DNA连接酶连接融合基因GA与载体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过程中要选用BsaBI、KpnI和XhI进行酶切,A正确;
B、KpnI、BsaBI双酶切才可使确保融合基因与载体产生相同的末端以确保二者的正确连接,B错误;
C、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棉花愈伤组织需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干扰实验,C正确;
D、要证明抗蚜虫棉花培育成功,可通过采摘抗虫棉的叶片饲喂蚜虫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D正确。
故选B。
7. DNA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常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下列有关DNA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探针中的DNA片段由两条链组成其双螺旋结构
B. DNA探针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并发生转录
C. DNA探针也可以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
D. 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获取目的基因的单链片段并用含放射性的物质标记后制成探针,A错误;
B、可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探针检测基因是否转入受体细胞,也可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B正确;
C、根据DNA探针和目的基因形成的杂合双链区的情况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C正确;
D、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点睛】
8. T2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编码外源蛋白DNA序列插入到T2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T2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要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T2噬菌体
B. 成功改造的T2噬菌体的子代病毒也能展示外源蛋白
C. 该技术可展示对噬菌体或宿主细胞有毒的蛋白质
D. 若用35S标记噬菌体外壳,则可在子代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上检测到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T2噬菌体展示技术离不开基因工程的支持。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显微注射法是将重组DNA导入到动物细胞中的技术,A错误;
B、T2噬菌体的改造过程是将编码外源蛋白的DNA序列插入到T2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因而改造后的T2噬菌体,其子代病毒也有外源蛋白基因,能表达出外源蛋白,因此能展示外源蛋白,B正确;
C、该技术不能展示对噬菌体或宿主细胞有毒的蛋白质,因为毒蛋白会对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展示过程失败,C错误;
D、若用35S标记噬菌体外壳,由于注入时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则子代噬菌体表面融合蛋白上不能检测到35S,D错误。
故选B。
9. T4溶菌酶(AO)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对T4溶菌酶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改成半胱氨酸,该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获得了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根本区别是操作对象的差异
B. 蛋白质工程与中心法则的流程方向一致,即DNA→mRNA→蛋白质
C. 检测A1活性时可先将A1与底物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中
D. AO和A1空间结构的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2、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
【详解】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都要对基因进行操作,其操作对象相同,A错误;
B、蛋白质工程与中心法则的流程方向相反,B错误;
C、检测A1活性时应先将A1与底物分别置于高温环境,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和AO相比,A1不仅仅是氨基酸的序列不同,同时还增加了一个二硫键,导致空间结构也有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D正确。
故选D。
10. 植物的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在使用之前要放在烤箱中高温灭菌
B. 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
C. 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需经蒸馏水冲洗才可用于接种
D. 将外植体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应倒插,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过程中除给外植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外,应注意避免杂菌感染。
【详解】A、培养基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避免高温导致细胞死亡,B正确;
C、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需经无菌水清洗2-3次后才可用于接种,C错误;
D、将菊花茎段插入时,要注意形态学上端朝上,而不应倒插,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而不是为了防止污染,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为某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通常用盐酸解离细胞壁
B. 过程②可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
C. 过程③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对较低
D. 过程④表示为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的炼苗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1、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2、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详解】A、①为去壁过程,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A错误;
B、悬浮的原生质体经过②可再生出细胞壁,B正确;
C、过程③表示诱导生芽的过程,需要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C错误;
D、过程④为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将试管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长,为炼苗过程,D错误。
故选B。
12. 下图是探究诱导植物根愈伤组织分化因素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中生长素可以渗入根的愈伤组织
B. 本实验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C. 根愈伤组织分化是由实验①中根产生的“某物质”直接诱导
D. 实验②④分别排除了玻璃纸和琼脂块对实验的干扰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①中用玻璃纸阻挡幼芽,目的是不让幼芽与根愈伤组织直接接触,但幼芽产生的生长素可透过玻璃纸渗入根愈伤组织,A正确;本实验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根愈伤组织分化是由实验①中幼芽产生的“某物质”直接诱导,C错误;实验②排除了玻璃纸对实验的干扰,实验④排除了琼脂块对实验的干扰,D正确。
【点睛】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
(1)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④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2)外植体接种前,需要将接种室、接种箱灭菌和对外植体消毒的操作:
①接种前一天,将接种室的四个角落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
②接种前1小时,在接种室内用喷雾器喷洒来苏水;桌椅也用来苏水擦拭;接种箱内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
③将灭菌室和接种箱内用紫外灯灭菌;
④接种前,操作者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⑤用次氯酸钠溶液将外植体消毒。
13. 下列关于农作物脱毒苗制备和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进行有性繁殖的作物易感染和积累病毒
B. 制备作物脱毒苗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取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可制备脱毒苗
D. 脱毒苗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作物脱毒马铃薯、草莓和香蕉等通常是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人们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脱毒马铃薯,要比未脱毒的马铃薯增产50%以上;脱毒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也明显优于没有脱毒的草莓。
【详解】A、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感染和积累病毒,A错误;
B、制备作物脱毒苗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
C、顶端分生组织几乎不含病毒,可取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制备脱毒苗,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脱毒苗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D正确。
故选A。
14. 茅苍术具有消炎、燥湿健脾、明目等功效。目前野生茅苍术资源稀缺,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繁殖和保存茅苍术资源,并有望将其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油产业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挥发油是茅苍术生命活动必需的化合物
B. 挥发油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C. 可将茅苍术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涨破以提取挥发油
D. 茅苍术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繁技术、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挥发油是茅苍术的次生代谢产物,不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A错误;
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该过程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B错误;
C、茅苍术细胞是植物细胞,外面是细胞壁,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不会涨破,所以难以提取挥发油,C错误;
D、茅苍术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基因型不一定同,如由花粉细胞和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的基因型就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15.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B. 两个单倍体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
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有染色体变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植物激素;
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A、单倍体育种常用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后筛选所需植株,A错误;
B、两个单倍体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因此,两者经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后代可能是杂合子,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可获得纯合植株,如四倍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aa,则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C错误;
D、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过程,其中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16.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融合前,必须先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测定原生质体活力的常用方法之一是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的荧光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B. FDA染色法测定原生质体活力需HCl处理植物细胞
C. 配制FDA溶液时需控制适宜的浓度
D. 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说明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的荧光素”,说明荧光素在细胞内,不能出细胞,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可以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HCl处理植物细胞会使得细胞失去活性,B错误;
C、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但浓度不能太高(防止细胞失水过多),进而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正确;
D、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并能产生绿色荧光的荧光素,绿色荧光的强度越强,则酶活性越高,则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
17.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 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 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此种育种方式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即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养育成新的植物体。不同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乙方式中射线处理后要筛选掉大量不利变异,B错误;细胞工程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C正确;丁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8. 基因型为Aa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 ( )
A. 6种B. 8种C. 10种D. 1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种细胞。基因型为Aa的植株能产生a和A两种花粉,基因型为Bb的植株也能产生B和b两种花粉。
【详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含有A基因的花粉和含有a基因的花粉;基因型为Bb的植株也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含有B基因的花粉和含有b基因的花粉。将这些花粉除去细胞壁后得到原生质体,将这些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仅考虑两两融合,可以得到10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即AA、BB、aa、bb、Aa、AB、Ab、aB、ab、Bb,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19. 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B、E两点表示经筛选、分装后继续培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B段和DE段发生了接触抑制现象
B. BD段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C. 可选择B点之前的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
D. 制备单克隆抗体应选择E点后的细胞与浆细胞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AB段和DE段增殖速度减慢,则发生了接触抑制现象,A正确;
B、E点后的细胞能无限繁殖,出现无限增殖的特点,B错误;
C、B点之前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则可选择进行细胞核移植,C正确;
D、制备单克隆抗体应选择E点后的细胞,因为能无限繁殖,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特点是解题关键。
20.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和各单克隆培养取样,对G-6PD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
B. 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C. 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 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以及结合电泳检测结果可知,基因型为XFXS的细胞有的能够合成F型蛋白,有的能够合成S型蛋白,说明该杂合子细胞中的两个基因都有表达的机会,可能是该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详解】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原代培养的细胞中都含有XF基因和XS基因,A正确;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出现F型蛋白和S型蛋白,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只能出现一种条带,说明原代培养的细胞为不同类型,即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遗传物质不变,故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C错误;原代培养的细胞后代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的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在克隆培养的后代中,有的细胞群只合成F型蛋白,有的细胞群只合成S型蛋白,说明XFXS的雌性体细胞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
B. 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要进行消毒处理
C. 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的危害
D. 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维生素、激素、糖等多种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动物细胞培养需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培养液中需有氨基酸、无机盐、糖类和维生素等,同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还需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下去培养。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能大量增殖,A错误;
B、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要灭菌处理,消毒不能起到彻底杀菌的作用,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会产生代谢产物,包括有害物质,故定期更换培养液可以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C正确;
D、维生素既不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能提供能量,只是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到调节作用;激素是信息分子,对细胞的生长只具有调节作用,两者都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22. 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后获得“人—鼠融合细胞”,发现人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最终只保留一条或几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PCR技术检测人的基因表达产物
B.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
C. “人—鼠融合细胞”的获得突破了人和小鼠之间的生殖隔离
D. 可通过检测“人—鼠融合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初步定位人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具有生殖隔离的生物属于两个物种。
【详解】A、基因表达的产物多是蛋白质,不能用PCR检测,A错误;
B、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在诱导下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
C、如果“人—鼠融合细胞”的获得突破生殖隔离需要产生可育的后代,C错误;
D、融合实验中,人染色体会随机丢失,最终只保留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可通过检测“人-鼠融合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初步定位人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3. 长时间浸泡的木耳可能滋生椰毒假单胞杆菌,其代谢产生的米酵菌酸是一种可以引起人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分子量较小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为了高效检测米酵菌酸,科研人员在制备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时,要将米酵菌酸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入小鼠体内,经检测合格后,才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注射人体内可以用来预防人食物中毒
B. 米酵菌酸分子经过特殊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
C. 经特殊处理的米酵菌酸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T细胞的产生
D. 处理后的米酵菌酸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是由血液中米酵菌酸分子的浓度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将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注射人体内可以用来治疗人食物中毒,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米酵菌酸分子量较小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在制备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时,要将米酵菌酸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射小鼠,经检测合格后,才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因此米酵菌酸分子经过特殊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进而产生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正确;
C、经特殊处理的米酵菌酸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产生更多的浆细胞,C错误;
D、处理后的米酵菌酸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由机体内浆细胞的数量决定,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融合后的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B. 融合成功的标志都是融合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
C. 都能打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D. 都能用PEG融合法或灭活病毒诱导法促进细胞的融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而植物细胞融合能形成杂种个体。
【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A错误;
B、植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融合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不是,B错误;
C、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都能打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C正确;
D、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不能促进植物原生质体融合,D错误。
故选C。
25. 实验发现小鼠的体细胞中转入一些基因就可以诱导出与胚胎干细胞功能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科学家将获得的iPS细胞诱导分化成T细胞,以期用于传染病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iPS细胞的过程使细胞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 iPS细胞诱导生成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制备iPS细胞原理与植物细胞脱分化与再分化类似
D. 体细胞经诱导产生iPS细胞后,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详解】A、iPS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分化而成的,该过程中有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A正确;
B、iPS细胞诱导生成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分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全能性,B错误;
C、小鼠的体细胞中转入四种基因就可以诱导产生一种与胚胎干细胞功能类似的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脱分化的过程,C错误;
D、体细胞经诱导产生iPS细胞后,细胞的全能性升高,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 研究人员将抗盐基因转入普通烟草培育出抗盐烟草,该过程所用的质粒与含抗盐基因的DNA上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下图3表示该过程中利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进行转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质粒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___。
(2)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限制酶___同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3)将上述切开的质粒与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后,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的类型可能包含___(不考虑基因突变)。
①抗X、抗Y②抗X、不抗Y③不抗X、抗Y④不抗X、不抗Y
(4)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其原因是当植物体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___;烟草细胞与农杆菌共培养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___的特性。
(5)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___。
【答案】(1)复制原点
(2)BamHI和Sau3AI
(3)①②④ (4) ①. 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 ②. 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等。根据图1所示,质粒缺少复制原点基本结构。
【小问2详解】
目的基因应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根据图中箭头可知,目的基因应该在右侧的限制酶切割位点插入,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任意连接,不采用同种限制酶,破坏Y抗生素抗性基因更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不用图中的HindⅢ,BamHI、BclⅠ的识别序列包含Sau3AI的识别序列,因此应选用限制酶BamHI切割质粒,选用Sau3AⅠ(或BamHⅠ、Sau3AⅠ)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小问3详解】
将上述切开的质粒与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后,导入受体细胞的可能有重组质粒或质粒,重组质粒含有X抗生素抗性基因,所以受体细胞可能抗X而对Y敏感,②正确;也可能抗X和抗Y,①正确;如果不含有质粒,受体细胞两种抗性都没有,④正确,故选①②④。
【小问4详解】
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其原因是当植物体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可以将烟草细胞与农杆菌共同培养。
【小问5详解】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检测其是否成功转录出mRNA。
27. 球姜酮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某研究小组以鼠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的特点是___(答出2点)。
(2)进行实验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___。该处理不能选用胃蛋白酶,请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角度进行解释:___。
(3)在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___和CO2,其中前者的作用是___。
(4)已知肝细胞中X基因的过量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若要检测球姜酮的抑癌效果,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
【答案】27. 在适宜的条件下,肝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肝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肝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28. ①. 蛋白质 ②. 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而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意近即可)
29. ①. O2 ②. 细胞代谢所必需
30. 将鼠肝癌细胞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球姜酮,乙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适宜条件培养后,(从甲、乙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甲、乙两组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水平的差异
【解析】
【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1详解】
一般而言,癌细胞的特点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肝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肝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肝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易于扩散和转移等。
【小问2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进行实验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以获得分散的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而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故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不能选用胃蛋白酶。
【小问3详解】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主要是氧气和CO2,其中氧气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可以维持一定的pH。
【小问4详解】
结合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检测球姜酮的抑癌效果”,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球姜酮的有无,因变量为X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将鼠肝癌细胞分为甲、乙两组(无关变量一致);甲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球姜酮,乙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单一变量);经适宜条件培养后,(从甲、乙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甲、乙两组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水平的差异(检测因变量)。
28. 2017年11月~12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出了猕猴“中中”和“华华”,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为动物模型的时代。下图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获得克隆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2)图中步骤①是克隆猴的技术难点之一,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___后进行去核操作,而后将供体细胞注入,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___,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而不用精子,其原因是___(答出2点)。
(3)体细胞克隆猴的另外一个技术难点是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差。科学家发现,胚胎发育障碍与克隆胚胎基因组上大量组蛋白的甲基化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图中KDM4DmRNA翻译产生的酶的作用是___。
(4)图中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来自___。体细胞克隆可以得到大量遗传背景相似或相同的实验动物,这样的实验动物用于医学研究的好处是___。
【答案】(1)体细胞分化程度高
(2) ①. MⅡ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②. 重构细胞 ③. 卵母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成分更能促进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
(3)催化组蛋白的去甲基化
(4) ①. 猕猴胚胎成纤维细胞 ②. 有利于解决动物遗传背景差异大造成的实验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可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更具有说服力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这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小问1详解】
克隆猴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较难;
【小问2详解】
图中步骤①体细胞核移植是克隆猴的技术难点之一,其具体操作为,首先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使其发育成熟后进行去核操作;而后用物理(电刺激)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而不用精子,其原因是卵母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成分更能促进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
【小问3详解】
由于胚胎发育障碍与克隆胚胎基因组上大量组蛋白的甲基化密切相关,为了使胚胎顺利发育,需要对组蛋白进行去甲基化操作,因此可推知图中KDM4dmRNA翻译产生的酶的作用是催化组蛋白去甲基化的;
【小问4详解】
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来自核供体,即猕猴胚胎成纤维细胞;体细胞克隆可以得到大量遗传背景相似或相同的实验动物,这样的实验动物用于医学研究的好处是有利于解决动物遗传背景差异大造成的实验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可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更具有说服力等。
29. 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研究中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选用___作为抗原注射小鼠。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
(3)已知正常细胞内DNA合成包括全合成及补救合成两条途径,物质A能阻断DNA的全合成途径;全合成途径被阻断后,正常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获取的物质H和物质T经激酶或转化酶的催化合成DNA,即启动补救合成途径。骨髓瘤细胞缺少补救合成途径所需的激酶或转化酶,故只有全合成途径。具体筛选原理如下图(不能增殖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很快死亡,筛选时不用特别考虑):
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必须含有上图中的___物质,试分析其筛选原理:___。
(4)由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___(填数字)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瞄准装置”,它作用的原理是___。
(5)单克隆抗体除可以运载药物外,还有___(答出1点)等作用。
【答案】(1)人的乳腺癌细胞
(2)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抗体
(3) ①. A、H、T ②. 杂交瘤细胞的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后,因同时含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遗传物质,故可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H和物质T进行补救合成途径而无限增殖;瘤细胞及自身融合细胞中的DNA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后无法增殖;B细胞及自身融合细胞由于在体外培养时不能增殖,会很快死亡(意近即可)
(4) ①. 3 ②.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5)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知,本研究中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选用人的乳腺癌细胞作为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
2、由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3部分组成,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将单克隆抗体称为是“瞄准装置”。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知,本研究中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选用人的乳腺癌细胞作为抗原注射小鼠。
【小问2详解】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时使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经第一次筛选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抗体。
【小问3详解】
据题意并结合题图可知,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加入H、A、T三种物质,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能进行补救合成途径;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骨髓瘤细胞缺少补救合成途径所需的激酶或转化酶,故只有全合成途径。故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必须含有上图中的A、H、T物质,试分析其筛选原理:杂交瘤细胞的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后,因同时含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遗传物质,故可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H和物质T进行补救合成途径而无限增殖;而瘤细胞、 瘤—瘤细胞中的DNA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后无法增殖。
【小问4详解】
由单克隆抗体研制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3部分组成,其中被称为“瞄准装置”的是单克隆抗体,其作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小问5详解】
单克隆抗体除可以运载药物外,还有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等作用。
限制酶种类
BamHI
BclI
Sau3AI
Hind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T↓GATCA
LGATC
A↓AGCTT
限制酶种类
BamHI
BclI
Sau3AI
Hind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T↓GATCA
LGATC
A↓AGCTT
3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页。
3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 这是一份3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共8页。
39,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39,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