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第四节 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俄罗斯具有发达的交通。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世界地理认识国家的标准要求,教材选择俄罗斯作为认识国家的案例,意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的基本方法。教材围绕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设计了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和“发达的交通”三部分内容,三者间从自然到人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由七年级上册总论内容的学习转入区域内容学习,虽初步具有学习区域地理内容的能力,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不够了解。此外,就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来说学习课时有限,在课时可能的情况下,教材尽量多地编排了具有突出特征的区域,但由于要求掌握的区域较多,只能做较为粗浅和常识性的介绍,学生缺乏全面认识多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影响一个区域发展的机会,同时,每个区域只讲其特征,极易陷入八股式罗列的教学俗套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 运用地图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和周边的临海。
3. 认识俄罗斯的资源特点及地形、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 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 以“苏德战争”为主线,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直观感受及问题解决获得新知,形成能力。
3. 借助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对比不同城市间气候特点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俄罗斯和周边邻国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国与国之间要加强彼此的交流,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俄罗斯气候的东西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讲授:有这样一个国家,每个中国人对它可能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曾经掠夺过我们的土地,也曾经手把手教会给我们全套的工业体系;在赶英超美的道路上,我们曾经相互扶持、惺惺相惜,这种情感在2015年的春夏之交达到了高潮,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回顾当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中国仪仗队高唱《喀秋莎》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
教师提问:视频所展示的场面发生在哪里?画面当中出现了中国重量级的领导人,他是谁?这说明中国和这个国家的关系怎样?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回答预设问题,体会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历史渊源与友好关系。
教师转承:中国首脑出现在俄罗斯的庆典场面,足以说明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国际伙伴——俄罗斯。
领土大国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讲授:这是中国的版图,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但如果把它叠加在俄罗斯的领土上,似乎瞬间变得微不足道,因为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是中国的1.78倍,位居世界第一。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俄罗斯的领土轮廓,会发现它在什么方向上距离非常长?
学生回答:东西方向
教师转承:如此长的距离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在图中叠加上经线,试着通过计算体会。
学生活动:阅读大屏幕图示,前后四人为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估算俄罗斯领土最西、最东端分别接近哪条经线?东西经度差大约多少?
已知地球每自转15度,用时约1小时,则当俄罗斯领土最东端迎来朝阳后,需再经过多久,其领土最西端才能迎来当天旭日?
师生总结:俄罗斯领土最西、最东端分别接近约30°E、 170°w;东西经度差约为160°,意味着其东西端迎来朝阳的时间相差约11个小时——将近半天的时差,俄罗斯堪称领土大国。
教师提问: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曾经几乎被这个人踩在脚下,他是谁?大家对他有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希特勒,参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提问: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曾经向俄罗斯(当时被称为“苏联”)发起进攻,在前苏联,这场战争被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而在德国,它有另一个名字——“东线”。其之所以被叫做“东线”而不是“西线”,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与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位置有关。
教师转承:我们试着在世界地图上寻找两国的位置。
海陆兼备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阅读屏幕所示地图,描述俄罗斯与德国的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关系。
教师提问:如图所示,俄罗斯与德国并不接壤,因此德军进攻俄罗斯时必定需要长途跋涉,那么真正与俄罗斯接壤的是哪些国家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页图 ,寻找俄罗斯的主要邻国——芬兰、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与朝鲜,并描述上述国家与俄罗斯的方位关系。
教师转承:俄罗斯陆上邻国众多,同时也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那么俄罗斯周边的海洋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册 页俄罗斯地形图,阅读完毕后请一名学生到屏幕前,以12点方向起始,依照顺时针方向在图中指认俄罗斯北、东、西三个方向所临海域。
师生归纳:俄罗斯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侧通过黑海与波罗的海连通大西洋。
教师转承:就是这样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曾经受到了德国法西斯的垂涎,究竟是什么吸引德国人对俄罗斯发起进攻?
资源丰富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阅读“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元素周期表”与“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完成以下任务。
分析引爆苏德战争的原因。
概括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师生归纳: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几乎囊括了“元素周期表”中罗列的所有元素;从其储量世界排名上看,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堪称“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所以,德军才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
教师转承: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德军势如破竹,在十几天的时间内,迅速突破了东欧平原,可谓一日千里。这让德国人不禁沾沾自喜,除了战况进展顺利之外,德国人喜从何来?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阅读“俄罗斯人口分布图”与“俄罗斯初期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
初期阶段,俄罗斯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分布在哪里?
师生归纳:俄罗斯虽然地跨亚、欧两大洲,但无论从人口密度,还是工业区分布上看,俄罗斯的重心都位于欧洲部分。因此,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国家,也难怪德军会沾沾自喜。
教师提问:既然最重要的欧洲部分已经被拿下,德军是否会就此停火,打道回府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页图 “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比较俄罗斯欧洲与亚洲部分矿产资源分布的多寡。
师生归纳:相比欧洲部分,俄罗斯亚洲部分资源分布更为集中,德军为掠取更多的资源,很可能继续向东进攻。
山河壮阔
教师转承:既然如此,如果德军继续东进,是否会像在东欧平原一样进展顺利,从地形上看,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将给德军带来怎样的困难?
学生活动:参照教材 页图 “俄罗斯的地形”,完成以下任务。
1. 前后四人为一组协作,寻找俄罗斯主要地形区与主要河流,将结论填充至教材 页活动表 。
2. 选派同组内两名成员,发言人在屏幕上指出东欧平原以东主要地形区与主要河流,记录人同时书写其名称,相互配合下展示小组协作成果。
3. 记录人依据已有信息,分别判断俄罗斯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地势变化。
教师小结:地势的判断,既可直接观察不同地形区间海拔高度的变化,也可间接通过河流的流向推断。根据各位同学的分析,如果在德军踏破东欧平原之后,继续穿越乌拉尔山,俄罗斯亚洲部分地形的变化,将给德军带来难题——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东进将变得越来越艰难。
教师转承:除地形以外,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还将给德军带来重创,是哪一方面呢?
气候变奏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页图 “俄罗斯气候分布”,以及“莫斯科”、“ 雅库茨克”和“沈阳”的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以下问题。
1. 俄罗斯全境包括哪些气候类型?其中以哪种类型为主?
2. 莫斯科0℃以下月平均气温持续的时间大致几个月?
3. 对比沈阳0℃以下月平均气温持续时间,描述莫斯科的气候特点。
4. 与莫斯科相比,雅库茨克的气温与降水出现哪些差异?
师生归纳:俄罗斯境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该种气候类型下的莫斯科,0℃以下月平均气温持续的时间大致为5个月,而沈阳仅有3个月,据此判断莫斯科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与莫斯科相比,东部城市雅库茨克,冬季气温更低,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
教师转承:莫斯科与雅库茨克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差异,越向东行进,冬季气温越低,年降水量越少。相反,越是靠近俄罗斯西部,冬季气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多。一个极端的例子,出现在俄罗斯西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它被誉为终年不冻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册 页文字材料,从中提取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的原因(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教师小结:所以,如果德军持续向东进攻,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都将为德军制造困难。因此,自然环境的威力不可小觑。
巩固提升:学生自主填充本节课知识框架。
课堂总结:自然环境为俄罗斯人的反败为胜提供了机会,同时,俄罗斯工业分布的变化,也为这个国家奠定了胜局。但是,成也工业,败也工业,俄罗斯一度因工业结构的偏颇堕落成一只年迈的棕熊。当今,俄罗斯的总统普京如何带领这个国家重回大国巅峰,我们将在下一课时,对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7.4 俄罗斯
暖流 西 东
乌 叶 勒
东欧平原 拉 西西伯利亚平原 尼 中西伯利亚高原 拿 东西伯利亚山地
伏尔加河 尔 鄂毕河 塞 河
山 河
【教学反思】
纵观教材对本节课的编排,从领土到资源,从地形到气候,从工业到交通,错综复杂,包罗万象。这对教师把控授课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始终围绕“苏德战争”这一核心问题,融合历史、数学和化学思维,依照战争进程从不同角度发问和解问,力图打破不同学科教学间相互割裂的现状,尝试为学生创造更科学、理性、全面认识问题的机会。但在教学实践中,极易陷入教师主讲的误区,即教师喧宾夺主,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套牢,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被弱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灵活发挥的空间。
初中地理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四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