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46300/0-17096826698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46300/0-17096826698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46300/0-17096826699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2. 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暖春…冰雪消融
B. 署夏…雾起山峦
C. 凉秋….红叶生霜
D. 寒冬…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小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他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 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比较AB段和CD段可知,AB段的比热容是CD段比热容的2倍
C. 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D. 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两倍,则CD段吸收的热量是AB段的两倍,CD段温度变化10℃,AB段温度变化了10℃,被加热物质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比热容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所以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示数示数98℃,水的沸点为98C,气压低,水的沸点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说明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C错误;
D.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喝冷饮解暑B. 用热水袋取暖
C. 烈日下的沙子烫脚D. 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喝冷饮解暑,冷饮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即发生了热传递,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烈日下的沙子烫脚,脚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0.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据此判断( )
A. 物质甲的比热容为8.4×103
B. 加热20min时间内,水所吸收的热量是甲的两倍
C. 甲在前10min内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
D. 每个电加热器每秒放出42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
又因为c水=4.2×103J/(kg·℃),所以
c甲=2.1×103J/(kg·℃)
故A错误;
B.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甲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20分钟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甲吸收的热量,故B错误;
C.甲物质10min升高了60℃,吸收热量
故C错误;
D.不计热量损失,10min电热器放出的热量
每秒放出热量
故D正确。
故选D。
6. 图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各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进气门开启,活塞下行,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
C.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故C不符合题意;
D.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火花塞点火,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关于内能和内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B. 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达到了100%
C. 我国“长征五号B”大型运载火箭使用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密度小
D.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杨花飞絮随风舞,杨花飞絮不是分子,故其运动也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新能源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不可能达到了100%,因为必然有克服摩擦力的做功而损失的内能,故B错误;
C.我国“长征五号B”大型运载火箭使用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相同质量的燃烧,氢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 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C. 热值大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正确;
B.晶体熔化时,物体不断吸热,其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保持熔点不变,故B错误;
C.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燃料的热值、质量和燃烧程度有关,故C错误;
D.热量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A。
9.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10. 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 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头发干的快慢,其实质是水的蒸发快慢,故探究头发干的快慢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可根据小丽发现的现象,采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依次进行探究,所以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故B符合题意;
CD.小丽发现的现象中“吹出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这里包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共三个变量,仅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1. 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25℃
B. 升旗时奏国歌的时间约几分钟
C. 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几牛
D.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低于人体正常温度,约25℃,故A符合题意;
B.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课本的质量在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G=mg=0.3kg×10N/kg=3N
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2. 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晶体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晶体材料的熔点为50℃
B. 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
C. 该晶体材料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D. 在BC段,该晶体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由题意可知该材料为晶体,BC为熔化过程,熔点为50℃,且内能在增大,故A正确,D错误;
B.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故B正确;
C.根据可知,该物质的比热容为
故C正确。
故选ABC。
13.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吸热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正确;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石蜡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蜡炬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故D正确。
故选ABD
14.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长短反映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根据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
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正确;
C.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即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可知,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
D.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可知,升高温度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而升高的温度是末温与初温之差,所以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BCD。
15. 关于物质的比热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滴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吸热多少无关
D. 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的本领强,吸热多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A.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与质量无关,所以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如冰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吸热熔化成水,水和冰的比热容不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大表示吸热能力强,由可知,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CD。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6. 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______(填写中文名称);焦耳每立方米(J/m3)是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答案】 ①. 焦耳 ②. 热值
【解析】
【详解】[1]在物理学中,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都是焦耳,所以内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焦耳。
[2]热值是指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质量之比。焦耳每立方米(J/m3)是热值的基本单位。
17.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17℃
【解析】
【详解】[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刻度越往上越小,因此是零下温度,示数为-17℃。
18. 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____球(选填“铝、铜或铁”)。
【答案】 ①. 相同 ②. 铝
【解析】
【详解】[1]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三个金属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三个球的温度和水的温度相同,则三个球的温度相同。
[2]三个球的质量、初温、末温都相同,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为
根据可,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铝球。
19.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使活塞向下运动完成的冲程是___________,若某品牌柴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则1s吸气___________次。
【答案】 ①. 吸气冲程 ②. 20
【解析】
【详解】[1]四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了动力,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有: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冲程,而活塞向下运动的,且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只有吸气冲程。
[2]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l次,活塞往复2次,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所以1s内,飞轮转40圈,共20个工作循环,80个冲程,做功20次,吸气和排气的次数各是20次。
四、作图题(第17题3分第18题2分,共5分)
20. 在答题卡的虚线框内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开始分支,一支路经过开关S1、灯泡L1,另一支路经过开关S2、灯泡L2,然后两路汇合后共同回到电源负极,如图所示:
21. 在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教学中,林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根据电路图把实物连接起来,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B. 只有甲、乙C. 只有乙、丙D. 只有甲、丙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知,两灯并联,开关在干路上,在支路上,由实物图知,甲和丙的实物图连接与之对应;乙图中两灯并联,在支路上,但开关在支路上,与电路图不对应。
故选D。
五、计算题
22. 某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总有效面积为2m2,太阳能的吸热参数为2.5×106J/(m2h)(参数的物理意义:每m2面积上lh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为E0=2.5×106J),热水器仅能把接收的太阳能的42%转化为水的内能,若光照5h可以使热水器内的水温度升高到适宜温度,求:
(1)太阳能热水器在此过程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E为多少J?
(2)此过程中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如果改用燃气热水器烧水,水要吸收同样的热量需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天然气热值为8.4×107J/m3)
【答案】(1)2.5×107J;(2)1.05×107J;(3)0.125m3
【解析】
【详解】解:(1)某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总有效面积为2m2,太阳能的吸热参数为E0=2.5×106J/(m2h),则光照5h可以吸收的热量为
(2)由可知,水吸收的热量为
(3)由题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即
Q放=Q吸=1.05×107J
由Q放=Vq可得,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答:(1)太阳能热水器在此过程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为2.5×107J;
(2)此过程中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1.05×107J;
(3)如果改用燃气热水器烧水,水要吸收同样的热量需燃烧0.125m3的天然气。
六、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21分)
23. 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_____段(选填“AB”或“BC”),在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它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本实验中使用隔水加热(水浴法)的目的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用质量m1的海波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选填“b”“c”或“d”);
(4)实验器材的组装需要___________(选填“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大试管的位置也要恰当,在这里的“恰当”的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BC ②. 不变 ③. 晶体 ④. 见解析 ⑤. 见解析 ⑥. c ⑦. 由下而上 ⑧. 见解析
【解析】
【详解】(I)[1][2][3]如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
(2)[4][5]本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使海波温度上升慢,便于记录数据。
(3)[6]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不变,但所需加热时间变长,b、d图像中熔点改变了,所以bd错误,c正确。
(4)[7][8]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因此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大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且大试管底不能碰到烧杯底。
24.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试管和烧杯中各装入温度相同的适量热水,分别用温度计测量试管和烧杯中的水温;
(1)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烧杯中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①如图丙所示是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_(填“A”或“B”)是第3分钟末水开始沸腾时的现象;
②根据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是:水沸腾时,______;查找资料,此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有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2)实验中,小明记录的试管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表所示;
①请在答题卡的图乙中画出试管内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
②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水始终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通过分析实验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 ①. A ②. 温度不变 ③. 98 ④. 见解析 ⑤. 不能 ⑥. 水沸腾需要达到沸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解析】
【详解】(1)①[1]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图A是第3分钟末水开始沸腾时的现象。
②[2][3]由图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故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有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
(2)①[4]烧杯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之后试管内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其温度略低于烧杯内水的温度。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经过热传递,试管中的水最终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也会达到98℃。但到达同一温度,试管内的水要稍晚于烧杯内的水,热传递是需要时间的。如图:
②[5][6]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水沸腾,是因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虽然能达到沸点,但是因没有温差,无法继续吸收热量而无法沸腾,通过分析实验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需要达到沸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25.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_______相等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_________(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丙可知,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_____的比热容较大;
(5)如图丁所示的图像表示甲、乙两个固态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的温度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
①如果甲和乙的质量相同,甲的比热容 _______乙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如果甲、乙是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存在的具体差异可能是 _______。
【答案】 ①. 质量 ②. 39℃ ③. 加热的时间 ④. 水 ⑤. 水 ⑥. 大于 ⑦. 质量
【解析】
【详解】(1)[1]根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能力相同,故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度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2]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39℃。
(3)[3]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4][5]由如下图像知道
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水的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较多,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
(5)①[6]如果甲和乙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多,甲的吸热能力强,则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②[7]如果甲、乙是同种物质制成的,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根据知道,甲、乙可能存在的具体差异可能是质量不同。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88
92
95
97
98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3/份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九上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光学图示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