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教学设计
展开(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授课序号
11
授课学时
2
累计学时
22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雨巷》(一)
内容分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意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情感,并使学生达到认识诗歌意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价值的评价能力。
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也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致橡树》以及《再别康桥》等,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但学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悟诗歌意蕴。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煽情激趣——感悟雨巷,意象层生——深入雨巷,思想特色——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2)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强化重点的策略
把握诗歌意象、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
引导阅读,讲练结合。
2.分别分析情与景,找到结合,再练习。
教学难点
破解难点的策略
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1.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划出表达情感的句子。
2. 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阅读、体会、分析。
课程思政
这是一个缺失人文情怀,充斥快餐文化的时代。我的学生是这个时代中个性鲜明的职高学生。他们远离诗歌、亲近动漫;他们敢于求新、疏于思考。教师应充分利用诗歌等文学形式,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式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导读与诵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资源
教材、图片、音频、视频。
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前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雨巷》
课前预习课文:
1.《雨巷》导学案作者,写作背景,生字词。
2. 布置阅读卡,完成相应任务。
1.通过学习平台推送《雨巷》导学案
2.通过学习平台推送阅读卡。
1.学生阅读导学案。
2. 填写阅读卡。
1. 初步了解戴望舒生平及创作风格,做到知人论世 。
2. 学生能大致填完表格,但不是很正确,能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
课堂学习
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第一课时)
(5分钟)
导入课文: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创设情境
走入情境中
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
介绍作者(5分钟)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投影作者照片
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学习诗歌的突破口——知人论世
初步感知(15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拿起书本和笔,聆听老师的诵读,步入令人向往的江南雨巷。
1、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范读。
2、设疑: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词语来解答)
参考:彷徨、寂寥、忧愁、凄清、惆怅、迷茫等。
1.范读
2.引导学生试读并谈谈初步印象
1、认真聆听。
2、学生跟读,自我感受。
3、做好勾点圈画,找出表达感情基调的词语。
初步体会诗歌感情基调,是细品鉴赏的基础。教师范读则为情感体验蓄势。
理清思路(15分钟)
这首诗中出现了几个人——两个(我、姑娘)
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相遇的呢?(找学生复述大意)
我和姑娘:
希望逢着—
走进“我”—
飘过我身旁—
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背景:
雨:雨中、油纸伞、哀曲
巷: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巷的尽头)
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复述诗歌大意,理清诗歌思路
厘清文脉,学生对文章有框架性认识,以便后面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
追溯情感之源(15分钟)
过渡: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愁与怨,让我们追根溯源,去寻求诗人忧郁感情之源。
追溯情感之源
参考: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性格的忧郁(生理缺陷)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时代的忧郁(社会动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爱情的忧郁(爱情凋谢)
过渡:诗人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物象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用慧眼和慧心,体会意象选择之巧。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整合资料,寻求诗人忧郁彷徨的感情之源。
理解感情之源,为鉴赏意象做准备。整合资料,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意象选择之巧(20分钟)
一、了解意象(5分钟)
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那么这首诗歌是依靠什么样的意象来向我们传达这种哀伤的情感的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PPT展示】意象:诗歌中蕴含着诗人情感的景象和物象
老师想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雨巷》中有哪些重要的意象?
重点分析“丁香”“雨巷”“我”“姑娘”等意象。
明确“意象”含义
PPT展示
板书
【板书“丁香” “我” “姑娘”“雨巷”】
了解意象含义
寻找、勾画诗歌中重点意象
动词剖析(5分钟)
提问:我们要注意两个词“希望”“飘”?
——希望:可以看出,姑娘只是诗人意念中或梦中存在。
——诗人用“飘”这个字?好在哪里?
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提问
明确问题答案
思考两个动词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写作目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雨巷意象(10分钟)
提问:我希望和姑娘在哪儿相遇的?
——雨巷
雨:雨中、油纸伞、哀曲
巷: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巷的尽头)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学生尝试解读意象。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回忆关于“雨”的诗词,来加深细雨如愁的感觉。
③找出诗中“悠长、寂寥”等修饰语进行品味 。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格式:雨巷有___的特点,象征了____。
参考:“雨巷”有幽深寂寥、阴暗潮湿、颓圮破败的特点,象征着诗人彷徨的心境,也象征着当时的社会……
明确雨巷这个意象的含义
【板书】:
雨:雨中、油纸伞、哀曲
巷: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雨巷的尽头)
雨巷:迷茫、惆怅
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分析意象特点,探讨象征意义,更能体会诗人忧郁情感下选择意象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重点之一。
拓展延伸(5分钟)
布置作业:尝试分析“丁香”“姑娘”的意象,并发布于学习平台
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并发布于学习平台
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尝试分析“丁香”“姑娘”的意象,并发布于学习平台
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并发布于学习平台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这堂课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热闹的作秀,有的只是静静地品,美美地读。并且紧扣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基点。
(一)教什么
品读内涵深刻的诗歌,包括其它经典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人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怎么教
1、适当求新:合理采用“微博”等形式,有利于基于学生起点的阅读理解比较,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
2、重视生成: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上讨论,我始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建构知识的机会。
3、保持本色:“诵读”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诗歌教学尤其需要。整堂课我力求书声琅琅,保持语文本色。
中职语文雨巷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07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雨巷公开课教案</a>,共10页。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七单元三 师说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七单元三 师说优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生字词,文章内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一 诗二首雨巷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一 诗二首雨巷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赏析全诗,原因探究,本诗主题,艺术特色,“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