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共5页。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单元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风趣与幽默”组织选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手指》,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语文园地八》中编排了“为人”的五条格言。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文言文、散文、记叙文。本单元的习作是“漫画的启示”,属经验启示类应用文的练习。《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孔君平和杨氏子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从而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形象;《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有主客双方机智巧妙的对话;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有幽默俏皮的自我调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其中《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都讲了9岁儿童童年生活趣事,《手指》一文体现出丰子恺先生语言的风趣幽默,“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本单元的文本设置都与单元主题“幽默风趣有智慧”一致,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我们适时地调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首先,我们把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前置,学习之初学生搜集笑话、评选笑话大王,感受语言的魅力,为了成为笑话大王,孩子们会积极讨论交流如何才能把笑话讲的更有趣;接下来就是从文本中体会学习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我们把三篇课文分类教学,先学习两篇以童真童趣为主题的《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通过对比学习体会谁的童年更有趣。之后学习《手指》,在品读哪根手指最有趣的过程中体会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表达技巧。词句段运用部分可以整合在《手指》这一课的教学中。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并初步掌握了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接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学生先在课前搜集感兴趣的漫画,然后课堂上向大家介绍最喜欢的漫画,讲出你喜欢的原因,最后再把漫画对自己的启示写下来。三个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幽默与风趣”展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并掌握幽默化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生字以及9个词语。2.朗读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背诵《杨氏之子》。3.体会课文中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并且能仿照例句学会把事物比做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以及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4.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作者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5.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并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6.能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搜集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做一个文明有素养的听众。7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风趣幽默的语言的特点。朗读和背诵5条关于“为人”的名言。(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我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听到很多话。 你愿意听别人怎样讲话,怎样说话大家愿意听?在班级里开一个笑话大会,海选笑话大王,讨论怎样讲更好笑。读读几位作家的文字,说说你觉得哪里最好笑,和同学讨论这些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的原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漫画,分享看漫画时会心一笑时自己感受到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智慧之光。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1.任务框架2.内容安排(三)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将口语交际、课文阅读、习作、语文园地整合在“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看看那里最好笑”“会心一笑在漫画”三大学习任务之中。在“海选笑话大王”“怎样讲更好笑”中初步体会幽默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在对比阅读、品读课文中感受作家语言表达的风趣幽默,掌握提高语言趣味性的方法;在分享、品析漫画中运用幽默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一个任务是“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引导通过搜集身边的笑话,初步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一是“海选笑话大王”,让学生把课外搜集的笑话讲给班里同学听,评一评谁讲的笑话最好笑。二是“怎样讲更好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才能把笑话讲的更有趣。第二个任务是“看看哪里最好笑”,把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成两个活动。一是“读一读,谁的童年更好玩”,阅读《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感受不一样的童真童趣;二是“品一品,哪根手指最有趣”,品读《手指》,感受丰子恺笔下形象鲜明的五指,体会多样的表达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三个任务是“会心一笑在漫画”,让学生在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后学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首先是“说说我最喜欢的漫画”,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他最喜欢的漫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写下漫画给我的启示”,能看懂漫画的内容以及漫画的启示,又要把内容和启示清楚幽默地表达出来。本单元课文从内容和语言展现了作品的风趣幽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聚焦文本内容和语言,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任务一 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活动一 海选笑话大王【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活动一与学生实际生活勾连,以一则幽默式笑话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积极踊跃地把课前搜集的笑话分享给大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喜欢的笑料,如书籍、网络、广播,或听别人讲的。注意笑话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不能嘲笑或用语言攻击别人;最好不要选司空见惯的,内容尽可能新奇。1.搜集分享笑话笑话一般简单而巧妙,大多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有时候笑完也会发人深省。让学生去搜集笑话,可以从报纸、杂志等道收集两三个精彩的笑话,然后录音或拍视频并上传平台,和大家分享!2.学会分享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分享自己的评价标准。活动二 怎样讲更好笑【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活动二与活动一紧密相连怎样讲才能让笑话更好笑,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讲好笑话的必要条件,鼓励学生按照标准在“笑话大赛”中讲好笑话,建议安排1课时。1.我来出谋划策经过活动一中的互相评价,引导学声交流讲好笑话的要点,学生各抒己见。2.举办“我是笑话大王”班级赛(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笑话及原因(2)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笑话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将给大家听(3)根据评价标准投票选出“笑话大王”我是“班级笑话大王”(4)明确“讲好笑话”要点:①内容要记熟,语言要生动,声音姚洪亮,表达要清楚。②讲笑话时沉住气,自己不能笑场。③逗人笑的地方,语气语调可以夸张一些。④可以加上神态、动作等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情态。任务二 看看哪里最好笑大家还想学习一些幽默搞笑的技巧吗?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吧!活动一 读一读,谁的童年更好玩【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体现趣味性,这一活动聚焦《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这两篇课文,两篇课文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一篇短小精悍,一篇情节精彩,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九岁孩子。《杨氏之子》在于内容的有趣,《童年的发现》有趣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以及语言的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两位儿童的童真童趣。建议安排3课时。1.朗读课文《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互评(2)指导学生朗读,引导读准多音字,注意停顿①出示:“为设果”和“儿应声答曰”②出示:孔君平/诣/其父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1)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两位主人公,读懂故事内容(2)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3.感受幽默式智慧(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①在文中划出体现杨氏子机智幽默的词句,试着说说理由。②同桌分角色朗读。《童年的发现》中哪些语言让你觉得幽默活泼?①尝试着梳理文章的脉络,并概括出小标题。②划出让你觉得幽默风趣的语言并读一读。4 .说说你的童年趣事回忆并讲述自己童年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比比谁的童年更有趣。请你把你的趣事写下来,如果能配上照片或者漫画,就更有其啦。活动二 品一品,哪根手指最有趣【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文章语言风趣幽默,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五指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让人不由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本文插图形象逼真,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看图、抓住关键词句的方式感受五指鲜明的形象特点和语言的风趣幽默。建议安排2课时。1.说说我眼中的手指(1)说一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2)分享我的想法2.读读作家笔下的手指,感受幽默式智慧(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想想意思,说说有什么发现?出示: 引导学生关注词串的意思和词性。第一行都是和动作有关的,可动作表演帮助理解;第二行是同类词语,可以通过对比理解;第三行是多音字,要联系词义,读准“薄”、“杆”、“屏”的读音。(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①借助插图,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初步把握课文内容。②找出五指的姿态、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圈画出来,并完成下表。3.品味语言风格(1)读完《手指》这篇课文,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品读交流,指导朗读。(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①选择你感兴趣的句子,并读一读出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②抓住关键词并结合插图,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通过观察大拇指的插图,抓住排比句“……叫他……叫他……叫他……”,师生合作朗读、抓住关键动词体会语言的节奏感;抓住关键词“矮而胖”“大而肥”体会语言的幽默之处。4.谈手指,悟百态人生(1)总结五指形象特点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2)五指的形象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根手指说一说。4.小试牛刀话五官这篇课文表现手法独特,给人以幽默风趣的感觉,选择五官之一,运用课文“把事物当人写”的表达方法写一写。5.上传到平台,互相浏览并点赞任务三 会心一笑在漫画活动一 说说我最喜欢的漫画【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漫画虽然有趣但也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并在班级分享自己喜欢的漫画;然后指导学生讲清漫画的内容,以及喜欢这幅漫画的原因。1.推荐最喜欢的漫画大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分享,可以是图片、文字、视频等。2.推荐一幅我最喜欢的漫画(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一幅你最喜欢的漫画。(2)引导学生从漫画内容和启示两方面来说喜欢漫画的原因。活动二 写下漫画给我的启示【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漫画的启示。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图画,引人深思,给人启示。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结合联想、想象分析画面,看清事物间的联系,发现夸张、可笑之处,明确作者创作漫画的意图和想要传达的道理。1.读懂漫画,发现可笑之处(1)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画面,不遗漏。(2)关注标题、人物语言等文字。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漫画:除了要观察画中的两个人物和树苗等事物,还要留心上面的提示语。此人言行有违常理常情,所以显得可笑。第二幅漫画:要注意漫画中目不斜视、木然的神态 ,并联系标题“假文盲”,将图画与文字联系起来。(3)结合联想、想象分析画面,发现夸张可笑之处第一幅漫画:发现铁锹、小树苗、滴水壶之间的关系,结合画中文字发现坐在树旁的人行为违背常理,所以可笑。第二幅漫画:独立观察,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和告示牌之间的关系,也可联系标题“假文盲”,排队人对指示牌上文字视而不见,这种行为荒唐又令人耻笑。2.联系生活,谈漫画的启示(1)多角度体会漫画的含义第一幅图中那个人为什么坐在树苗旁?他说的那句话有什么含义?第二幅图生动刻画人物的表情的用意。(2)由画面到生活联系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充分打开思路,为撰写做铺垫。3.写下漫画的启示(1)叙述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信息,写清楚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还可依据漫画提供的线索,进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2)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要承接上文对画面的描述,不能偏离、脱离漫画内容;筛选讨论内容,结合漫画标题确定习作的中心;联系生活中类似的社会现象,选择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4.交流互评,修改习作选同一幅漫画的同学互换作文批改,提出修改建议。选择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展示,结合具体片段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四、单元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方面要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本单元是阅读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中有不少像“梁”和“拇”这样的易错字,要引导学生采用字理识字、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学习生字。学习字词时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分析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进行字词的反馈和指导。要写的字可以采用自主归类或者编口诀的方法记忆并练写,教师在教学与反馈中有针对性地指导。理解与表达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并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精读课文《杨氏之子》重点在于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而《手指》的教学要聚焦在感受语言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现手法。要重点围绕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分享。能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描写身边熟悉的事物,最好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单元整合方面教者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明晰每个任务的目标和意图。第一个任务“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旨在通过举办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幽默风趣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第二个任务“看看那里最好笑”是在初步体会幽默语言的基础上走进单元文本,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的智慧,学会运用作者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描写某一事物。本单元是阅读单元,整个单元都围绕幽默风趣展开,教师执教时既要关注教材中精读课文,也要关注课后练习、词句段的运用,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在感受语言风格中习得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手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语文园地1.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机智与幽默。2.感受语言的巧妙和风趣,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通过小练笔进行适当的言语训练。3.弄清作者童年的发现的奇妙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4.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培养幽默感。5.读懂漫画,合理想象,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写下自己的看法。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2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看看哪里最好笑2《童年的发现》《杨氏之子》2《手指》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会心一笑在漫画2习作《漫画的启示》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评价标准点亮小星星内容有趣☆☆☆☆☆语言幽默☆☆☆☆☆控制情绪☆☆☆☆☆小标题: 揿电铃 拧螺丝 解纽扣秽物 毒物 烈物薄弱 笔杆 屏障附庸 堂皇 养尊处优手指姿态特点(所长、所短)作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评价标准点亮小星星围绕一个中心写☆☆☆☆☆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语言幽默风趣☆☆☆☆☆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单元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风趣与幽默”组织选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手指》,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语文园地八》中编排了“为人”的五条格言。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文言文、散文、记叙文。本单元的习作是“漫画的启示”,属经验启示类应用文的练习。《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孔君平和杨氏子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从而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形象;《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有主客双方机智巧妙的对话;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有幽默俏皮的自我调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其中《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都讲了9岁儿童童年生活趣事,《手指》一文体现出丰子恺先生语言的风趣幽默,“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本单元的文本设置都与单元主题“幽默风趣有智慧”一致,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我们适时地调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首先,我们把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前置,学习之初学生搜集笑话、评选笑话大王,感受语言的魅力,为了成为笑话大王,孩子们会积极讨论交流如何才能把笑话讲的更有趣;接下来就是从文本中体会学习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我们把三篇课文分类教学,先学习两篇以童真童趣为主题的《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通过对比学习体会谁的童年更有趣。之后学习《手指》,在品读哪根手指最有趣的过程中体会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表达技巧。词句段运用部分可以整合在《手指》这一课的教学中。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并初步掌握了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接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学生先在课前搜集感兴趣的漫画,然后课堂上向大家介绍最喜欢的漫画,讲出你喜欢的原因,最后再把漫画对自己的启示写下来。三个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幽默与风趣”展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并掌握幽默化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生字以及9个词语。2.朗读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背诵《杨氏之子》。3.体会课文中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并且能仿照例句学会把事物比做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景的表达特点以及先概括后举例的段落表达方法。4.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作者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5.能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并借助标题或提示语,联系生活,写清楚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6.能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搜集的笑话,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做一个文明有素养的听众。7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风趣幽默的语言的特点。朗读和背诵5条关于“为人”的名言。(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我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听到很多话。 你愿意听别人怎样讲话,怎样说话大家愿意听?在班级里开一个笑话大会,海选笑话大王,讨论怎样讲更好笑。读读几位作家的文字,说说你觉得哪里最好笑,和同学讨论这些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的原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漫画,分享看漫画时会心一笑时自己感受到的语言表达艺术中的智慧之光。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1.任务框架2.内容安排(三)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将口语交际、课文阅读、习作、语文园地整合在“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看看那里最好笑”“会心一笑在漫画”三大学习任务之中。在“海选笑话大王”“怎样讲更好笑”中初步体会幽默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在对比阅读、品读课文中感受作家语言表达的风趣幽默,掌握提高语言趣味性的方法;在分享、品析漫画中运用幽默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一个任务是“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引导通过搜集身边的笑话,初步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一是“海选笑话大王”,让学生把课外搜集的笑话讲给班里同学听,评一评谁讲的笑话最好笑。二是“怎样讲更好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才能把笑话讲的更有趣。第二个任务是“看看哪里最好笑”,把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成两个活动。一是“读一读,谁的童年更好玩”,阅读《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感受不一样的童真童趣;二是“品一品,哪根手指最有趣”,品读《手指》,感受丰子恺笔下形象鲜明的五指,体会多样的表达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第三个任务是“会心一笑在漫画”,让学生在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后学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首先是“说说我最喜欢的漫画”,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他最喜欢的漫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写下漫画给我的启示”,能看懂漫画的内容以及漫画的启示,又要把内容和启示清楚幽默地表达出来。本单元课文从内容和语言展现了作品的风趣幽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聚焦文本内容和语言,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任务一 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活动一 海选笑话大王【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活动一与学生实际生活勾连,以一则幽默式笑话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积极踊跃地把课前搜集的笑话分享给大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喜欢的笑料,如书籍、网络、广播,或听别人讲的。注意笑话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不能嘲笑或用语言攻击别人;最好不要选司空见惯的,内容尽可能新奇。1.搜集分享笑话笑话一般简单而巧妙,大多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有时候笑完也会发人深省。让学生去搜集笑话,可以从报纸、杂志等道收集两三个精彩的笑话,然后录音或拍视频并上传平台,和大家分享!2.学会分享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分享自己的评价标准。活动二 怎样讲更好笑【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活动二与活动一紧密相连怎样讲才能让笑话更好笑,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讲好笑话的必要条件,鼓励学生按照标准在“笑话大赛”中讲好笑话,建议安排1课时。1.我来出谋划策经过活动一中的互相评价,引导学声交流讲好笑话的要点,学生各抒己见。2.举办“我是笑话大王”班级赛(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笑话及原因(2)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笑话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将给大家听(3)根据评价标准投票选出“笑话大王”我是“班级笑话大王”(4)明确“讲好笑话”要点:①内容要记熟,语言要生动,声音姚洪亮,表达要清楚。②讲笑话时沉住气,自己不能笑场。③逗人笑的地方,语气语调可以夸张一些。④可以加上神态、动作等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情态。任务二 看看哪里最好笑大家还想学习一些幽默搞笑的技巧吗?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吧!活动一 读一读,谁的童年更好玩【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体现趣味性,这一活动聚焦《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这两篇课文,两篇课文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一篇短小精悍,一篇情节精彩,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九岁孩子。《杨氏之子》在于内容的有趣,《童年的发现》有趣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以及语言的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两位儿童的童真童趣。建议安排3课时。1.朗读课文《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互评(2)指导学生朗读,引导读准多音字,注意停顿①出示:“为设果”和“儿应声答曰”②出示:孔君平/诣/其父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1)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两位主人公,读懂故事内容(2)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3.感受幽默式智慧(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①在文中划出体现杨氏子机智幽默的词句,试着说说理由。②同桌分角色朗读。《童年的发现》中哪些语言让你觉得幽默活泼?①尝试着梳理文章的脉络,并概括出小标题。②划出让你觉得幽默风趣的语言并读一读。4 .说说你的童年趣事回忆并讲述自己童年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比比谁的童年更有趣。请你把你的趣事写下来,如果能配上照片或者漫画,就更有其啦。活动二 品一品,哪根手指最有趣【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文章语言风趣幽默,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五指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让人不由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本文插图形象逼真,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看图、抓住关键词句的方式感受五指鲜明的形象特点和语言的风趣幽默。建议安排2课时。1.说说我眼中的手指(1)说一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2)分享我的想法2.读读作家笔下的手指,感受幽默式智慧(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想想意思,说说有什么发现?出示: 引导学生关注词串的意思和词性。第一行都是和动作有关的,可动作表演帮助理解;第二行是同类词语,可以通过对比理解;第三行是多音字,要联系词义,读准“薄”、“杆”、“屏”的读音。(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①借助插图,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初步把握课文内容。②找出五指的姿态、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圈画出来,并完成下表。3.品味语言风格(1)读完《手指》这篇课文,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品读交流,指导朗读。(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①选择你感兴趣的句子,并读一读出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②抓住关键词并结合插图,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通过观察大拇指的插图,抓住排比句“……叫他……叫他……叫他……”,师生合作朗读、抓住关键动词体会语言的节奏感;抓住关键词“矮而胖”“大而肥”体会语言的幽默之处。4.谈手指,悟百态人生(1)总结五指形象特点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2)五指的形象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根手指说一说。4.小试牛刀话五官这篇课文表现手法独特,给人以幽默风趣的感觉,选择五官之一,运用课文“把事物当人写”的表达方法写一写。5.上传到平台,互相浏览并点赞任务三 会心一笑在漫画活动一 说说我最喜欢的漫画【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漫画虽然有趣但也比较抽象,为了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并在班级分享自己喜欢的漫画;然后指导学生讲清漫画的内容,以及喜欢这幅漫画的原因。1.推荐最喜欢的漫画大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分享,可以是图片、文字、视频等。2.推荐一幅我最喜欢的漫画(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一幅你最喜欢的漫画。(2)引导学生从漫画内容和启示两方面来说喜欢漫画的原因。活动二 写下漫画给我的启示【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漫画的启示。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图画,引人深思,给人启示。习作要求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结合联想、想象分析画面,看清事物间的联系,发现夸张、可笑之处,明确作者创作漫画的意图和想要传达的道理。1.读懂漫画,发现可笑之处(1)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画面,不遗漏。(2)关注标题、人物语言等文字。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幅漫画:除了要观察画中的两个人物和树苗等事物,还要留心上面的提示语。此人言行有违常理常情,所以显得可笑。第二幅漫画:要注意漫画中目不斜视、木然的神态 ,并联系标题“假文盲”,将图画与文字联系起来。(3)结合联想、想象分析画面,发现夸张可笑之处第一幅漫画:发现铁锹、小树苗、滴水壶之间的关系,结合画中文字发现坐在树旁的人行为违背常理,所以可笑。第二幅漫画:独立观察,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和告示牌之间的关系,也可联系标题“假文盲”,排队人对指示牌上文字视而不见,这种行为荒唐又令人耻笑。2.联系生活,谈漫画的启示(1)多角度体会漫画的含义第一幅图中那个人为什么坐在树苗旁?他说的那句话有什么含义?第二幅图生动刻画人物的表情的用意。(2)由画面到生活联系生活所见、所闻、所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充分打开思路,为撰写做铺垫。3.写下漫画的启示(1)叙述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信息,写清楚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还可依据漫画提供的线索,进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2)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要承接上文对画面的描述,不能偏离、脱离漫画内容;筛选讨论内容,结合漫画标题确定习作的中心;联系生活中类似的社会现象,选择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4.交流互评,修改习作选同一幅漫画的同学互换作文批改,提出修改建议。选择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展示,结合具体片段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四、单元教学建议识字写字方面要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本单元是阅读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中有不少像“梁”和“拇”这样的易错字,要引导学生采用字理识字、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学习生字。学习字词时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分析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进行字词的反馈和指导。要写的字可以采用自主归类或者编口诀的方法记忆并练写,教师在教学与反馈中有针对性地指导。理解与表达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并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精读课文《杨氏之子》重点在于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而《手指》的教学要聚焦在感受语言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现手法。要重点围绕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分享。能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描写身边熟悉的事物,最好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单元整合方面教者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明晰每个任务的目标和意图。第一个任务“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旨在通过举办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幽默风趣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第二个任务“看看那里最好笑”是在初步体会幽默语言的基础上走进单元文本,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的智慧,学会运用作者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描写某一事物。本单元是阅读单元,整个单元都围绕幽默风趣展开,教师执教时既要关注教材中精读课文,也要关注课后练习、词句段的运用,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在感受语言风格中习得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手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语文园地1.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机智与幽默。2.感受语言的巧妙和风趣,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通过小练笔进行适当的言语训练。3.弄清作者童年的发现的奇妙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4.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培养幽默感。5.读懂漫画,合理想象,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写下自己的看法。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开一个班级笑话大会2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看看哪里最好笑2《童年的发现》《杨氏之子》2《手指》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会心一笑在漫画2习作《漫画的启示》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评价标准点亮小星星内容有趣☆☆☆☆☆语言幽默☆☆☆☆☆控制情绪☆☆☆☆☆小标题: 揿电铃 拧螺丝 解纽扣秽物 毒物 烈物薄弱 笔杆 屏障附庸 堂皇 养尊处优手指姿态特点(所长、所短)作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评价标准点亮小星星围绕一个中心写☆☆☆☆☆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语言幽默风趣☆☆☆☆☆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