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酸与碱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酸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
C.D.
2.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和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稀硫酸除铁锈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D.用水做制冷剂
3.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反应是
B.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C.氢气的质量:C点>D点
D.D点表示化学反应刚好停止
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5.图中所列各选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稀盐酸除铁锈
B.玻璃刀裁玻璃
C.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D.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
6.雅安“4•20”地震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水污染.下列对水消毒的微观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单质是氧气
B.经消毒后的水呈碱性
C.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7.金属X的活动性比较强,它的氧化物为X2O3,其对应碱为其对应碱为X(OH)3.X(OH)3难溶于水,而X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XCl3的是
A.X+HClB.X2O3+HCl
C.X(OH)3+HClD.X(OH)3+MgCl2
8.用温度传感器测定相同浓度盐酸、相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如下图的三条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I: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Ⅱ: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
实验Ⅲ: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
A.分析实验Ⅱ、Ⅲ曲线,说明酸、碱溶液稀释都是放热反应
B.增加实验Ⅱ、Ⅲ的目的是与实验I进行对比,排除干扰
C.对比三条曲线,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中和反应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CO2验满B.收集O2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10.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二、判断题
1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
12.镁、锌、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
13.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只有浓盐酸瓶口有白雾( )
14.浓硫酸敞口久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 )
15.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可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三、综合应用题
16.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知: (1)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_________③装入药品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②是 , 如下图,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效果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 画圈部分)是 。
(2)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列装置可选用的是 。
(3)B装置中水的作用 ,C装置的作用 。
(4)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m4克,试用m1, 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 。
(6)利用A装置,加入其他药品,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一种)。
17.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
为了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 g的样品,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资料卡片】① 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加热至 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该先 ,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0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 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D的作用是 。
(5)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内容。
(1)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图)(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①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A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对比A、B、C试管中的现象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在焊接铁制品前,常用稀盐酸清除其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这要求我们多角度认识物质,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盐酸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①认识物质的组成:稀盐酸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②认识物质的性质: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③当胃酸过多时,可服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氢氧化铝属于 (填物质类别)。
(3)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改进实验装置,此装置既节约药品,又能验证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开始前应(填序号) (a.先通气体后加热,b.先加热后通气体)。反应一段时间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B处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aCl、NH4N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
加水溶解
B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
C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
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3)2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B
水结冰后浮在水面上
水分子间间隔变小
C
煤气泄漏会导致中毒
一氧化碳分子有毒
D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固体质量/g
反应前
100.0
100.0
100.0
反应后
105.4
104.4
100.0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蒸发食盐水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A正确。
B、向试管中加液体药品,胶头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试管内壁。B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C正确。
D、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2.B
【详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了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水做制冷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B段发生的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错误。
B、因为铝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C点时已经完全反应,C点后压强减小,是反应后温度降低,正确。
C、氢气的质量:C点=D点,因为C点时完全反应,错误。
D、由图像可知,C点压强最大,C点表示化学反应刚好停止,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NaCl溶于水是无色溶液,热量变化不明显,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CuSO4溶于水是蓝色溶液,故A正确;
B、KClO3加入少量MnO2,加热,得到的固体中含有MnO2,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故C错误;
D、滴加Ba(NO3)2溶液,不能探究出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因为溶液中始终有硫酸根离子,无论是否恰好会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可借助酚酞,故D错误。故选A。
5.B
【详解】A、稀盐酸除铁锈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玻璃刀裁玻璃只是玻璃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过程中有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C
【分析】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物质的微观粒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物中有氯气(单质)参加没有氧气,故A错误;
B、生成物中的两种物质都是酸性物质,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在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氢、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该特点,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金属X的活动性比较强,所以X可以和HCl反应制得XCl3;故A不符题意。
B、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所以X2O3和HCl可以反应制得XCl3;故B不符题意。
C、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不溶性碱也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不符题意。
D、碱和盐反应要求反应物都溶于水,而X(OH)3难溶于水,所以X(OH)3和MgCl2不会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 分析实验Ⅱ、Ⅲ曲线,稀释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酸、碱溶液稀释都是放热的过程,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是放热的化学反应,错误;
B. 增加实验Ⅱ、Ⅲ的目的是与实验I进行对比,排除干扰,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过程,正确;
C. 对比三条曲线,温度明显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
D. 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为酸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气体的验满时应该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故A错误;B、利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从短管进,长管出,故B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不要碰触到试管壁,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故D错误。故选B。
10.C
【详解】A、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错误;
B、水结冰后浮在水面上,密度变小,体积增大,水分子间间隔变大,错误;
C、煤气泄漏会导致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有毒,正确;
D、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错误。
故选C。
11.错误
【详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说法正确,但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碳酸钠属于盐类,不是金属,故原题说法错误。
12.正确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锌、铝均排在氢前,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正确。
13.正确
【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会看到瓶口有白雾产生,而浓硫酸没有挥发性。
故题干说法正确。
14.正确
【详解】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浓硫酸浓度降低,总质量增加,故此题判断正确。
15.错误
【详解】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除去了原物质,错误。
16.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BC 吸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吸收水蒸气 偏小 实验中不能确定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计算结果可能不准确 氧气或二氧化碳
【详解】实验步骤:(1)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故连接好装置后,实验步骤②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气密性良好,试管内气体不能逸出,外部气体也不能进入试管,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 画圈部分)是A,导管内液面低于烧杯内液面,B现象说明试管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C现象说明试管内气压小于外部气压,D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2)A、装置中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反应,由于另一端存在橡皮塞,关闭活塞不能使液体进入另一端使两种药品分离,不能使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
B、将锌粒置于塑料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C、将锌粒置于干燥管中,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关闭止水夹,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回烧杯,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BC;
(3)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故B装置中水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水蒸气;
(4)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E中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设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x=;
若无F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被E装置吸收,导致生成水的质量偏大,即m2偏大,则实验结果偏小;
(5)该实验不能确定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计算结果可能不准确;
(6)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还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利用石灰石或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7.(1)检查装置气密性
(2)不再有气泡产生
(3)
(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实验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5)
【详解】(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在反应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碱式碳酸铜在分解时会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当观察到A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说明碱式碳酸铜分解完全;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且D与空气相连接,因此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实验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B中增加的质量为5.4g,为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C中增加的质量为4.4g,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8g-(5.4g+4.4g)=16g,根据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故x:y:z=1:1:2,故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
18.(1) 氧气和水
(2) HCl 白雾 碱
(3) a
【详解】(1)①分析ABC三组实验铁钉所处的环境,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中只与水接触,C中只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A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对比A、B、C试管中的现象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①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稀盐酸中的溶质是HCl;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故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
③氢氧化铝由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构成,属于碱;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故实验开始前应先铜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后,再加热,故选a;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金属与合金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1447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金属与合金一课一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9章 溶液第三节 溶解度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a href="/hx/tb_c309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9章 溶液第三节 溶解度同步测试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144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