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教案、学案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材习题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材习题课件(部编版),共10页。
教材习题讲解1.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材习题讲解2.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示例:《被压扁的沙子》,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接下来,作者引述了1980 年的一则报道,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形成的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了斯石英的性质。这些说明排除了“火山说”,并为“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分析后,作者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教材习题讲解3.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的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教材习题讲解(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这一句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教材习题讲解(3)即非常纯的沙子。这一句话是对“ 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就是沙子,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被称为“二氧化硅”。教材习题讲解(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沙子。也许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语言诙谐,风趣幽默,也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活跃。教材习题讲解4.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 000 米的海沟共24 处,其中19 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 034 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教材习题讲解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 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教材习题讲解5.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示例:在距今约两亿年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然而,这些爬行动物却在6 500 万年前突然大量灭绝了,尤其是恐龙,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恐龙化石。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研究之中。教材习题讲解长期以来,有权威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有一颗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了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带入了大气层,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也因此而灭绝。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后来,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约在650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这个事实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点。
教材习题讲解1.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材习题讲解2.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示例:《被压扁的沙子》,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明了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接下来,作者引述了1980 年的一则报道,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形成的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了斯石英的性质。这些说明排除了“火山说”,并为“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分析后,作者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教材习题讲解3.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的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教材习题讲解(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这一句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教材习题讲解(3)即非常纯的沙子。这一句话是对“ 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就是沙子,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被称为“二氧化硅”。教材习题讲解(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沙子。也许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语言诙谐,风趣幽默,也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活跃。教材习题讲解4.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 000 米的海沟共24 处,其中19 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 034 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教材习题讲解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 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教材习题讲解5.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示例:在距今约两亿年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然而,这些爬行动物却在6 500 万年前突然大量灭绝了,尤其是恐龙,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恐龙化石。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研究之中。教材习题讲解长期以来,有权威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有一颗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了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带入了大气层,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也因此而灭绝。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后来,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约在650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这个事实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