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共40页。
    一、 (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激光雕刻
    刘玉柱
    ①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冰立方由24道激光雕刻出“冰雪五环”高悬于空,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格外耀眼。
    ②其实,“激光雕刻”一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激光雕刻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③“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事实上,激光本来不叫“激光”,而是“镭射”,意思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改称“激光”。对于激光光源,它的发光机制为“受激辐射”。在激光器中,我们先给大量的原子提供能量,让它们的电子处在激发态,然后用特定频率的光子去激发这些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量跟入射光子频率、相位完全相同的光子。这些“一模一样”的光子叠加之后,就形成了高能量的激光。
    ④那么,激光相比于普通光源,又有哪些优点呢?第一,激光拥有良好的方向性。与普通光源“发散”的光线不同,激光更像是一条细细的直线。第二,激光的单色性好。计量工作的标准光源、激光通信等都离不开激光良好的单色性。第三,激光的亮度高。它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在极小区域内产生极高的温度,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武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都是利用了它高亮度的特性。
    ⑤激光雕刻的方式与普通雕刻大同小异,只是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当作一把“雕刻刀”。在雕刻时,激光会直接照在加工件上,使材料的温度瞬间增加至极高。这样的高温会使得激光照射点处极小范围内的材料瞬间熔化甚至汽化,这样便能在加工件上“雕刻”下痕迹。
    ⑥此外,在大多数的激光雕刻机上还增加了一个“吹气”装置,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向激光照射点处喷射气体。喷射的气体不仅可以带走雕刻产生的粉尘和废渣,而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而减轻木制品、皮革制品、布艺制品等材料雕刻时由于高温产生的表面碳化,让材料保持原色,实现出色的雕刻效果。
    ⑦激光凭借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激光“雕刻刀”又快又准。激光雕刻时,优点就是强大的激光能量可以瞬间在样品表面留下刻痕,因此激光头的移动可以非常迅速。例如,在工艺品上刻下奥运五环的图样,仅仅只需要几秒。同时,方向性好的优点使得雕刻所用的激光束极其纤细,聚焦后在加工件表面只会留下极小的刻痕,配上高精度的机械引导装置,任何细微复杂的图案都能够被精准雕刻。
    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激光内雕也逐渐流行。与常见的激光外雕方式不同,激光内雕是用特殊的机器,将激光束配合多种光学元件,从不同角度射入透明的物体,在内部完成雕刻,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常见的水晶雕刻工艺品都是利用了这种技术。
    ⑨事实上,激光雕刻的应用领域多达上百个,竹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都可以利用激光进行雕刻。
    ⑩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把又快又准的“雕刻刀”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发展和中国“智造”点赞!
    (选文有删改)
    1.“学则须疑”。有同学读完本文后提出质疑:选文标题是“神奇的激光雕刻”,文章开头却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有何用意?请你回答。
    2.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似乎”能否替换成“已经”,为什么?
    “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于普通光源,激光具有很多的优点:良好的方向性、单色性好、亮度高。
    B.第⑧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内部雕刻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C.第⑨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雕刻应用领域广泛这一事实。
    D.“激光雕刻”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叶雨婷
    ①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四天六刷奥运会纪录。场馆中1.2万平方米的超大冰面被誉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这块冰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②传统的制冰技术使用氨或氟利昂。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另外,应用传统制冰技术,冰面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会导致冰面软硬不均,影响参赛选手成绩。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③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二氧化碳热力学循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冰,再将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提升到高温高压状态下冷凝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也不会被浪费,用于冰面下地基防冻、冰面平整和场馆供暖,梯级利用,一举多得。
    ④为“冰丝带”制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巨大的冰面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如何制作设计如此庞大的制冰系统是一个难题。另外冰面大了以后,如何保证硬度的均匀,达到运动员进行比赛的标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整个冬奥团队设计了超大型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并优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通过参数控制、动态调整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控,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⑤相较于其他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冬季温度高,降雪偏少,造雪技术的运用对赛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冬残奥会举办的3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可以达到8°C,而目前国内外造雪机普遍工作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造雪极限温度不能超过2°C。这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了又一个难题。
    ⑥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种“雪”硬度很大,会让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膝盖承受较大压力,影响成绩。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直接造出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
    ⑦在后冬奥时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焕发光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根据作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改写)
    4.读第②段概括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神奇”之处。
    5.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人工造雪领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的理解,围绕“科技创新”写一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材料一]“智能字幕”功能,依托语音识别技术,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体育垂直场景的实时纠错自然语又能力,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
    (节选自《让赛事插上科技的翅膀》)
    [材料二]在物流自动化行业的热潮中,无人又车机器人是近几年兴起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与传统的人力叉车、自动又车相比,捷象灵越自主研发的首创无人叉车机器人有多项业界独有的底层创新,具有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的特性,意味着无人叉车行业迈向了3.0时代。中国正推动世界走向智能“智”造,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
    (节选自《人工智能再添新场景,无人叉车进入 3.0时代》)
    三、 (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食因器增色
    ①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生活中的吃喝诸事无不与饮食器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器具设计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展现出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②毋庸置疑,饮食器具作为生活用具,其实用性是一切设计的初衷。因此,如何在设计中不断提升器物的实用价值,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是许多设计师探索的方向。如腌制器皿“新概念泡菜坛”的设计保留了传统泡菜坛用水隔绝空气密封保鲜的方式,针对以往泡菜坛体积过大、外观粗糙等问题进行了再设计。经调查,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③挖掘传统,让饮食器具设计更好地服务当下。中国有着丰厚的饮食文化传统,深耕其中,将具有代表性的技艺进行提炼,在现代饮食器具设计中加以应用,普通的生活用具便有了文化的灵魂。茶具“竹节•丝语”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行”的意象,运用“竹丝扣瓷”的传统手工技法,以白瓷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柔软似绸的竹丝依胎编织。整套茶具彰显出清新淡雅的东方文化气韵。
    ④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这样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推崇。他们或是以新的视角彰显设计特点,或是发掘新的制作工艺,抑或是以新材料进行大胆实践,让人耳目一新。如器具“山海杯”,造型看似简洁,却一点也不“简单”。作品由十余个色彩丰富的水杯组成,囊括玻璃、大漆、陶、木、金、银、铜、纸、竹等多种材质。精细的工艺和多变的质感让这些器具构成五光十色的“山海世界”。
    ⑤饮食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还要遵循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将可持续发展意识贯彻其中,为节能环保提供思路和方法。如“锅瓷造器——碎瓷重生器皿系列”食盘将不可降解的碎瓷片进行打磨拼接,使其以崭新的样态“涅槃重生”,赋予瓷片废料新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⑥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并非一成不变。可以说,饮食器具的设计是动态的,为当代人的使用而设计才是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真正意义。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
    8.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本文首段点明文章说明内容——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C.器具“山海杯”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的理念。
    D.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是一成不变的。
    9.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经调查,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10.阅读全文。判断下面这则例子放在哪一段结尾最恰当,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纸胎漆器餐具“砂岩”将浸泡后的废纸用作材料,引发使用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四、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I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I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I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
    (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D.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12.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13.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14.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15.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五、 (2023·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造个芯片这么难
    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我们来看具体过程。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
    ⑨现在看来,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16.文章第①段作为开头,有什么好处?
    17.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选文第⑤⑥⑦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中国目前“造个芯片这么难”的主要原因。
    六、 (2023·湖南娄底·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之下的人工智能
    ①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在逐步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各地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科技创新是推动复工复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
    ②疫情期间,一批人工智能产品,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脸识别、智能测温、智能语音机器人等,在抗疫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很好效果。自动温度监控器和追踪应用程序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社会服务中心等地安装和部署,以确认并追踪发烧人群,为采取必要措施提供支持。在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监控系统被用来自动识别那些依然处于隔离阶段的人群的户外活动。从3月中旬开始,位于北京顺义区双丰街道的泰和宜园社区,开始启用一套全新的社区疫情管理系统,通过无接触体温检测、视频智能分析预警以及门禁管控等技术,在“无感知”“不停留”的体验下,完成体温检测和对小区隔离期人员出入的技术管控。
    ③此外,人工智能产品还可以为医院配送医疗物资、给隔离酒店里的客人递送食物、在公共场所自动测温和消杀、在社区内居民可共享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无接触式生活”,进一步提高社区防疫能力……疫情期间,各领域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迅速推进。智能机器人的参与能够有效替代人工作业,减少了疫情期间很多工作岗位的感染风险。为患者送药、送餐,在很多地方也成为机器人的“工作”。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开门、关门、搭乘电梯,医护人员将药品放入舱内后,机器人就会按照输入的病房号和床号将药品送到病人手中,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还有一部分机器人担负了“宣传大使”的角色,24小时不间断在医院大厅、公共服务区域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④现在,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中外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3月27日,腾讯健康新冠疫情模块国际版正式开源,供全球开发者和服务机构快速搭建疫情查询服务。疫情发生以来,百度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ld,并通过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开放了240项AI技术能力。
    ⑤疫情之下,人工智能等科技正在快速发展,随着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进化的重要引领力量之一,正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创造更多新机遇。
    20.文章的一段有什么作用?
    21.第②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第⑤段加点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七、 (2023·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的最佳饮食在哪里
    张蕴
    ①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佳饮食排行榜。在39种饮食中,“地中海饮食”再次独占鳌头,而“得舒饮食”和“弹性素食”并列第二。我们的生活方式,距离哪一种饮食方式更近?
    ②“地中海饮食”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是因为人们发现,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患三高等疾病的概率比较低,平均寿命比较长,于是有人提出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健康长寿。后来,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超过15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
    ③但是,所谓的“地中海饮食”并不是营养学家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而是对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其内容大致包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等;用健康的油脂(比如橄榄油)代替黄油;用植物调味品和香料代替盐;限制红肉食用量,每月最多吃几次;每周至少食用两次鱼和禽类;可以适量饮用红葡萄酒(但非必须)。此外,适当运动以及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也被视作地中海饮食的一部分。
    ④“得舒饮食”是DASH的一种翻译,它是由美国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制定的一种“高血压饮食”。它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尽量降低食谱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降低盐的摄入量。
    ⑤“弹性素食”的基本理念跟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一致,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度食用动物性食物。
    ⑥这三种饮食方式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地中海饮食较为强调“健康油脂”,而得舒饮食更加看重减盐,原因在于它的主要对象是高血压人群,这两种饮食方式也在最佳心脏饮食中并列第一。
    ⑦“最佳饮食”排行榜的前三名,跟现代营养学推荐的健康饮食基本一致。不过,那些与现代营养学推荐不一致的特征——尤其是基于“现象总结”的地中海饮食中的一些做法,到底是否有利于健康,还缺乏明确的科学证据,比如美国心脏协会就认为:地中海饮食中来自脂肪的热量虽然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不会增加心脏患病的风险,但会导致肥胖率的增长。在地中海地区,肥胖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⑧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以油品为例,地中海地区宜人的气候适合橄榄树生长,每年出产橄榄油近300万吨。而我国只能产出500多吨。如果机械地追求“地中海饮食”并不容易实现。我们完全可以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以及弹性素食的核心理念出发,形成我们自己的健康饮食。
    ⑨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尽量多食用的食物是:蔬菜、水果和全谷,让这些植物性食物占到食谱的大部分,并且尽量使用新鲜和轻度加工的,避免进行深度加工;鱼类等水产品每周至少两次,尽量采用清蒸、清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深炸等高温多油的烹饪手段。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应该适量食用的食物:以简单加工、原味的坚果为零食;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来源;禽类瘦肉可以作为肉类的来源。其他应该尽量减少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等饱和脂肪,用不饱和脂肪来代替。不必追求橄榄油,山茶油是性价比相当的高价替代品,双低菜籽油则是性价比高的经济适用替代品。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盐和糖要尽量减少摄入,可以用其他调料、香料来改善食物的风味。同时,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可以少量食用,而火腿肠、香肠、腊肉、腌肉、罐头等加工肉制品,应该尽量减少食用。
    ⑩地中海地区有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如果想要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其实并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而应该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入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23.选文第②、③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中海饮食”?
    24.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5.选文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少量”为什么不能删去?
    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的“地中海饮食”是根据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出来的饮食方式,不是被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
    B.“地中海饮食”是最佳的饮食方式,它特别有利于健康,是值得各地学习的饮食方式。
    C.根据文意我们可知,在食用坚果零食时,选择简单加工和原味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D.我们应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人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
    八、 (2023·内蒙古兴安盟·一模)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
    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
    ②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结……
    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如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一手执一端,拿起鞋带两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住。
    ⑤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差别在于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而是拉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紧。
    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
    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研究人员找到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这样,每当志原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检测并记录下来。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
    ⑧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不会松开;奶奶结刚开始比较结实,但后来当它出现一点松动时,再跑不到两步,就会彻底松开。而且,当志愿者的腿仅仅来回摆动时,奶奶结不会松开;当他的脚仅仅在地上不断踩踏时,奶奶结也不会松开。
    ⑨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
    ⑩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8期,有删改)
    27.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8.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29.文章介绍了哪几种鞋带打结的方式?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是什么?
    九、 (2023·吉林长春·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的公转面积平面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必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30.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现存”一词是否可以删去?说明理由。
    31.指出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其作用。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了“表”、“圭”等事物,语言平实,直截了当,不描写,不夸张,给读者以理性认识,所以本文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物说明文。
    B.选文按照时间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C.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离不开我国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
    十、 (2023·辽宁沈阳·统考二模)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坠机事故,为什么要找到黑匣子
    ①东航客机MU5735坠毁事故牵动人心,全力搜救,查明事故原因,其关键就是找到黑匣子。那么,什么是黑匣子呢?
    ②黑匣子是判断飞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证据。虽然叫黑匣子,其实它的颜色却不是黑的,这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俗名。它的正式名字是飞行信息记录系统。在电子技术中,把只注重其输入和输出的信号而不关注其内部情况的仪器统统称为黑匣子。
    ③飞行信息记录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黑匣子式的仪器。为了方便,业内人士都叫它黑匣子,传到社会上,公众也只知道飞机上有个黑匣子。飞行信息记录系统包括两套仪器: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磁带录音机。从飞行开始后,它就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但它只能保留停止录音前30分钟内的声音。第二部分是飞行数据记录器,它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早期的记录器只能记录20多种数据,现在记录的数据已可达到60种以上。其中有l6种是重要的必录数据,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
    ④有了这两个记录器,平时在一段飞行过后,有关人员把记录回放,用以重现已被发现的失误或故障。维修人员利用它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飞行人员可以用它来检查飞机飞行性能和操作上的不足之外,改进飞行技术。一旦飞机失事,这个记录系统就成为最直接的事故分析依据。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驾驶员只能查阅记录的内容而不能控制记录器的工作或改动记录内容。
    ⑤为了确保记录器即使在飞机失事后也能保存下来,就必须把它放在飞机上最安全的部位。根据统计资料知道飞机尾翼下方的机尾是飞机上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就把这个“黑匣子”安装在此处。黑匣子被放进一个(或两个)特殊钢材制造的耐热抗震的容器中,此容器为球形或长方形,它能承受自身重力1000倍的冲击、经受11000℃的高温30分钟而不被破坏,在海水中浸泡30天而不进水。
    ⑥为了便于寻找它的踪影,国际民航组织规定此容器要漆成醒目的桔红色而不是黑色或其他颜色。在它的内部装有自动信号发生器能发射无线电信号,以便于空中搜索;还装有超声波水下定位信标,当黑匣子落入水中后可以自动连续30天发出超声波信号。有了以上这些技术措施的保障,不管是经过猛烈撞击的、烈火焚烧过的、掉入深海中的黑匣子,在飞机失事之后,绝大多数都能被寻找到。根据它的记录,航空事故分析业务进展了一大步。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2日,有改动)
    3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5.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36.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黑匣子是装有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的飞行信息记录系统,是一种只注重其输入和输出的信号而不关注其内部情况的仪器。
    B.飞机飞上云层,平稳飞行一段后,黑匣子会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
    C.驾驶员只能查阅飞行信息记录系统记录的内容而不能控制记录器的工作或改动记录内容。
    D.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此处”具体指“飞机尾翼下方的机尾”。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一、 (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激光雕刻
    刘玉柱
    ①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冰立方由24道激光雕刻出“冰雪五环”高悬于空,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格外耀眼。
    ②其实,“激光雕刻”一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激光雕刻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③“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事实上,激光本来不叫“激光”,而是“镭射”,意思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改称“激光”。对于激光光源,它的发光机制为“受激辐射”。在激光器中,我们先给大量的原子提供能量,让它们的电子处在激发态,然后用特定频率的光子去激发这些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量跟入射光子频率、相位完全相同的光子。这些“一模一样”的光子叠加之后,就形成了高能量的激光。
    ④那么,激光相比于普通光源,又有哪些优点呢?第一,激光拥有良好的方向性。与普通光源“发散”的光线不同,激光更像是一条细细的直线。第二,激光的单色性好。计量工作的标准光源、激光通信等都离不开激光良好的单色性。第三,激光的亮度高。它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在极小区域内产生极高的温度,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武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都是利用了它高亮度的特性。
    ⑤激光雕刻的方式与普通雕刻大同小异,只是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当作一把“雕刻刀”。在雕刻时,激光会直接照在加工件上,使材料的温度瞬间增加至极高。这样的高温会使得激光照射点处极小范围内的材料瞬间熔化甚至汽化,这样便能在加工件上“雕刻”下痕迹。
    ⑥此外,在大多数的激光雕刻机上还增加了一个“吹气”装置,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向激光照射点处喷射气体。喷射的气体不仅可以带走雕刻产生的粉尘和废渣,而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而减轻木制品、皮革制品、布艺制品等材料雕刻时由于高温产生的表面碳化,让材料保持原色,实现出色的雕刻效果。
    ⑦激光凭借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激光“雕刻刀”又快又准。激光雕刻时,优点就是强大的激光能量可以瞬间在样品表面留下刻痕,因此激光头的移动可以非常迅速。例如,在工艺品上刻下奥运五环的图样,仅仅只需要几秒。同时,方向性好的优点使得雕刻所用的激光束极其纤细,聚焦后在加工件表面只会留下极小的刻痕,配上高精度的机械引导装置,任何细微复杂的图案都能够被精准雕刻。
    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激光内雕也逐渐流行。与常见的激光外雕方式不同,激光内雕是用特殊的机器,将激光束配合多种光学元件,从不同角度射入透明的物体,在内部完成雕刻,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常见的水晶雕刻工艺品都是利用了这种技术。
    ⑨事实上,激光雕刻的应用领域多达上百个,竹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都可以利用激光进行雕刻。
    ⑩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把又快又准的“雕刻刀”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发展和中国“智造”点赞!
    (选文有删改)
    1.“学则须疑”。有同学读完本文后提出质疑:选文标题是“神奇的激光雕刻”,文章开头却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有何用意?请你回答。
    2.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似乎”能否替换成“已经”,为什么?
    “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于普通光源,激光具有很多的优点:良好的方向性、单色性好、亮度高。
    B.第⑧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内部雕刻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C.第⑨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雕刻应用领域广泛这一事实。
    D.“激光雕刻”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叶雨婷
    ①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四天六刷奥运会纪录。场馆中1.2万平方米的超大冰面被誉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这块冰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②传统的制冰技术使用氨或氟利昂。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另外,应用传统制冰技术,冰面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会导致冰面软硬不均,影响参赛选手成绩。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③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二氧化碳热力学循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冰,再将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提升到高温高压状态下冷凝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也不会被浪费,用于冰面下地基防冻、冰面平整和场馆供暖,梯级利用,一举多得。
    ④为“冰丝带”制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巨大的冰面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如何制作设计如此庞大的制冰系统是一个难题。另外冰面大了以后,如何保证硬度的均匀,达到运动员进行比赛的标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整个冬奥团队设计了超大型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并优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通过参数控制、动态调整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控,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⑤相较于其他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冬季温度高,降雪偏少,造雪技术的运用对赛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冬残奥会举办的3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可以达到8°C,而目前国内外造雪机普遍工作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造雪极限温度不能超过2°C。这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了又一个难题。
    ⑥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种“雪”硬度很大,会让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膝盖承受较大压力,影响成绩。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直接造出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
    ⑦在后冬奥时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焕发光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根据作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改写)
    4.读第②段概括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神奇”之处。
    5.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人工造雪领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的理解,围绕“科技创新”写一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材料一]“智能字幕”功能,依托语音识别技术,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体育垂直场景的实时纠错自然语又能力,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
    (节选自《让赛事插上科技的翅膀》)
    [材料二]在物流自动化行业的热潮中,无人又车机器人是近几年兴起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与传统的人力叉车、自动又车相比,捷象灵越自主研发的首创无人叉车机器人有多项业界独有的底层创新,具有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的特性,意味着无人叉车行业迈向了3.0时代。中国正推动世界走向智能“智”造,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
    (节选自《人工智能再添新场景,无人叉车进入 3.0时代》)
    三、 (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食因器增色
    ①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生活中的吃喝诸事无不与饮食器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器具设计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展现出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②毋庸置疑,饮食器具作为生活用具,其实用性是一切设计的初衷。因此,如何在设计中不断提升器物的实用价值,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是许多设计师探索的方向。如腌制器皿“新概念泡菜坛”的设计保留了传统泡菜坛用水隔绝空气密封保鲜的方式,针对以往泡菜坛体积过大、外观粗糙等问题进行了再设计。经调查,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③挖掘传统,让饮食器具设计更好地服务当下。中国有着丰厚的饮食文化传统,深耕其中,将具有代表性的技艺进行提炼,在现代饮食器具设计中加以应用,普通的生活用具便有了文化的灵魂。茶具“竹节•丝语”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行”的意象,运用“竹丝扣瓷”的传统手工技法,以白瓷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柔软似绸的竹丝依胎编织。整套茶具彰显出清新淡雅的东方文化气韵。
    ④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这样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推崇。他们或是以新的视角彰显设计特点,或是发掘新的制作工艺,抑或是以新材料进行大胆实践,让人耳目一新。如器具“山海杯”,造型看似简洁,却一点也不“简单”。作品由十余个色彩丰富的水杯组成,囊括玻璃、大漆、陶、木、金、银、铜、纸、竹等多种材质。精细的工艺和多变的质感让这些器具构成五光十色的“山海世界”。
    ⑤饮食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还要遵循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将可持续发展意识贯彻其中,为节能环保提供思路和方法。如“锅瓷造器——碎瓷重生器皿系列”食盘将不可降解的碎瓷片进行打磨拼接,使其以崭新的样态“涅槃重生”,赋予瓷片废料新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⑥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并非一成不变。可以说,饮食器具的设计是动态的,为当代人的使用而设计才是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真正意义。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
    8.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本文首段点明文章说明内容——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C.器具“山海杯”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的理念。
    D.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是一成不变的。
    9.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经调查,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10.阅读全文。判断下面这则例子放在哪一段结尾最恰当,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纸胎漆器餐具“砂岩”将浸泡后的废纸用作材料,引发使用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四、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I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I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I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
    (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D.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12.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13.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14.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15.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五、 (2023·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造个芯片这么难
    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我们来看具体过程。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
    ⑨现在看来,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16.文章第①段作为开头,有什么好处?
    17.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选文第⑤⑥⑦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中国目前“造个芯片这么难”的主要原因。
    六、 (2023·湖南娄底·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之下的人工智能
    ①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在逐步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各地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科技创新是推动复工复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
    ②疫情期间,一批人工智能产品,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脸识别、智能测温、智能语音机器人等,在抗疫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很好效果。自动温度监控器和追踪应用程序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社会服务中心等地安装和部署,以确认并追踪发烧人群,为采取必要措施提供支持。在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监控系统被用来自动识别那些依然处于隔离阶段的人群的户外活动。从3月中旬开始,位于北京顺义区双丰街道的泰和宜园社区,开始启用一套全新的社区疫情管理系统,通过无接触体温检测、视频智能分析预警以及门禁管控等技术,在“无感知”“不停留”的体验下,完成体温检测和对小区隔离期人员出入的技术管控。
    ③此外,人工智能产品还可以为医院配送医疗物资、给隔离酒店里的客人递送食物、在公共场所自动测温和消杀、在社区内居民可共享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无接触式生活”,进一步提高社区防疫能力……疫情期间,各领域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迅速推进。智能机器人的参与能够有效替代人工作业,减少了疫情期间很多工作岗位的感染风险。为患者送药、送餐,在很多地方也成为机器人的“工作”。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开门、关门、搭乘电梯,医护人员将药品放入舱内后,机器人就会按照输入的病房号和床号将药品送到病人手中,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还有一部分机器人担负了“宣传大使”的角色,24小时不间断在医院大厅、公共服务区域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④现在,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中外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3月27日,腾讯健康新冠疫情模块国际版正式开源,供全球开发者和服务机构快速搭建疫情查询服务。疫情发生以来,百度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ld,并通过百度大脑开放平台开放了240项AI技术能力。
    ⑤疫情之下,人工智能等科技正在快速发展,随着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进化的重要引领力量之一,正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创造更多新机遇。
    20.文章的一段有什么作用?
    21.第②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第⑤段加点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七、 (2023·辽宁沈阳·一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的最佳饮食在哪里
    张蕴
    ①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佳饮食排行榜。在39种饮食中,“地中海饮食”再次独占鳌头,而“得舒饮食”和“弹性素食”并列第二。我们的生活方式,距离哪一种饮食方式更近?
    ②“地中海饮食”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是因为人们发现,地中海地区的居民患三高等疾病的概率比较低,平均寿命比较长,于是有人提出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健康长寿。后来,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超过15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
    ③但是,所谓的“地中海饮食”并不是营养学家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而是对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其内容大致包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等;用健康的油脂(比如橄榄油)代替黄油;用植物调味品和香料代替盐;限制红肉食用量,每月最多吃几次;每周至少食用两次鱼和禽类;可以适量饮用红葡萄酒(但非必须)。此外,适当运动以及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也被视作地中海饮食的一部分。
    ④“得舒饮食”是DASH的一种翻译,它是由美国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制定的一种“高血压饮食”。它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尽量降低食谱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降低盐的摄入量。
    ⑤“弹性素食”的基本理念跟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一致,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度食用动物性食物。
    ⑥这三种饮食方式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都强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地中海饮食较为强调“健康油脂”,而得舒饮食更加看重减盐,原因在于它的主要对象是高血压人群,这两种饮食方式也在最佳心脏饮食中并列第一。
    ⑦“最佳饮食”排行榜的前三名,跟现代营养学推荐的健康饮食基本一致。不过,那些与现代营养学推荐不一致的特征——尤其是基于“现象总结”的地中海饮食中的一些做法,到底是否有利于健康,还缺乏明确的科学证据,比如美国心脏协会就认为:地中海饮食中来自脂肪的热量虽然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不会增加心脏患病的风险,但会导致肥胖率的增长。在地中海地区,肥胖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⑧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以油品为例,地中海地区宜人的气候适合橄榄树生长,每年出产橄榄油近300万吨。而我国只能产出500多吨。如果机械地追求“地中海饮食”并不容易实现。我们完全可以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以及弹性素食的核心理念出发,形成我们自己的健康饮食。
    ⑨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尽量多食用的食物是:蔬菜、水果和全谷,让这些植物性食物占到食谱的大部分,并且尽量使用新鲜和轻度加工的,避免进行深度加工;鱼类等水产品每周至少两次,尽量采用清蒸、清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深炸等高温多油的烹饪手段。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应该适量食用的食物:以简单加工、原味的坚果为零食;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和钙的来源;禽类瘦肉可以作为肉类的来源。其他应该尽量减少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等饱和脂肪,用不饱和脂肪来代替。不必追求橄榄油,山茶油是性价比相当的高价替代品,双低菜籽油则是性价比高的经济适用替代品。玉米油、芝麻油、葵花籽油、大豆油,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盐和糖要尽量减少摄入,可以用其他调料、香料来改善食物的风味。同时,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可以少量食用,而火腿肠、香肠、腊肉、腌肉、罐头等加工肉制品,应该尽量减少食用。
    ⑩地中海地区有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如果想要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其实并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而应该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入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23.选文第②、③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中海饮食”?
    24.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5.选文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少量”为什么不能删去?
    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的“地中海饮食”是根据地中海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总结出来的饮食方式,不是被设计出来的饮食结构。
    B.“地中海饮食”是最佳的饮食方式,它特别有利于健康,是值得各地学习的饮食方式。
    C.根据文意我们可知,在食用坚果零食时,选择简单加工和原味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D.我们应通过“地中海饮食”的理念去维护健康,没有必要吹捧某种特定的食物,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人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
    八、 (2023·内蒙古兴安盟·一模)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
    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
    ②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结……
    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如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一手执一端,拿起鞋带两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住。
    ⑤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差别在于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而是拉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紧。
    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
    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研究人员找到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这样,每当志原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检测并记录下来。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
    ⑧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不会松开;奶奶结刚开始比较结实,但后来当它出现一点松动时,再跑不到两步,就会彻底松开。而且,当志愿者的腿仅仅来回摆动时,奶奶结不会松开;当他的脚仅仅在地上不断踩踏时,奶奶结也不会松开。
    ⑨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
    ⑩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8期,有删改)
    27.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8.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29.文章介绍了哪几种鞋带打结的方式?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是什么?
    九、 (2023·吉林长春·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的公转面积平面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必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30.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现存”一词是否可以删去?说明理由。
    31.指出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其作用。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了“表”、“圭”等事物,语言平实,直截了当,不描写,不夸张,给读者以理性认识,所以本文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物说明文。
    B.选文按照时间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C.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离不开我国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
    十、 (2023·辽宁沈阳·统考二模)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坠机事故,为什么要找到黑匣子
    ①东航客机MU5735坠毁事故牵动人心,全力搜救,查明事故原因,其关键就是找到黑匣子。那么,什么是黑匣子呢?
    ②黑匣子是判断飞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证据。虽然叫黑匣子,其实它的颜色却不是黑的,这只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俗名。它的正式名字是飞行信息记录系统。在电子技术中,把只注重其输入和输出的信号而不关注其内部情况的仪器统统称为黑匣子。
    ③飞行信息记录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黑匣子式的仪器。为了方便,业内人士都叫它黑匣子,传到社会上,公众也只知道飞机上有个黑匣子。飞行信息记录系统包括两套仪器: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磁带录音机。从飞行开始后,它就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但它只能保留停止录音前30分钟内的声音。第二部分是飞行数据记录器,它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早期的记录器只能记录20多种数据,现在记录的数据已可达到60种以上。其中有l6种是重要的必录数据,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
    ④有了这两个记录器,平时在一段飞行过后,有关人员把记录回放,用以重现已被发现的失误或故障。维修人员利用它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飞行人员可以用它来检查飞机飞行性能和操作上的不足之外,改进飞行技术。一旦飞机失事,这个记录系统就成为最直接的事故分析依据。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驾驶员只能查阅记录的内容而不能控制记录器的工作或改动记录内容。
    ⑤为了确保记录器即使在飞机失事后也能保存下来,就必须把它放在飞机上最安全的部位。根据统计资料知道飞机尾翼下方的机尾是飞机上最安全的地方,于是就把这个“黑匣子”安装在此处。黑匣子被放进一个(或两个)特殊钢材制造的耐热抗震的容器中,此容器为球形或长方形,它能承受自身重力1000倍的冲击、经受11000℃的高温30分钟而不被破坏,在海水中浸泡30天而不进水。
    ⑥为了便于寻找它的踪影,国际民航组织规定此容器要漆成醒目的桔红色而不是黑色或其他颜色。在它的内部装有自动信号发生器能发射无线电信号,以便于空中搜索;还装有超声波水下定位信标,当黑匣子落入水中后可以自动连续30天发出超声波信号。有了以上这些技术措施的保障,不管是经过猛烈撞击的、烈火焚烧过的、掉入深海中的黑匣子,在飞机失事之后,绝大多数都能被寻找到。根据它的记录,航空事故分析业务进展了一大步。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2日,有改动)
    3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5.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36.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黑匣子是装有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的飞行信息记录系统,是一种只注重其输入和输出的信号而不关注其内部情况的仪器。
    B.飞机飞上云层,平稳飞行一段后,黑匣子会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
    C.驾驶员只能查阅飞行信息记录系统记录的内容而不能控制记录器的工作或改动记录内容。
    D.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此处”具体指“飞机尾翼下方的机尾”。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示例: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不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神奇的激光雕刻,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示例:不能替换。因为“似乎”一词表示不确定,说明“激光”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会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如果替换成了“已经”一词,表示这个事实已经存在,就变成了绝对化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替换。 3.B
    【解析】1.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本文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谈起,首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神奇的激光雕刻。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①表态(“能否替换”,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语句中的“似乎”一词表推测,表示不确定,说明“激光”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会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但并不确定,如果替换成了“已经”一词,句子就变成了“激光”已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表示这个事实已经存在,这与客观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替换。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B.有误,第⑧段运用了作比较,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故选B。
    二【答案】
    4.①相较于使用氨或氟利昂,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更安全、天然、环保。
    ②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5. 作比较 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 6.“首次”表明是第一次使用,突出说明了此次二氧化碳技术的突破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7.科技创新体现在各个行业,是彰显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4.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可知,氨的特点是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的特点是会促进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故二氧化碳不具备这两个缺点,可以概括为更安全,环保。
    根据此段“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概括为: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据此 整理答案。
    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⑥段“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可知,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传统方法与北京冬奥团队采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对比,根据此段的“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可知突出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特点。
    6.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此题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其说明了什么,最后概括回答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回望百年冬奥历史,这是第一次使用二氧化碳技术,可见这个技术具有突破传统的意义,是创新性技术,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7.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原文介绍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特点、原理及用途,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好处和重要性。
    材料一介绍了“智能字幕”这一科技创新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
    材料二介绍了人工智能中无人叉车进入3.0时代,表明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材料和原文的写作对象的共同点,都是科技创新,且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形式体现着,这些都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故要大力发展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战略。
    三【答案】
    8.D 9.示例:“经调查”即“根据调查”,表信息来源。说明了“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也成为居家装饰陈设”这一说法是根据调查得来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示例:这则例子放在第⑤段结尾。这句话列举了“纸胎漆器餐具'砂岩'将浸泡后的废纸用作材料”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第⑤段说明中心“饮食器具的设计要遵循绿色设计理念”。
    【解析】8.D.第⑥段原文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并非一成不变”可知,本项“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是一成不变的”说法错误;
    故选D。
    9.本题考查词语表达作用的分析。
    定性:“经调查”在此有“根据调查得出”,表明了信息的来源;解句:说明“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的结论是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有权威性和科学性;说明文语言特点:“经调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0.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如纸胎漆器餐具‘砂岩’将浸泡后的废纸用作材料,引发使用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根据关键词“如”可知,此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纸胎漆器餐具“砂岩”的材料来源,通过“废纸用作材料”“环境保护”体现环保绿色的理念;与第⑤段“饮食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还要遵循绿色设计理念”的说明内容是相符合的,可放在此段的结尾。
    四【答案】
    11.B 12.承上启下。“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承接第四段,总结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引出下文怎样高效精准改变基因。 13.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 14.举例子。通过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这一过程,具体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15.“一定”表示某种程度,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11.B.根据第⑭段“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知,本文只提到了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未提到“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⑤段“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联系第④段“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可知,第⑤段承接上文“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的内容;
    根据第⑤段“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联系第⑥段“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等语句可知,第⑤段引出后文精准改变基因的方法;可见第⑤段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⑧段“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中的“这”指代的是上文分子设计育种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第⑧段“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即可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的特征,它们的基因有相同的变化,因此判断基因的作用,即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的过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⑦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15.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定性:“一定”表示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说明文语言特点:“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五【答案】
    16.第①段从美国对华为的禁令说起,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芯片,引出下文对芯片制造难度大的具体介绍;从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硅片比作芯片的地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硅片在制作芯片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18.不能,第⑤段总写芯片诞生的步骤:设计、制作和封装,第⑥⑦段依次介绍了从芯片“地基”到芯片核心部分的制作原理。这三段之间既有总——分关系,又有时间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19.①芯片的设计和制作都不简单,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②造芯片投入巨大,一些高端的技术长期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
    【解析】16.考查语段作用。
    联系首段中的“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可知,首段从从美国对华为的禁令说起,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芯片。
    根据第②段中的“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可知,首段引出下文对芯片制造难度大的具体介绍。
    首段从当前社会热点事件说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把硅片比作芯片的地基,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地基对于一个建筑物非常重要,以此比喻硅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硅片在制作芯片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18.考查说明顺序。根据第⑤段中的“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可知,本段总写芯片诞生的步骤:设计、制作和封装。第⑥段介绍了芯片的硅片的制作,第⑦段介绍了芯片核心部分,即其上的集成电路的制作过程。这两段与第⑤段构成了总分的关系。在时间和逻辑上又有先生顺序,即先设计,然后制作硅片,最后制作集成电路。所以不能调换。
    19.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⑥段中的“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和末段中的“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可得:芯片的设计和制作都不简单,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
    根据第⑧段中的“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可得:造芯片投入巨大,一些高端的技术长期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
    六【答案】
    20.以我国目前抗疫的良好态势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工智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典型地说明了“疫情期间人工智能被广泛地应用”。 22.不能删去。“之一”起限制作用,它说明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进化的重要引领力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力量存在,去掉之后就与事实不符。“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20.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中“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在逐步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可知开头段从当下我国抗疫的良好态势切入,属于人民大众关心的社会话题,这样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提到了人工智能,故起到了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引起下文的作用。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②段画线语句列举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脸识别、智能测温、智能语音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人工智能产品被广泛地应用到抗疫工作中的情况。使说明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2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然后定性:“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起限定作用。带词解句:它说明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升级进化的重要引领力量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力量存在。删词解句:如果删去,则表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是产业升级进化的重要的唯一引领力量。这样表达与现实不符,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答案】
    23.“地中海饮食”概念兴起的原因;优点;“地中海饮食”的内容。 2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了前一句“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 25.“少量”表示数量少,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可以食用一点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不能过量。如果删去则变成可以不限量地食用,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不能删去。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6.B
    【解析】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
    结合选文第②段的“‘地中海饮食’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是因为……”可知此段前半部分讲的是“地中海饮食”概念兴起的原因;
    根据第②段的“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还能减少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率”可知,此段后半部分讲的是“地中海饮食”的优点;
    结合第③段“其内容大致包括……”可知此段主要讲的是“地中海饮食”的内容。
    2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以油品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近300万吨”“500多吨”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前一句“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物产和食材与地中海地区相差很大”。
    2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然后定性:“少量”是一点点的意思,起限定作用。带词解句:它说明了可以食用一点新鲜的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不能过量。删词解句:如果删去,则表明可以不限量食用。这样表达与现实不符,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少量”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故不能删去。
    2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有误。结合第⑩段内容可知,地中海地区有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方式也都各有不同,应该从地中海饮食特点中最重要的方面入手,形成适合我国的最佳饮食。
    故选B。
    八【答案】
    27.逻辑顺序 28.不能删去。“一般”起修饰限制作用。它是通常情况下的意思,说明跑步时平方结通常情况下不会松开,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9.奶奶结(活结)、平方结(死结)。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生的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解析】27.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文介绍的是“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的原因,结合小标题“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和“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可知,本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28.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文章第⑧段语句“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不会松开”中的“一般”,直到修饰限制作用,指的是“通常情况下”,意思是说:平方结在跑步时通常是不会松开的,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若删去,就变成跑步时平方结不会松开,说法太绝对,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符。“一般”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是不能删去的。
    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问,结合第④段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第⑤段中“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的内容。文章介绍的鞋带打结的方式可概括为:奶奶结(活结)和平方结(死结)。
    第二问,结合第⑨段中“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和第⑩段中“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的内容可知,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可概括为: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生的拉扯力的共同作用。
    九【答案】
    30.不可以,“现存”说明这座“观星台”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删去就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基本规律)。 32.D
    【解析】30.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第④段划线句子“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中的“现存”,是从时间和范围上加以限定,是说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这座“观星台”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古代天文台,若去掉,就成了是中国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现存”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⑥段画线句子“必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使用“360度”“二十四”“15度”“一两天”等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的基本规律。
    3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不是“事物说明文”;
    B.选文按照“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不是“时间顺序”;
    C.文章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具体阐述“影响与作用”;
    故选D。
    十【答案】
    33.交代了飞机失事原因查明的关键是黑匣子,点明了黑匣子的重要作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34.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黑匣子抗震、耐热、防水的特点。 35.“绝大多数”指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意思,并不是全部,在句中指飞机失事后,大部分情况下,黑匣子都能被找到,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36.B
    【解析】33.本题考查文段作用。
    根据“东航客机MU5735坠毁事故牵动人心,全力搜救,查明事故原因,其关键就是找到黑匣子”可知,交代了飞机失事原因查明的关键是黑匣子,点明了黑匣子的重要作用;
    根据“那么,什么是黑匣子呢?”可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为引出下文作铺垫。
    3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第⑤段中画线句中“它能承受自身重力1000倍的冲击、经受11000℃的高温30分钟而不被破坏,在海水中浸泡30天而不进水”列出了四组数字,“1000倍、1100℃、30分钟、30天”作比较,表明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盛放黑匣子的容器有耐热、抗冲击和耐浸泡的特性,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5.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绝大多数”是指远超过半数、将近全部的数量。“大多数”本身表示远超过多数的,加上“绝”字,其表示的程度更深,即将近全部的数量。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B有误,根据③段“飞行信息记录系统包括两套仪器: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磁带录音机。从飞行开始后,它就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可知,“飞机飞上云层,平稳飞行一段后,黑匣子会不停地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说法错误;
    故选B。

    相关试卷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课标解读,重点考向,典例引领,考向三句段的作用,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文语言及句段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