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 (原卷版+解析),共41页。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ù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它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然如有情”。
    (文/孙伟敬,选自《知识窗》,略有改动)
    1.概括选文第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在风洞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这体现了风洞试验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B.体育风洞通过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有些竞速类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C.进行飞行器风洞试验时,首先要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
    D.风洞在航空航天业,设计汽车、火车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二、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I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I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I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
    (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D.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6.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7.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8.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9.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三、 (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有一种昆虫也开启了生命的历程。
    蚕的一生
    ②蚕的一个生命周期大约是60~80天。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蚕卵像芝麻般大小,经过半个月孵化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很小,像蚂蚁一样,也叫蚁蚕,从二龄幼虫开始,蚕的食量明显增加,四、五龄幼虫的食量最大,体重也快速增加,可以达到蚁蚕的八九千倍。
    ③蚕的幼虫期一共要脱4次皮,每次蜕皮前,蚕都不吃不动,像睡着了一样,但它的体内却在进行着非常剧烈的生理活动,在短短的一天内,它要形成新皮,蜕去旧皮,让身体长大,从而进入下一个龄期。五龄幼虫继续长大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会找一个地方开始吐丝结茧,为自己建造一个厚实安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蛹羽化为蚕蛾,即成虫,蚕蛾破茧而出后开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产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尽而亡。
    (1)
    ④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围追堵截。蚕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⑤蚁蚕非常柔弱,甚至连吃和爬动的力气都没有,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聪明的它们就模仿蚂蚁的样子招呼同伴,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让天敌误以为它们是蚂蚁。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攻击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喜欢集体行动,敢惹它们的动物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小昆虫都模仿它们,这些昆虫被称为“拟蚁昆虫”,蚁蚕就是其中的一种。
    ⑥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她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蚕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
    一生只吐一根丝
    ⑦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吐丝时,蚕的头部会不停地摆动,或“S”型或“8”字形,在自己的四周不断拉出丝线,像这样不吃不喝连续摆动两三天,摇摆30多万次之后,所吐之丝就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住了。叠一次吐出的丝长达一两千米,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千米。令人惊叹的是,这是一根不间断的细丝,而且这根细丝是由几百根更细的细丝扭合而成的,因此十分坚韧牢固。这样的蚕丝制成的丝绸非常轻薄飘逸,因此就有了“罗衣飘蝉翼”“风过动罗致”这样的诗句,
    (2)
    ⑧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的嗅觉很发达,能准确地嗅到桑叶发出的类似薄荷的味道。不过,蚕的食谱并不只是桑叶、榆树叶、无花果叶、蒲公英叶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只是它更偏爱桑叶罢了。但自然界的桑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人工饲料就成了实现工厂化高效生产优质蚕茧的关键、近年来,科研人员们研发出了能替代桑叶的人工饲料,蚕的食谱也就更加丰富了。
    (文/杨红珍,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请在横线处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11.从修辞角度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2.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在读到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小晶说:“原来蚕吐完丝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小志说:“其实丝尽蚕未亡。”你赞同谁的说法?请依据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四、 (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启
    ①2022年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随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实现快速交会对接。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
    ②每次任务的完成对于中国航天技术来说都是一次发展和考验。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从直播视频里看,大家会感觉对接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就像两块乐高积木“咔嗒”组合到一起,但实际过程包含了接触、捕获、锁紧、密封等一系列动作。
    ③例如,未来空间站建造需要适应8-180吨各种吨位、各种方式的对接,为了让重量级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可以“轻盈优雅”,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系统性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既不影响原捕获性能,又可以消耗巨大的撞击能量,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
    ④如今,我们对于与太空的唯美、天宫课堂的直播、航天员出舱等已不陌生。但它们的实现其实都离不开舱内外高清摄像机的实时监控。天舟四号首次使用了两台舱外高清摄像机:太阳翼摄像机和交会对接摄像机。太阳翼摄像机主要用于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新闻直播中太阳翼帆板在美丽的蓝色星球背景下,大鹏展翅的壮丽景观,就是这个小小的高清摄像机呈现的绝美大片。交会对接摄像机安装在货运飞船交会对接面,可实时监测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过程。
    ⑤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包括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根据任务安排,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后,2022年6月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全面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⑥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这些技术会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
    (根据2022年5月《人民政协报》材料删改)
    1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舟四号与在轨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②—⑥自然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从技术发展、开启高清时代、任务规划和意义等方面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工程。
    D.我国目前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已经可以实现重复使用。
    15.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太阳翼摄像机主要用于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
    五、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到底啥能源才是清洁的?
    ①日月交替,四季轮换,我们享受着地球提供的生存环境,常以为天不会荒地不会老,可地球早已危机四伏。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
    ②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占能源总量的85.1%。其中,球炭占化石能源的57%。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
    ③在排放过程中,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最高(30.4%);交通运输排放占比16.2%,其中道路交通是主要来源;制造业和建筑业排放占比12.4%,其中建筑业排放占比5.6%。可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④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需要全球攻克的难题。
    ⑤近年来,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风能、氢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第四代核电等技术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将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⑥然而,清洁能源的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突出,导致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走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道路,不仅要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还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⑦如今,中国在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发展规模和技术上有了大幅提升,但清洁能源产业起步较晚,很多体系和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科学谋划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立足各地能源差异、均衡发展,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才能打造绿色未来。
    ⑧展望未来,当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时,相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终将被我们用心“点亮”。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删改)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1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请加以简析。
    19.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在哪些难题?
    20.简析第③段中画直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六、 (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阅读《为什么核酸检测出结果那么慢》,回答小题。
    为什么核酸检测出结果那么慢
    (1)这几年、核酸检测成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手段。疫情当前,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息,全力进行核酸检测,可核酸检测出结果仍然需要几个小时。核酸检测的过程到底有多复杂?
    (2)首先、是采集样本。采集人员通过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方式对人员采样。无论是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对采集的深度都有一定要求。鼻咽拭子采样,取样的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为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秒,转动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口咽拭子,同样需要用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
    (3)采样完毕后,工作人员会将拭子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旋紧管盖。然后专人专管专车“全副武装”地运至实验室。
    (4)病毒采样管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后,并不会立刻开始检验。工作人员会打开包装,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录入之后,每个样本就有了在网络上的专属身份,之后,它的检测结果就会和你的健康码情况牢牢绑定。
    (5)终于来到了关键的上机检测阶段。首先,专业技术人员将标本里面核酸提取出来,然后上机检测。上机检测这个过程需要1到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
    (6)最后,便来到了收尾阶段。工作人员一一核对信息后,将检测结果上传系统。就是这个步骤,让你能在网络上便捷地查到结果。
    (7)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标本,主要采用RT—PCR扩增技术,它只50%—70%的阳性检出率。为了保证大规模人员的快速筛选,在目前的技术下,假阴性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8)另外,新冠病毒在人体内会不断更替状态,如果在抑制期进行采样,也无法被检出。如果在采样前喝水、抽烟、喝酒等,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所以在疫区,被隔离的人员经常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
    (9)所以,即使是阴性结果,大家也要在外出时戴好口罩,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时时刻刻做好自我防护,积极接种疫苗,不断提升我们的抗病毒能力才是正解。
    (选自2022.08《青年文摘》,有改动)
    2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核酸检测过程,依次是(1)________、保存运输、(2)________、(3)________、上传结果。
    22.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工作人员会打开包装,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 )
    (2)上机检测这个过程需要1到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 )
    23.在疫区,为什么被隔离的人员经常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
    24.在这次疫情中,你的同学小明不小心成了一密人员,在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他发信息向你吐槽说:“XX,这儿的医护人员太暴力了,好像跟我有仇似的。做核酸检测时,采用鼻咽拭子,棉签伸进鼻孔不但深还转好几下,弄得我非常不舒服。”读了本文后,针对小明的困惑你会怎样回复他?
    七、 (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目前,行程码成为了出门必备,它能核验我们近14日行程,查询我们是否有去过高危险地区。那么,我们的行程到底是如何被获知的?各种机构在利用这些信息的同时,是否会有侵犯公民隐私的嫌疑?
    ②疫情期间,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行程追踪,往往会选取最可靠的数据来源,手机用户会进行实名登记而且用量庞大,这样信息可分辨度和可靠度都很高。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口,所以手机成为一种可靠的数据来源了。新冠疫情是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相关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对公民的行动轨迹等隐私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是借助隐私信息对全体公民的一种保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符合全民的整体利益。
    ③那么行程追踪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④信令信号是一种追踪方式。信令信号并不会直接传递语音文本信息,而是在通话中承载控制的功能。简单来说,当小明通过手机的运营商网络给小红打电话,在小明拨出号码以后,手机发送的信令信号就会通过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递,此时你的位置等信息就会被运营商捕获。同时,信令会在中转站请求通话,在小红同意通话以后,小红的反馈信令也会被运营商捕捉,这样,就可以通过信令信息获知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时位置等信息。
    ⑤此外,信令并非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网手机,它就会定时自动传输“信令”信号,即便我们不操作手机的时候,手机也会自动与基站交换信令数据。据调查,运用大数据进行城乡规划分析时,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将近80%的比例,在这当中,手机信令数据又占了超过30%的比重,信令可以称得上是最主要、最可靠的大数据源。
    ⑥为了尽可能在追踪新冠感染者时保护个人隐私,同时降低追踪技术的行政审批门槛,很多研究者提出由MIT研发的依托蓝牙追踪新冠患者的技术。
    ⑦这项技术依托的原理是,两个手机可以在开机状态下通过蓝牙自动互传信息,这种信息未必是真的通过蓝牙传输的文件或者图片,而是一种类似信令的手机间相互进行交流的方式。又因为手机通过蓝牙生成的编码不会被第三方平台所识别,因此保密性极强,可以打消一些个人隐私敏感群体的担忧。但是这项技术依必须要保证一定的手机用户使用密度。所以蓝牙跟踪在大城市等人口稠密区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些手机用户分布较为分散的小城镇,可能也会受限,而且它是否可以像信令数据和GPS数据一样,实时获得可靠的位置信息还有待考证。
    ⑧除了蓝牙追踪,在国外还有基于二维码识别的方式,例如日本官方推出的新冠密切接触通知系统。实际中,该系统并非强制大家使用,真正扫码登记的人很少,虽然完全保护到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益,但缺乏筛查密切接触者的能力,很可能会沦为摆设。
    ⑨可以看出,这些追踪方法在技术上最大缺陷在于人们小范围移动距离的精确甄别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此次抗疫中,人工排查与统计仍然不可缺少。
    ⑩智能终端和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在这次疫情中显现出强大的潜力,可以想像,在未来5G时代,由于基站分布密度的提高,信号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体量的增大等趋势,人们对路径的捕捉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摘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25.疫情背景下,目前对于人的行程追踪有哪些方式?
    26.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7.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将近”为什么不能删掉?
    28.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行程码”的普及使用对于疫情防治的重要意义。
    29.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信令”就是在我们用手机交换情报的同时,手机发出和接受的无线电信号不仅包括双方输入的语音或者文字信息,还会伴随着一种我们作为用户无法感知的信号。
    B.电影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在开非常重要且秘密的会议之前,与会者都会上交手机并拔掉电池,就是害怕因手机信令信号被追踪而泄露机密。
    C.信令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网手机,它就会定时自动传输“信令”信号,即便我们不操作手机的时候,手机也会自动与基站交换信令数据。
    D.因为手机通过蓝牙生成的编码不会被第三方平台所识别,因此保密性极强。但是这项技术依必须要保证一定的手机用户使用密度。这项技术是指蓝牙追踪技术。
    八、 (2023·山东滨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盒背后的“上瘾密码”
    ①“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也适用于形容当下年轻人追捧各种盲盒的行为。对于我国的“80后”“90后”来说,儿时的扭蛋机、干脆面里的卡片和小玩具,就是那个年代的盲盒。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
    ②这要先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研究证明,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实验人员发现,在猴子预期只能喝到一口果汁的情况下,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便会增加;但是如果重复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又会趋于平稳。这个实验意味着分泌到大脑中的多巴胺并不取决于果汁的绝对量,而在于有多少果汁是意料之外的。大脑之所以会这样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为了让大脑对新奇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对于抽盲盒而言,你事先并不知道得到的是哪一款,假如你意外得到了一款非常喜欢的手办,那么大脑就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这个行为。
    ③但是抽盲盒又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这同样和多巴胺有关。
    ④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当我们精心研究后,会认为自己发现了某种“规律”,例如感觉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区出现某种盲盒的概率很大。在你迫不及待地拆开盲盒后,如果正好印证了你发现的“规律”——你得到了某个稀缺的“隐藏款”,这时就会获得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只要这件事让你足够高兴,多巴胺就会对某些图像、声音形成永久性的提示。当你看到商家有新出的盲盒时,甚至只是听到拆开包装的声音,你当初的愉快情景就会再现于你眼前,在多巴胺的推动下,你就会忍不住再次出手购买。
    ⑤这种对预测成瘾的本能,同样源自人类的远古历史,这种识别和解释简单模式的能力、帮助我们的祖先度过了危险无处不在的狩猎阶段,让他们找到食物和住所,学会根据时令种植庄稼并得以延续。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对模式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的确是遵循某种规律的,如闪电出现之后雷声便会如约而至,大雪也常常预示着丰年的到来。然而很多事情并不存在规律,比如彩票的中奖号码、股票的涨跌、盲盒的好坏,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不习惯“随机”,通过多巴胺的助推,大脑会积极寻找规律,再现从前愉快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瘾”。
    ⑥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因此,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就看发生在哪里。每一本不期而遇的好书就是一件盲盒,我们会在书中遇见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望远镜探索星空,发现未知的行星让我们兴奋不已……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却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
    30.本文按____________顺序,由现象到本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3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研究证明,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
    32.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
    九、 (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音雅韵万古琴
    ①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法国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成为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②古琴是一种平置弹拨类乐器。琴面有七根弦,故又称七弦琴。它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
    ③古琴整个造型简洁流畅,典雅端庄,古意盎然(见右图)。琴身通常长约12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6厘米。较宽的一端叫琴首,上嵌有岳山及承露;较窄的一端叫琴尾,镶有硬木制成的龙龈及龈托。琴面上的七根弦自外而内,由粗到细,依次为一到七弦。古琴第一弦的外侧镶嵌着13个圆点,称为琴徽,起到标记音位的作用。
    ④弹奏古琴有三种基本方式:散、泛、按。“散”是指左手不动,右手弹空弦,其声刚劲浑厚;“泛”是指左手对准徽位轻触琴弦,右手弹弦,发出清亮绵远的声音;“按”是指左手按弦或通过左手在琴弦来回滑动,右手弹弦发音,音色富于变化。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泛、按等不同方式奏出。
    ⑤弹奏古琴时,要正确摆放古琴。将古琴横置于桌上,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侧,龙龈在左。弹奏者需保持正直端坐,大臂垂直小臂平的姿态。右手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常见的古琴演奏曲目有《流水》《酒狂》《归去来兮辞》等,风格多样:有“巍巍乎”“汤汤乎”的雄健大气;有“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的激越澎湃: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的闲适静美。
    ⑥古琴艺术历史久远,产生过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春秋战国时期的广陵琴派,追求“洒脱畅扬”的情趣,形成“音随意走,意与妙和”的艺术风格;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以“清微淡远”为指归,追求文雅、恬静、简洁的意境;诸城派古琴艺术又称“琅琊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艺术风格刚中带韧,密中见疏。
    ⑦与筝、琵琶等中国其他传统独奏乐器相比,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极具文化价值。很多传世名琴的琴体背面往往会有文人题刻的琴名、诗词、各种印章等。再加上其独特的制琴工艺,使古琴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同时,作为文人“四艺”之一的古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少文学家,如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蔡邕等,皆为弹琴高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他们弹琴咏诗,以琴会友,以琴解忧。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便以这样的方式将他们的精神挥入丘壑林泽,赋予了古琴丰富的人文内涵。
    ⑧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目共睹。愿古琴艺术这一文化瑰宝再次大放光芒。
    (节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有删改)
    3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古琴艺术与昆曲等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获得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殊荣。
    B.选文多次引用古诗文。第②段的引用,意在说明古琴具有久远的历史;第⑤段的引用,意在说明古琴演奏曲目风格多样。
    C.“琴身通常长约12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6厘米”一句中“通常”“约”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第⑥段在介绍古琴各艺术流派时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
    34.阅读选文③~⑦段的内容,完成“中国古琴”介绍卡。
    3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6.嘉平中学准备推选诵读节目《陋室铭》参加“金刚塔杯艺术展演”。排练时,关关扮演刘禹锡,需要假装弹琴。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指出他的错误。
    十、 (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城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藏,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图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城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37.选文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8.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图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
    (2)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城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 )
    40.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名称:中国古琴
    造型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色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价值
    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人文内涵丰富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
    一、 (2023·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ù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它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时飞行器的各种情况;接着,利用高灵敏仪器测试飞行器各部位的受力情况,记录其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流动状况;最后,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为飞行器的设计与制造给出建议,或者调整相关数据进一步测试。
    ⑤冬奥会上有些竞速类运动员也会使用风洞进行训练。在这些项目中,毫秒之差决定胜负,只有保持空气阻力最小的动作,才能领先于对手,所以需要借助特制的风洞确定比赛时的最佳姿势与动作。202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航天部门合作,建成了两个体育风洞。体育风洞不但具备安全性和人性化特点,而且可以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
    ⑥唐代诗人王勃说风“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但在科学家眼中,风“来去不再无踪迹,动息依然如有情”。
    (文/孙伟敬,选自《知识窗》,略有改动)
    1.概括选文第②~⑤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在风洞试验中准确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这体现了风洞试验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B.体育风洞通过拍摄、存储画面,记录运动员的姿势、重心变化等数据,为训练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有些竞速类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C.进行飞行器风洞试验时,首先要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
    D.风洞在航空航天业,设计汽车、火车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二、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I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I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I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
    (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D.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6.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7.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8.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9.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三、 (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有一种昆虫也开启了生命的历程。
    蚕的一生
    ②蚕的一个生命周期大约是60~80天。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蚕卵像芝麻般大小,经过半个月孵化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很小,像蚂蚁一样,也叫蚁蚕,从二龄幼虫开始,蚕的食量明显增加,四、五龄幼虫的食量最大,体重也快速增加,可以达到蚁蚕的八九千倍。
    ③蚕的幼虫期一共要脱4次皮,每次蜕皮前,蚕都不吃不动,像睡着了一样,但它的体内却在进行着非常剧烈的生理活动,在短短的一天内,它要形成新皮,蜕去旧皮,让身体长大,从而进入下一个龄期。五龄幼虫继续长大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会找一个地方开始吐丝结茧,为自己建造一个厚实安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蛹羽化为蚕蛾,即成虫,蚕蛾破茧而出后开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产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尽而亡。
    (1)
    ④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围追堵截。蚕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⑤蚁蚕非常柔弱,甚至连吃和爬动的力气都没有,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聪明的它们就模仿蚂蚁的样子招呼同伴,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让天敌误以为它们是蚂蚁。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攻击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喜欢集体行动,敢惹它们的动物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小昆虫都模仿它们,这些昆虫被称为“拟蚁昆虫”,蚁蚕就是其中的一种。
    ⑥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她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蚕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
    一生只吐一根丝
    ⑦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吐丝时,蚕的头部会不停地摆动,或“S”型或“8”字形,在自己的四周不断拉出丝线,像这样不吃不喝连续摆动两三天,摇摆30多万次之后,所吐之丝就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住了。叠一次吐出的丝长达一两千米,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千米。令人惊叹的是,这是一根不间断的细丝,而且这根细丝是由几百根更细的细丝扭合而成的,因此十分坚韧牢固。这样的蚕丝制成的丝绸非常轻薄飘逸,因此就有了“罗衣飘蝉翼”“风过动罗致”这样的诗句,
    (2)
    ⑧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的嗅觉很发达,能准确地嗅到桑叶发出的类似薄荷的味道。不过,蚕的食谱并不只是桑叶、榆树叶、无花果叶、蒲公英叶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只是它更偏爱桑叶罢了。但自然界的桑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人工饲料就成了实现工厂化高效生产优质蚕茧的关键、近年来,科研人员们研发出了能替代桑叶的人工饲料,蚕的食谱也就更加丰富了。
    (文/杨红珍,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0.请在横线处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11.从修辞角度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2.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在读到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小晶说:“原来蚕吐完丝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小志说:“其实丝尽蚕未亡。”你赞同谁的说法?请依据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四、 (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启
    ①2022年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随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实现快速交会对接。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
    ②每次任务的完成对于中国航天技术来说都是一次发展和考验。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从直播视频里看,大家会感觉对接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就像两块乐高积木“咔嗒”组合到一起,但实际过程包含了接触、捕获、锁紧、密封等一系列动作。
    ③例如,未来空间站建造需要适应8-180吨各种吨位、各种方式的对接,为了让重量级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可以“轻盈优雅”,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系统性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既不影响原捕获性能,又可以消耗巨大的撞击能量,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
    ④如今,我们对于与太空的唯美、天宫课堂的直播、航天员出舱等已不陌生。但它们的实现其实都离不开舱内外高清摄像机的实时监控。天舟四号首次使用了两台舱外高清摄像机:太阳翼摄像机和交会对接摄像机。太阳翼摄像机主要用于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新闻直播中太阳翼帆板在美丽的蓝色星球背景下,大鹏展翅的壮丽景观,就是这个小小的高清摄像机呈现的绝美大片。交会对接摄像机安装在货运飞船交会对接面,可实时监测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过程。
    ⑤我国空间站任务规划包括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根据任务安排,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后,2022年6月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全面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
    ⑥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这些技术会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
    (根据2022年5月《人民政协报》材料删改)
    1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舟四号与在轨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②—⑥自然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从技术发展、开启高清时代、任务规划和意义等方面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工程。
    D.我国目前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已经可以实现重复使用。
    15.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太阳翼摄像机主要用于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
    五、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到底啥能源才是清洁的?
    ①日月交替,四季轮换,我们享受着地球提供的生存环境,常以为天不会荒地不会老,可地球早已危机四伏。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
    ②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占能源总量的85.1%。其中,球炭占化石能源的57%。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
    ③在排放过程中,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最高(30.4%);交通运输排放占比16.2%,其中道路交通是主要来源;制造业和建筑业排放占比12.4%,其中建筑业排放占比5.6%。可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④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需要全球攻克的难题。
    ⑤近年来,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风能、氢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氢燃料电池、第四代核电等技术有望突破,能源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日益丰富,将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⑥然而,清洁能源的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突出,导致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走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道路,不仅要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还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⑦如今,中国在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发展规模和技术上有了大幅提升,但清洁能源产业起步较晚,很多体系和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要科学谋划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布局,立足各地能源差异、均衡发展,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才能打造绿色未来。
    ⑧展望未来,当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时,相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终将被我们用心“点亮”。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有删改)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1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请加以简析。
    19.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在哪些难题?
    20.简析第③段中画直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六、 (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阅读《为什么核酸检测出结果那么慢》,回答小题。
    为什么核酸检测出结果那么慢
    (1)这几年、核酸检测成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手段。疫情当前,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息,全力进行核酸检测,可核酸检测出结果仍然需要几个小时。核酸检测的过程到底有多复杂?
    (2)首先、是采集样本。采集人员通过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方式对人员采样。无论是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对采集的深度都有一定要求。鼻咽拭子采样,取样的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为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秒,转动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口咽拭子,同样需要用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
    (3)采样完毕后,工作人员会将拭子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旋紧管盖。然后专人专管专车“全副武装”地运至实验室。
    (4)病毒采样管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后,并不会立刻开始检验。工作人员会打开包装,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录入之后,每个样本就有了在网络上的专属身份,之后,它的检测结果就会和你的健康码情况牢牢绑定。
    (5)终于来到了关键的上机检测阶段。首先,专业技术人员将标本里面核酸提取出来,然后上机检测。上机检测这个过程需要1到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
    (6)最后,便来到了收尾阶段。工作人员一一核对信息后,将检测结果上传系统。就是这个步骤,让你能在网络上便捷地查到结果。
    (7)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标本,主要采用RT—PCR扩增技术,它只50%—70%的阳性检出率。为了保证大规模人员的快速筛选,在目前的技术下,假阴性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8)另外,新冠病毒在人体内会不断更替状态,如果在抑制期进行采样,也无法被检出。如果在采样前喝水、抽烟、喝酒等,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所以在疫区,被隔离的人员经常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
    (9)所以,即使是阴性结果,大家也要在外出时戴好口罩,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时时刻刻做好自我防护,积极接种疫苗,不断提升我们的抗病毒能力才是正解。
    (选自2022.08《青年文摘》,有改动)
    2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核酸检测过程,依次是(1)________、保存运输、(2)________、(3)________、上传结果。
    22.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工作人员会打开包装,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 )
    (2)上机检测这个过程需要1到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 )
    23.在疫区,为什么被隔离的人员经常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
    24.在这次疫情中,你的同学小明不小心成了一密人员,在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他发信息向你吐槽说:“XX,这儿的医护人员太暴力了,好像跟我有仇似的。做核酸检测时,采用鼻咽拭子,棉签伸进鼻孔不但深还转好几下,弄得我非常不舒服。”读了本文后,针对小明的困惑你会怎样回复他?
    七、 (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目前,行程码成为了出门必备,它能核验我们近14日行程,查询我们是否有去过高危险地区。那么,我们的行程到底是如何被获知的?各种机构在利用这些信息的同时,是否会有侵犯公民隐私的嫌疑?
    ②疫情期间,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行程追踪,往往会选取最可靠的数据来源,手机用户会进行实名登记而且用量庞大,这样信息可分辨度和可靠度都很高。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口,所以手机成为一种可靠的数据来源了。新冠疫情是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相关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对公民的行动轨迹等隐私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是借助隐私信息对全体公民的一种保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符合全民的整体利益。
    ③那么行程追踪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④信令信号是一种追踪方式。信令信号并不会直接传递语音文本信息,而是在通话中承载控制的功能。简单来说,当小明通过手机的运营商网络给小红打电话,在小明拨出号码以后,手机发送的信令信号就会通过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递,此时你的位置等信息就会被运营商捕获。同时,信令会在中转站请求通话,在小红同意通话以后,小红的反馈信令也会被运营商捕捉,这样,就可以通过信令信息获知人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时位置等信息。
    ⑤此外,信令并非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网手机,它就会定时自动传输“信令”信号,即便我们不操作手机的时候,手机也会自动与基站交换信令数据。据调查,运用大数据进行城乡规划分析时,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将近80%的比例,在这当中,手机信令数据又占了超过30%的比重,信令可以称得上是最主要、最可靠的大数据源。
    ⑥为了尽可能在追踪新冠感染者时保护个人隐私,同时降低追踪技术的行政审批门槛,很多研究者提出由MIT研发的依托蓝牙追踪新冠患者的技术。
    ⑦这项技术依托的原理是,两个手机可以在开机状态下通过蓝牙自动互传信息,这种信息未必是真的通过蓝牙传输的文件或者图片,而是一种类似信令的手机间相互进行交流的方式。又因为手机通过蓝牙生成的编码不会被第三方平台所识别,因此保密性极强,可以打消一些个人隐私敏感群体的担忧。但是这项技术依必须要保证一定的手机用户使用密度。所以蓝牙跟踪在大城市等人口稠密区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些手机用户分布较为分散的小城镇,可能也会受限,而且它是否可以像信令数据和GPS数据一样,实时获得可靠的位置信息还有待考证。
    ⑧除了蓝牙追踪,在国外还有基于二维码识别的方式,例如日本官方推出的新冠密切接触通知系统。实际中,该系统并非强制大家使用,真正扫码登记的人很少,虽然完全保护到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益,但缺乏筛查密切接触者的能力,很可能会沦为摆设。
    ⑨可以看出,这些追踪方法在技术上最大缺陷在于人们小范围移动距离的精确甄别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此次抗疫中,人工排查与统计仍然不可缺少。
    ⑩智能终端和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在这次疫情中显现出强大的潜力,可以想像,在未来5G时代,由于基站分布密度的提高,信号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体量的增大等趋势,人们对路径的捕捉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摘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25.疫情背景下,目前对于人的行程追踪有哪些方式?
    26.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7.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将近”为什么不能删掉?
    28.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行程码”的普及使用对于疫情防治的重要意义。
    29.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信令”就是在我们用手机交换情报的同时,手机发出和接受的无线电信号不仅包括双方输入的语音或者文字信息,还会伴随着一种我们作为用户无法感知的信号。
    B.电影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在开非常重要且秘密的会议之前,与会者都会上交手机并拔掉电池,就是害怕因手机信令信号被追踪而泄露机密。
    C.信令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只要你有一部在网手机,它就会定时自动传输“信令”信号,即便我们不操作手机的时候,手机也会自动与基站交换信令数据。
    D.因为手机通过蓝牙生成的编码不会被第三方平台所识别,因此保密性极强。但是这项技术依必须要保证一定的手机用户使用密度。这项技术是指蓝牙追踪技术。
    八、 (2023·山东滨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盒背后的“上瘾密码”
    ①“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也适用于形容当下年轻人追捧各种盲盒的行为。对于我国的“80后”“90后”来说,儿时的扭蛋机、干脆面里的卡片和小玩具,就是那个年代的盲盒。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
    ②这要先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研究证明,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实验人员发现,在猴子预期只能喝到一口果汁的情况下,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便会增加;但是如果重复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又会趋于平稳。这个实验意味着分泌到大脑中的多巴胺并不取决于果汁的绝对量,而在于有多少果汁是意料之外的。大脑之所以会这样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为了让大脑对新奇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对于抽盲盒而言,你事先并不知道得到的是哪一款,假如你意外得到了一款非常喜欢的手办,那么大脑就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这个行为。
    ③但是抽盲盒又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这同样和多巴胺有关。
    ④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当我们精心研究后,会认为自己发现了某种“规律”,例如感觉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区出现某种盲盒的概率很大。在你迫不及待地拆开盲盒后,如果正好印证了你发现的“规律”——你得到了某个稀缺的“隐藏款”,这时就会获得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只要这件事让你足够高兴,多巴胺就会对某些图像、声音形成永久性的提示。当你看到商家有新出的盲盒时,甚至只是听到拆开包装的声音,你当初的愉快情景就会再现于你眼前,在多巴胺的推动下,你就会忍不住再次出手购买。
    ⑤这种对预测成瘾的本能,同样源自人类的远古历史,这种识别和解释简单模式的能力、帮助我们的祖先度过了危险无处不在的狩猎阶段,让他们找到食物和住所,学会根据时令种植庄稼并得以延续。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对模式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的确是遵循某种规律的,如闪电出现之后雷声便会如约而至,大雪也常常预示着丰年的到来。然而很多事情并不存在规律,比如彩票的中奖号码、股票的涨跌、盲盒的好坏,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不习惯“随机”,通过多巴胺的助推,大脑会积极寻找规律,再现从前愉快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瘾”。
    ⑥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因此,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就看发生在哪里。每一本不期而遇的好书就是一件盲盒,我们会在书中遇见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望远镜探索星空,发现未知的行星让我们兴奋不已……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却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
    30.本文按____________顺序,由现象到本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3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研究证明,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
    32.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
    九、 (2023·云南昆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音雅韵万古琴
    ①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法国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成为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②古琴是一种平置弹拨类乐器。琴面有七根弦,故又称七弦琴。它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
    ③古琴整个造型简洁流畅,典雅端庄,古意盎然(见右图)。琴身通常长约12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6厘米。较宽的一端叫琴首,上嵌有岳山及承露;较窄的一端叫琴尾,镶有硬木制成的龙龈及龈托。琴面上的七根弦自外而内,由粗到细,依次为一到七弦。古琴第一弦的外侧镶嵌着13个圆点,称为琴徽,起到标记音位的作用。
    ④弹奏古琴有三种基本方式:散、泛、按。“散”是指左手不动,右手弹空弦,其声刚劲浑厚;“泛”是指左手对准徽位轻触琴弦,右手弹弦,发出清亮绵远的声音;“按”是指左手按弦或通过左手在琴弦来回滑动,右手弹弦发音,音色富于变化。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泛、按等不同方式奏出。
    ⑤弹奏古琴时,要正确摆放古琴。将古琴横置于桌上,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侧,龙龈在左。弹奏者需保持正直端坐,大臂垂直小臂平的姿态。右手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常见的古琴演奏曲目有《流水》《酒狂》《归去来兮辞》等,风格多样:有“巍巍乎”“汤汤乎”的雄健大气;有“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的激越澎湃: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的闲适静美。
    ⑥古琴艺术历史久远,产生过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春秋战国时期的广陵琴派,追求“洒脱畅扬”的情趣,形成“音随意走,意与妙和”的艺术风格;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以“清微淡远”为指归,追求文雅、恬静、简洁的意境;诸城派古琴艺术又称“琅琊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艺术风格刚中带韧,密中见疏。
    ⑦与筝、琵琶等中国其他传统独奏乐器相比,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极具文化价值。很多传世名琴的琴体背面往往会有文人题刻的琴名、诗词、各种印章等。再加上其独特的制琴工艺,使古琴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同时,作为文人“四艺”之一的古琴,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少文学家,如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蔡邕等,皆为弹琴高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他们弹琴咏诗,以琴会友,以琴解忧。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便以这样的方式将他们的精神挥入丘壑林泽,赋予了古琴丰富的人文内涵。
    ⑧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目共睹。愿古琴艺术这一文化瑰宝再次大放光芒。
    (节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有删改)
    3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古琴艺术与昆曲等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获得了“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殊荣。
    B.选文多次引用古诗文。第②段的引用,意在说明古琴具有久远的历史;第⑤段的引用,意在说明古琴演奏曲目风格多样。
    C.“琴身通常长约12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6厘米”一句中“通常”“约”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第⑥段在介绍古琴各艺术流派时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
    34.阅读选文③~⑦段的内容,完成“中国古琴”介绍卡。
    3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6.嘉平中学准备推选诵读节目《陋室铭》参加“金刚塔杯艺术展演”。排练时,关关扮演刘禹锡,需要假装弹琴。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指出他的错误。
    十、 (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二模)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城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藏,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图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城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37.选文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8.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3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图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
    (2)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城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 )
    40.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
    名称:中国古琴
    造型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色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价值
    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人文内涵丰富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依次介绍了什么是风洞,风洞适应对象广泛的原因,风洞实验的优点以及怎样进行风洞实验。 2.①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说明对象。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又突出地说明了风洞试验成本低的特点。 4.D
    【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第②段“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和“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可知,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风洞和风洞的用途”;依据第③段“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可知,本段介绍风洞适应对象广泛的原因;依据第④段“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可知,本段介绍风洞实验的优点;依据第⑤段“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可知,本段介绍的是怎样进行风洞实验。据此概括作答。
    2.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等。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选文第①段由《西游记》中天庭风神的风口袋说起,一方面,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风洞,并与文题相照应;另一方面,从大家所熟知的故事写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概括作答。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列举了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的风洞试验,并将“风洞试验”与“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的成本进行比较,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且突出地说明了运用风洞进行试验成本低的特点。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依据第②段“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可知,风洞只是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并不是也在“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起重要作用。
    故选D。
    二【答案】
    5.B 6.承上启下。“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承接第四段,总结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引出下文怎样高效精准改变基因。 7.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 8.举例子。通过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这一过程,具体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9.“一定”表示某种程度,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5.B.根据第⑭段“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知,本文只提到了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未提到“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故选B。
    6.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第⑤段“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联系第④段“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可知,第⑤段承接上文“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的内容;
    根据第⑤段“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联系第⑥段“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等语句可知,第⑤段引出后文精准改变基因的方法;可见第⑤段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⑧段“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中的“这”指代的是上文分子设计育种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第⑧段“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即可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的特征,它们的基因有相同的变化,因此判断基因的作用,即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的过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⑦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定性:“一定”表示程度,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说明文语言特点:“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答案】
    10.(1)蚕的自我保护方式;(2)蚕的食谱。 11.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蚁蚕保护自己的方式。 1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蚕吐丝是一个力气活。 13.示例:我赞同小晶的说法。如果蚕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就是所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了。
    【解析】10.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1)处根据第④段“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围追堵截。蚕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分析,句子的落脚点在“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据此拟标题为:蚕的自我保护方式。
    (2)处根据第⑧段“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的食谱并不只是桑叶、榆树叶、无花果叶、蒲公英叶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近年来,科研人员们研发出了能替代桑叶的人工饲料,蚕的食谱也就更加丰富了”概括得出:介绍的是蚕的食谱。据此拟题为:蚕的食谱。
    1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聪明”“招呼同伴”把“蚁蚕”人格化,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结合“聪明的它们就模仿蚂蚁的样子招呼同伴”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蚁蚕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两三天”“30多万次”分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分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两种观点都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理由即可。
    如支持小晶的说法,可结合第⑥段“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她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蚕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说明理由。如支持小志的说法可结合第③段“五龄幼虫继续长大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会找一个地方开始吐丝结茧,为自己建造一个厚实安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蛹羽化为蚕蛾,即成虫,蚕蛾破茧而出后开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产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尽而亡”说明理由。
    示例:我赞同小志的说法。蚕的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因此蚕吐尽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蛹。
    四【答案】
    14.D 15.“主要”是“最重要的”意思,表限制,说明了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是太阳翼摄像机实时监测的最重要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功能或任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示例: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空间站的建造”比作“搭积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空间站建造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
    【解析】14.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辨析。
    D.根据结尾段“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可知,本项“我国目前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已经可以实现重复使用”;
    故选D。
    15.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首先明确加点词的含义,所起作用;接下来带词解句,删词解句;最后表明说明文语言特点。
    定性:“主要”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是太阳翼摄像机实时监测任务中最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功能或任务。若没有“主要”一词意思变成观察太阳翼帆板的展开和在轨运行情况是太阳翼摄像机实时监测的唯一任务,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一句将“我国空间站的建造”比作“搭积木”,将“对接机构”比作“关节”,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我国空间站建造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使说明生动有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答案】
    17.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引出下文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方案和绿色低碳能源的设计研发。 18.从程度上加以限定,强调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说明地球环境问题的危机四伏。 19.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20.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解析】17.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对于中间段,结构上往往起过渡、照应、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根据第①段“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第②段“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第③段“在排放过程中,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最高”可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得出:第④段“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正是承接了第①②③段的内容。
    既然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危害极大,那么就要寻找解决之道,第④段“因此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替代方案,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需要全球攻克的难题”自然地引出了第⑤段“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和第⑥段“走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第④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引出下文寻求低成本清洁能源方案和绿色低碳能源的设计研发。
    1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时,首先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重要”的本义是“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的”;语境义是“在推动能源转型的所有措施中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起重大的作用”,“重要”一词从程度上加以限定,表明了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重要性,说明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地球环境问题危机四伏。“重要”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9.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干“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在哪些难题?”的答案定位到第⑥段,根据“清洁能源的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突出,导致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可概括为: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2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
    根据“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最高(30.4%)”“交通运输排放占比16.2%”“制造业和建筑业排放占比12.4%”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排放占比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30.4%、16.2%、12.4%、5.6%具体的数据写出了全球发电和供热行业、交通运输、制造业和建筑业、建筑业的排放占比之高,强调了化石燃料燃烧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从而更有力地说明了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六【答案】
    21. 采集采样 样本录入 上机检测 22. 打比方 列数字 23.目前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标本,主要采用RT—PCR扩增技术,它只有50%—70%的阳性检出率(假阳性无法避免);新冠病毒在人体内会不断更替状态,在抑制期进行采样,也无法被检出:采样前喝水、抽烟、喝酒等,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所以需要进行多次核酸检测。 24.小明你误解医护人员了。鼻咽拭子采样,取样的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为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秒,转动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所以医护人员采集的方法是正确的。
    【解析】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2)段“首先、是采集样本”可知是采集样本;
    根据(4)段“工作人员会打开包装,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可知是样本录入;
    根据(5)段“终于来到了关键的上机检测阶段”可知是上机检测。
    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
    (1)句“就像是给每一个样本上户口”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每份标本的信息录入系统”比作“上户口”,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2)句“1到2个小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上机检测过程所需的时间。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7)段“目前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的标本,主要采用RT—PCR扩增技术,它只50%—70%的阳性检出率”,(8)段“新冠病毒在人体内会不断更替状态,如果在抑制期进行采样,也无法被检出。如果在采样前喝水、抽烟、喝酒等,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可概括出被隔离的人员经常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的原因。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运用。
    根据(2)段“无论是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对采集的深度都有一定要求。鼻咽拭子采样,取样的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为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秒,转动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口咽拭子,同样需要用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等内容概括作答。
    示例:小明,你误解医护人员了。鼻咽拭子采样是有严格要求的,取样的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为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秒,转动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希望你能理解医护人员的做法,积极配合。
    七【答案】
    25.信令信号追踪;蓝牙追踪;二维码识别;人工排查与统计。 26.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手机用户用量庞大(或覆盖面广);进而说明手机成为一种可靠的数据来源。 27.“将近”是“快要接近”的意思,其修饰限制作用,原句说明的是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快要接近80%的比例,但还未到80%,若删去就变成了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80%的比例,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删去,“将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8.行程码借助隐私信息能核验我们近14日行程,疫情期间,它能够查询人们是否有去过高危险地区,进而做出相应的防疫措施,行程卡利用我国手机用户实行实名登记而且用量庞大的特点,数据来源可靠,信息分辨度和可靠度高,这是对全体公民的一种保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符合全民的整体利益。 29.C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第④的“信令信号是一种追踪方式”可知,方式之一为信令信号追踪;
    由第⑥段“很多研究者提出由MIT研发的依托蓝牙追踪新冠患者的技术”可知,方式之二为蓝牙追踪;
    由第⑧段“除了蓝牙追踪,在国外还有基于二维码识别的方式”可知,方式之三为二维码识别;
    由第⑨段“所以此次抗疫中,人工排查与统计仍然不可缺少”可知,方式之四为人工统计与排查。
    2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等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点。
    文中划线句的说明方法为列数字,结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几乎覆盖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口,所以手机成为一种可靠的数据来源了”一句,可知,在此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手机用户数量大。
    2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加点词在哪一方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常见的有对频次、程度、范围、时间等表示修饰限制。
    题干中的“将近”是快要接近的意思,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其次结合文中的句子“据调查,运用大数据进行城乡规划分析时,来自手机的大数据占据了将近80%的比例”可知,“将近”表示数据接近80%,但并不是80%,如果删去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点明“将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8.本题考查对说明内的容的理解。作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本,其次根据关键词句梳理答题所需内容,最后加以提炼、概括。
    文中能揭示“行程码”的普及使用对于疫情防治的的重要意义的语句有第①段中“它能核验我们近14日行程,查询我们是否有去过高危险地区”;第②段中“疫情期间,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行程追踪,往往会选取最可靠的数据来源,手机用户会进行实名登记而且用量庞大,这样信息可分辨度和可靠度都很高”和“国家相关机构在职权范围内对公民的行动轨迹等隐私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是借助隐私信息对全体公民的一种保护,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也符合全民的整体利益”;将以上语句提供的信息加以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29.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判别能力。
    C项“信令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的表述与文中第⑤段“此外,信令并非只有在通话过程中才有效”的表述矛盾,所以错误。故选C。
    八【答案】
    30. 逻辑 盲盒令人上瘾的原因 31.示例一:作比较,将大脑对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的奖赏所释放的多巴胺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的特点。
    示例二:列数字,列举了大脑对意料之外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多出的倍数,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的特点。 32.“通常”是“在一般情况下”的意思。说明了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在一般情况下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30.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结合第①段“‘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也适用于形容当下年轻人追捧各种盲盒的行为”可知,本文开头以电影《阿甘正传》的台词引出了当下年轻人追捧盲盒的行为,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引出作者要说明的对象是盲盒令人上瘾的原因。接着由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划线句中的“三至四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大脑对意料之外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多出的倍数,结合划线句前面“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可知,作者通过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的特点。另外,“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将大脑对“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的奖赏所释放的多巴胺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划线句前面“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可知,作者运用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的特点。
    3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常”的意思是一般、平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起修饰限制作用。语境义:说明了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在一般情况下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九【答案】
    33.A 34. 造型特点:简洁流畅,典雅端庄,古意盎然。 音色特点:刚劲浑厚,清亮绵远,(音色)富于变化。 35.作比较,把古琴和筝、琵琶等传统独奏乐器作比较 / 进行对比,突出地说明了古琴不仅是乐器,还具有文化价值的特点。 36.琴的位置放反了 / 岳山在弹奏者的左手侧,龙龈在右);弹奏者姿态不对 / 没有正直端坐,大臂没有垂直小臂也不平;右手没有弹琴弦。
    【解析】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由第①段“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成为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可知,昆区已经在中国古琴艺术之前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选项中“古琴艺术与昆曲等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获得”表述有误;
    故选A。
    34.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特点。分析题干示例“文化价值”中“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人文内涵丰富”可知,答案应组织成三组短语的形式。
    ①空,由题干“造型特点”可定位文章第③段“古琴整个造型简洁流畅,典雅端庄,古意盎然”,可提炼答案为:简洁流畅,典雅端庄,古意盎然;
    ②空,由题干“音色特点”可定位文章第④段“‘散’是指左手不动,右手弹空弦,其声刚劲浑厚;‘泛’是指左手对准徽位轻触琴弦,右手弹弦,发出清亮绵远的声音;‘按’是指左手按弦或通过左手在琴弦来回滑动,右手弹弦发音,音色富于变化”,可提炼答案为:刚劲浑厚,清亮绵远,音色富于变化。
    3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中“与筝、琵琶等中国其他传统独奏乐器相比,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将古琴与筝、琵琶等中国其他传统独奏乐器相比,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古琴不仅是乐器,还具有文化价值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详细。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图文转换。
    图画主要内容为人物弹琴的姿势,由此可定位文章第⑤段“弹奏古琴时,要正确摆放古琴。将古琴横置于桌上,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侧,龙龈在左。弹奏者需保持正直端坐,大臂垂直小臂平的姿态。右手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可知,弹奏古琴时,对古琴位置摆放和弹奏者的姿势都有要求,结合原文与图画中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图片中的人物第一处错误在琴的位置摆放上:岳山在弹奏者的左手侧,龙龈在右,正确的摆放应是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侧,龙龈在左;第二处错误在弹奏者的姿势上:弹奏者没有正直端坐,大臂没有垂直小臂也不平,右手也没有弹琴弦。据此作答即可。
    十【答案】
    37.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8.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约数,说明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引起海啸有100次左右。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确定发生了100次,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9. 打比方 举例子 40.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有: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海底地震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37.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首段“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城海啸”,列举了日本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的新闻;联系本段中“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可知,由此引发本文说明的对象(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本段结尾提出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明确观点:不能删除。定性:“大约”,大概,表推测,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概只有100次引起海啸,100次为概数。删词解句: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一定会有100次引起海啸,100次变成确指,与现实不符,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1)该句将“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的状态比作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图形波纹”的情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海啸发生的原理。
    (2)本句列举了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城发生大地震并未引发海啸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40.本题考查说明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第⑦段“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即可概括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

    相关试卷

    考点0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2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2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考点02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精品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课标解读,题型解读,重点考向,典例引领,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8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