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3.加强对课文的诵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加强对课文的诵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朗读课文,了解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优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所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为坻(chí)
为屿(yǔ)为嵁(kān)佁(yǐ)然
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
寂寥(liá)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2.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确: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明确: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明确:(鱼儿)静止着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确: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明确: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明确: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合称二人为“韩柳”。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在荒远偏僻的永州待了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柳州,四年后,在柳州病逝。其文稿被编为《柳河东集》。
2.背景资料
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被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四、合作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岸势。
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代同行的人。
(三)文本探究。
1.整体勾勒。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2)本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明确:环境幽静,潭水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细处着眼。
(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清澈。运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的描写突出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先写鱼静止不动,潭底石头上映着清晰的鱼的影子,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鱼飞快地向远处游去,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又好像在跟游人互相取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身上,好像鱼也像人那样会游戏取乐。
(3)写小潭源流,作者抓住了小溪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抓住小溪的曲折、蜿蜒来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第四段写了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凄冷,甚至浸透到人的骨子里去,把景物跟自己的心情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五、拓展延伸
1.这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逼真传神,你能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吗?
明确:(示例一)如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只用二十几个字,就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织的景象形象地概括了出来。
(示例二)描写潭水中游鱼的部分尤为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描写游鱼,动静结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寥寥十几个字就写出了游鱼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游鱼戏水的图画。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从山水中获得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苦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六、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卷(juǎn)石底
坻(chí)嵁(kān)犬牙差(cī)互
翕(xī)忽佁(yǐ)然悄(qiǎ)怆幽邃(su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1)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归纳。通过本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九、布置作业
1.记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重点的文言现象,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三、“积累拓展”四。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媒体使用,创设情境,自学成果展示,熟读课文 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