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十 名著导读课件
展开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
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 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2. 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口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口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3. 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
到了宋代,又有了“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说带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
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了白话小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2. 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仿照示例,为“近代长篇小说”下一个定义。示例:章回小说是由“说话”发展、将许多同类且相关联的短故事组织起来的一个长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近代长篇小说是指由文人撰写、组织严密(或:“故事联贯”“一以贯之”)的章回小说。(近代长篇小说的性质“章回小说”)
3.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示例二: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三)《经典常谈》序(节选)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
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1. 说说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你怎样理解“文化”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全文,概述学习经典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合时代的,适合学生的合适的内容。
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的必要项目;见识经典。
既然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将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呢?用什么来充实生命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只做一个毫无作用的旁观者,眼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冲锋陷阵吗?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博什·叶夫格妮亚·波格丹诺娃。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遗书中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的施舍。既然成了党的累赘,就没有必要继续活下去了。”是否也应该毁灭掉这个背
叛了自己的肉体呢?朝心口开一枪——一切烦恼就都结束了!以往既然能够生活得不错,那么今天也应当能适时地结束生命。谁能责备一个不愿意做垂死挣扎的战士呢? 保尔的手在口袋里摸到了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头习惯性地攥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呢?” 枪口轻蔑地望着保尔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盖上,恶狠狠地骂起来:
“老兄,这不过是虚假的英勇行为!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冲着自己开一枪。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办法。活得艰难,就自杀。对于胆小鬼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冲破这个铁环呢?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沦斯基城下,是如何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克服千难万险,最终攻克了那座城市的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选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选段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2. 选段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会有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英雄人物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包括自杀的念头。关键要看他自杀的动机和最后的抉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四 修改病句课件: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四 修改病句课件,共1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节制是一种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五 综合运用课件: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专题五 综合运用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把钥匙,有教无类,仿写句子,至死不懈,功德好似普照的阳光,是一杯香浓甘甜的咖啡,文学是你的咖啡因,让你有了追梦的精力,压缩语段,书法及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