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2《种植凤仙花》教案(定稿)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422287/0-1709229374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2《种植凤仙花》教案(定稿)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422287/0-17092293740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2《种植凤仙花》教案(定稿)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422287/0-17092293741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一册全部教案及课件(定稿)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种植凤仙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课题
种植凤仙花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萌发发育成新植物。但是种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本节课立足于观察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活动。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信息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学习
目标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利用种植杯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种子萌发的过程产生探究的兴趣。
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
重点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古诗及视频导入。
学生朗读古诗观并看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聚焦。
讲授新课
我们种下一些种子,它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大多数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能长成一株植物。但是有些种子,由于发育不完全、内部结构损伤、被虫蛀等原因,无法发芽、生长。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气温回升时播种,或者在温室大棚中播种,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有的需要土壤,有的不需要土壤。种子在雨水的滋润下发芽、生长,说明需要水。植物还需要光合作用,离不开空气和阳光。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过程。包括记录的时间、种植的地点、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生长状况(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阶段数据(植株的高度、茎的粗细、花的大小和数量等)。要列出详细的记录清单,及时跟踪测量及记录。
探索一:播种凤仙花。
播放视频《做一个种植杯》
1.播种准备:花盆、小石块、花土、凤仙花的种子、喷壶。2.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一般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将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3.播种方法。
(1)选一个合适的花盆,先把一块小石块(或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的土。
(2)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 再用土盖住洞口。(3)先用喷壶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选种及播种方法”。(2)播种前要准备好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3)考虑到种子的发芽率,要选择颗粒饱满完整的种子,一个花盆中可播种2~3粒种子。
播种时要注意不要将种子种得太深或太浅,深度在1厘米左右为宜。(5)大量的水会破坏种子的萌发,可以使用唤壶来浇水,使花盆士壤中的水分均匀。(6)要选择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可以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
播放视频《种植凤仙花》
探索二: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
要观察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将植物的种子种在透明的杯子里。
准备的材料:透明玻璃杯、吸水性好的纸(如卫生纸)、土壤、植物种子。1.播种方法。 (1)将卫生纸对折后,围成纸筒状(大小以能放入透明玻璃杯为宜),为了让纸筒能紧贴杯壁,可在纸筒底部洒少量水;在透明玻璃杯中装入半杯土壤。 (2)将4粒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之间,种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少2~3指。还要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右摆放。考虑到种子萌发出的根生长得很快,所以放置种子的位置不要太靠下。
(3)向杯中加入土壤,大约加至杯子三分之二的高度,轻轻压实土壤,倒入适量的水,如果土壤出现下沉,再填适量的土壤。(4)在杯子上用记号笔给每一颗种子编号,每天观察并记录每颗种子的变化情况。
2.注意事项。
(1)器材的选用。①透明的杯子可以是塑料杯或玻璃杯,要尽量选择高一些的杯子。②卫生纸需要5~6层,纸过薄会在操作过程中破损,影响观察效果。
(2)注意观察记录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①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②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③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3)注意观察记录花盆中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①凤仙花种子在第几天破土而出。②刚出土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③出土两天后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④定期测量并记录凤仙花的高度。⑤观察记录凤仙花叶子的形状和数量。
探索三: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完成观察计划要做好以下儿项工作。1.管理:每天早晚浇水,气温高时,应将凤仙花移至阴凉处,水量不宜过多,每次浇水以花盆底部稍有水流出为宜。2.观察:按照要求认真观察凤仙花生长的每个阶段的变化。3.记录:将凤仙花芽出土,出花芽、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测量每个阶段茎的粗细、植株的高度、叶子的大小以及数量、花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果实的数量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记录表+图片成生长日记+图片。
研讨一: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并不是所有种子都会发芽。种子里,营养部分(胚乳或子叶)占了种子的大多数部分,它们为种子萌发做准备(提供营养) ,通常饱满的种子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能提升发芽率。而受伤的种子,由于某个或某些结构受到损害,基本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要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能提升种子的发芽、成长的概率。
研讨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除了种子自身条件外,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依据是我们种植凤仙花种子时,先选择湿润的土壤,然后放在温暖的地方,种子才会顺利发芽。
研讨三: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植物、观察植物的变化和认真记录等多项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数量和大小,并记在观察记录表上。同时,要给植物拍照或画简图,更直观地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也可以写观察日记,详细记录。
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1.种植马铃薯和红薯。
马铃薯和红薯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而是植物的块茎或块根,这种生长在地下的植物体的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马铃薯的块茎表面有许多芽眼,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其中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故块茎可供繁殖之用。红薯是植物的块根,块根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萌发出幼芽。种植方法:将马铃薯或红薯放在潮湿的地方,等待它们发芽,当它们的芽长到半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准备种植了。把它们切成块状,每块至少有两个芽苗。切完之后让它们在室温下闲置三天(以免它在地下腐烂),静置之后就可以栽入花盆了。
2.种植天竺葵。
天竺葵幼株为肉质草本,老株半木质化。天竺葵适应性强,花色鲜艳,花期长,多适用于室内摆放观赏和花坛布置等作用,花颜色为白、红、粉和紫等颜色作为观赏。天竺葵的繁殖主要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法。播种即利用天竺葵种子进行繁殖;扦插即利用天竺葵的枝条进行繁殖。种植方法:剪取长十厘米的枝条,以上部顶端为好。剪取好枝条后,要把枝条放置在干燥的地方等待伤口变干,然后插在稍微湿润的苗床上,之后是要放在半阴处等待生根,保持温度在18℃左右,大概半个月就会生根了,等待根长有5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盆栽了,一般扦插需要培育半年时间才可以开花。
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原有认知。
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花盆种植。
思考什么方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录员做好记录,交流结果。
展示学生记录表(图片)等。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记录。
会种植的方法。
能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
种子的萌发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
件。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从种植一株凤仙花开始,爱护植物,热爱生活,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板书
2.种植凤仙花
挑选饱满,没有受损伤的种子
播种方法
制订观察计划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教学反思
建议让学生亲自种植凤仙花,并且让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枝叶生长——开花结果这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来描述植物的变化,并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的信息。
针对大纲的要求,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也充满了很多的困惑。每当翻开科学书,我总会自言自语,这个单元适合我们的学生吗?我们的学生真正能从这个单元获得多少知识呢?作为老师,虽然我每次上课都会通过查阅很多的资料,希望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希望学生听得有兴趣,更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课后人人观察、人人记录。但是在这个单元,我总觉得是在纸上谈兵,也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怪学生。课后我也想了很久,我个人认为,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贯穿整个学期,教学任务也完不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6.观察土壤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种子的传播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料卡片,作业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4.茎和叶教学设计,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