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第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第2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6 酸碱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盐,盐的化学性质,9%的氯化钠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清单:
    考点一:酸
    考点二:碱
    考点三:盐
    1.常见的盐
    2.盐的化学性质
    (1)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2)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盐 + 盐 → 新盐 + 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可溶)+ 金属 → 新金属 + 新盐(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四: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即H++OH-=H2O
    2.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
    (3)用于医药。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盐酸)过多;不小心被黄蜂刺了(蜂毒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易错易混:
    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变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酸一定显酸性,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如盐NaHSO4。碱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如盐Na2CO3。
    3.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4.酸碱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5.用酸碱指示剂验证中和反应时,无色酚酞试液比紫色石蕊试液效果好。因为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明显。
    6.部分不溶于水的盐只具和酸反应的性质。
    7.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8.碳酸钠是盐,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大多数盐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方法技巧:
    酸碱中和反应的检验方法
    典型例题1:(2022通辽)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图中各物质(除石蕊溶液外)的类别均不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碳酸钠B.Z与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
    C.X和Y可能是NaOH和Ba(NO3)2D.Mg与H2SO4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若X为Na2CO3,则Y可以为Ca(OH)2,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与水;Z可以为Fe2O3,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碳酸钠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镁属于金属,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物质类别也不同,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可以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硫酸铁的溶液呈黄色,带入验证合理,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一”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X与Y相连,若X和Y是NaOH和Ba(NO3)2,两者不发生反应,则推断不合理,错误;
    D、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典型例题2:(2022青岛)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扬帆”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解析】A、实验①中将无色酚酞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能说明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B、实验②中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C、实验③中将硫酸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D、实验④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典型例题3:(2022巴中)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
    C.溶液的pH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取少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此时含有剩余的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钙。
    A、根据分析,向废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溶液中的溶剂逐渐增多,由反应前溶液中有溶剂即曲线的起点不为0,在纵坐标上,如图所示,错误;
    B、根据分析,向废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烧杯内没有固体,因此曲线起点不为0,随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会与废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烧杯内固体增多,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固体不再增多,随之碳酸钠不断溶解达到饱和后再加入碳酸钠则无法再继续溶解,此时烧杯内固体质量再次增多,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曲线符合,正确;
    C、根据分析,加入碳酸钠之前溶液显酸性pH7,如图所示,纵坐标与曲线不符合,错误;
    D、根据分析,反应前废液中含有溶质,溶质不为0,如图所示,曲线起点在横坐标上,纵坐标与曲线不符合,错误。
    典型例题4:(2022新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_,你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
    【答案】(1)溶液变红色 (2) HCl+NaOH=NaCl+H₂O(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放热 (3)BC 它们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4)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反应②是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若酸是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₂O;由图可知,随着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是先升高后降低,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A、NaNO3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
    B、CuSO4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生成,能反应;
    C、NH4NO3 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有气体生成,能反应;
    D、KNO3不能与氢氧化钠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
    则反应③中可以选用的盐是BC,因为它们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符合复分解的条件;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
    H++酸根阴离子
    (醋酸CH3COOH除外)
    盐酸
    硫酸
    HCl=H++Cl-
    H2SO4=2H++SO42-




    与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与金属反应
    Mg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方程式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Fe
    现象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方程式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与金属氧化物反 应
    Fe2O3
    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
    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方程式
    2HCl+CuO=CuCl2+H2O
    H2SO4+CuO=CuSO4+H2O
    与碱
    反应
    Fe(OH)3
    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方程式
    3HCl+Fe(OH)3=FeCl3+3H₂O
    3H2SO4+2Fe(OH)3=Fe2(SO4)3+6H₂O
    Cu(OH)2
    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方程式
    2HCl+Cu(OH)2=CuCl2+2H₂O
    H2SO4+Cu(OH)2=CuSO4+2H₂O
    与盐
    反应
    Na2CO₃
    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方程式
    2HCl+Na2CO₃=2NaCl+H₂O+CO₂↑
    H2SO4+Na2CO₃=Na2SO4+H₂O+CO₂↑
    BaCl2
    现象
    不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结构
    金属阳离子+OH-
    (氨水NH3·H2O除外)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NaOH=Na++OH-
    Ca(OH)2=Ca2++2OH-




    与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与酸
    反应
    HCl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方程式
    HCl+NaOH=NaCl+H₂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Ca(OH)2=CaSO4 +2H2O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
    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方程式
    2NaOH+CO2=Na2CO₃+H2O
    Ca(OH)2 +CO2=CaCO₃↓+2H2O
    SO2
    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方程式
    2NaOH+SO2=Na2SO₃+H2O
    Ca(OH)2 +SO2=CaSO₃↓+2H2O
    与盐
    反应
    Na2CO₃
    现象
    不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CuSO4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FeCl3
    现象
    产生红褐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方程式
    3NaOH+FeCl3=Fe(OH)3↓+3NaCl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名称(俗称)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有咸味,水溶液呈中性pH=7。
    ① 作调味品,腌制咸菜;
    ② 作防腐剂;
    ③ 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
    ④ 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⑤ 配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pH>7。
    用于石油精炼、玻璃生产、造纸、冶金、纺织、洗涤剂生产、食品工业等
    碳酸钙CaCO3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
    CaCO3 高温CaO+CO2↑
    ①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②医疗上可用于补钙剂;
    ③用于建筑业和造纸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2NaHCO3ΔNa2CO3+H2O+CO2↑
    ①在灭火器里,碳酸氢钠是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②在食品工业上,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原料;
    ④在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方案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测定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
    室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得到温度变化图像。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放热 反应。图中B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检测
    反应前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然后逐步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溶液刚好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时,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用pH试纸检测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混合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若试纸变蓝色
    pH>7,溶液呈碱性。
    若试纸不变色
    pH=7,溶液呈中性。
    若试纸变红色
    pH<7,溶液呈碱性。
    溶质成分: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Cl;酸过量时溶质为NaCl、HCl;碱过量时溶质为NaCl、NaOH。
    【巩固提升】
    1.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B.C.D.
    2.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少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Mg(OH)2B.Al(OH)3C.MgCO3D.FeSO4
    4.东营某化工厂产生的污水pH=2,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达标后再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5.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BaCl2溶液B.Cu丝
    C.CuO粉末D.Cu(OH)2固体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括号中物质)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和纯碱(食醋)B.盐酸和石灰水(石蕊溶液)
    C.硬水和软水(肥皂水)D.氯化铵和硫酸铵(熟石灰)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8.常温下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pH=7
    9.化学学习小组用某盐酸和烧碱探究中和反应的pH变化。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盐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边滴边振荡,通过传感器测定并绘出pH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到b点,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B.取a点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取b点溶液加入小苏打固体,有气泡产生
    D.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10.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凯旋归来。彰显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制造载人飞船和太空舱使用了镁合金和钛合金,工业上可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备镁和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可以加入石灰乳
    B.步骤②和④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
    D.步骤④中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11.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B.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
    C.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逐渐减少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取碳酸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分解,10分钟时取10g固体于A烧杯中,20分钟时再取10g固体于B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
    C.C1C2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D.曲线MC1D1代表B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
    14.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硫酸的性质。
    实验一: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一段时间后纸上显出黑色字迹
    实验二: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烧杯外壁发烫
    实验三:向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四: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实验二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实验三说明H2SO4在水中能解离出H+
    D.实验四所得溶液中溶质为FeSO4
    1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2:1
    16.(2022河池)如图中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分别向等质量的Mg(OH)2和MgO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17.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反应中相关量的关系。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加水稀释盐酸
    B.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18.(2022贵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Y后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X是NH4NO3固体,Y是水,Z是水,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X是可能变质的NaOH固体,Y是稀盐酸,Z是水,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NaOH已经变质
    C.X是CO2,Y是NaOH溶液,Z是Ca(OH)2溶液,观察到Ca(OH)2溶液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X是白色固体,Y是稀盐酸,Z是Ba(OH)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则X含有
    19.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c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d点溶液的pH=7 ④c点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⑤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20.某白色固体是由NaCl、MgCl2、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下面对白色固体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同时含有NaCl、MgCl2、BaCl2、NaOH
    B.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不含有NaCl
    C.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可能含有NaCl
    D.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NaCl、NaOH
    21.如下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_。
    (2)从2、3中任选一个,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2.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酸、碱、盐及金属的知识网络如图(图中“一”两端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利用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某运送硫酸的罐车发生侧翻,造成硫酸泄漏,为防止造成腐蚀和污染,用熟石灰进行处理。这是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某同学利用反应⑤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锌粒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3.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打开弹簧夹观察到右侧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结合图2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2)图3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生成的“”三种粒子个数比为______;“Hg”表示1个汞原子,还可以表示______(请写出一条)。
    24.(2022宿迁)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
    (1)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和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质量轻、强度大的复合材料,下列材料中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
    a.聚乙烯塑料 b.玻璃钢 c.玻璃
    (2)冬奥会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的是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①对 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于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 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填“种类”或“间隔”)。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25.(2022衡阳)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_______。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成___色。
    26.(2022孝感)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请依据H、C、O、Na、Cl、Fe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学家 (填字母序号)利用上述总分元素组成的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侯德榜B.张青莲C.屠呦呦
    (2)写出厨房常用调味品的化学式_______。(任写一种)
    (3)热水瓶胆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_______来洗涤(任写一种)。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请写出工业炼铁的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甲、乙、丙、丁是由上述部分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别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甲为氧化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一定是二氧化碳
    B.乙一定是酸
    C.丁可能是碳酸钠
    D.甲→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27.(2022扬州)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海水淡化是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产业。某种海水淡化装置允许水分子透过,阻止盐类透过。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分别获得浓盐水和淡水。
    (1)①进入淡化装置前的海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可用纯碱除去大部分钙盐和镁盐,写出纯碱与CaCl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_______。
    A.硬水软化 B.污水处理 C.物质鉴别
    (2)某工厂淡化海水后得到的浓盐水和淡水中盐类物质含量如下表(微量盐类忽略不计)。
    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mg·L-1,计算并推断所得淡水中盐类总含量_______生活用水的标准(填“达到”或“未达到”);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L,其中含有NaCl_______kg。
    (3)淡化海水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可制备金属镁,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生成Mg(OH)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浓盐水经过步骤1和2两步反应后又获得了MgCl2,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_______。
    ③图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④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依据此现象可用镁制作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
    (1)试管A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______(写出操作及其现象)。
    29.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
    (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不考虑酚酞)。
    (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__。
    30.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Ⅰ.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Ⅱ.探究实验过程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各取Ca(OH)2粉末1g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mL水,振荡后,都可观察到试管内呈现 _____色悬浊液。
    (2)甲同学:将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溶液变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是 _____(填化学式)。
    (3)乙同学:①向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悬浊物呈粉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上层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②再将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上层清液又呈现 _____色,其原因是 _____。
    31.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_______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 定有 _______。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_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NaOH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 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_______。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_______、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32.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10%。(填“大于”或“小于”)
    (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__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_(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
    33.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下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杂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____________℃。
    (3)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4.(2022聊城)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_。
    (2)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数值四舍五入精确到0.1%)
    35.(2022铜仁)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反应实验时,向 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与所加NaOH 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溶质为______。
    (2)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_g。
    (3)ab 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H2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和浓H2SO4的洗气瓶
    B
    检验敞放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BaCl2溶液
    C
    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
    将除去氧化膜的Al丝分别浸入Cu(NO3)2溶液和AgNO3溶液中
    D
    鉴别NH3•H2O、CH3COOH、Na2SO4三种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B
    鉴别化肥NH4Cl和K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C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进行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氯化钠
    氯化镁
    硫酸镁
    硫酸钙
    淡水
    0.17
    0.012
    4.8×10-4
    8.5×10-4
    浓盐水
    45.0
    3.6
    3.3
    0.14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NaOH的质量/g

    4:1
    1.1

    3:1
    1.4

    1:1
    3.1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I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Na2CO3计)%≥
    99.2
    98.8
    99.1
    98.0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呈酸性,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硫酸铜溶液本身是蓝色故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钾离子、氯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氯离子、氢离子,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
    2、A
    【解析】A、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B、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错误;
    C、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错误;
    D、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错误。
    3、D
    【解析】A、氢氧化镁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B、氢氧化铝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C、碳酸镁虽然是微溶性的盐,但是它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也能够消耗盐酸,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D、硫酸亚铁和盐酸不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4、C
    【解析】A、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正确;
    B、污水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的存在氢离子,现要将污水调节至接近中性,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正确;
    C、能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不一定是硫酸,也可能是可溶性的硫酸盐。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水中一定存在硫酸,不能确定处理未达标,错误;
    D、酸性物质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物质可以中性。污水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正确。
    5、B
    【解析】A、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硫酸不反应,正确;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错误;
    D、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错误。
    6、D
    【解析】A、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能与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鉴别,正确;
    B、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石灰水为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可鉴别,正确;
    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多浮渣的为硬水,可鉴别,正确;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氯化铵、硫酸铵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则无法鉴别,错误。
    7、C
    【解析】A、除去H2中的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先除去CO2,再经过浓H2SO4洗气瓶除去前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水,正确;
    B、敞放空气中的NaOH溶液变质则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滴加BaCl2溶液,会看到有沉淀生成;若没有变质,滴加BaCl2溶液,则无明显现象,正确;
    C、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将除去氧化膜的Al丝分别浸入Cu(NO3)2溶液和AgNO3溶液,只能得出Al>Cu和Al>Ag,不能得到Cu>Ag,错误;
    D、鉴别NH3•H2O呈碱性、CH3COOH呈酸性、Na2SO4为中性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实验现象依次为石蕊试液变蓝色、石蕊试液变红、石蕊试液不变色,正确。
    8、D
    【解析】A、向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有剩余,错误;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的氯化氢、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与AgNO3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错误;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错误;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正确。
    9、C
    【答案】C
    【解析】A、a点到b点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正确;
    B、a 点所示溶液的 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正确。
    10、B
    【解析】A、根据流程图,步骤①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可以加入石灰乳,反应方程式为Ca(OH)2+MgCl2=Mg(OH)2↓+CaCl2,正确;
    B、步骤②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可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HCl+Mg(OH)2=MgCl2+2H2O,反应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步骤④镁与TiCl4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2Mg+TiCl4=Ti+2MgCl2,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错误;
    C、氯化镁既是步骤③的反应物,又是步骤④的生成物,所以流程中氯化镁可以循环利用,正确;
    D、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步骤④中加入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11、D
    【解析】A、a点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图中a点所示溶液显红色,正确;
    B、在b点时,pH为7,溶液显中性,酸和碱完全中和,即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在c点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正确;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溶于水的,溶液里Na+没有变化,错误。
    12、C
    【解析】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观察泡沫的多少,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因此可以检验硬水与软水,正确;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研磨,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钙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的,因此可以鉴别,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错误;
    D、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以通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除去,正确。
    13、B
    【解析】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生成气体,错误;
    B、A烧杯中的固体比B烧杯中的固体提前取出,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较多,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则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正确;
    C、烧杯B中的固体取出的较晚,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多,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则C1C2段的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错误;
    D、烧杯A中的固体取出的较早,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少,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少,剩余的碳酸钙较多,则曲线MC1D1代表A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错误。
    14、D
    【解析】A、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一段时间后纸上显出黑色字迹,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纸张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结合生成水,该实验能说明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正确;
    C、稀硫酸显酸性,向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正确;
    D、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变成黄色,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中溶质为Fe2(SO4)3,错误。
    15、D
    【解析】A、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氢氧化钠过量,说明没有完全反应,错误;
    B、加入硫酸铜不产生沉淀,说明不含氢氧化钠,但无法判断硫酸是否过量,错误;
    C、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加入氯化钡会和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也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定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不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混合溶液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2:1,说明为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故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16、D
    【解析】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容器内的压强不可能从0开始,错误;
    B、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错误;
    C、向等质量的Mg(OH)2和MgO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质量的氧化镁和氢氧化镁中,氧化镁中含有的镁的质量多,最终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错误;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随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又开始增大,最终与反应前相等,正确。
    17、C
    【解析】A、加水稀释稀盐酸,稀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错误;
    B、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后金属不足,酸过量,镁和稀盐酸反应2HCl+Mg=MgCl2+H2↑,铝和稀盐酸反应6HCl+2Al=2AlCl3+3H2↑,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3Al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最后铝生成氢气的质量大,错误;
    C、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一开始,酸不足,生成硫酸镁的质量相等,后酸过量,镁和稀硫酸反应H2SO4+Mg=MgSO4+H2↑,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H2SO4+MgO=MgSO4+H2O,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大,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酸,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错误。
    18、C
    【解析】A、X是NH4NO3固体,Y是水,Z是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导管,观察到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错误;
    B、X是可能变质的NaOH固体,Y是稀盐酸,Z是水,有可能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装置内压强增大,也有可能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放热,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均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错误;
    C、X是CO2,Y是NaOH溶液,Z是Ca(OH)2溶液,观察到Ca(OH)2溶液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则不能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正确;
    D、X是白色固体,Y是稀盐酸,Z是Ba(OH)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水,则X含有含有碳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错误。
    19、C
    【解析】①a点时,硫酸部分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硫酸钠、硫酸铜三种,错误;
    ②c点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正确;
    ③d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含硫酸钠,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7,正确;
    ④c点时,硫酸铜部分反应,此时溶液中含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两种溶质,错误;
    ⑤滴加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硫酸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化学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不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增加,故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减少,正确。
    20、C
    【解析】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钡。
    A、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错误;
    B、同A,无法确定氯化钠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钠,正确;
    D、加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一定有氢氧化钠,错误。
    21、(1)黄色 (2) 2HCl+CaCO₃ =CaCl₂+H₂O+CO₂↑或2HCl+Ca(OH)2=CaCl2+2H2O (3)4、5
    【解析】(1)1中放的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
    (2)2中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中的石灰水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Cl+CaCO₃ =CaCl₂+H₂O+CO₂↑、2HCl+Ca(OH)2=CaCl2+2H2O;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醋酸显酸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水显中性不能是酚酞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4、5。
    22、(1)H2SO4+Ca(OH)2=CaSO4+2H2O (2) Cu Zn+CuSO4=ZnSO4+Cu
    【解析】(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得到无色滤液说明滤液中无硫酸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化学式Cu),无法确定是否有锌剩余。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23、(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 1:2:2 汞元素
    【解析】(1)由图示可知右侧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有酚酞试液,由于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现红色。打开弹簧夹后由于左侧试管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会运动到右侧试管中,与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右侧试管中溶液碱性逐渐变为中性,右侧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发生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由图示可知表示氧分子,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化汞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Δ2HgO,由方程式可知1个氧分子和2个汞原子结合生成2个氧化汞分子,故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生成的“”三种粒子个数比为1:2:2;“Hg”表示1个汞原子,还可以表示汞元素。
    24、(1) 2H2+O2点燃2H2O 隔离可燃物 b (2)间隔 2NaOH+CO2=Na2CO₃ +H2O NaOH
    【解析】(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绿色环保,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即隔离或清除可燃物得到灭火目的;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起来,在性能上取长补短,制成性能更优越的材料;
    a、聚乙烯塑料是合成材料;
    b、玻璃钢 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是复合材料;
    c、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2)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于冰,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分子的间隔变小;
    反应Ⅰ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₃ +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氢氧化钠是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25、(1)金属氧化物 (2)HCl+NaOH=NaCl+H₂O (3)红
    【解析】(1)酸能与活泼金属、碱、盐、酸碱指示剂、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甲为金属氧化物;
    (2)氢氧化钠是碱,稀盐酸是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₂O;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6、(1)A (2) NaCl(合理即可) (3)白醋(或者醋) (4)3CO+Fe2O3高温2Fe+3CO2 (5)C
    【解析】(1)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是侯德榜;
    (2)调味品常用的是食盐,主要成分NaCl,或者写食醋等合理即可;
    (3)家里常见的能和水垢反应的是白醋;
    (4)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故填3CO+Fe2O3高温2Fe+3CO2;
    (5)甲、乙、丙、丁是由 中部分元素组成的,且物质类别不同,甲为氧化物;
    A、若甲为氧化铁,乙为盐酸,丙为氢氧化钠,丁为氯化铁,整个过程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则甲不一定是二氧化碳,错误;
    B、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氧化钠,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钠,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乙为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是酸,错误;
    C、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氢氧化钠,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钠,也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故丁可以为碳酸钠,正确;
    D、若氧化物转化成丁是置换反应,则丁只能为金属单质,则丙只能为盐酸,与氧化物反应的乙只能为单质,乙丁二者物质类别相同,或无法实现甲乙之间的反应错误。
    27、(1) Na2CO3+CaCl2=CaCO3↓+2NaCl 混合物 A (2)达到 13.5 (3)Ca(OH)2+MgCl2=Mg(OH)2↓+CaCl2 减少镁的损失 C 照明弹
    【解析】(1)
    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中含有两种或两者以上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③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可以除去溶液中大部分钙盐和镁盐,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所以该方法还可用于硬水软化;
    (2)① (0.17+0.012+4.8×10-4+8.5×10-4)×1030mg•L-1=1830mg•L-1,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mg•L-1,183mg.L-1≤≤500mg•L-1,达标;
    ②浓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为45.0 g‧L-1,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L,其中含有NaCl的(300L×45.0500kg•L-1)/103=13.5kg;
    (3)①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Mg(OH)2↓+CaCl2;
    ②浓盐水经过步骤1将浓盐水中的镁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步骤2是将氢氧化镁沉淀全部转化为氯化镁,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减少镁的损失;
    ③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a(OH)2+MgCl2=Mg(OH)2↓+CaCl2、2HCl+Mg(OH)2=MgCl2+2H2O、MgCl2通电Mg+Cl2↑、 H2+Cl2点燃2HCl,反应类型分别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图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④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依据此现象可用镁制作照明弹。
    28、(1)红 (2) FeCl3 2HCl+Fe=FeCl2+H2↑ (3) 2HCl+Na2CO₃=2NaCl+H₂O+CO₂↑ (4)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是FeCl3;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
    (3)试管C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₃=2NaCl+H₂O+CO₂↑;
    (4)证明试管D中的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可设计实验证明试管D中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可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9、(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速反应速率 Na+、Cl-、H2O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5mL水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即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钠,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
    (2)稀盐酸中含有水,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也能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也能使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该实验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该实验需补充一个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是水,一个实验中是稀盐酸,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是5mL水,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比较,可得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30、(1)白 (2)CaCO3 (3)2HCl+Ca(OH)2=CaCl2+2H2O 红 部分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又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
    【解析】(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甲、乙两位同学各取Ca(OH)2粉末1g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mL水,振荡后,都可观察到试管内呈现白色悬浊液;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溶液变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3)①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稀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观察到上层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②再将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上层清液又呈现红色,其原因是部分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又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
    31、(1)> (2) Na2SO4 (3)红墨水液面左面高于右面 2NaOH+CO2=Na2CO3+H2O (4)饱和 14.9% (5)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减小,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解析】(1)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pH大于7,故氢氧化钠溶液pH>7;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瓶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二氧化碳体积大,故会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由于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说明氢氧化钠溶解已到达最大,故此时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故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g/(14g+100mL×0.8g/mL)×100%≈14.9%;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故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由于第三只烧杯中的乙醇的量最少,氯化钠易溶于水,故烧杯③中固体最少;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比较物质的溶解性、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32、(1)烧杯 搅拌加速溶解 72 大于 (2)试管1 弱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稀盐酸 NaCl、NaOH 释放 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解析】(1)①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在配制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②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80g×10%=8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80g-8g=72g;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2)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试管1中溶液变为红色;
    ②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弱,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u的活动性比Zn弱;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其中的盐是氯化铜,两种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①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溶液的pH<7,显酸性,所以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三颈烧瓶内溶液X是稀盐酸,恒压漏斗内溶液是稀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逐渐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的pH>7,显碱性;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和滴加后未反应的NaOH;
    ②由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图知,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内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③因为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出稀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33、(1)放热 (2)t3 (3)19.6% (4)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腐蚀性较强 偏大
    【解析】(1)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t3℃;
    (3)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50gx 40g×20%
    98/80=50gx/40g×20%
    x=19.6%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4)①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腐蚀性较强,故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②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导致所配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小(小于20%),因此测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偏大,但浓度却按20%计算,因此所测定硫酸的质量分数偏大。
    34、(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 该品牌工业品纯碱总碱量为99.1%,属于Ⅲ类优等品
    【解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呈中性,酚酞不变色,当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故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4g+100g-112.6g=8.8g
    设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2HCl+Na2CO₃=2NaCl+H₂O+CO₂↑
    106 44
    x 8.8g
    106/44=x/8.8g
    x=21.2g
    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g/21.4g×100%≈99.1%
    依据题意可知,该品牌工业品纯碱总碱量为99.1%,属于Ⅲ类优等品
    答: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Ⅲ类优等品。
    35、(1)硫酸铜、硫酸钠、硫酸或(CuSO4、Na2SO4、H2SO4) (2)4.9g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M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但硫酸未完全反应,则M点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钠和硫酸;
    (2)解:设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x 40g×10%
    98/80=x/40g×10%
    x=4.9g
    答:原混合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4.9g
    (3)根据分析可知,ab 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1.4.5 常见的酸碱盐——推断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1.4.5 常见的酸碱盐——推断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1.4.1 常见的酸碱盐——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化肥(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满分练习专题1.4.1 常见的酸碱盐——酸碱盐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化肥(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提高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酸碱盐(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06讲酸碱盐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