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与水螅相比,涡虫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其高等之处体现在( )
A.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左右对称
C.身体背腹扁平D.体内有脊柱
2.(1分)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依靠气门进行呼吸,依靠足和翅运动
B.线形动物都营寄生生活
C.河蚌和乌贼虽然外形差距很大,但同属于软体动物
D.水螅依靠体壁内的肌肉实现翻筋斗运动
3.(1分)学习了脊椎动物类群后,小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鲤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青蛙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生活,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C.家鸽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D.家兔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大脑和感觉器官发达,适应环境能力强
4.(1分)称鱼的动物有的其实不是鱼,但它们都能在水中生活,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鱿鱼、章鱼﹣﹣软体动物
B.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C.鲸鱼、娃娃鱼﹣﹣哺乳动物
D.金鱼、鲫鱼﹣﹣鱼类
5.(1分)冰壶运动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髋关节的灵活性能让运动员在投壶时维持较低的身体重心。如图是髋关节结构图( )
A.结构②中的滑液和④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B.结构⑤从结构③滑脱出来,叫做骨折
C.髋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支点的作用
D.完成投壶动作的动力来自骨骼肌
6.(1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如图是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②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B.⑧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构成
C.结构③中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D.当⑧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⑦绕⑥运动
7.(1分)《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8.(1分)动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花蜜,帮助植物传粉
B.蚜虫吮吸植物汁液,促进植物的物质运输
C.小羊吃青草,促进物质循环
D.青蛙捕捉农业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9.(1分)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
A.关节面B.关节软骨C.关节囊D.关节腔
10.(1分)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小雯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周末有更多时间进行生活实践。她和妈妈准备制作馒头( )
A.B.
C.D.
11.(1分)小丽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 )
A.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实验
B.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是否搅拌
C.只有甲装置可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
12.(1分)下列诗句中,哪句体现动物具有社群行为( )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3.(1分)2022年4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在天津试种,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又更近了一步。“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14.(1分)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
A.酸奶B.米酒C.腐乳D.绿豆汤
15.(1分)如图是部分豆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合欢和紫檀B.紫檀和绿豆
C.绿豆和菜豆D.菜豆和合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5分)
16.(14分)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上,上述七种动物所属最大共同单位是 。
(2)图中所示的七种动物在进化上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用字母表示)。
(4)A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依靠 可区分它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动物D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其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请你写出其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至少写两点)
(6)动物C属于 (填动物类群),是最早出现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如图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用字母表示)。
(8)辅助器官有助于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呼吸来看,动物B的呼吸器官肺尚不发达,还需要 辅助呼吸,动物F用 呼吸,G用 呼吸。
(9)E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认为保护藏羚羊最根本的措施是 。
17.(1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填代号),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
(2)图1甲最外层的[1]是 ,其作用 。其生殖方式是 生殖。
(3)图1丁中a是 ,图1中 (填甲或乙)也能产生a来繁殖后代。
(4)图1戊是一种个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属于 ,这类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5)图1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填代号)。
(6)图1中可以产生抗生素的是 (填代号),抗生素 (填“能”或“不能”)治疗新冠肺炎。
(7)泡菜因其酸脆爽口,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如图2),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有些微生物会导致食品腐败,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储存 。
(8)兴趣小组同学把丙生物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为探究丙生物的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 ;若要验证温度对丙生物发酵作用的影响,应该选择的一组实验装置是 。
18.(5分)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1分)与水螅相比,涡虫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其高等之处体现在( )
A.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左右对称
C.身体背腹扁平D.体内有脊柱
【分析】(1)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解答】解:A、水螅,A错误;
B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是涡虫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高等之处、迅速而有效,B正确;
D、水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1分)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依靠气门进行呼吸,依靠足和翅运动
B.线形动物都营寄生生活
C.河蚌和乌贼虽然外形差距很大,但同属于软体动物
D.水螅依靠体壁内的肌肉实现翻筋斗运动
【分析】根据蝗虫、软体动物、线形动物、腔肠动物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A、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A错误;
B、多数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少数种类自由生活,B错误;
C、河蚌和乌贼的身体柔软,都属于软体动物;
D、水螅是腔肠动物,没有肌肉,而不是肌肉。
故选:C。
【点评】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1分)学习了脊椎动物类群后,小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鲤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青蛙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生活,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C.家鸽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D.家兔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大脑和感觉器官发达,适应环境能力强
【分析】(1)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与其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等。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3)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据此答题。
【解答】解:A、鱼生活在水中,A正确;
B、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C、家鸽的骨骼轻、薄,有些骨中空,适于飞行;
D、家兔体表被毛,体温恒定,适应陆地生活。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
4.(1分)称鱼的动物有的其实不是鱼,但它们都能在水中生活,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鱿鱼、章鱼﹣﹣软体动物
B.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C.鲸鱼、娃娃鱼﹣﹣哺乳动物
D.金鱼、鲫鱼﹣﹣鱼类
【分析】此题可以从软体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鱼类特征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章鱼和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触手,属于软体动物。
B、甲鱼,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
C、鲸鱼叫鱼但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D、金鱼,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选项中各个动物的特点,就可解决此题.
5.(1分)冰壶运动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髋关节的灵活性能让运动员在投壶时维持较低的身体重心。如图是髋关节结构图( )
A.结构②中的滑液和④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B.结构⑤从结构③滑脱出来,叫做骨折
C.髋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支点的作用
D.完成投壶动作的动力来自骨骼肌
【分析】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窝,④关节软骨,⑤关节头。
【解答】解:A、②关节腔中的滑液和④关节软骨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B、⑤关节头从结构③关节窝滑脱出来,错误。
CD、髋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1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如图是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②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B.⑧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构成
C.结构③中有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D.当⑧受到刺激收缩时,会牵动⑦绕⑥运动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⑥关节;⑦骨;⑧骨骼肌。
【解答】解:A、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B、⑧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
C、③关节腔内有少量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⑦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故选:B。
【点评】掌握运动的产生及关节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1分)《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正确的是( )
A.是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不利于适应环境
D.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8.(1分)动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花蜜,帮助植物传粉
B.蚜虫吮吸植物汁液,促进植物的物质运输
C.小羊吃青草,促进物质循环
D.青蛙捕捉农业害虫,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A正确。
B、蚜虫吮吸农作物的汁液,对植物不利,B错误。
C、草被牛吃了,说明动物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青蛙捕捉害虫,D正确。
故选:B。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9.(1分)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
A.关节面B.关节软骨C.关节囊D.关节腔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解答】解: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分泌滑液过多。
故选:C。
【点评】滑液是由关节囊内壁分泌的,若功能异常,分泌滑液过多,会引起关节炎。
10.(1分)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小雯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周末有更多时间进行生活实践。她和妈妈准备制作馒头( )
A.B.
C.D.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以及识图能力。图中A是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B是酵母菌,其典型特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图中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C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D是霉菌,多细胞真菌。
【解答】解:制作馒头使用的主要是酵母菌,其典型特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以及识图能力。
11.(1分)小丽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 )
A.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实验
B.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是否搅拌
C.只有甲装置可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解答】解:AB、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由题干图知,乙没有密封且不断搅拌,即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有无氧气,乙为对照组,甲。故A正确。
C、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会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C错误。
D、由题干图知,为无氧环境。而乙装置存在大量氧气,不会产生酒精。
故选:A。
【点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2.(1分)下列诗句中,哪句体现动物具有社群行为( )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分析】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解答】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的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须臾十来往、竹外桃花三两枝、稻花香里说丰年、鸭、蛙的群体内没有一定的组织,不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
13.(1分)2022年4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在天津试种,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又更近了一步。“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杂交新品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4.(1分)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
A.酸奶B.米酒C.腐乳D.绿豆汤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答】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的发酵,制作腐乳要用到霉菌的发酵等,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5.(1分)如图是部分豆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合欢和紫檀B.紫檀和绿豆
C.绿豆和菜豆D.菜豆和合欢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据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合欢和紫檀同目,属、科、目中属最小。
故选:C。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35分)
16.(14分)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上,上述七种动物所属最大共同单位是 界 。
(2)图中所示的七种动物在进化上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 A→F→G→B→C→D→E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 F (用字母表示)。
(4)A的身体由许多 环形体节 构成,依靠 环带 可区分它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动物D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其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双重呼吸 。请你写出其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体型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 。(至少写两点)
(6)动物C属于 爬行动物 (填动物类群),是最早出现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如图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D和E (用字母表示)。
(8)辅助器官有助于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呼吸来看,动物B的呼吸器官肺尚不发达,还需要 皮肤 辅助呼吸,动物F用 气管 呼吸,G用 鳃 呼吸。
(9)E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胎生哺乳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认为保护藏羚羊最根本的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 。
【分析】A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D 麻雀属于鸟类,E 家兔属于哺乳动物、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G鲫鱼属于鱼类。
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在趋势: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解答】解:(1)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在生物分类上。
(2)动物进化的顺序是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所以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A→F→G→B→C→D→E。
(3)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属于无脊椎动物,C是蜥蜴,它们的体内都有脊柱,A与B、C、D。
(4)A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环带位于身体前端。
(5)D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能保证飞翔时肌肉所需的供应、前肢变成翼。
(6)C蜥蜴属于爬行类,用肺呼吸,是最早出现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7)D家鸽和E家兔哺乳动物能保持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8)辅助器官有助于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呼吸来看,皮肤裸露,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类群昆虫纲,G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
(9)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你认为保护藏羚羊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界
(2)A→F→G→B→C→D→E
(3)F
(4)环形体节;环带
(5)双重呼吸(或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型流线型、胸肌发达
(6)爬行动物
(7)D和E
(8)皮肤;气管;鳃
(9)胎生哺乳;建立自然保护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主要类群相关知识。
17.(1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甲和丙 (填代号),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丙有真正的细胞核 。
(2)图1甲最外层的[1]是 荚膜 ,其作用 保护 。其生殖方式是 分裂 生殖。
(3)图1丁中a是 孢子 ,图1中 乙 (填甲或乙)也能产生a来繁殖后代。
(4)图1戊是一种个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属于 病毒 ,这类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5)图1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乙丙丁 (填代号)。
(6)图1中可以产生抗生素的是 乙 (填代号),抗生素 不能 (填“能”或“不能”)治疗新冠肺炎。
(7)泡菜因其酸脆爽口,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如图2),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隔绝空气给乳酸菌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利于其发酵 。有些微生物会导致食品腐败,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储存 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
(8)兴趣小组同学把丙生物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为探究丙生物的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 甲 ;若要验证温度对丙生物发酵作用的影响,应该选择的一组实验装置是 甲和丁 。
【分析】甲细菌、1荚膜、2细胞壁、3DNA、4细胞质、5细胞膜、6鞭毛;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戊病毒。
【解答】解:(1)图1中甲细菌、丙酵母菌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丙有真正的细胞核。
(2)观图1甲可知,最外层的7是荚膜。其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观图1丁可知:a是孢子,图1中乙青霉和图丁蘑菇都属于真菌。
(4)图8戊是一种个体十分微小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5)乙青霉;丙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6)图1中乙青霉可以产生抗生素——青霉素,抗生素对细菌性疾病起作用,因此。
(7)乳酸菌在少氧或无氧的情况下才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还要用水来封口,利于其发酵,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8)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如水分、还有有机物,二氧化碳遇热膨胀,因此,气球胀大的装置是甲,可以验证温度对丙生物发酵作用的影响。
故答案为:(1)甲和丙;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荚膜;保护;
(3)孢子;乙;
(4)病毒;遗传物质;
(5)乙丙丁;
(6)乙;不能;
(7)隔绝空气给乳酸菌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利于其发酵;
(8)甲;甲和丁。
【点评】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征及发酵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8.(5分)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B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温度 。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解:(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
(2)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会使肉汤腐败变质,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落在肉汤里,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将甲装置放在25℃的室温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内。甲,其唯一变量是温度。
(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
故答案为:(1)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2)B
(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对如图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