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 专题03 二次方程有整数根-【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4 二次方程中的参数探究-【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6 一次函数中的二次方程-【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考四类型-【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8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动态几何问题)-【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05 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5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原卷版docx、专题05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类型一 正方形中的二次方程
1.如图,已知四边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对角线为边作正三角形,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的长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EA并延长BD于点O,根据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A是BD垂直平分线,求出∠DEB,求出∠EDA,从而求出∠EAF=∠FEA=45°,可得到EF=AF,然后设AF=EF=x,则DF=x+4,在Rt△EFD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EA并延长BD于点O,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45°,AB=AD,
∴A在BD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BDE是等边三角形,
∴∠BED=∠EDB=∠EBD=60°,ED=EB,
∴E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
∴AE是BD的垂直平分线,
∴∠DEO= ∠DEB=30°,
∵∠EDB=60°,∠ADB=45°,
∴∠EDA=60°-45°=15°,
∴∠EAF=15°+30°=45°,
∵,
∴∠EFA=90°,
∴∠FEA=∠EAF=45°,
∴EF=A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4,∠BAD=90°,
由勾股定理得:BD=,即ED=BD= ,
设AF=EF=x,则DF=x+4,
在Rt△EFD中,由勾股定理得:
ED2=EF2+FD2,
∴,
解得: (是负数,不符合题意舍去),
即AF=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正方形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4,0)、B(0,3)、P(a,-a)三点,线段CD与AB关于点P中心对称,其中A、B的对应点分别为C、D.当a=______时,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答案】或
【解析】
【分析】
根据坐标求得的长,根据题意可知当PA=PB=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A(-4,0)、B(0,3)
∴
∴AB=5,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线段CD与AB关于点P中心对称,
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
PA=PB=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解得a=或
∴当a=或时,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正方形 边长为 ,则 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过E作EG⊥BC于G,证明三角形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BEG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
【详解】
过E作EG⊥BC于G
∵正方形 边长为2
∴,
∵
∴
∴三角形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Rt△BEG中,
∴
解得:
∴
∴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终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计算即可.
4.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BCD绕B顺时针旋转至△BFE,点C与点F对应,点D与点E对应,连接AE,交BD于点P,当P是AE的中点时,△AEB的面积为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AC交BD于O,连接CE,过点E作EM⊥BC交BC延长线于点M,证得OP是△ACE的中位线,再证得△M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得ME以及BM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连接AC交BD于O,连接CE,过点E作EM⊥BC交BC延长线于点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OA=OC,∠BOC=90°,∠CDB=45°,
∵当P是AE的中点,
∴AP=EP,
∴OP是△ACE的中位线,
∴OP∥CE,
∴∠CDB=∠DCE=45°,
∴∠ECM=45°,
∵EM⊥MC,
∴△M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EC=∠MCE=45°,ME=MC,
设ME=MC=a,则BM=BC+MC=a+,
∵DB=AB=,
△BCD绕B顺时针旋转至△BFE,
∴DB=EB=,
在Rt△BME中,,
∴,
整理得:,
解得:或(舍去),
∴BM=+=,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5.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且.
(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若H是AB上的一点(H与A,B不重合),连接DH,将线段DH绕点H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HE,过点E分别作BC及AB的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是F,G,设四边形BGEF的面积为,以HB,BC为邻边的矩形面积为,且,当时,求AH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题根据可得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因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所以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所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根据题意,易证得,可得,设,则,,可得,则,令,即:,解方程即可得出的长.
【详解】
解:(1)依题意可得: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
四边形为矩形;
又在中,,且三边满足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四边形为正方形;
即:四边形为正方形.
(2)由题可得:,
,
又
,
在与中
设,则,
可得:,,
令,可得,
解得:,(舍去).
即.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以及与正方形相关的几何证明.在证明正方形的时候必须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或者菱形,然后得出正方形;如果题中涉及到边之间的关系是或倍的关系,则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验证是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遇到直角比较多的地方,注意观察题中是否有一线三垂直,要积累和熟练应用这个全等模型.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落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8,8),点D在线段BC上(不与B,C重合),将△OCD沿OD翻折,使得点C落在同一平面内的点E处.
(1)如图1,当OD=10时.
①求点D的坐标.
②延长DE交AB于点F,求点F的坐标.
(2)连结BE并延长,交正方形OABC的边于点G,若BD=OG,求点D的坐标.
【答案】(1)①点D的坐标为(6,8);②点F的坐标为(8,);(2)点D的坐标为(,8)或(4,8).
【解析】
【分析】
(1)①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D的长,即可求解;
②利用(HL证得Rt△OEFRt△OAF,得到EF=AF,在Rt△BD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
(2)分当BE交正方形OABC的边OA于点G和BE交正方形OABC的边OC于点G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1)连接OF,
根据折叠的性质,OC=OE=8,CD=DE,∠OCD=∠OED=90°,
①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
∴CD=6,
∴点D的坐标为(6,8);
②∵∠OED=90°,则∠OEF=∠OAF=90°,OE=OA=8,OF=OF,
∴Rt△OEFRt△OAF (HL),
∴EF=AF,
设EF=AF=a,则BF=8-a,DF=6+a,BD=2,
在Rt△BDF中,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点F的坐标为(8,);
(2)当BE交正方形OABC的边OA于点G时,如图:
∵BD=OG,又BD∥OG,
∴四边形BDOG是平行四边形,
∴BG∥DO,
∴∠CDO=∠DBE,∠ODE=∠DEB,
∵∠CDO=∠ODE,CD= DE,
∴∠DBE=∠DEB,
∴CD= DE=DB=4,
∴点D的坐标为(4,8);
当BE交正方形OABC的边OC于点G时,如图:
连接CE,过点E作EH⊥BC于点H,
∵BD=OG,∴CD=CG,
∴Rt△BCGRt△OCD(SAS),
∴∠2=∠3,
∵△OCD与△OED关于OD对称,
∴O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CD=DE,
∴∠1+∠CDO=90°,∠2+∠CDO=90°,
∴∠1=∠2=∠3,
∴CE=BE,
同理可证∠ECG=∠EGC,
∴CE=BE=GE,则EH=GC,CH=BC=4,
设CD=CG=2x,则DE=CD=2x,EH= x,DH=4-2x,
在Rt△DEH中,,
即,
解得:或 (不合题意,舍去),
∴点D的坐标为(,8);
∴点D的坐标为(,8);
综上,点D的坐标为(,8)或(4,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类型二 平行四边形中的二次方程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BC=6.
(1)求OD长的取值范围;
(2)若∠CBD=30°,求OD的长.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2)过点D作DE⊥BC交BC延长线于点E,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5,BC=6,
∴AB=CD=5,BC=AD=6,OD=BD,
∴在△ABD中,,
∴.
(2)过点D作DE⊥BC交BC延长线于点E,
∵∠CBD=30°,
∴DE=B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D=BD=DE,
设OD为x,则DE=x,BD=2x,
∴BE=,
∵BC=6,
∴CE=BE-BC=-6,
在Rt△CDE中,,
解得,,
∵BE=>BC=6,
∴不合题意,舍
∴OD=.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在轴上一定点,为轴上一动点,且点从原点出发,沿着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运动,已知点运动时间为.
(1)点坐标为________,点坐标为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可用表示)
(2)当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3)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4,4),(,0);(2)1,,4; (3)存在,
【解析】
【分析】
(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根据P点的运动速度,利用路程公式求解即可;
(2)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分别讨论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3)过D点作交BP于点F,设,则可得,,,利用,即可求出的长,利用路程公式可求得的值。
【详解】
解:(1)∵,,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点坐标为(4,4),
又∵为轴上一动点,点从原点出发,沿着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运动,点运动时间为,
∴点坐标为(,0),
(2)∵B,D的坐标分别为:,,
∴,,
由勾股定理有:,
当为等腰三角形时,
①如图所示,当时,
,
∴点坐标为(,0),
∴
②如图所示,当时,
∵,
∴,
∴
③如图所示,当时,
设P点坐标为:(,0)
则有:,,
∴,解之得:
∴点坐标为(,0),
∴
综上所述,当为1,,4时,为等腰三角形;
(3)答:存在,使得。
证明:∵A,B两点坐标分别为:,,
∴,,
又∵
∴
即有:,
如图示,过D点作交BP于点F,
∵,
∴,
设,根据勾股定理有:,
并且,
则:
∴,
化简得:,
解之得:(取正值),
即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得解等知识点,在(2)中懂得分类讨论,在(3)中能做出垂线,利用面积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9.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四边形PBCD为平行四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
(1)如图1,当P为AC的中点时,求证:FC⊥PD.
(2)如图2,当P为△ABC内任一点时,连接PA、PF、AF,试判断△PA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B、P、F三点共线且AB=,PB=3时,求PA的长.
【答案】(1)见解析;(2)△PA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3)PA的长为2或5.
【解析】
【分析】
(1)如图1,利用等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FCD+∠D=90°即得结论;
(2)△PAF是等边三角形.如图2,延长BC,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得∠2=∠4,再根据SAS证明△ABP≌△ACF,进一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3)需要分类讨论:当点P在线段BF上和当点P落在线段F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1)证明:如图1,设FC、PD交于点M,
∵△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AC的中点,
∴∠PBC=∠ABC=×60°=30°,
∵四边形PBCD为平行四边形,
∴∠D=∠PBC=30°.
∵∠FCD=60°,
∴∠FCD+∠D=90°,
∴∠CMD=90°,
∴FC⊥PD;
(2)△PA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BC,∵△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ABC=∠ACB=60°,
∴∠2=60°﹣∠1,∠4=180°﹣60°﹣60°﹣∠3=60°﹣∠3.
∵四边形PBCD是平行四边形,
∴PB∥CD,PB=CD=FC.
∴∠1=∠3,∴∠2=∠4.
又AB=AC,PB=FC,
∴△ABP≌△ACF(SAS).
∴AP=AF,∠BAP=∠CAF.
∵∠BAP+∠PAC=60°,
∴∠PAC+∠CAF=∠PAF=60°,
∴△PAF是等边三角形;
(3)①当点P在线段BF上时,如图3,过A作AE⊥BF于E,由(2)可得∠APF=60°,
设PE=x,则AE=x,
于是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x1=1,x2=(不合题意,舍去)
∴PA=2x=2;
②当点P落在线段F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过B作BE⊥PA于E,
则在Rt△PBE中,PB=3,由(2)可得∠BPE=60°,∴∠PBE=30°.
∴PE=,BE=.
在Rt△ABE中,AB=,BE=,∴AE=,
∴PA=PE+AE=5.
由于P点不可能在线段BF的延长线上,所以, PA的长为2或5.
【点睛】
本题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是运动型综合题,综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涉及动点与动线,难度较大.第(2)问中,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3)问中,注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的应用.
10.如图,在RtABC中,∠C=90°,BC=8,AC=6,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D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且恰好能始终保持连结两动点的直线PD⊥AC,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结PQ.点P,D,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两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QPD的面积为ABC面积的一半?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t=9﹣3;(2)存在,t=2.4秒
【解析】
【分析】
(1)先确定时间t的取值范围,用t表示线段长度,然后用面积减去和的面积得到四边形BQPD的面积,列式求解;
(2)当BQ=PD时,四边形BQPD是平行四边形,列式求解.
【详解】
解:(1)先确定时间t的取值范围,因为当一个点到终点时,其他点也停止,所以,
∵由题意可得:CQ=2t,AP=t,AD=,
∴BQ=,CP=,
∵PD⊥AC,
∴PD,
∵S四边形BQPD=S△ABC﹣S△CPQ﹣S△APD,
∴,,解得,
∵,∴,
∴当时,四边形BQPD的面积为三角形ABC面积的一半;
(2)存在,t=2.4(秒).
若四边形BQPD为平行四边形,则BQ与PD平行且相等,
此时BQ与PD已经平行了,所以需要满足BQ=PD,
列式:,解得,
答: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BQPD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秒.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用时间t表示图上的各个线段长度,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
类型三 矩形菱形中的二次方程
1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BC=10,P是边AD上一点,将△ABP沿着直线BP翻折得到△A'BP.当AP=8时,A′D=__.如图2,连接A'C,当AP=2时,此时△A'BC的面积为__.
【答案】 2
【解析】
【分析】
当AP=8时,根据矩形的折叠性质得到四边形ABA'P是正方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当AP=2时,过点A'作MN∥AB,交AD于点M,交BC于点N,证明四边形ABNM为矩形,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1,当AP=8时,
由折叠知AB=AP,∠A=∠BA'P=90°,
∴时等腰直角三角形,
∴∠APB=∠BPA',∠ABP=∠A'BP,∠A=∠BA'P=90°,
∴四边形ABA'P是正方形,
∴A'P=8,PD=2,
∴A'D=.
如图2,当AP=2时,过点A'作MN∥AB,交AD于点M,交BC于点N,
∵,
∴四边形ABNM为矩形,
∴AB=MN=8,AM=BN,∠AMN=∠BNM=90°,
设A'M=x,则A'N=8﹣x,设BN=y,则PM=y﹣2,
在Rt△PMA'中,PM2+A'M2=PA'2,
∴(y﹣2)2+x2=22①,
在Rt△BNA'中,BN2+A'N2=A'B2,
∴y2+(8﹣x)2=82②,
由①②可得,y=4x,
把y=4x代入①得,(4x﹣2)2+x2=22,
解得,x=,
∴A'N=8﹣=,
∴S△A'BC=×BC×A'N=.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结合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得A′D′对应边过点C,若∠B=60°,AB=2,当A′E⊥AB时,AE的长是( )
A.2B.2C.D.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延长AB,D'A'交于点G,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BC=BG=BA,设AE=x=A'E,则BE=2−x,GE=4−x,A'G=2x,在Rt△A'GE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A'E2+GE2=A'G2,进而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延长AB,D'A'交于点G,
∵A'E⊥AB,∠EA'C=∠A=120°,
∴∠BGC=120°﹣90°=30°,
又∵∠ABC=60°,
∴∠BCG=60°﹣30°=30°,
∴∠BGC=∠BCG=30°,
∴BC=BG=BA,
设AE=x=A'E,则BE=AB﹣AE=2﹣x,A'G=2x,
∴GE=BG+BE=2+2﹣x=4﹣x,
∵Rt△A'GE中,A'E2+GE2=A'G2,
∴x2+(4﹣x)2=(2x)2,
解得:x=﹣2+2,(负值已舍去)
∴AE=2﹣2,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13.(1)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以对角线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AC,且.请证明:;
(2)图2,在矩形ABCD中,,,点P是AD上一点,且,连接PC,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PC,,设,,请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E,若点P在线段AD上运动,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矩形和勾股定理的性质,得;再根据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完成证明;
(2)根据矩形和勾股定理的性质,得,再根据勾股定理、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3)过点E作于点F,交AD于点Q,通过证明四边形和四边形是矩形,得,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推导得,通过证明,得,根据题意,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析,当时,根据(2)的结论,得:,通过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当时,根据勾股定理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推导得不成立,当时,结合矩形的性质,计算得,从而完成求解.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矩形,AC是对角线
∴,
∴
∵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AC,且
∴;
(2)∵四边形ABCD是矩形,
∴,
∵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PC,
∴
∴;
(3)过点E作于点F,交AD于点Q,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四边形和四边形是矩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EPC,
∴,
∴
∴
在和中
∴,
∴,
∴,,
∴,
①当时,得:,
∴,
解得,
∵,故舍去;
②当时,得:
,
∴
∵
∴无实数解;
③当时
∵
∴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综上所述,或时,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矩形、一元二次方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4.如图,在菱形,于点,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求证,即可求证;
(2)由得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则由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证明:(1)菱形中,,
又∵,
∴
又∵
∴
∴
(2)∵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
由(1)得
∴
由勾股定理得:,即
化简得:
同时除以得:
令,则
解得:(负值舍去)
∴
即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在菱形中,是边上的动点,作交于点,在上取点使,连结
(1)求的度数;
(2)求证:
(3)若是的中点,当为何值时,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1)120°;(2)见解析;(3)或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证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可求解;
(2)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可证明结论;
(3)可分三种情况:当时;当时;当时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1),,
是等边三角形,
,
;
(2)证明:由(1)知,,
四边形为菱形,
,,
,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3)∵△DFE≌△GEB,
∴DF=GE,
当EG=EP时,过E作EM⊥AB 垂足为M,
设AE=x,
∵△AGE是等边三角形,
∴AM=,EM=,
∴BM=4−x,
∵P为EF的中点,
∴EF=2EP,
由(2)知EF=BE,
∴EB=2EG=2AE=2x,
在Rt△EBM中,EM2+BM2=EB2,
即(x)2+(4−x)2=(2x)2,
解得x=或(舍去),
即AE=;
当EG=GP时,过G作GQ⊥EF,垂足为Q,过E作EM⊥AB 垂足为M,连接GF,设AE=x,
∴BG=4−x,
∵△AGE是等边三角形,
∴EG=x,
∵EF=EB,∠BEF=60°,
∴△BEF为等边三角形,
∴∠EFB=∠BEF=60°,EF=BE,
在Rt△EBM中,
BE2=EM2+BM2=(x)2+(4−x)2,
∵△BEG≌△EFD,
∴∠BEG=∠EFD,DF=EG,
∴∠GEQ=∠BFH,CF=4−x,
∴BG=CF,
∴四边形GBCF是平行四边形,
∴GF=BC=4,
∵P为EF的中点,
∴EP=EF=BE,
∵EG=GP=x,
∴EQ=EP=EF=BE,
∴FQ=EF=BE,
在Rt△EGQ和Rt△FGQ中,∠EQG=∠FQG=90°,
GQ2=EG2−EQ2,GQ2=FG2−FQ2,
∴x2−(BE)2=42−(BE)2,
∴
解得x=或x=(舍去),
即AE=;
当EP=GP时,点P在EG的中垂线上,即P点AC上,
而运动期间P不可能位于线段AC上,
∴P在AC上不存在,
综上,AE=或;
即当AE为或时,△EGP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分类讨论.
16.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开展了以“矩形纸片折叠”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每个小组的矩形纸片规格相同),已知矩形纸片宽.
动手实践:
(1)如图1,腾飞小组将矩形纸片折叠,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连接,然后将纸片展平,得到四边形.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永攀小组在矩形纸片的边上取一点,连接,使,将沿线段折叠,使点正好落在边上的点处.连接,,将纸片展平,
①求的面积;
②连接,线段与线段交于点,则______.
深度探究:
(3)如图3,探究小组将图1的四边形剪下,在边上取一点,使,将沿线段折叠得到,连接,探究并直接写出的长度.
【答案】(1)四边形是正方形;理由见详解;(2)①;②;(3).
【解析】
【分析】
(1)由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得到结论成立;
(2)①由折叠的性质,则DC=DG,求出∠ADG=30°,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然后再求出,由面积公式即可求出面积;
②求出,,则△CDG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CG的长度;
(3)作PQ∥AD∥,垂足分别为P、Q,先求出,,设,然后表示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ADC=90°,
由折叠的性质,则
,,
∴四边形是正方形;
(2)①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则DC=DG,CF=FG,
∵,
∴,
∴,
∴,
∴;
由勾股定理,则,
∴,
∴,
∴,
在直角△BFG中,由勾股定理,则
∵,,
∴,
∴,
∴,
∴的面积为:;
②由①可知,,DC=DG,
∴,
∴△CDG是等边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作PQ∥AD∥,垂足分别为P、Q,如图所示,
∴PQ⊥,PQ⊥AE,
由(1)可知,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折叠的性质,则,
∵,
∴,,
∴,
设,则,
∴,,
∴,
∴,
在直角中,由勾股定理,则
∴,
整理化简得:,
∴,
∴,
解方程,得,(舍去);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从而进行解题.本题涉及的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强,难度大,学生需要仔细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0 圆与二次函数结合-【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30圆与二次函数结合原卷版docx、专题30圆与二次函数结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6 三角形的内外心结合-【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26三角形的内外心结合原卷版docx、专题26三角形的内外心结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微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微专题提分精练(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5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原卷版docx、专题05解二次方程与特殊四边形结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