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青少年应珍惜时间 ,刻苦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空 1 分 ,共 4 分)
①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悠久的县城。②这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莘县旅游攻略。
③来到莘县,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古韵十足的燕塔。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塔,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建筑风貌。塔身高耸入云,塔内佛像旭旭如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1)第①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 ,请加以调整 。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应对调 。
(2)第③句中有一个错别字 ,“___________ ” 应改为 “___________” 。
2. 下列句子 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只有对电池的回收、使用、流通和制造等环节依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锂电池才有更好的未来 。
B. 班主任在班会上说 :“ 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 ”
C. 通过画家们精湛的笔墨技法、巧妙的构思,很好地将人与自然交融在一起。
D. 近年来,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提高。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中国的民间乐器 ,浩瀚如烟海 ,灿烂如繁星,数不胜数 ,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古筝吧 。
②筝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山音孔构成。
③听了这些介绍 ,你是不是对古筝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赶紧来探索一下其他的民间乐器吧!
④古筝音乐含蓄柔美 ,清新舒展,韵味无穷 ,时而浑厚深沉,时而优雅抒情,时而慷慨急促 。
⑤古筝被称为民间乐器之王 ,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④①③
4.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B.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C.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 等。
D.虎妞,《骆驼样子》中刻画的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不幸的是,她最后因难产而死。
5. 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徜徉在诗词长河中,我们感受着诗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坚守奉行的人生信条。王维《竹里馆》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的淡泊;杜甫《望岳》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龚自珍《己亥杂诗》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私奉献;杜牧《泊秦淮》中“⑥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 切。 读《爱莲说》,我们从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中体悟到做人应该像莲一样正直不阿。
6.今年是农历“龙年”,本校某个班级活动设计了以“龙”为专题的小报,请你参与活动,完成相关习题。(6分)
(1)第一板块:龙在中国民俗中。每逢节日庆典,大家都能见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表演。那么,你知道“舞龙”包含的意义吗?(2 分)
(2)第二板块:龙在中国古典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龙文化深厚的积淀,很多与“龙”有关的成语为人们广泛应用。请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包含“龙”的成语。(2 分)
(3)第三板块:龙在中国文字中。在“笼”、“珑”这样的例子后面,在写出两个以“龙”为偏旁的汉字。(2 分)
7. 名著阅读(8分)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面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骆驼祥子》
(1)【读·人物】从语段划线句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当读到小说结尾部分时,我们发现祥子又变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的人。(2 分)
(2)【读·情节】根据下边提示,补写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3 分)
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方法】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骆驼祥子》也适用此法。我们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作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____________ 、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1 分)
(4)【读·专题】专题探究是名著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探究《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祥子变成行尸走肉的原因。(2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一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2 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 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 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 初惊 ” 二字写出了 “ 见草芽 ” 时的情态 ,极其传神,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动传 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 (12 分)
崂山巨峰白云洞记
【明】蓝田
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也。山之大者曰崂山。崂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 有洞焉,曰“白云”。此洞去铁瓦殿东可二里,绝岩壁立。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 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其所之矣。 然地高气寒, 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②,登琊琊台,北观之罘山③,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崂山者 也。 《齐记》曰: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然崂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琊琊、之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
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注】①北泉山人:蓝田号北泉,这是作者自称。②朐 (qú) 山:位于山东潍坊临朐县城东。③之罘:即芝罘山,位于山东烟台。
9.词语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请根据下面虚词“之”的积累卡片,判断例句中“之”的用法或意思。 ( 4 分 )
10.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画横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
A. 此洞去铁瓦殿东可二里 委而去之
B.可引以漱濯 濯清涟而不妖
C. 甲于巨峰 桂林山水甲天下
D.则又漠然不知其所之矣 欣然起行
1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 2 处 ) ( 2 分 )
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 2 分 )
然崂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
13.知人论世是古诗文鉴赏方法之一,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阅读下面材料,揣测一下作者写作此文时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2 分 )
蓝田(1477~1555),字玉甫,号北泉,即墨城人。自幼勤奋好学,七岁时能赋诗作 对,为学者叹服。其为官刚正敢言,后遭贬罢归。回故里后,闭门读书,不言时事。
三、现代文阅读(共29 分)
(一)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融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 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4. (4分)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
(4)乡人敬惜字纸
15.(4分)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4分)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 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5分)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二)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 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民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 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8.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C.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
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能让人心动的不是金钱,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每一朵明媚而纯粹的笑容,每一次真诚而友好的交流,每一个卑微却善良的感动。
请以“让我温暖你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青春的花海,时代的芬芳,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