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表述题) 两部分,第Ⅰ 卷选择题 48 分,第Ⅱ卷表述题 102分,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5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tíng)——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B.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cī)之人;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C.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èng),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D.我看见婵娟被人虐(nüè)待,我看见你铤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二者间不容发,正在走向一体化发展。
    B.谈到扶贫路上的艰辛,他总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 而谈及老百姓的生活,他却津津乐道。
    C.“大胃王”吃播浪费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些人哗众取宠,为了“流量”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D.这个公式如果不以具体事实证明,学生怎么会明白! 至多只是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样,做不求甚解的强记。
    3.下面是九年级1班同学编写的“民族传统工艺”项目化学习报告中的句子,请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
    B.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使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C.年画无论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
    D.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以年画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的热门藏品。
    4.下面是九年级1班同学编写的“民族传统工艺”项目化学习报告中的句子,请找出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
    A.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年画“土得可爱”呢?让我们来告诉你答案。
    B.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C.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热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刚柔结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D.以下五类年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 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 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 五为市井风俗。
    5.某同学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究活动后,写了一段话,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
    ①当然,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青年人面对的“苦”也不同
    ②更表现为追求社会价值,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作为一种价值认知,青年人的“吃苦耐劳”,既表现为不安于舒适的现状,勇于自我突破
    ④如今,物质条件充裕,很少有筋骨之劳、体肤之饿,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现实
    ⑤过去,人们更多地要忍受外在的艰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⑥在面对现实不确定性的历程中,青年人就要承受更多精神意志上的考验与磨砺,才能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贡献
    A.⑥⑤④③①② B.③②①⑤④⑥
    C.⑥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⑤①⑥.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B.一位泰安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泰安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
    C.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有同学推荐阅读鲁迅散文集《呐喊》 《彷徨》。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
    二、(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千年鲁绣,秀出万千风华
    ①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属“八大名绣”之一。鲁绣针法复杂多变、工艺精湛,风格以豪放为主、精细为辅,所表现出图案苍劲浑厚、粗犷简练,不仅彰显了齐鲁地区民俗文化内涵,更在我国刺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②早在春秋时期,鲁绣已经在齐鲁大地上兴起,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绣种,史称“鲁缟”或“齐纨”其产生初期主要供帝王公卿使用,后来普及至平民,并由最初的装饰发展为实用与装饰一体。鲁绣经秦发展,至汉代在民间广泛普及。东汉王充《论衡》中“齐郡刺绣,恒女无不能者”就证明了这点。
    ③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空前繁荣,鲁绣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唐代后期,因北方战争不断,桑地种植及刺绣生产受到破坏,鲁绣开始逐渐衰落。直至元代,在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鲁绣又迎来了重生。 “鲁绣”这个正式名称是在明代出现的,那时已有用鲁绣分类的《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荷花鸳鸯图》等,至今还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明清时期,鲁绣已经形成了苍劲古朴的稳固风格。④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成就了鲁绣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文化内涵,具有大拙不雕、稚拙天趣的艺术特征和人文内涵。相较于苏绣的细腻雅洁,鲁绣材质豪放秀挺、敦厚苍劲,色彩更加艳丽,绣法更加粗犷,展现了齐鲁人民粗犷豪迈的爽朗性格。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沉睡的绣裙、袖边、鞋面采用的山东传统“衣线绣”,表现了鲁绣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的特点。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作品《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表现出鲁绣用色鲜明、针法豪放、朴实健美的特点。这些作品都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实用的浓郁的地域风格, 以及齐鲁人豪迈且秀美的美学倾向。
    ⑤鲁绣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象征意义。纹饰大多源于民间,绣品运用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来表达独特的图案含义。如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松鹤象征长寿, 葫芦象征子孙兴旺,生活殷实。 “鹿衔灵芝” “喜上眉梢”等作品, 寄托着对老人长寿、家庭美满、后辈进取、富裕安康的美好祝愿,是齐鲁文化、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表现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⑥在鲁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种类。按制作工艺分,主要有衣线绣、发丝绣、云龙绣、地龙绣、抽绣、雕平绣等数十种独有的绣种。
    ⑦衣线绣由双股线绣出花纹,苍劲而坚固,一般不易磨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用于制作衣物、鞋帽等日用品,是北方的代表绣种。其粗犷、醇厚、坚硬的工艺特点,与齐鲁人的性格特点极为相符。
    ⑧发丝绣是鲁绣中最为典型的绣种,是人发与丝线结合施绣,生丝打底,其上附上纯黑人发。黑发与丝线形成强烈对比,极大地拓展了鲁绣的色彩表现能力,从以前的“白描”发展成“润色”, “运墨”,为表现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笔墨效果寻到了恰当微妙的工艺手段。发丝绣粗细相间、刚柔并济、层层叠润的风格,使发丝秀明显别于江南发绣而独辟蹊径,也成为鲁绣的突出特点之一。最早的发丝绣传世珍品是南宋的《东方塑像》,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百蝶图》 《百菊图》等多幅发丝绣曾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18年之久,大型发丝绣作品《竹林七贤图》还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
    ⑨鲁绣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史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无法取代的文化符号,凝聚了齐鲁大地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根据相关文章修改)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标题点明说明对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开篇对鲁绣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它在刺绣史上的重要地位。
    C.整篇文章按逻辑顺序,介绍了鲁绣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种类等知识。
    D.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鲁绣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的特点。
    8.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意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鲁绣经秦发展,至汉代在民间广泛普及。
    B.鲁绣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象征意义。
    C.黑发与丝线形成强烈对比,极大地拓展了鲁绣的色彩表现能力。
    D.纹饰大多源于民间,绣品运用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来表达独特的图案含义。
    三、(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 a 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 b 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 “可还歇? ”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 c 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 d 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9.依次填入选文横线 abcd 处的词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组是
    A. 绽 拉 躺 流.
    B.现 绷 趴 滴
    C. 绷 扯 卧 淌
    D. 扯 拽 卧 滴
    10.本文运用了多种衬托手法,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人物与人物的衬托,如“我”的战战兢兢与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构成反衬。B.有动物与人物的衬托,如“我”与牛构成反衬,多次写到鹰正衬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有动物间的衬托,如领队骑的马伟岸、飘逸、雄壮,飞翔的鹰在峡谷中与狂风猛烈搏击,过峡谷的牛恐惧得不肯再挪动半步、泪流发抖。
    D.环境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环境奇险,马帮汉子们却气定神闲,从容应对,让人钦佩和赞叹。
    11.本文语言精妙传神,结合全文,以下对人物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马帮首领在天险前的殚精竭虑、严肃谨慎。
    B.敲一敲溜索:表现马帮首领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C.瞟一眼:表现马帮首领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D.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马帮首领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四、 (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
    C.今南方已定 是亦不可以已乎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 (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B. (臣)今当远离
    C. (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D.(先帝) 受命以来
    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威之以势,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
    B.动之以情,连呼先帝,声声热泪,表明自己鞠躬尽瘁,希望以情动人。
    C.教之以法,告知了后主刘禅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
    D.励之以业,激励后主有远大的抱负,完成伐魏兴汉大业,感人至深。
    五、 (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5.下列对【甲】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
    B.“可怜白发生”既写出了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又写出词人对君王因忧愁难以收复失地而生出白发的怜惜之情。
    C.词中描写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D.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的是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
    16.对以上两首“记梦”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人在梦中魂归军营,与战士们分食烤肉、聆听军乐,上场杀敌、并肩作战,充满豪情壮志。
    B. 【乙】词人在梦中魂归天庭,温和慈祥的天帝情意恳切地问她要去哪儿。词人的回答表现出她生活的不如意。
    C.两首词的梦境中都有“憧憬”,【甲】词憧憬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乙】词憧憬幸福美好的生活。
    D.两首词的梦境中都有“遗憾”,【甲】词遗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乙】词遗憾在写诗方面没有成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2分)
    六、(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 天大寒, 砚冰坚, 。 (《送东阳马生序》)
    (2) 。 鬓微霜, 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作者不被庸夫俗子所理解的句子是:

    (5) 《陈涉世家》中表明陈涉年少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18. 【青春有你】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班上要制作一本班史,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班史编写流程。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80字。 (3分)
    19. 【寄语未来】请你在班史“寄语未来”专栏,写下你的临别赠言,请根据“赠言一”的特点仿写,将“赠言二”补充完整。 (3分)
    20.名著阅读。 (6分) 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任务二:
    七、古诗词阅读。 (共6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张孝祥,南宋词人。词风豪迈,胸襟旷达。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暗含悲凉,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22.这首词中“今朝露宿何妨”与“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何妨”一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八、文言文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曰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 “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①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③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④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 “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
    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⑥亦亡。及其葬也,时届严寒,体故羸,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⑥大母。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日: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 《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市:买。③淡:素淡的食物(作名词)。④喀喀(kā):呕吐声。⑤大父:祖父。⑥事:侍奉,伺候。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3分)
    (1) 母病喉, 勺饮 勺:
    (2) 大吏闻于朝 闻:
    (3) 无俟于教也 俟: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
    (2) 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
    25.请结合文章概括文中能体现孝子“孝”的四个事例。 (4分)
    九、现代文阅读(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
    十五个冬笋
    李学文
    隆冬的赣南北部山区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红军长征后,留守在这里的红军被敌人重创。四名战士满身血污地从阵地上爬下来,耗尽全力,终于爬到了两里外老猎户老杨的门口。
    老杨独居深山,他开门一看,是四名受伤的红军战士,一人左手骨折,三人腿部中弹, 其中一人已经昏迷,看样子快不行了。老杨站在门口愣了一会儿,然后赶紧把他们扶进屋里。
    老杨常年在外打猎,会治疗骨伤枪伤。他很快把战士的断手固定,又给三名腿部中弹的战士取出了子弹。那个手折了的战士说: “大爷,我们已经三天粒米未进了,你能给我们一点吃的吗? ”
    大雪封山,老杨家里只剩下半边兔子肉,他原本想靠它挺过大雪封山期。老杨没多想,就把半边兔子肉剁了一半炖了。 肉熟了,他只为三名清醒的战士端去了肉和汤。三名战士满腹狐疑地看着老杨,其中一个说: “怎么没给昏迷的兄弟端一碗? ”老杨长叹一口气,说: “他这样子已经吃不了东西了。 ”手折了的战士不信,想掰开昏迷战士的嘴给他喂,确实一点也灌不进去。
    战士们饿极了,两餐就把兔子肉吃完了。实在没吃的了,老杨挖屋檐前的草根煮汤。又挨过了两天,屋檐前的草根也挖没了。
    为了弄吃的, 手折了的战士提议,让老杨带他上山挖冬笋。 老杨不同意,说大雪封山; 上山挖笋十分危险。其余的战士也不同意。手折了的战士说: “不去,五个人都会饿死。”无奈, 老杨只好带他上山。
    两人在齐膝深的雪中走着, 每走一段山路,就做个记号。好不容易,他们才挖了一竹篮冬笋。返回时, 大雪已把记号覆盖,两人凭感觉在白茫茫的雪海中前行。 突然,战士一脚踩空,掉进了深涧。见只有老杨一人回来,战士问: “那位兄弟呢? ”
    老杨悲戚地说: “掉进深涧牺牲了。 ”两名战士听了,一脸惊愕。
    看似满满一竹篮的冬笋,实际只有十五个,剥壳后可食用的部分很少。老杨预计十五天后大雪能停,他要用这十五个冬笋帮大家度过大雪封山期。
    老杨煮好笋汤,端到两名战士手中,但两人都不喝。老杨明白,自己没给那名昏迷的战士喂兔肉汤,特别是手折的战士掉进深涧牺牲后,他俩就生了戒心。老杨当着两人的面,一仰脖喝了一大口汤,又把碗底的几小块笋片放入嘴里。两名战士见后,才喝了。
    喝完笋汤, 战士让老杨给昏迷的战士喂汤。老杨摇摇头,说: “他一直昏迷,汤喂不进去,洒了可惜啊……”其中一名战士愠怒地看了看老杨,自己端着汤艰难地爬到昏迷的战士跟前。老杨把汤夺下来,说: “留着这碗汤,还可能对付一个人的饥饿! ”另一名战士一看,愤怒地拉动了枪栓。那个爬过去的战士又把笋汤夺回来, 然后掰开昏迷战士的嘴, 可像之前一样,怎么也喂不进。老杨说: “孩子呀,别看他现在还有心跳,应该是快不行了。 ”
    爬过去的战古听了,冲老杨吼道: “你这是谋杀!”
    老杨缓口气说: “孩子呀,我们只有十五个冬笋,按往年的天气,至少还有十五天的封山期, 节约一个人的食物,我们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
    爬过去的战士听了,怒道: “难道就这样让他死去吗? ”
    “我说的是实话”, “他挺不过这几天了! ”
    ·拉枪栓的战士怒喝道: “别说了,小心我毙了你! ”
    老杨也来了气,又心疼又委屈地说: “难道我真的不想给他吃吗? 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呀……”
    两名战士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问: “他是你儿子?”
    老杨抚摸着儿子,说: “你们来的那天,我就认出了他。他参加红军时还是个娃娃,四年时间,长得像个汉子了。”老杨老泪纵横。
    四天后,老杨的儿子没了心跳。在漫天的大雪中,老杨抹着泪,把他埋在了屋后面。
    两名战士紧紧地抱住了老杨。
    就这样,老杨和两名战士用仅有的十五个冬笋,挺过了大雪封山期。两名战士归队时, 紧紧抱着老杨, 同时叫了一声:“爹……”
    (选自《2022 年中国短篇小说年选》,有删改)
    26.小说中写了两次主要的矛盾冲突,请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4分)
    27.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①隆冬的赣南北部山区白雪皑皑,滴水成冰。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爬过去的战士听了,冲老杨吼道: “你这是谋杀!” (从加点字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8.请分析标题“十五个冬笋”的作用。 (4分)
    29.请结合此小说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4分)
    十、作文(50分,其中含书写分5分)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许多诗句,都是“世间最绝妙的文案”,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1)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2) 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3)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感触?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文体特征鲜明。 (2) 字数不少于 600字。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01
    一、1. A 2. A 3. A 4. D 5. B 6. B
    二、 7. D 8. D
    三、 9. C 10. B 11. A
    四、 12. D 13. D 14. B
    五、 15. B 16. D
    【评分】共 48 分, 每小题3分。
    六、
    17.(1)手指不可屈伸(2)酒酣胸胆尚开张(3)瀚海阑干百丈冰(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评分】共5分,每小题1分; 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8.班史编写流程分四步:一是进行书名、封面和内容的征集; 二是对征集的书名和封面进行择优选取,对征集的内容分类筛选并进行文字编辑; 三是装帧设计; 最后排版成书。【评分】共3分,出现错别字相应扣分。
    19.示例:像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能散发最沁人的芬芳; 像一只飞鸟,我们只有不断地振翅,它才能飞向美好的未来; 像一艘小船,我们只有不断地划行,它才能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像一支画笔,我们只有不断地挥舞,它才能涂抹出绚丽的色彩。
    【评分】共3分,表达合理,符合要求即可,出现错别字相应扣分。
    20.任务一:抓住周进到贡院游玩时嚎啕大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从而达到讽刺周进一心追求功名的丑态之效果,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任务二:(示例) 不同意。小说主要强调了一个普通人也要自尊、 自立、 自强这样的主题。虽然作品主要情节写爱情故事,但目的是通过恋爱过程表现人物精神。爱情对于简·爱而言,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绝对没有占据她生命最为重要的位置。于她而言,尊严至上,平等至上,自由至上,小说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上述主题。
    【评分】共6分,每条3分,表达清晰正确,符合名著内容对即可。
    七、
    21. C
    【评分】共3分。
    22.本词中的“何妨”,表现词人遇风浪受阻,不但没有沮丧,反而豁达乐观。看秋江明月斜阳细浪,内心愉悦,表现其随遇而安的豪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八、
    23.(1) 用勺子(2) 使…听到(3) 等待, 等
    【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 同(近) 义词即可。
    24.(1) 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 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
    (2) 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
    【评分】共6分,每小题3分; 意思对即可。
    25.①家里贫困,放弃学业奉养母亲; ②辛勤劳作,给母亲吃珍贵的食物,自己却吃粗茶淡饭; ③母亲生病,照看母亲非常周到,并呼天求救; ④为父亲守丧,哀哭三年; ⑤死前叮嘱自己的孩子侍奉好祖母。
    【评分】共4分,答出任意4条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 哭着说: “赡养(供养) 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 ”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 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 “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 ”一觉醒来, 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
    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 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
    评论: 《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 《中庸》里说: “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
    九、
    26.①老杨不喂昏迷的战士喝兔肉汤②满腹狐疑③老杨冒雪带手折的战士进山挖冬笋,结果战士牺牲,笋汤还是不给昏迷的战士喝④愤怒
    【评分】共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27.(1)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渲染了艰苦、寒冷的氛围。 (2)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过去的战士的愤怒,表现出红军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8.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是全文线索,使情节紧凑合理; 是小说抒情的情感寄托; 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9.①赞美老杨。老杨牺牲自己的儿子把仅有的食材给了能够活下来的战士,颂扬“老杨”的光辉形象。 “老杨”是那段难忘岁月中的普通一员,代表了人民大众对革命的支持与奉献。②对岁月的回忆。老杨和几个战士仅用“十五个冬笋”度过了艰难的日子,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 “十五个冬笋”是军民同心的见证,是对那段革命岁月的讴歌。
    【评分】共4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十、
    30.(一)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25 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 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二)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50 分)
    赠言一
    赠言二
    青春,
    像一只银铃,
    我们只有不停地奔跑,
    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青春,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要求
    阅读成果
    任务一
    会阅读方法
    增阅读实效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 哭了又哭, 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阅读《儒林外史》,要学会赏析其讽刺艺术。请以上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笔法。
    任务二
    悟名著内涵
    强阅读素养
    有人说, 《简·爱》是一本纯粹讲述爱情的小说, 你同意吗? 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矛盾冲突
    事件概括
    战士反应
    第一次
    矛盾冲突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
    第二次
    矛盾冲突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
    类别
    项目
    内容
    (25分)
    表达
    (20分)
    书面
    (5分)
    总分
    一类
    21~25 分
    17~20 分
    5分
    43~50 分
    二类
    17~21分
    13~17分
    4分
    34~42分
    三类
    14~17分
    10~13 分
    3分
    27~33 分
    四类
    8~14分
    6~10分
    2分
    16~26分
    五类
    8分以下
    6分以下
    1分
    15分以下

    相关试卷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19,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5,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