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欣赏,书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残雪消融,风儿吹皱一池春水,云朵也跟着泛起涟yī ,飞鸟平展着翅翼,犹如á 游在蔚蓝的水中。那远处的青山,就像梦的屏障,草中嬉戏的昆虫,树间呢喃的燕雀,还有枝头鲜妍 柔嫩的花朵……正是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构成了绚丽多彩、生机盎 然的大千世界。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ㅤㅤ国潮,即“中国风”与“潮流”的_______,它是近年来动画电影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其中的电影场景设计,加入大量赛博朋克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_______,让画面既_______又复古梦幻,令人_______。
    A.重叠 结合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B.叠加 结合 流光溢彩 心旷神怡
    C.重叠 融合 美轮美奂 心旷神怡
    D.叠加 融合 流光溢彩 赏心悦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界限上一直很模糊。
    C.公安部称,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执法的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B.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C.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D.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5.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而况为之哀乎?(《说苑》节选)
    (2) ,小人甘以绝。(《庄子》节选)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4)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5)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余拏一小舟, ,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7.九年级一班最近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同学们阅读名著后,从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分小组对不同的作品进行了探究。
    (1)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艾青诗选》的问答赛。
    问题一: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太阳”;
    问题二:艾青的成名作是《 》。
    (2)第二小组说艾青以下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二、阅读欣赏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作者想象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大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本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围绕“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眼前。
    B.“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2)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届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行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①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②,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③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④,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丰乐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茨溪石记》⑤
    注释: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②为儿女子之好:意思是刘金竟然有如此的雅兴。③佚欲:淫佚之欲。④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⑤庆历六年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菱溪,溪名,在滁州东。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理或然也
    ③亭负城而近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4)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恪守传统“记”文以议论为主的规范,多用骈偶句,融入了更多叙述、抒情的成分。
    B.文中用了21个“也”字,可谓匠心独运,在漫不经意的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
    C.文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例如: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觥筹交错等。
    D.本文在语言上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字简练,可谓惜墨如金。二是平易流畅,不用典故,不堆辞藻。三是委婉有致,摇曳生姿,句式错综,抒情绵长。
    (5)(乙)文中刘金和欧阳修安置菱溪奇石的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甲)(乙)两文蕴含的政治思想是否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疑与学问
    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依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作为论据。
    C.选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文末加点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2)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的一项是
    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C.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3)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⑥段画横线的句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到海洋。
    ②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③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④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小伙伴大声呼喊:“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七嘴八舌:“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那里只有孤独和苍凉。”
    ⑤那颗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然说,我累了,我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⑥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是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⑦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犬,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行走,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⑧那颗想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棵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过大海,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⑨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鸟,迁徙的鸟,飞走的鸟,死去的鸟。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的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⑩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⑪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乌借着风滑翔,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白头鸟发出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未来的远方,这些都是时光中的远方。”
    ⑫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了这个世界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⑬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1)请简要分析“一棵有梦想的树”的心理变化过程。
    (2)第⑪段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是一处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请你说说“白头鸟”这一角色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
    (3)下面是两位同学对于这篇小说的疑问。
    小语:这棵树没有到达大海,没有实现愿望,怎么能说:“早已实现了梦想”呢?
    小文:文章最后说“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请你结合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思考,谈谈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4)本文是一篇寓言体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寓言”与“寓言体小说”的主要区别。
    三、书写
    13.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四、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讲的是对自然要取之有时、取之有度。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①观点明确,论证严密。使用恰当的材料支持观点,展开论证。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②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漪 遨 yán àng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部分相一致,叠加。叠加:指的是使预先成并存储的图形、属性特征等被调用并叠合在一个基本图形上的过程或方法。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第一处用“叠加”适合。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融合: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第二处用“融合”合适。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第三处用“流光溢彩”合适。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第四处用“赏心悦目”合适。
    故选:D。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并列短语先后的语序不当,将“杀死很多生物”移到最后;
    B.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了“缺乏”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公共认同”后补上“的底线意识”;
    C.有误,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将表达意思说反了,应删掉“不”;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为连续发问,“为先”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B.有误,引号也有停顿作用,连续引号之间无需用顿号,句中的三个顿号可删去。
    C.正确。
    D.有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为连续发问,“多远”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表述一层完整的意思,“心思”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故选:C。
    【点评】平时学习要掌握各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雨果是法国人。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士为知己者死
    (2)君子淡以亲
    (3)忽复乘舟梦日边(重点字:乘)
    (4)月是故乡明
    (5)暂凭杯酒长精神
    (6)拥毳衣炉火(重点字:毳)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分析】《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煤的对话》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显得新颖而又亲近。这首诗虽短,却耐人寻味,内涵博大,意境深远。《礁石》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答案:
    (1)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
    (2)煤:中华民族有像煤一样的历史,有煤所遭受的灾难,曾经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礁石:海浪无休止地扑向礁石,但礁石“依然站在那里”,象征虽遭受种种困扰和挤压,但依然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阅读欣赏
    8.【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CD.正确。
    B.有误,“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错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赏析本词可从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这首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词人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我认为本诗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答案:
    (1)B
    (2)①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②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③情怀乐观而旷达;④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⑤语言如行云流水。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出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CD.正确。
    B.有误,“化静为动”有误,这些描写本身就是动态的;“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理解有误,还有在乱石滚动的环境中前行。
    故选:B。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诗人一开始就写到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中间写到“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通过写边塞之地的极寒以及黄沙漫天,斗大之石被风吹起等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以此来衬托唐军将士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写的是“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碰撞”。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通过写典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也表现出士兵们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答案:
    (1)B
    (2)通过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唐军充满不畏苦寒与艰险,斗志昂扬及高昂的爱国的精神;通过典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士兵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分析】参考译文:
    (甲)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
    ①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②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到实地探求考察,如今并没有叫做荇溪的溪流。再向滁州人打听,人们都说:这条小溪就是荇溪。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荇”字为“菱”字。这种说法于理是讲得通的。
    ③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的雅兴呢?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④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⑤世间事物当中那些出奇的,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的耳目所及之处,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这个故事可以作为对富贵之人的告诫。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回自己家里去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据此断句为: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负,背。
    ②句意为:这种说法于理是讲得通的。然,对的。
    ③句意为: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负,挨着。
    ④句意为: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然,……的样子。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开,散去;归,聚拢。句意为: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②中重点词语有:况,何况;欲,想要。句意为: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传统“记”文以记事为主。
    BCD.正确。
    故选:A。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可知,刘金安置菱溪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从“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可知,欧阳修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
    (6)本题考查主旨把握。《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从乙文“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可知,欧阳修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由此可见,本文和《醉翁亭记》都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案:
    (1)A
    (2)①背;②对的;③挨着;④……的样子。
    (3)①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②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
    (4)A
    (5)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欧阳修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
    (6)甲文中作者和滁州百姓一同出游,官民同乐;乙文中,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为了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两文都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开头两段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第③至第⑤段从消极方面论述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最后,第⑥段从积极方面论述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这个标题只揭示了文章论题,没有揭示文章的论点。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ABC.三项都是从正面来论述的;
    D.是从反面来论述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结合“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分析,首先提出观点: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结合“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分析,接着论述了怀疑的精神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分析,采用举例论证,论述了不停地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不能任意调整。第一个“常常”后面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的前提,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答案:
    (1)C
    (2)D
    (3)首先提出观点: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接着论述了怀疑的精神的内涵及作用。最后采用举例论证,论述了不停地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不能。四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了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2.【分析】本文记叙了在寻找梦想的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这些情节,从某种程度上反衬小说“主人公”坚定梦想、不忘初心。小说通过叙述种子追求梦想的经历告诫世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欢乐、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同样精彩和绚烂。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梳理。“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它下定决心: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可概括出坚定了寻找蔚蓝大海的梦想的决心:“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小伙伴大声呼喊:‘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七嘴八舌:“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那里只有孤独和苍凉。”那颗种子依然沉默,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可概括出他依然充满对蔚蓝大海(梦想)的向往:‘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行走,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可概括出中途因石头挡住去路,小雨使其扎根发芽,悲伤难过甚至抱怨:‘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可概括出那棵树长成了一棵可以收留小鸟并听他们讲故事的大树,特别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不再寂寞悲伤,变得坦然而欣慰。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滑力,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分析,白头鸟的出现,引出了树与鸟的一番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时光中的远方”“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分析,树正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明白了存在的价值,变得坦然而欣慰;白头鸟的话语,为树的最后醒悟做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合情合理。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棵树经历了追求梦想的过程,虽然没有最终见到大海,但它追求梦想的初心不变,并且持之以恒,这种逐梦的精神难能可贵,即使自己没有最终实现梦想,但它已经成了真正的追梦者。同时,它的逐梦让它在高山之上茁壮成长,成了一道受人尊崇的独特风景,成了他人心中渴望见到的远方和梦想。小说通过叙述种子追求梦想的经历告诫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欢乐、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同样精彩和绚烂。
    (4)本题需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解答本题先理解“寓言”和“寓言小说”的区别,然后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主题思想等方面分析,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或几个道理;寓言小说则通过具体完整的情节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本文则通过“主人公”追求梦想的具体经历,表现世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从人物形象来看寓言中的形象都是单薄的,不够丰满;寓言小说中的形象则是立体的、丰满的。如本文中的“主人公”不但形象鲜明,而且生动形象、有血有肉。从叙事方式看,寓言一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概括故事;寓言小说则运用小说创作的手法详细叙述故事,并通过多种手法刻圆形象。如本文中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加以刻画的,同时还穿插有景物描写等手段。寓言所讽刺或劝诫的道理往往在故事结尾直接点明:寓言小说则将丰富而深刻的主题蕴含在故事之中。
    答案:
    (1)①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就坚定了寻找蔚蓝大海的梦想的决心;②两批种子分别在中途停下来并劝它留下,它保持沉默,依然充满对蔚蓝大海(梦想)的向往;③中途因石头挡住去路,小雨使其扎根发芽,悲伤难过甚至抱怨;④长成了一棵可以收留小鸟并听他们讲故事的大树,特别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不再寂寞悲伤,变得坦然而欣慰。
    (2)交代了这棵树的成长状态,暗示梦想对成长具有巨大的促进力量;描绘了这棵树慢慢接近自己梦想的过程,启示人们坚持下去,梦想也许会以另外一种姿态靠近你;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3)白头鸟的出现,引出了树与鸟的一番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树正是受到白头鸟的启发,明白了存在的价值,变得坦然而欣慰;白头鸟的话语,为树的最后醒悟做了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合情合理。
    (4)①寓言所表现的道理是极为简单的,寓言小说则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呈现出具体的道理。②寓言的形象所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是比较单薄的,寓言小说则是展现出全方位的立体式人物特点,人物特点极为丰满。③寓言一般在表现手法上都是通过最为常见的修辞来进行概括。④寓言小说则是通过系统式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征来呈现出具体故事以及人物的形象。⑤寓言讽刺的内容是一种劝诫性的,在结尾点明。寓言小说则是通过全文内容进行系统表达,主题蕴含在情节与故事之中。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三、书写
    13.【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解答】答案: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
    四、写作
    14.【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一、审题:荀子与《吕氏春秋》中的言论,均在强调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要有所节制,取之有时,取之有度。荀子以斧斤不入山林为例,强调对自然界的破坏应有所限制;而《吕氏春秋》则以竭泽而渔为例,指出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本文将探讨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立意:1.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存之源,但人类对其过度利用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2.人类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生态平衡和经济的健康发展。3.珍视自然、取之有度是人类对自然、对后代、对经济负责任的表现。三、构思:1.引论:简要介绍荀子和《吕氏春秋》中的言论,引出本文观点——对自然要取之有时、取之有度。2.本论:从三个方面阐述“珍视自然、取之有度”的必要性。3.结论:总结观点,呼吁人们采取行动,珍视自然、取之有度,为我们的蓝色星球贡献一份力量。
    【解答】
    珍视自然,取之有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阳光、水源、土壤,这些自然的恩赐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珍视自然,取之有度。
    首先,珍视自然,取之有度是我们对后代负责任的表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加以节制,过度消耗,那么我们的后代将无法享受到这些资源带来的恩赐。就像《流浪地球》中描绘的未来世界一样,由于人们过度开采和破坏地球,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生命无法生存。因此,我们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为后代考虑,保护好自然资源。
    其次,珍视自然,取之有度有利于生态平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和破坏生态环境,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就可以让更多的物种得以生存,让地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珍视自然,取之有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过度采伐森林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影响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捕猎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珍视自然、取之有度是我们对自然、对后代、对经济负责任的表现。只有当我们珍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时,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我们的蓝色星球更加美丽、更加繁荣。让我们行动起来,珍视自然、取之有度,为我们的蓝色星球贡献一份力量!
    【点评】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使用的例子和论证方法得当,很好地支持了其观点。同时,文章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易于理解,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共1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