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9《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9《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页
    9《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共5页。
    识字与写字: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认识“端”“独”等13个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通过观察结构、关键笔画,进行描红、仿影、临写等过程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阅读与鉴赏: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读好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习俗、来历。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箬竹叶、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竹叶、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表达与交流:能用“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竹叶、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认识“端”“独”等13个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通过观察结构、关键笔画,进行描红、仿影、临写等过程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读好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习俗、来历。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箬竹叶、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竹叶、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趣猜节日 读准课题
    1.看春节饺子、元宵汤圆、中秋月饼等图片,猜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学习生字“节”,读准音、记住字形。
    2.教师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粽子又叫端午粽。
    今天,我们来学习《端午粽》。
    师生共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和新偏旁:“牛”字不出头就是“午”。新偏旁“立、米”仔细观察偏旁和汉字“立、米”有什么不同。记字形:人立正为“端”,“粽”用米包。读准课题。
    任务二: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为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任务三:朗读指导,分类识字
    (一)认读识字
    1.读准词语: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分类识记生字
    (1)加一加,比一比来识字:间 分 据 念 总 短 知
    ①读准字音。
    ②思考怎么记住“间 分 据 念 总”字形(主要用加一加的方法。)
    ③比一比记住“短、知”:“知”道了要大声说出来;和小豆子一样“短”小。遇到相似地字比一比记住它们。
    (2)借助字理学习“肉、米”字
    ①出示“肉”图画、甲骨文、小篆、楷体。
    ②出示“米”图画、小篆、楷体。认读
    (3)看图学习“豆、带”
    ①出示图片及词语:青豆 土豆 豆角 红豆
    ②出示图片及词语:飘带 皮带 海带 带鱼
    (二)读好句子停顿
    1.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①自己读一读,想一想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里面裹着什么?中间有什么?
    ②出示:
    (青青)的箬竹叶包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栆
    读一读短语,放到句子时可以稍作停顿。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③教师范读,学生听,同桌互读、指读。
    2.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①自读,想一想,句中的停顿。
    ②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教师范读,学生听,同桌互读、指读。
    任务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篇课文有几小节?(4小节)
    2.分组读,一组读一个自然段。
    3.交流,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读第二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任务五:品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课文第一节,思考:外婆为什么盼着我们回去?
    1.自读。指读(注意“一”的变调。)
    2.交流。带着幸福感读课文。
    (二)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
    1.自读。
    2.①交流:哪句话写了粽子的样子?
    ②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③包粽子用哪些材料?
    ④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吗?出示图片及词语:
    箬竹叶 糯米 枣
    ⑤它们什么颜色?(指生说。)
    比较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栆。
    ⑥出示粽子图,象作者一样从外到里,用上叠词介绍粽子。
    3.煮熟的粽子又是怎样的?
    ①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掀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②交流粽子的味道。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
    ③出示:
    又黏又甜的( 粽子)(发现这样的词语同时说出一个事物两个特点。)又黏又甜的( 粽子 )
    又白又胖的( )
    又细又长的( )( )( )想一想,说一说,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4.小结:外婆包的粽子色、香、味俱全。齐读,感受粽子的特点。
    (三)读第三节,思考:外婆包的粽子只有一种吗?还有哪些花样?
    1.自读、交流。
    2.我们吃粽子时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发现的?“美滋滋”。你在生活中有过“美滋滋”的经历吗?读出“美滋滋”的心情。
    3.外婆为什么还要我们带回去?
    (分给邻居吃。外婆还教会我们学会分享。)
    4.外婆包粽子心情美滋滋,我们吃粽子心情美滋滋,邻居吃到我们送的粽子心情美滋滋。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心情。
    (四)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
    1.自读。
    2.交流。理解“据说”:一种说法。因为年代久远,关于“端午节”来历有很多种说法,这只是一种说法。课后可以去搜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一些资料。
    任务六:认真观察 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认读,梳理生字结构。
    2.仔细观察“米、分”,有什么发现?“米”独体字,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撇点要舒展。“分”上下高矮差不多,上面“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展评:评价从正确、规范、整洁几方面关注,规范方面主要从关键笔画方面进行评价。
    任务七: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给家人听。
    2.在写字本上把生字再写两遍。
    3.向家人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来历等。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识字,初读,读文,指导读好长句子,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