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1页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2页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溶液-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的概念与特征,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质质量分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2)基本特征:
    ①_________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_________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既不沉淀,也不分层。
    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含_________物质。
    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热:_________(固体)、_________(液体)等。
    (2)溶于水吸热:_________等。
    (3)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_________、蔗糖等。
    考点二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
    (1)溶质: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2)溶剂: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3)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______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是溶剂。
    (2)液体和液体混合——_________为溶质,_________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_________是溶剂。
    (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_________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3.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100%。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_________。
    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降低温度
    2.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
    (2)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_________。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_________;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曲线
    (1)意义
    ①点: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线: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_________。
    ③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_________且有未溶晶体。
    (2)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如NaCl(海水晒盐)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②降温结晶(冷却__________________,如KNO3):只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题型01 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大理石
    2.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稀饭B.番茄蛋汤C.酸奶D.淡盐水
    3.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A.均一、稳定、无色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
    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题型02 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的现象
    4.下列固体物质加入适量水中,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B.C.D.
    5.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使 U 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C.氯化钠固体D.硝酸铵晶体
    6.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将烧杯内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100℃
    题型03 乳化现象
    7.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洗涤方式的主要原理不属于乳化的是
    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洗发露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8.以下清洗仪器方法中,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试管壁上的碘
    C.用洗洁精清洗试管壁上的植物油
    D.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
    9.去污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下去污方式中,有一种去污方式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
    A.水洗衣服B.洗洁精洗碗C.汽油洗油漆D.炉灶清洁剂洗油污
    考点二溶液的组成
    题型01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硫酸B.生理盐水C.蔗糖溶液D.碘的酒精溶液
    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溶质的是
    A.氯化钠、食盐水B.碘、碘酒
    C.氯化氢、盐酸D.氧化钙、石灰水
    题型02 溶质质量分数
    4.关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50克该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克
    B.从100g该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D.100g水中溶有10g氯化钠
    5.海水淡化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膜技术的引入使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如图对酯酸纤维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通过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6.农业上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7.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B.⑥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①~⑥项实验操作均正确
    D.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题型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就能成为饱和溶液
    B.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C.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与85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3.25℃时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
    C.D.
    题型02 溶解度曲线与结晶
    4.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150g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5.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都是可溶性物质
    B.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形成105g溶液
    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多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大
    C.t2℃时,欲配制1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的质量为60g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泥浆水C.碘酒D.植物油
    2.将100g10%的食盐水变为5%的食盐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温B.加50g水C.加90g水D.加100g水
    3.(新情境——功能饮料)如图是某品牌“一摇冰”功能饮料,该饮料罐在夏天能制冷,罐底中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蔗糖D.硝酸铵
    4.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A.氯化铁B.氯化亚铁和氯化氢C.氯化亚铁D.氯化氢
    5.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B.
    C.D.
    6.农业上可以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B.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
    C.配制时所用烧杯内有水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溶液洒落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C.用酒精清洗试管内壁残留的碘单质,所得混合物是溶液
    D.将5.0 g熟石灰与95 mL水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8.若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9.室温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

    温室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A.50gB.35gC.30gD.25g
    10.(新考法——新信息)《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豆汁属于混合物
    B.煮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1.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没有变化
    B.30℃时,100g水最多溶解的KNO3比NaCl多
    C.40℃时饱和KNO3溶液降温到10℃可析出晶体
    D.蒸发结晶可除去KN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Cl
    12.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这样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查阅资料】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交流与表达】
    (1)本实验除了使用下列玻璃仪器外,还缺少一种多次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密度为1)的烧杯里,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粗盐的质量,读数如下图所示,其质量是_________(填选项)。

    A.0.2gB.1.2gC.2.8g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_________,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实验中是通过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而不是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获取食盐晶体,其理由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3g,则其产率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实验得到的精盐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3.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21.0g、9.6g、37.2g。]

    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写出用稀盐酸检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___。
    ②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理由是。

    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_________。
    (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参考答案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②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既不沉淀,也不分层。
    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含两种物质。
    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液体)等。
    (2)溶于水吸热:硝酸铵等。
    (3)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食盐、蔗糖等。
    考点二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液体和液体混合——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3)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3.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若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2.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1)意义
    ①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②线: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③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_。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晶体。
    (2)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如NaCl(海水晒盐)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②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只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题型01 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1.A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选项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B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C选项错误;
    D、大理石不溶于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选项错误。
    故选:A。
    2.D
    【解析】A、稀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番茄蛋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淡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A、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透明液体,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蓝色、透明溶液,故C正确;
    D、硫酸铜溶液是澄清、均一、稳定、透明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02 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的现象
    4.A
    【解析】A、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无明显吸放热,溶液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解析】A、生石灰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温度上升,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会导致 U 形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上升,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会导致 U 形管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瓶内气体既不收缩也不膨胀, U 形管内液面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会导致 U 形管内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A、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所以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说法正确;
    B、试管被水包围着,受热面积大,所以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说法正确;
    C、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若试管底部接触到烧杯底部,受热就不均匀了,说法正确;
    D、将烧杯内的水换成食盐水,食盐水沸点一般高于100℃,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会高于100℃,说法错误。
    故选:D。
    题型03 乳化现象
    7.A
    【解析】A、汽油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该选项符合题意;
    B、洗发露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头发上的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面奶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皮肤上的油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
    B、用酒精清洗试管壁上的碘,是因为酒精能溶解碘,是利用溶解原理;
    C、用洗洁精清洗试管壁上的植物油,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原理;
    D、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是因为食盐能溶于水,是利用溶解原理。
    故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C。
    故选:C。
    9.D
    【解析】A、水洗衣服不涉及化学性质,属于物理方法,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去除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乳化是物理变化,洗洁精洗碗属于物理方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去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汽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汽油去污原理是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汽油洗油漆属于物理方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类,脂类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酸盐和醇类,高级脂酸盐和醇类都易溶于水,浸入水中,衣物上的油污就消失了,达到了去油污的效果,炉灶清洁剂洗油污属于化学方法,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二溶液的组成
    题型01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D
    【解析】A、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硫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氯化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剂是水,溶质是蔗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A、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故A错误;
    B、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故B错误;
    C、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故C正确;
    D、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A、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A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B不符合题意;
    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C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不是氧化钙,溶剂是水。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02 溶质质量分数
    4.A
    【解析】A、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50克该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0g×10%=5g,故A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是10%,故B错误;
    C、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含有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ze 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g:90g=1:9,故C错误;
    D、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100g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故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醋酸纤维膜在该过程中起到类似“过滤”的作用,可以将海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除杂,据此回答。
    【解析】A、根据膜分离对海水淡化的原理可知,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水分子可以透过膜,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膜,溶质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加压后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右侧水的质量变小,溶剂质量减少,故B正确;
    C、由于加压后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右侧水的质量变小,溶剂质量减少,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膜,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
    D、由于加压后水分子可透过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右侧水的质量变小,溶剂质量减少,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膜,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该仪器需要用到。A不符合题意;
    B、溶解需要在烧杯中进行,该仪器需要用到。B不符合题意;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过滤,则不需要使用漏斗,该仪器不需要用到。C符合题意;
    D、溶解过程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该仪器需要用到。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A、③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的溶解,故正确;
    B、⑥读数时应该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操作正确,故正确;
    C、②操作中,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图示操作错误,故错误;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故正确;
    故选:C。
    考点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题型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B
    【解析】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则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说法正确;
    B、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有氢氧化钙析出,不能继续溶解氢氧化钙,说法错误;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如采用改变温度温度、增加溶质等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B。
    2.D
    【解析】A、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就能成为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种类,所以不能比较溶质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没有指明温度和溶质的种类,所以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20℃时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与85克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C
    【解析】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图像起点不为0,故A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起点不为0,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质质量不断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溶质质量起点不为0,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质质量不断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溶质质量起点不为0,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质质量不断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溶质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02 溶解度曲线与结晶
    4.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说法正确;
    B、烧杯②经充分搅拌后烧杯底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设加水的质量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需加水150g,说法正确;
    D、t1℃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相当于增加溶剂的质量,氯化钾会溶解,硝酸钾也会溶解,烧杯中没有剩余固体,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解析】A、2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其为易溶物质,硝酸钾、氯化钾均属于易溶物质,不符合题意;
    B、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此时50g水可溶解110g÷2=55g硝酸钾,形成55g+50g=105g溶液,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多,若氯化钾溶液质量较大,则可能氯化钾溶液析出晶体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A、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曲线与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t1℃时甲的溶解度与乙的溶解度相同,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曲线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线,即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题文中没有明确两种物质的溶液的状态,则无法判断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t2℃时16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所以t2℃时,欲配制1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的质量小于60g,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选项正确。
    故选:D。
    1.C
    【解析】A、蒸馏水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泥浆水是泥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属于溶液,错误;
    C、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C、植物油属于乳浊液,错误;
    故选:C。
    2.D
    【解析】A、降温可使食盐溶解度减小,但因未明确原溶液的温度,也未知该温度时食盐的溶解度,因此无法判断降温是否能析出食盐晶体、是否可把10%的溶液变成5%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原溶液中100g10%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为,加5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为150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加9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为190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D、加10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为200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符合题意;故选:D。
    3.D
    【解析】“一摇冰”饮料需要固体溶于水吸热。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正确;故选:D。
    4.B
    【解析】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亚铁和过量的氯化氢,故选:B。
    5.B
    【解析】A、有些反应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如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些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如红磷燃烧,即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浓溶液与饱和溶液不是并列关系,选项关系错误,故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氧化合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个元素是氧的化合物,所以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选项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物质包括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选项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解析】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称取的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高,实际取水的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
    C、配制时所用烧杯内有水,水的量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溶液洒落,溶液是均一的,不会改变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B。
    7.C
    【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蔗糖溶液中存在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不存在离子,因此蔗糖溶液不导电,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碘能溶于酒精,用酒精清洗试管内壁残留的碘单质,所得混合物是溶液,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将5.0 g熟石灰(氢氧化钙)加入95 mL水充分搅拌,氢氧化钙不一定完全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未知,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C。
    8.B
    【解析】A、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的质量分别会不变、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的质量分别会不变、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B
    【解析】加入75g水时,25g某固体完全溶解,若形成的溶液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若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大于33.3g。加入50g水时,25g某固体未完全溶解,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因此该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3.3g≤S<50g,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解析】A、豆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还含有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煮盐的过程为氯化钠溶液的浓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蒸干”涉及的操作是蒸发结晶,溶剂水被蒸发,得到盐,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符合题意。故选:D。
    11.C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平缓”型,但依旧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NaCl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即30℃时,100g水最多溶解的KNO3与NaCl一样多。B不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KNO340℃时的溶解度远大于10℃时的溶解度,所以40℃时饱和KNO3溶液降温到10℃可析出晶体。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除去KN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Cl用降温结晶法。D不正确。
    故选:C。
    12.(1)玻璃棒(2)B(3)加热(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5)86.8%(6)混合物
    【解析】(1)粗盐提纯实验步骤及所需玻璃仪器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酒精灯、玻璃棒),故还缺少玻璃棒;
    (2)由图可知,称量的粗盐的质量为:1.2g。故选B;
    (3)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通过蒸发所得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而不是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获取食盐晶体;
    (5)如果最后得到精盐的质量为3.3g,则其产率为:;
    (6)实验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13.(1) 1
    (2)防止碳酸氢钠分解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二氧化碳/CO2
    (3)方案1:设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或方法2:设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解析】(1)①由于20℃时,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21.0g,则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和碳酸氢铵的质量为3.6g、2.1g,则结合图中所加入固体的质量,可知实验1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由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碳酸氢钠会分解为碳酸钠。
    ②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铵。
    ③由流程可知,该流程中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得到二氧化碳,则可循环的物质有氯化钠和二氧化碳。
    (3)见答案。

    相关试卷

    专题11 金属和金属材料-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金属和金属材料-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合金,防止金属锈蚀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燃烧和灭火-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燃烧和灭火-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的定义及条件,燃烧条件探究和粉尘爆炸实验,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化学式和化合价-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08 化学式和化合价-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专项训练(沪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右下角数字的意义,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