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雁归来》教案备课素材-【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72387/0-1708478139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7《大雁归来》教案备课素材-【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72387/0-17084781393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轻松备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解文章主旨,把握说明顺序。
2.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说明事物,赏析本文富有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语言。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方法指导
1.抓住大雁归来的种种细节,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赏析具体语句,学习文章中采用的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课下阅读《沙乡年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大雁,一种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也是一种益鸟。“归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在作者心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又透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沙乡年鉴》是他最有名的著作,这部著作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背景资料
为了更好地研究生态平衡,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农场。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是他对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而《大雁归来》就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字音识记
1.重点字
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xǐ) 狩猎(shòu) 稀疏(shū)
环颈雉(zhì) 滑翔(xiáng) 盘旋(xuán) 半蹼鹬(pǔ yù) 沼泽(zhǎ)
瞄准(miá) 凋零(diā) 弥漫(mí) 赌注(dǔ) 喧嚷(xuān)
2.多音字
晃
角
曲
(huǎng)晃眼 (qū)曲线 (jiǎ)号角
(huàng)晃动 (qǔ)曲目 (jué)角色
丧
悄
悄
(sàng)丧失 (qiā)静悄悄
(sāng)奔丧 (qiǎ)悄然
字形辨识
泽(zé)沼泽 嚷(rǎng)喧嚷
择(zé)选择 壤(rǎng)土壤
铎(duó)木铎 攘(rǎng)煕熙攘攘
喧(xuān)喧哗 霭(ǎi)雾霭
暄(xuān)寒暄 蔼(ǎi)和蔼
渲(xuàn)渲染 谒(yè)拜谒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邀请: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迁徙:迁移。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近义词辨析
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相同点:都含有“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之意。
不同点:“目空一切”侧重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看不起,强调骄傲自大,程度较重。
“目中无人”侧重指看不起人,程度较轻。
辨析:
1.他原本就不是一个 的人。留学几年归国后,他更没有仗着自己的学历 。
缄默一沉默
相同点:都有“不说话”的意思
不同点:“缄默”侧重指有意识地沉默,多用于书面语。“沉默”侧重指没话可说或不爱说笑,既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辨析:
2.下官官拜拾遗,职当谏诤,眼见朝廷多故,岂容 不言?
3.大家都在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而争论不休,只有他站在一旁 不语。
答案:1.目中无人 目空一切2.缄默3.沉默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大雁归来——报春的使者
珍爱
春雁:争论 低语
热爱自然
保护动物
喜爱
大雁归来
孤雁:抑郁 伤心
大雁的鸣叫极
群雁:喧闹 谈论
敬佩
大雁的联合——全球一体
主题点睛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回归情形、日常生活及其联合观念,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启迪人们:应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疑难突破
1.本文是如何将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起来的?
本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大雁。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都按照大雁活动的过程,有层次地细致描绘,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而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如飞行路线的曲直、对雁队的数量的分析等向读者分享了作者的发现之乐。另外,文中还充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声调忧郁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南由衷喜爱,并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笔墨中饱含深情。
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价值?
“一种作者在《沙乡年鉴》中提出,要建立’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这使得他成为环境生态伦理学的先驱。伦理学本来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者由人间的伦理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从这种观念出发,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还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写作借鉴
1.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如“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这种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一样。
2.知识性、抒情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文章虽短,却记叙了不少关于大雁北归的知识,如大雁归来的时间、地点。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为大雁担惊受怕,为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更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作者对大雁的一切生命活动,从觅食到鸣叫,无不由衷喜爱,或直抒胸臆,或含蓄抒情。在文章深切的情感背后!是作者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江苏连云港期中)文中“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 200英里的赌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考点: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迁徙的大雁的习性与人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表现出大雁的迁徙是坚定不移的。
(江苏连云港期中)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岛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考点:理解句子含义)
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激发了爱鸟者的感伤人们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见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却有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
【答题技巧】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子含义。②抓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③抓住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来理解句子含义,留心那些揭示句子含义的修饰、限制成分。④联系上下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句子含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仿写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应对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优质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