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抛体运动1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抛体运动1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设计思想
就《曲线运动》的知识点而言,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大胆猜想,进而又通过实验直接验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遵循科学实验的探究方法,即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在问题发现的环节上,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体会知识获取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知道曲线运动的概念,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且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节是整章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有两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基本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知识。但学生在此前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理想化的直线运动,生活中更普遍的却是曲线运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认识,可以尝试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时,有的同学可能设计思路不明确或是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教师需适当引领,提示,指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概念。
(2)明确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认识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明确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
(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特殊到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3)极限思维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
会标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归纳总结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难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如何让学生获得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六、教学过程
曲线运动
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必修2》的学习。(此处放幻灯片第1张)
下面由这辆小火车带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哪位同学来画一下小火车的运动轨迹?
好,这位同学画的很到位,来,奖励这位同学一个橘子(将橘子抛给这位同学)。
【问题提出环节】
问题一:小火车的运动和刚才橘子在空中的运动,从轨迹上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曲线。
师:对,我们把这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之为曲线运动。(此处放幻灯片第2张)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此处放幻灯片第2张图片),大到宇宙中的天体,小到核内电子,(此处放幻灯片第3张)曲线运动比我们之前学习的直线运动,存在更为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运动进行一番研究。
问题二:同学们觉得,研究曲线运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开放性问题)
生: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轨迹,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等
师:很好。(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方面确实都值得研究,我们不妨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二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其他的,我们会在稍后的几节课中慢慢学习。(此处放幻灯片第4张)
问题三:大家觉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验:一是水滴从旋转的雨伞上飞出;二是砂轮打磨钢铁产生的火花。(此处放幻灯片第5张)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观察到这个问题,我们用由电机带动的盘转,代替旋转的雨伞,大家仔细观察,水落上去后飞出的方向特点?我们再让这个盘子竖直转动,代替转动的砂轮,看看带起的水花飞出的方向?
师:大家依据观察到现象,分析两次水花飞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从切线方向出来的。
师:很好,说明大家观察还是很仔细的。那么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是特例还是曲线运动方向的共性呢,是不是一般的曲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也是沿切线方向的呢?为此,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此处放幻灯片第6张,实验一)(回到导学案:活动探究(1))
【问题解决环节】
探究活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实验器材:玻璃球,倾斜槽,清水,水写纸,泡沫弯轨道
实验目的:验证曲线运动的速度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
实验过程:将沾水的玻璃球放入倾斜槽,,让其沿着泡沫弯轨道在水写布上做曲线运动,小球从A点离开轨道后,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轨迹特点;将可移动部分加上,固定好,再次释放沾水小球,观察小球从 B处离开轨道后的轨迹特点。
实验现象:通过两次实验,发现玻璃球在水写布上A、B两点的速度方向,均为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找学生展示的实验成果,并激发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此处放幻灯片第6张,实验一的实验结论)
【问题感悟环节】
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刚才的结论。那么,除实验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呢?讨论这一问题时要明确一个数学概念——曲线的切线。质点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过A、B两点作直线,这条直线叫做曲线的割线。从A到B它的物理意义就是质点的位移,从而也就知道了它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当B点逐渐向A点移动,这条割线的位置就不断变化,当A点非常接近B点时,这条割线就将与过B点的切线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质点在B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方向。(此处放幻灯片第7张:B→A逼近图)师:此处我们用到了什么样的物理方法
生:极限思维
师:大家观察,过A点和过B点,做的切线方向是否相同?
生:不同。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师:速度方向改变的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处放幻灯片第7张,曲线运动特点)
速度改变了,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具有了加速度,加速度由力决定,说明了物体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
【问题提出环节】
问题四:大家手边有一个乒乓球,当给乒乓球一个初速度,让其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则乒乓球做什么运动?
生:匀速直线运动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力不等于零,那么,它的运动方向和力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做曲线运动了呢?
大家利用手里的乒乓球,让它做直线,曲线,多试验几次,画出运动方向,受力情况,分小组讨论, 探究一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此处放幻灯片第8张,实验二)
找同学上黑板画出直线,曲线,解说如何操作的
再找同学上黑板,画出几点的速度方向,受力情况
实验结论: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此处放幻灯片第8张,实验二结论)
这样,我们就把本节课两大问题给解决了,大家继续观察刚才分析的这个图,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力所处的位置
生:轨迹被在速度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之间,且向力的一侧弯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此处放幻灯片第9张,轨迹特点)
【学以致用环节】
师:很好,这节课大家收获了不少,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视频中这个现象呢?(此处放幻灯片第10张,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这位老师后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泥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由同学来回答(此处放幻灯片第11张,自行车挡泥板图片)
七、练习
(此处放幻灯片第12张,13张)由同学来回答
八、课堂小结(由同学来完成)(此处放幻灯片第14张)
1.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运动轨迹特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在力与速度之间,向合力所指的一方弯曲。
九、课后作业(此处放幻灯片第15张)
课本P5的第1题,第5题
十、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是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时刻在变化
3、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曲线运动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抛体运动1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知识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