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单元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课件,共4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时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CONTENTS 教学目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问题的说明方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看看作者想要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说明什么问题。学情回顾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阐述事理的方法,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3.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习目标字音字形必记字词铱( ) 潮汐( ) 尘埃( ) 抵达( ) 劫难( ) 趋势( ) 陨石( ) 追溯( )膨胀( ) 二氧化硅( )yīāidǐxījiéguīqūyǔnpéngzhàngsù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抵达:到达。劫难:灾难;灾祸。验证: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词义理解必记字词排斥: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大。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1.划分文章层次。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第二部分(1-6)介绍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撞击说”的成立。第一部分划分层次初读课文自主探究初读课文1.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撞击说火山说2.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表面上实际上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精读课文分析讨论①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1)科学的实验证明①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②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2)有力的事实证明①在某些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的地区发现了斯石英。②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3)严密的推理证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陨石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分析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举例子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作比较(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1)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本文的语言严密而准确,主要体现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请分析下面的句子。“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品味语言(2)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这篇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得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星撞击地球的结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被压扁的沙子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火山说分析问题斯石英形成原理——沙子受到巨大压力 逻辑顺序肯定“撞击说”斯石英出现地点否定“火山说”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麦克霍恩等研究证明岩层中存在斯石英中的原子排列火山携带的斯石英被转化火山活动地区没有发现过斯石英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教材课后习题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二、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说明性文字,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吻合的,以此证明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可能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3.即非常纯的沙子。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破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外,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从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