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下图为长江流域某学校同学在节假日观看手机天气APP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节假日可能是( )
A. 暑假B. 国庆节C. 寒假D. 元旦
2. 该同学所在城市可能是( )
A. 上海(122°E)B. 南京(118°E)C. 武汉(114°E)D. 重庆(106°E)
3.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该日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全天低温寒冷B. 全天艳阳高照
C. 部分时段暴雨D. 整日浓云阴雨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日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计算昼长=日出-日落=13小时11分,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暑假符合题意,其余三个节假日太阳均直射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5:34+1/2昼长≈12:09,则其位于120°E西侧;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可以推测该地经度在118°E附近,可能为南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由第1题分析可知,此时昼长夜短,应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由图中生活建议“脸部控油”“增强防晒”可知,该日高温、光照强烈;由图中生活建议“适宜室内运动”“不宜洗车”“不宜高速行驶”可知,有特殊天气,结合季节可知,当日可能有暴雨等特殊天气,C正确,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长=日出-日落。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该岛年平均气温22-30°C,岛屿降水区域差异大,最少的地区550mm左右,最多可达2000mm。图为海地岛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分布热带雨林景观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5. 影响该岛屿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B. 大气环流C. 纬度位置D. 洋流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年均温22-30°C,可知地处热带,由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地处东北信风带,图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丙地位于岛屿的东北部,山脉的东北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景观,甲、乙、丁位于山地背风地带,相较于丙地,水汽并不充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岛屿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的,岛屿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侧位于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之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ABD错误;岛屿纬度差异并不大,岛屿景观差异与纬度关系不大,C正确。故选C。
【点睛】 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差异直接受气候的影响,而气候又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纬度位置是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重要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1虚线处的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四海区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7. 以下有关北印度洋海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冬季从我国南下到东非的货船经过该海域时逆风逆水
C. 图示季节②海域附近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D. 图示季节③海域附近洋流受季风与陆地轮廓影响大致自北向南流
8.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相互影响过程。大气向③海域输送能量最多的月份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答案】6. A 7. D 8. C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温线可知,图1虚线处的洋流为南半球暖流,①海域为南半球暖流,A正确;②③④位于北半球,BCD错误。所以选A。
【7题详解】
北印度洋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夏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错误;冬季从我国南下到东非的货船经过该海域时顺风顺水,B错误;图示季节②海域附近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寒流,C错误;图示季节③海域附近洋流受季风与陆地轮廓影响大致自南向北流,D正确。所以选D。
【8题详解】
大气向海水输送能量最多的月份应为风力最大的月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7月收西南季风影响,风力最大,大气向海水输送能量最多,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风力较小,大气向海水输送的能量较少,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西南季风是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夏季风,以印度夏季风最为典型。来源于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向东,可影响到中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
表碛的厚度对冰面消融起着加速或抑制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科其喀尔冰川位于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部,其末端海拔3000m左右,地势相对开阔,6~9月平均气温6.8℃,地形上利于消融、理论上也应该是冰川消融最强烈的部位。但实际的观测表明,冰川末端并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冰面湖是由差异消融在冰川表面形成的湖泊,当封闭的冰面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冰面湖会出现溃决。图表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9. 冰川推进过程中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使周边地区的气候变暖B. 形成独特的流水地貌
C. 摧毁沿途地区的植被D. 促进土壤发育过程
10. 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 表碛厚度大B. 冰层厚度大C. 太阳辐射弱D. 地形坡度大
11. 推测冰面湖形成和消亡的过程是( )
①冰面湖溃决,引发冰面湖消亡②冰川表面的消融速度存在差异③高出湖水面的下游冰体不断融蚀出现缺口
④冰面湖的岸边不断融蚀⑤融消速度快的冰面形成洼地,积水成湖⑥冰川表面覆盖的表碛厚度存在差异
A. ①②⑤⑥④③B. ⑥②⑤④③①
C. ⑤①④③②⑥D. ④①⑤⑥③②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冰川不同于普通的地面,冰川的反射率高,反射部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冷,A错误;冰川推进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冰川地貌,例如U形谷,而非流水地貌,B错误;冰川推进过程中会覆盖甚至摧毁沿途地区的植被,C正确;由于气候和生物发生变化,可能会破坏甚至中断土壤发育过程,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读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可知冰川末端(海拔3000m左右)的表碛厚约200cm,表碛厚度大,表碛即覆盖在表面的堆积物,较厚的表碛使太阳辐射不能直接照射冰面,使冰川吸收的太阳辐射大幅减少,冰川消融速度慢,A正确;冰川末端的冰层厚度一般较小,B错误;不是太阳辐射弱,而是表碛物质阻挡太阳辐射作用强,C错误;地形坡度大不利于冰川沉积物堆积,冰川末端的表碛厚度应较小,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可知冰川表面覆盖的表碛厚度存在差异,表碛厚度的差异使得冰川表面的消融速度存在差异;表碛厚度较小地区消融速度快,冰面形成洼地,洼地的存在汇集了四周冰川融化形成的径流,积水成湖,冰面湖形成;当冰面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外力作用的不断进行,例如岸边的不断融蚀而使得原本高出湖水面的下游冰体出现缺口,或与冰下河道等其他通道贯通,经过冰湖水流出时的冲刷扩大造成冰面湖溃决,从而引发冰面湖消亡。所以该过程是⑥②⑤④③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碛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它是冰川消融后,以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它实质上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是我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托木尔峰位于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附近,属天山山脉中天山区,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南坡和托木尔峰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 )
A. 山地荒漠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
B 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
C. 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荒漠带
D. 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荒漠带
13. 导致托木尔峰南坡冰雪带下限远低于南迦巴瓦峰南坡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B. 降水C. 植被D. 坡度
14. 与托木尔峰南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较为相似,主要原因是南迦巴瓦峰( )
A. 纬度较低B. 人类活动频繁C. 位于湿润区D. 海拔较高
【答案】12. B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托木尔峰位于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附近;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在托木尔峰的山麓地带形成山地荒漠带;由图可知,甲自然带为托木尔峰的山麓地带,因此甲自然带对应的是山地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的升高,降水逐渐增多,随后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即乙、丙自然带分别是山地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纬度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基带气温较高;托木尔峰位于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附近,纬度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基带气温较低,根据所学知识,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故而托木尔峰南坡冰雪带下限远低于南迦巴瓦峰南坡,因此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降水量越多,冰雪带下限越低,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降水较多,而托木尔峰南坡则为背风坡,降水稀少,因而托木尔峰南坡冰雪带下限应高于南迦巴瓦峰南坡,与题意不符合,因此B项错误。植被对山地的冰雪带下限影响较小,因此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坡度越陡,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冰雪带下限偏高,而题中信息无法判断托木尔峰的坡度情况,因此D项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材料和图可知,托木尔峰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使得托木尔峰南坡的基带为山地荒漠带,而后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形成了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高山草甸带等,导致其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部相似;而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距海较近,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的影响大,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使得其迦巴瓦峰南坡基带形成了半常绿雨林带,并由此自然带的垂直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综上所述,与托木尔峰南坡相比,南迦巴瓦峰南坡位于湿润地区,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组合多样,才能形成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较为相似的垂直自然带,因此C项正确。人类活动对垂直自然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B项错误。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不是造成南迦巴瓦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排列顺序较为相似的主要原因,因此A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垂直带谱越丰富;②山体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丰富。③热量:影响同一带谱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是热量,同一带谱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高、阴坡分布海拔较低。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人口学认为,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保持人口数量长期稳定;从长期来看,若总和生育率低于2.1,则总人口数量将会下降。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之前的6.0左右,降至1990年的2.0左右,再降至2010年的1.5左右,2021年仅1.15,2022年不到1.1。随着1962—1975年高生育率时期出生人口进入老年,人口萎缩速度将明显变快。下图示意中国2000—2022年总人口年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可判断( )
A. 2012年总人口数量达到峰值B. 2022年总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C. 2012年总人口年变化量达到峰值D. 2022年总人口年变化量达到峰值
16. 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之前的6.0降至1990年的2.0左右,说明该时间段( )
A. 人口负增长B. 人口增速放缓C. 人口老龄化D. 人口红利消失
17. 下列因素中,可能导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有( )
①总和生育率下降 ②死亡率下降 ③人口迁移量下降 ④死亡率上升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15. C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示意中国2000—2022年总人口年度变化,不能反映总人口规模,由图可知,2012年人口净增加最多,总人口年变化量达到峰值,C正确,AD错误;由图可知2021年人口由正增长向负增长转化,所以2021年总人口数量达到峰值,B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之前的6.0降至1990年的2.0左右,说明我国这些年来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B正确;总和生育率下降只能说明生育妇女生的子女数量减少,不能说明人口为负增长,A错误;总和生育率下降只能说明生育妇女生的子女数量减少,不能反映老年人口的占比与劳动力数量的占比(人口红利指劳动力占比高),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根据总和生育率的概念可知总和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可能导致自然增长率下降,①正确;死亡率下降可能导致自然增长率上升,②错误;人口迁移率对我国的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③错误;死亡率上升可能导致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计算方法:出生率=“出生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乘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
现代商业街区是政府对城市原有的工业区、传统商业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形成的专业街区。西安现代商业化街区形成了五大组团,多集中分布在二环线以内,形成了休闲服务类、家居建材类、服装批发类、轻工业品等不同的组团。图示意西安二环内主要现代商业街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I、V对应的商业街区类型依次为( )
A. 家居建材、休闲服务B. 服装批发、休闲服务
C. 水果批发、家电销售D. 休闲服务、家居建材
19. IV组团商业街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轴线的北侧,南侧稀少主要受制于( )
A. 地租价格B. 城市规划C. 交通条件D. 人口数量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I组团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地租价格高,交通便利,多分布占地面积小、付租能力强的零售商业类型,休闲服务比较适合在中心区布局,水果、服装批发等适宜布局在城市外缘。V组团位于郊区,对内、对外交通便捷,适合布局占地广的家居建材,D正确,ABC错。故选D。
【19题详解】
由材料“现代商业街区是政府对城市原有的工业区、传统商业区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形成的专业街区”可知,IV组团商业街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轴的北侧,主要受城市早期规划影响,在早期用地基础上改造而形成新的商业街区,B正确;主轴线南、北两侧的地租价格、交通条件和人口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排除ACD。故选B。
【点睛】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隧道是交通线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节点。长距离、高埋深隧道工程面临高温热害问题。图示意我国某高原地区的一条高埋深、高地温隧道,隧道全长约8km隧道热害影响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隧道最可能位于( )
A. 新疆B. 吉林C. 四川D. 贵州
21. 该隧道内热害最严重的地点位于( )
A. ab段B. bc段C. cd段D. de段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海拔可知,该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说明其位于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选项中只有四川省西部位于第一级阶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越往地下深处地温越高,即等地温线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埋藏越深,地温越高,隧道内铁路线在通过cd段时隧道埋藏深度最大,最接近底层等地温线,故cd段隧道热害最为严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川藏铁路是中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穿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温热害也是川藏铁路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和矿产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判断图中乙阴影区的主体功能区类型,及其划分依据是( )
A. 重点开发区金矿资源丰富B. 限制开发区生态价值较高
C. 重点开发区水资源较丰富D. 优化开发区经济发展落后
23. 结合新疆的地理概况,推测新疆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方向( )
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财政支持
③加快新疆产业结构调整④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甲区主要位于天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应为重点开发区;乙处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较为丰富,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该地区的森林草原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由材料可知,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此地植被覆盖率高是河流的发源地,区域开发可导致生态的破坏,因此要限制其开发。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经济发展规划,①②错误;新疆应结合其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加快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促进经济的发展,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分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两个层面。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玛娃”是202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区台风季第2个被命名的台风,也是今年以来该洋区乃至北半球最强的热带气旋。2023年5月30日,据中央气象台监测,台风“玛娃”靠近台湾以东洋面,30日以后将逐渐转向,移速减慢,强度逐渐减弱。下图示意北京时间5月30日15时西北太平洋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
(1)分析图中海洋上甲锋面类型的形成原因。
(2)描述乙地区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3)结合热带海区海一气之间水热交换特点,说明其对台风形成的作用。
【答案】(1)受台风“玛娃”的吸引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引导,太平洋大量暖湿气流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相遇;冷、暖气流势力大致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形成准静止锋。
(2)天气状况: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风速小等。
理由: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在乙地区形成准静止锋,出现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锋面坡度小,云系和降水区宽广,降水强度小;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3)热带海区海洋水温高,通过长波辐射、蒸发、对流等多种热量传播方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多;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海洋给大气提供大量的热能和水汽,导致近洋面的上升气流强烈,大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台风的形成。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太平洋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为材料,涉及台风的形成、锋与天气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等。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锋面类型是准静止锋,形成原因是冷暖气流势力相当。暖气流来自海洋,受台风“玛娃”的吸引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引导,太平洋大量暖湿气流北上;来自高纬地区的北方冷气流南下,冷暖气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相遇,冷、暖气流势力大致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形成准静止锋。
【小问2详解】
乙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在乙地区形成准静止锋,移动缓慢,乙地天气状况为连续的阴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坡度小,云系和降水区宽广,降水强度小;读图可知,乙地区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因此乙地区天气状况为: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小、风速小等。
【小问3详解】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给者。热带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洋水温高,通过长波辐射、蒸发、对流等多种热量传播方式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热带地区海水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综上所述,热带海洋给大气提供大量的热能和水汽,导致近洋面的上升气流强烈,大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台风的形成。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充电难”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完善充电桩建设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全市累计保有量可达200万辆。充电桩数量将由现在的29万个增长到70万个。目前五环内商业区附近的公共充电桩快充(充电时长半小时左右)占比最高可达90%。图示意2019年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公共充电桩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分布。
(1)指出五环内、外公共电桩充电需求高峰的昼夜差异,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说明原因。
(2)分析五环内商业区附近的公共充电桩快充占比高的原因。
(3)说明北京市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五环内充电需求高峰期主要在白天,五环外充电需求高峰期主要在夜晚。 五环内多商业用地、行政用地等;五环外多住宅用地。
(2)商业区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大,充电需求高;快充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快充充电桩能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和空间使用效率;五环内用地紧张,可用于建设充电桩土地少;快充电桩建设成本高,商业区付租能力强。
(3)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扩大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19年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公共充电桩充电需求高峰时段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五环内公共充电桩充电需求高峰集中在14:00~18:00时段,主要在白天;五环外公共充电桩充电需求高峰集中在21:00~0:00时段,主要在夜晚。由材料可知,目前五环内多商业区、行政区等,五环外主要是居住用地,五环外的人们白天去五环内上班,在白天需要再商业区附近给电动汽车充电,夜晚下班回到五环外的住宅,在住宅附近的充电桩需要给电动汽车充电。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目前五环内商业区附近的公共充电桩快充(充电时长半小时左右)占比最高可达90%,主要是因为五环内的商业区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大,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高,需要设立更多的公共充电桩;快充充电时长半小时左右,充电速度快,充电时间短,可以加快出行效率;快充充电桩能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和空间使用效率;五环内用地紧张,可用于建设充电桩土地少,地价较高,快充电桩在商业区付租能力强。
小问3详解】
北京充电桩建设为电动汽车提供了便捷的基础设施,吸引市民选择购买电动汽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有助于扩大电动汽车生产规模,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趋势,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北京市积极推进充电桩建设,有利于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木材。2002年起,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速生桉树(3-5年便可成材砍伐),目前广西桉树以占全国不足2%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为获得更大经济效益,桉农高密度种植桉树,导致林内生物多样性衰退。下图为桉树林景观图。
(1)从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角度,分析广西引种桉树的意义。
(2)分析高密度种植桉树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自然原因。
(3)为保证桉树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林内土地利用的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答案】(1)广西引种的桉树为速生桉,成材周期短,成材快;可增加我国木材供给,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降低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同时,间接保护其他地区林地免遭采伐,增加我国木材储备。
(2)人工桉树林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林下(郁闭度大)光照条件差,共他植被难以进行光合作用;耗水量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其他植被难以生长;耗肥量大,造成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其他植被难以生长。
(3)通过适当减小种植密度等措施,减小土地利用强度;通过合理施用化肥,种植绿肥等措施,恢复土地肥力;通过多树种混种,培育林下作物等措施,丰富林内垂直结构,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广西大规模种植桉树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发展、生态问题、土地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速生桉树(3-5年便可成材砍伐),目前广西桉树以占全国不足2%的森林面积,贡献了全国30%以上的木材产量“可知,桉树生长速度快,成才快。我国的木材消费量巨大,大量依赖进口,所以种植桉树可以满足对于木材的需求,减少对进口木材的依赖,还能保护其他林地。
【小问2详解】
抓住关键词“高密度”和“自然原因”,再结合桉树的种植条件不难得出答案。桉树植株高大,会遮挡太阳光照,导致其他植物采光差;桉树是高耗肥植物,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导致土壤养分过度消耗,使得其他植物难以生长;桉树耗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小问3详解】
题目强调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且从“林内土地”回答,即当地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低密种植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混种林下作物即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中学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中学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米,269269角度提出可行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中学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姜堰中学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米,269269角度提出可行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姜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姜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