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戴维斯科考站(下图)的一名队员因健康原因需紧急撤离,在中美两国科考队的援助下,该队员搭乘飞机干当地时间12月24日正午时分抵达霍巴特进行治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戴维斯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 )
A. 东南B. 东北C. 西南D. 西北
2. 该队员抵达霍巴特时,国际标准时间约为( )
A. 12月24日2时B. 12月24日10时C. 12月24日14时D. 12月24日22时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南极附近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西向东,戴维斯站地理坐标大约为(75°E,69°S),据所学知识,北京地理坐标大约为(116°E,40°N),戴维斯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故 C 选项正确, ABD 选项错误。故选C 。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飞机于当地时间12月24日正午时分抵达霍巴特,据图可知,霍巴特的经度大约为150° E ,位于东10区,即此时东10区区时为12时,东10区与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区时)差为10小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出国际标准时间为12月24日(12-10)=2时,故 A 选项正确, BCD 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区时指的是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时间,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太阳位置有很大变化。2017年二十四节气每个对应日期的9点,某摄影爱好者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栋高楼上,从朝东的窗口以相同位置拍摄太阳。一年下来,他将拍摄的24个太阳叠加,全部位点呈现为倾斜的“8”字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摄影师在夏至日9点拍摄太阳时,太阳所处的方位是( )
A. 东北B. 正东C. 东南D. 正南
4. 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的是( )
A. 立夏B. 白露C. 立冬D. 小寒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的升落轨迹为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9点是太阳的位置为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是昼夜长短差异最大,也即夏至或冬至时昼夜长短差别最大,选项中四个节气,与两至点最接近的是小寒,因此,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是小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日出方位和二十四节气,日出方位要记住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轨迹,通过轨迹判断太阳的方位。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有关,解题时最好画出太阳的直射曲线,进行推断。
2014年2月13日印尼东爪哇省克卢德火山大规模喷发,火山喷发的声音传至200km以外,火山灰一直升到28km的高空,并飘至邻近的中爪哇省、西爪哇省和日惹特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爪哇岛位于( )
A.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南信风带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西风带
6.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B. 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D.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5. A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据图中爪哇岛的纬度位置,位于赤道附近的南半球,所以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应是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火山灰云团会增强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因此气温会降低,A、B错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夜晚温度升高,昼夜温差减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中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因此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云层越厚大气的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不会降的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区的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①点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北风
8. ③点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
A. 晴朗B. 阴雨C. 高温高压D. 低温高压
【答案】7. C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气压值可知,①点气压较低,位于高空,高空的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偏转90度,平行于等压线,结合气压高低分布和南半球向左偏转90度,①点的风向为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③点高空气压值与高空同一水平面相比较高,为高压中心,对应地面气压值与地面同一水平面相比较低,应为低压中心,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显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单一气团带来晴朗天气,高压带来晴朗天气,气旋和锋面都带来降水天气。
2021年1月5-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菏泽市有寒潮过境,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低气温,对全市农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下表是该时段菏泽市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据表推测强冷空气到达菏泽市的时间是( )
A. 1月5日上午B. 1月6日傍晚C. 1月7日傍晚D. 1月8日下午
10. 该寒潮天气对菏泽市农业影响最大的是( )
A. 冻害B. 大风C. 暴雪D. 冻雨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强冷空气到达某地时,该地气温会明显下降。无法根据1月5日的日最高气温判断出5日上午菏泽市是否大幅度降温,故A选项错误;1月6日到7日菏泽市气温下降剧烈,且1月6日白天是晴天,可推测出强冷空气到达菏泽市的时间可能为1月6日傍晚,故B选项正确;1月7日到8日菏泽市的气温上升,所以推测出1月7日傍晚不是强冷空气到达菏泽市的时间,故C选项错误;无法根据1月8日的日最高气温判断出8日下午菏泽市是否大幅度降温,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寒潮(属于冷锋)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某地受寒潮影响可能会出现剧烈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没有形成降水,风力没有明显增加,所以该寒潮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冻害,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过境前——温暖、天气晴朗;过境时——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降温、气压升高。寒潮来临的影响:降温、大风、雨雪天气。冻雨(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指雨水与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2013年4月26日开通的“蓉欧快铁”(现改称“中欧班列”)东起我国成都,途经哈萨克斯坦等国,抵达波兰罗兹。货物到达罗兹后,再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下图示意“蓉欧快铁”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罗兹成为货物中转站,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装卸成本低廉B. 地理位置优越C. 检验技术先进D. 交通运输便捷
12. 2021年6月25日10:00从成都出发的班列266小时后到达罗兹(51.72°N,19.4°E)时,当地时间是( )
A. 7月5日5:00B. 7月5日19:00C. 7月6日5:00D. 7月6日19:00
【答案】11. B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货物到达罗兹后,再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结合图中罗兹的位置可知,罗兹地理位置优越,可快速将货物从该地分拨至欧洲各地,B正确;装卸成本以及检验技术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图示信息更多的是体现了该地在欧洲适中的地理位置,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相对也应该较便捷,但不是图示信息主要体现的内容,排除D。故选B。
【12题详解】
出发时的北京时间为6月25日10:00,罗兹地处东1区,此时区时为6月25日03:00,运行266小时,即11天2小时,所以到达的当地时间应为7月6日5:00,故选C。
【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的干扰选项较多,解题中要注意材料信息“货物到达罗兹后,再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结合罗兹在欧洲的地理位置选出B选项。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楼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乙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冬季卧室采光条件最好的是( )
A. 北京北卧室B. 福州南卧室C. 北京南卧室D. 福州北卧室
14.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甲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 增加北侧楼房的高度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北京和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方为向阳面,因此南卧室的采光条件较北卧室好,A、D错误。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小,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长,福州纬度较北京低,卧室采光条件更好,C错误、B正确,故本题选B。
【14题详解】
北京纬度较福州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考虑采光条件,应尽量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故应降低南楼高度,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对采光不起任何作用,增加北侧楼房的高度,对于北侧楼房的低层采光不起任何作用,C正确、A、D错误。根据图示,南北楼均靠近道路,若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北楼受南楼遮挡阳光的时间更长,B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北半球楼间距需要根据当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时形成的南楼最长影子长度来确定。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2020年2月,南极 “高温”天气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5日异常温暖的天气降临南极半岛,8日长城站测得异常高温8.7℃,9日巴西科学家宣布西摩岛高温20.75℃(未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核实确认),高温一直持续到13日结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2020年南极“高温”天气期间,长城站附近( )
A. 出现极昼现象B. 正午太阳位于正北C. 盛行东北风D. 企鹅集聚避寒
16. 该段“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 受较低纬度气压中心影响,西风带波动B. 澳大利亚火灾产生的颗粒物飘入影响
C.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 暖流的增温作用明显
17. 巴西科学家在西摩岛测得温度值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A. 局部上升气流导致增温B. 观测仪器离地面过高
C. 地面大面积岩石裸露D. 纬度偏高
【答案】15. B 16. A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长城站位于极圈外,不存在极昼现象,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长城站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B正确;长城站附近盛行东南风,C错误;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西风带可以带来低纬度的暖热气流,澳大利亚火灾一般发生在7月份,不是2月份,B错;全球气候变暖是整体性的,不是局部,所以C错;该地区有寒流,没有暖流,D错;综上分析,A正确;故选A。
【17题详解】
西摩岛纬度偏低,D错;与观测仪器离地面的距离关系较小,B错;该地区气候严寒,上升气流小,所以A错;该地区地面大面积岩石裸露,吸热少,气候寒冷,所以C正确;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30019时51分,地处爱琴海区域的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37.89°N,26.82°E,如图)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爱琴海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B. 地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C.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19. 该区域( )
A.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B. 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C. 遍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葡萄园广布,品质优良
【答案】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推出,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而爱琴海地区刚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A错误,B正确。爱琴海周边地区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分别是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在地中海地区碰撞挤压,是消亡边界,D错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红海及约旦裂谷一带张裂分离,是生长边界,C错误。故B正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属于地中海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A错误。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B错误。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因此葡萄园广布,品质优良。故D选项正确。
【点睛】地中海气候是由盛行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其中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08,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
A. 东一西B. 南一北
C. 东北一西南D. 西北一东南
21.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下列的
A. 3月19日B. 6月19日C. 9月19日D. 12月19日
22. 成都蜀都大道“悬日”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期间
A. 地球沿黄道向东移动大约4°B. 太阳直射点向东移动大约4°
C. 地球向东自转大约4°D. 太阳高度升高大约4°
【答案】20. D 21. B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2019年12月19日成都正值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北京时间8:08能够看到太阳悬挂在蜀都大道的正上方,说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3月19日和9月19日,太阳基本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A、C错误。若天气晴朗,12月19日,还能够看到“悬日”现象,但仅有一次;6月19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其运动轨迹经东南天空和西北天空,故而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应为6月19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大约每日前进1°,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西移动大约4°,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每15分钟约4°,C正确。15分钟内太阳高度角升高不到4°,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2022年9月16日18时10分,广东肇庆(23°08′N,112°27′E)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观佛岛又迎来了“卧佛含丹”(太阳慢慢落入由岩山组成的“天然大卧佛”口中)的天文地理奇观(下图),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摄影爱好者拍该摄照片时,其相机镜头朝向( )
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24. 次日继续拍摄该奇观,拍摄地点应( )
A. 北移B. 南移C. 东移D. 西移
【答案】23. D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9月16日与9月23日非常接近,故太阳大致位于正西方向日落,此时为18时10分,太阳非常接近地平面,说明接近日落时刻,但未到达日落方位,故此时太阳应该位于西南方向,故镜头应朝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可以推测出,次日想要继续拍摄该奇观,需要在太阳高度与此时相同的时刻进行,与9月16日(今日)相比,9月17日(次日),昼长变短,日落提前,到达相同的太阳高度时,太阳所处的方位会比16日略偏南,根据太阳和卧佛的相对位置可判断,拍摄地点与16日相比应该略偏北,即北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同一地点不同日期而言,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在平面是相互平行的,如下图表示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25. 某年北半球冬至日,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华北平原上看到,一辆客车正沿着某直线公路驶向太阳所在的方向(如右图所示)。完成该公路( )
A. 为东西走向B. 一定是东南—西北走向
C. 为南北走向D. 可能是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太阳临近地平线,应是日出和日落时刻的太阳。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即图中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或西南方向,题意表明,“一辆客车正沿着某直线公路驶向太阳”,表明该公路走向与太阳光线平行,因此公路走向可能是东南—西北走向,或者东北—西南走向。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方位的判断:太阳直射赤道,即春秋二分日时,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 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地球公转至靠近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域是________。
(2)A地经度是________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A地当地日落时间是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4)此时B地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Ο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答案】(1) ①. 近日点 ②. 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
(2) ①. 180° ②. 8 ③. 20
(3) ①. (60°E,20°S) ②. 16:00
(4) ①. 0° ②. 47° ③. 40°
【解析】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地球日期的划分,地方时的计算,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与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自西向东,由白天过渡到夜晚的为昏线,由夜晚过渡到白天的为晨线。结合图中晨昏线分布可知,O点所在纬度以南出现极昼现象,70°S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S,太阳直射23.5°S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所以图示日期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每年1月初公转至近日点附近,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小问2详解】
O点位于夜半球的正中央,地方时为零点,属于自然日界线。所以A为国际日界线,经度为180°。A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图中晨昏线与赤道交点之间的间隔应为12小时,由此可确定A点的地方时应为20点,即日落时间为20点,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A地昼长为16小时,夜长为8小时。
【小问3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S。A为180°经线,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为30°,所以O为120°W,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与120°W经线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经度之和为180°,经度符号相反,所以太阳直射60°E。180°经线为20点,所以120°E地方时为16点,即北京时间为16:00。
【小问4详解】
B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A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90-(23.5°+23.5°),所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47°。O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70°-20°),即为40°。
【点睛】
2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资料一:喀斯特地貌景观与形态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侵蚀与沉积后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各异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地貌的记载有“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婉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1)图为三种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____(甲、乙、丙)与游记中描述的地貌景观最符合,游记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描述有____、____等。
(2)下列地貌由可溶性岩石经溶蚀后又重新沉淀而形成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 峰丛、溶沟B. 石钟乳、石笋C. 漏斗、溶洞D. 孤峰、洼地
资料二: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3)图中①、②、③示意喀斯特地貌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请按演变过程排序并说明理由。
资料三: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笔记: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造型奇特,多奇峰异洞,美学价值高,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很多地区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且很难恢复,石质荒漠化问题突出。由于大部分地区地表崎岖,多地下暗河、溶洞,修建铁路、公路过程需要建造大量桥梁隧道。
(4)阅读同学们的学习笔记,概括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 ①. 甲 ②. 形态 ③. 规模(地表植被) (2)B
(3)①-③-②;理由:随着水分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等作用,出现了溶洞、落水洞、峰丛等地貌,地势起伏加大;石灰岩地层越来越薄。
(4)地貌景观丰富,造型独特,可以发展旅游业;化石丰富,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修建道路施工难度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此处山小而峭”可知,其描述的是地上喀斯特峰林(峰丛)景观,甲图为地上喀斯特峰林(峰丛)景观,乙图为地下溶洞景观,丙图为喀斯特漏斗景观,故游记中描述的地貌景观与甲图最符合。由材料“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可知,游记描述了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态,由材料“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可知,游记描述了喀斯特地貌的规模和地表植被。
【小问2详解】
峰丛是化学溶蚀形成的,A错误;石钟乳、石笋都是化学沉积形成的,B正确;漏斗、溶洞都是化学溶蚀形成的,C错误;孤峰、洼地都是化学溶蚀形成的,D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当中,随着可溶性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作用加强,区域内石灰岩地层越来越薄,地势起伏越来越大,且逐渐出现溶洞、落水洞、峰丛、峰林等地貌,故其排序为①—③—②。
【小问4详解】
斯特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喀斯特地貌造型独特,多奇峰异洞,美学价值高”可知,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可以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由材料“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可以开展科学研究。由材料“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可知,该地区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农业发展受限。由材料“修建铁路、公路过程需要建造大量的桥梁隧道”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修建道路施工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常见的锢囚锋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两支冷锋相遇形成的锢囚锋。图示意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某年5月份一次锢囚锋控制下的天气形势。
(1)在下图中绘制甲—丙一线的锋面剖面示意图。
(2)简述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此次锢囚锋的形成过程。
【答案】(1) (2)冷空气从黄土高原南下时,由于秦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发生分流,一支流经四川盆地的冷空气在贵州西北部形成东移冷锋,一支从华北平原南下的冷空气,流经湖南后一部分回流至贵州北部,形成西移冷锋,两支冷锋在贵州东北部相遇形成锢囚锋。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某年5月份一次锢囚锋控制下的天气形势图为情境,设置两道小题,考查锋面剖面示意图与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此次锢囚锋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的信息可知,锢囚锋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把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形成的锋面,故东西两侧的为冷气团,中间为暖气团。东西两侧的冷气团形成相对运动,暖气团上升。
【小问2详解】
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此次锢囚锋形成过程主要从冷空气分流与相遇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冷空气分流的角度来说,冷空气从黄土高原南下,受到秦岭山脉的阻挡,所以冷空气发生了分流,一部分冷空气经四川盆地在贵州西北部地区形成东移的冷锋,另一部分冷空气从华北平原南下,流经湖南地区后,回流到贵州的北部地区,形成向西移动的冷锋,从冷空气相遇的角度来说,两支冷锋在贵州的东北部地区发生相遇,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所以云贵高原北部地区形成锢囚锋。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位于墨西哥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半岛东侧为加利福尼亚湾,湾长约1200千米,宽度90~210千米,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海湾盐度较高,达35%左右。
材料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及其附近区域图。
(1)说明虚线区域内半岛的地形特征。
(2)据图推测加利福尼亚湾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并说明推测的理由。
(3)分析加利福尼亚湾海水盐度高的原因。
【答案】(1)中部等高线数值高,两侧等高线数值低,说明该区域以山地为主,且中部海拔高,两侧海拔低;西南部等高线稀疏,说明西南坡平缓;东北部等高线密集,说明东北坡陡峭。
(2)海湾海域面积逐渐变小。理由: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海湾位于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处于板块消亡边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东移,使东部海湾缩小;海湾东部及北部河流注入,泥沙淤积,使海域面积逐渐变小。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沿岸河流少,淡水注入少;海湾较封闭,与外界交换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及其附近区域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海域面积变化、海水盐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等值线闭合,中部等高线数值高,为山地,两侧等高线数值低,沿海地区为平原,说明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西南部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东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加利福尼亚湾位于北美洲的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运动的影响,加利福尼亚半岛东移,使东部海湾缩小;海湾东部及北部陆地上有许多河流注入,河流携带泥沙在海岸淤积,使海域面积逐渐变小。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加利福尼亚湾位于回归线和30°N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气候干燥,河流汇入少;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盐度较高。日期
1月5日
1月6日
1月7日
1月8日
天气
晴
晴
多云
晴
日最高气温(C)
-2
-1
-9
-4
风向与风级
北风3级
西北风4级
西北风4级
西风3级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卷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拍摄时楼群位于小明的, 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图示季节, ⑤气候类型是, 下列气候类型成因和②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东北地区, ①, B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