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东北地区, ①, B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试卷说明:无标注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
1. 东北地区
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暑假进行国内的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东北大连大黑山,主要开展了“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1)图2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例举一项人类活动____导致环节②增加,环节①减少。
(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图2),土壤剖面中丙为____层。大黑山山麓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
(3)从气候、地形、生物累积量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4)东北地区农民常以秸秆还田的方式来保持黑土肥力,其原理是秸秆可以( )
A. 提高土壤温度B.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C. 增加农田地表径流D. 增加土壤矿物质
(5)下图为东北河流主要的三种补给类型,图中a、b、c补给类型分别是( )
A. 地下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B. 大气降水、湖泊水、冰川融水
C. 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D. 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6)图1多年冻土南界在甲处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图1中乙处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此处沼泽形成的原因。
【答案】1. ①. 地表径流 ②. 下渗 ③. 地下径流 ④. 植树造林
2. ①. 淋溶 ②. 落叶阔叶
3. 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降水量较小,淋溶作用较弱;该地区枯枝落叶较多,生物量多;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 B 5. C
6. 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
7.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形成的地理要素、土壤剖面分层、土壤肥力高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据图可知,①表示地表径流,②下渗③地下径流。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从而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
【小问2详解】
土壤的淋溶层位于土壤的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之间,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山麓地带性植被应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大连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其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小问3详解】
考查东北土壤肥沃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生物累积量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小,土壤的淋溶作用较弱;地形平坦,土壤的有机质不易流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植被覆盖率较高,秋冬季节枯枝落叶较多,生物量多。
【小问4详解】
以秸秆还田的方式来保持黑土肥力,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B正确;土壤温度主要受当地气候的影响,A错误;秸秆还田无法增加地表径流,C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与秸秆还田无关,D错误。故选B。
【小问5详解】
读图,图中a补给形式主要分布在夏季,补给量大,应是大气降水。b出现在春季,应是积雪融水。c补给形式常年存在,补给稳定,应是地下水。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故选C。
【小问6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弯曲。
【小问7详解】
考查沼泽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从地形上分析,该地地形平坦,不利于地表径流,排水不畅,地表积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地表水的蒸发;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冻土发育。
【点睛】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所以我国针叶林主要的地理分布区是大兴安岭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随着人类的开发和利用,黑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的耕种,消耗了土壤肥力;用养失调,过度开垦,森林等植被破坏严重,有机质来源减少;雨水和风力长期的侵蚀,风蚀化严重,使黑土退化。
2. 印度尼西亚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全国一半人口生活在爪哇岛上,其中首都雅加达人口超过1000万。雅加达虽然有大小15条河流流经市区,但城市的不透水面覆盖率高达90%,且污水处理率仅10%,总体水资源严重缺乏。
(1)印度尼西亚有众多旅游胜地。推测到该地度假最容易体验的项目包括( )(多项选择)
A. 雨林寻秘境B. 牧场观雪山C. 潜水赏珊瑚D. 火山探奇观
(2)如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 )
A 气候条件B. 土壤条件C. 生物条件D. 地质条件
(3)印度尼西亚所处自然带对应的物质流动示意图____(A①;B②;C③)。
(4)结合材料一,推测雅加达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5)按照要求绘图。
①用箭头画出正常年份沃克环流方向,并用图例标出云雨区。
②用箭头标出南太平洋表层洋流的方向,用标出渔场位置。
(6)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如图2所示时,意味着沃克环流____(A增强;B减弱),此时出现____(A厄尔尼诺:B拉尼娜)现象。例举一个此时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____。
(7)为缓解人口压力,有人认为应该对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原始丛林广布的岛屿进行大规模开发并移民,但也有人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担忧。请你谈谈森林被破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2. ACD 3. A
4. C 5. 岛屿面积小,缺少长河发育,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工业快速发展,河水污染严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季节性缺水;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6. 正常年份沃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云雨区如图所示;南太平洋表层洋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渔场位置在南美洲西海岸。
7. ①. B ②. A ③. 降水较正常年份减少,易出现干旱。
8.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破环(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为材料,涉及森林的作用、大气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热带地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A正确;该地纬度低,热带地区,无雪山分布,B错误;热带地区水温较高,利于珊瑚的生长发育,C正确;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正确。
【小问2详解】
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结合图例可知,低纬度养分在枯枝落叶中储存比重大,中纬度养分在土壤中储存比重大,高纬度在生物量中储存养分比重大,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纬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A正确。土壤、生物、地质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小,BCD错误。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热带地区,自然带为热带雨林;该地区雨水和热量充足,光合作用强,所以生物产量最大;图中显示③的生物量最大,C正确,AB错误。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全国一半人口生活在爪哇岛上,说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爪哇岛面积小,缺少长河发育,淡水储存空间条件差;污水处理率仅10%,说明工业快速发展,河水污染严重;据气候资料图可知,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季节性缺水。
【小问5详解】
“沃克环流圈”是指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西太平洋水温高,东太平洋水温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到达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构成的一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正常年份沃克环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所示;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云雨区如图所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表层洋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南美洲西部秘鲁近海,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吹走,下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强大的秘鲁寒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小问6详解】
据图可知,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较常年偏高,下沉气流减弱,沃克环流减弱,此时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赤道太平洋西岸上升流会减弱,降水较正常年份减少,易出现干旱。
【小问7详解】
考查森林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平衡,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的肥力下降;河流的含沙量增加。(合理即可)
【点睛】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 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通常这位“ 不速之客”在每年的3月以后, 随着南美洲西海岸水温逐渐变冷而随之消失。
3. 索马里半岛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图所示区域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1“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和图2“索马里半岛附近水温图”。
(1)据图1分析我国某货船自印度洋驶入红海过程中船舶吃水深度变____(填字母:A深、B浅)。
(2)图1中夏季控制甲地的气压名称是____,其成因为____。
(3)图2中洋流按性质分类为____,分析该洋流的成因____。
(4)受图2洋流影响,索马里半岛附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 海雾弥漫,大气能见度低B. 饵料增多,渔业资源增多
C. 降水增加,沿岸森林茂密D. 冰川融化,河流进入汛期
(5)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
A.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B. 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 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D. 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6)索科特拉岛曾经与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大多植物有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推断,与该岛的气候特征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7)图3中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渔场,分析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____。
【答案】3. B 4. ①. 印度低压 ②.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低压中心位置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在甲地形成印度低压。
5. ①. 寒流 ②. 夏季该地为西南季风,离岸风导致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水温较同纬度海区低,进而形成寒流。 6. AB
7. D 8. A
9. ①. 北海道渔场 ②. 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寒暖流交汇产生“水障”,鱼群被“拦截”,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材料,涉及洋流的分布、渔场的形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时海水的盐度变大,密度变大,海水的浮力变大,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夏季控制甲地气压名称是印度低压。按照热力环流原理,陆地气温高的地方会形成一个热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时,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热低压;低压中心位置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所以在印度附近形成印度低压。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2中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按照洋流的性质分类是寒流。夏季,该海区受西南季风控制,西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离岸风导该海域表层海水离岸,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了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导致水温较同纬度海区低,进而形成寒流。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2洋流为索马里寒流。受寒流影响,近地面气温较低,容易形成海雾,能见度降低,A正确;西南季风导致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营养盐类丰富,饵料多增加,渔业资源增多,B正确;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减少,C错误;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无冰川分布,D错误。
【小问5详解】
根据板块分布可知,索马里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且位于生长边界一侧,故百万年后可能与非洲大陆分离,D正确,C错误;海水侵蚀和河流侵蚀都与题干无关,AB错误。故选D项。
【小问6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岛上大多植物有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说明该地气候特征高温干燥;结合选项可知,A为热带沙漠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热带草原气候,故A项正确。
【小问7详解】
据图可知,①、②洋流交汇处位于日本的北海道海区,形成的渔场为北海道渔场。该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来往的鱼群被“拦截”下来,渔业资源丰富,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点睛】洋流也称洋面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是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洋流在中国海域主要分布有日本暖流、台湾暖流和东南沿岸流。
4. 渤海
材料一:渤海三湾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组成,是我国经济鱼虾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素有“鱼虾摇篮”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渤海海域赤潮发生的频次逐年上升。下图1示意“渤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和图2示意“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
材料二:江淮气旋通常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冷暖气团的相遇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下图为某月农历十五“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1)环渤海地区为了解赤潮发生范围,可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2)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 重金属盐B. 氮、磷营养物C. 固体废弃物D. 泄漏的石油
(3)结合图1分析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4)结合图2分析,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 MB. TC. SD. Q
(5)根据材料二选出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 )
A. 冬季和初春B. 春季和初夏C. 夏季和初秋D. 秋季和初冬
(6)请用正确的图例在合适的位置标注出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对应的冷锋和暖锋。
(7)结合材料二,从发生日期、气旋移动方向、海域形状等角度分析渤海海域风暴潮严重的原因。
(8)为削弱风暴在岸边的风速,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修建海堤B. 撤离沿岸人员C. 种植海岸防护林D. 扩大海水淡化工程
(9)有人认为“渤海将会被黄河淤填成湖泊”。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4. RS 5. B
6. 注入渤海的河流的径流较小;冬季气温偏低,海水蒸发较少,海水含盐类物质比重小,海水盐度相对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环抱渤海,渤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其它海域水体交换不畅,加上辽河、黄河、滦河淡水汇入起到稀释作用,导致表层海水盐度低。
7. D 8. B
9. 北半球,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为冷气团,冷气团流向暖气团形成冷锋;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为暖气团,暖气团流向冷气团形成暖锋。如图所示:
10. 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使渤海海域的风向为向岸风,从而加大风暴潮的势力;渤海湾位于低压中心北缘,等压线密集,偏东风强劲;渤海湾海域开口朝东,大量海水涌入,潮位暴涨。
11. C 12. 观点一:不赞同。理由: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泥沙含量会大大降低,使河口地区来水来沙减少;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下游流量可能呈减少趋势,输沙能力下降,河口地区入海径流减弱,海岸侵蚀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会不断上升;渤海海底一直呈下降趋势。观点二:赞同。理由:黄河含沙量大,河口处水流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黄河调水调沙也将大量泥沙送入河口。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淮气旋、风暴潮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气旋的形成、风暴潮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富含氮、磷的工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排到近海,使水体富营养化,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引发赤潮,B正确,ACD错误。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注入渤海的河流的径流较小;冬季气温较低,海水蒸发较少,海水含盐类物质比重小,海水盐度相对低;从形态上看,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环抱渤海,渤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其它海域水体交换不畅,加上辽河、黄河、滦河淡水汇入起到稀释作用,导致表层海水盐度低。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波浪能流密度分别为,M为0~0.4,T为0.4~0.8,S为0.4~0.8,Q为0.8~1.2;波浪能流密度越大,越利于发电;波浪能流密度越小,越不利于发电,根据数值可以确定D正确,ABC错误。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江淮气旋形成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A、D错误;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B正确;7~8月份,当地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降水少,C错误。故选B项。
【小问6详解】
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北半球,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为冷气团,冷气团流向暖气团形成冷锋;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为暖气团,暖气团流向冷气团形成暖锋。如图所示:
【小问7详解】
考查风暴潮严重的成因。从发生日期、气旋移动方向、海域状况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图上可以看出,江淮气旋移动方向是自南向北,这样就会使渤海海域的风向为向岸风,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也会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助推风暴潮的势力;在结合图示信息,渤海湾的半封闭,外大内小的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聚集,从而加大风暴潮的势力。
【小问8详解】
削弱风暴在岸边的风速,生物措施可以种植海岸防护林,C正确;修建海堤、撤离沿岸人员和扩大海水淡化工程都无法削弱风暴在岸边的风速,ABD错误。故选C项。
【小问9详解】
观点一:不赞同。“渤海将会被黄河淤填成湖泊”主要从泥沙沉积减少、海洋蚀退加强、海底地壳下降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泥沙含量会大大降低,使河口地区来水来沙减少,泥沙淤积减少;黄河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下游流量可能呈减少趋势,输沙能力下降,河口地区入海径流减弱,海岸侵蚀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渤海海底一直呈下降趋势。观点二:赞同。“渤海将会被黄河淤填成湖泊”主要从泥沙沉积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含沙量大,河口处水流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黄河调水调沙也将大量泥沙送入河口;随着泥沙沉积,渤海未来可能会被黄河淤填成湖泊。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 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6—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9月份:夏季风南退,雨带开始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题(等级班)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你秃了,许昌人笑了,区域差异与发展,从“一煤独大”到“徐州智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