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同步练习+单元测试AB卷(原卷版+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单元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单元测试课时作业,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1.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光发生折射而让车漆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发散从而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2.关于虚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头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低头看到湖里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成的虚像
D.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虚像
3.校园内外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三棱镜
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5.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 )
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
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
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B.若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8.将凸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完成如图甲所示的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清晰的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f为焦距),经查阅资料发现,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物距u=1.5f,烛焰成清晰的实像时,放大率n=2
②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的最小值为2f
③经分析,图中a的值为3f
④当烛焰成清晰实像时,在凸透镜前面放一个凹透镜,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放大率n变小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关于针孔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针孔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针孔照相机的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C.改变针孔照相机小孔的形状可以改变像的形状
D.改变针孔到蜡烛的距离可以改变像的大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将变大
C.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可能成等大的实像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11.如图所示,是心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2.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入度数合适的近视镜片,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是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14.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倒立、 (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镜头应往 (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5.小秋在教室里调节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此时贴有卡通头像的胶片通过凸透镜后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为了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16.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王亚平通过舷窗看到的太空星星非常明亮,不会“眨眼”。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是由于光发生了 现象。时隔8年,太空课堂再次开讲,王亚平在空间站做的水球可以看作凸透镜,如图是水球没注入空气之前的情景,它的成像原理与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相同。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需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若将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将蜡烛置于35cm刻度处,向 移动光屏(选填“左”或“右”),能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1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当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可以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20.有些同学因为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了近视眼。如图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1.现有一枚透镜,透镜类型未知,如图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则该透镜是 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2.如图甲所示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直播上课的场景,老师的电脑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乙所示,有区间“AO”“BA”或“CB”,直播老师应坐在 区间上,经凸透镜就能成清晰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影像。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2小题,共计4分):
23.如图所示,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24.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5小题,共计40分):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cm以外
(4)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 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5)实验中,李萌同学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一个烛焰完整的像;
(6)蜡烛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乔乔同学发现蜡烛的像在 移动,为使成像在光屏中央,她应该 调整光屏(均选填“向上”或“向下”)。
26.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他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1),然后将该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回答题目。
(1)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
A.10cm C.11cm
(2)在以下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3)在图2中,小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应该 。
A.蜡烛和凸透镜都不动,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70cm﹣80cm之间
B.蜡烛和凸透镜都不动,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60cm﹣70cm之间
C.光屏和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10cm﹣20cm之间
D.光屏和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20cm﹣30cm之间
(4)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80cm处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接着小明又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光屏移动至光具座上65cm处,要使光屏上再次能成清晰的像,则他应该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 。
A.10cm处 B.20cm处 C.30cm处 D.40cm处
(6)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10cm﹣20cm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将凸透镜的的上半部分遮住,则此时光屏上的像的特点是 。
A.只有下半部分的像 B.没有像
C.只有上半部分的像 D.能成一个比原来稍暗的像
(7)如图3所示,小明将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中,当物距较小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到像,除了成虚像外,还有可能是 。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图丙所示,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下调 ③透镜下调
(5)为了克服蜡烛燃烧变短带来的问题,小虎从网上购买了利用LED灯做成的F光源进行实验,将F光源放在10cm刻度线处时,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所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 。
(6)经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u+1v=1f表示。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vu请你结合公式,图乙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时,光屏应移至 cm刻度线处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的放大率是 。
28.小田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使它们在 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若实验中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完整的像。
(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或“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4”)。
(5)如图丁所示是小田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与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29.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5)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总计
题数
12
10
2
5
29小题
分数
36
20
4
40
100分
得分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A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1.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光发生折射而让车漆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发散从而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答案】B
【解析】解: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选:B。
2.关于虚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头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低头看到湖里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成的虚像
D.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虚像
【答案】C
【解析】解:A.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B.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后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是凸透镜,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文字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C。
3.校园内外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三棱镜
【答案】A
【解析】解: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拍摄校园内的景物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4.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答案】A
【解析】解:A、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故A正确;
B、天文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D
【解析】解:甲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丙图是远视眼的矫正示意图;
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示意图。
故选:D。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 )
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
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
【答案】B
【解析】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18cm>2f﹣﹣﹣﹣①
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2f>16cm>f﹣﹣﹣﹣②
联立①②解得:9cm>f>8cm,
当u3=10cm时,则2f>10cm>f,所以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B.若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答案】C
【解析】解:A、若蜡烛燃烧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A错误;
B、若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B错误;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可知,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当u=v=2f时,才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移动过程中,物距和像距的和大于4f,所以光屏上不能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8.将凸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完成如图甲所示的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清晰的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f为焦距),经查阅资料发现,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物距u=1.5f,烛焰成清晰的实像时,放大率n=2
②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的最小值为2f
③经分析,图中a的值为3f
④当烛焰成清晰实像时,在凸透镜前面放一个凹透镜,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放大率n变小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解:①由图乙可求知,当物距u=1.5f时,像距v=L﹣u=4.5f﹣1.5f=3f,则放大率n=vu=3f1.5f=2f,故①正确;
②分析图乙可知移动蜡烛每次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与光屏的间距的最小值4f,故②错误;
③因为当物距u=1.5f时,像距v=L﹣u=4.5f﹣1.5f=3f,又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u=3f时,v=1.5f,此时L=u+v=3f+1.5f=4.5f,则图中a为3f,故③正确;
④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线的会聚,所以需要将光屏右移,像距v变大,此时放大率n变大,故④错误。
故选:B。
9.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关于针孔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针孔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针孔照相机的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C.改变针孔照相机小孔的形状可以改变像的形状
D.改变针孔到蜡烛的距离可以改变像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解:A、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故B正确;
C、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改变,像的大小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将变大
C.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可能成等大的实像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答案】C
【解析】解:A.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u=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u=30cm>2f,所以f<15cm,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将变小,故B错误;
C.凸透镜焦距f<15cm,如果焦距是10cm,当物距为20cm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能通过上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通过透镜的光线变少了,所以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是心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逐渐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如图乙所示,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入度数合适的近视镜片,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故A正确;
B、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的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入度数合适的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是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答案】乙;会聚。
【解析】解: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甲是凹透镜。
从图知,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乙是凸透镜。
故答案为:乙;会聚。
14.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倒立、 (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镜头应往 (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答案】缩小;前伸。
【解析】解:摄像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像距更大,所以镜头应该前伸一些。
故答案为:缩小;前伸。
15.小秋在教室里调节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此时贴有卡通头像的胶片通过凸透镜后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为了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放大;下。
【解析】解:投影仪在屏幕上出现清晰的画面时,凸透镜后成放大的像;为了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下。
16.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王亚平通过舷窗看到的太空星星非常明亮,不会“眨眼”。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是由于光发生了 现象。时隔8年,太空课堂再次开讲,王亚平在空间站做的水球可以看作凸透镜,如图是水球没注入空气之前的情景,它的成像原理与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相同。
【答案】光的折射;照相机。
【解析】解:星星发出的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由于空气不断流动,导致折射光线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看到的星星会“眨眼”;
如图是水球没注入空气之前的情景,透过水球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则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照相机。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需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左;倒立。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处于2倍焦距外的位置,当蜡烛移动到20cm处时,此时的物距为30cm,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所成像的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左;倒立。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若将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将蜡烛置于35cm刻度处,向 移动光屏(选填“左”或“右”),能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缩小;右。
【解析】解:由图可知,此u=v=2f=20cm,所以f=10cm;
若将蜡烛置于20cm刻度处,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置于3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需要右移。
故答案为:缩小;右。
1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当拿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可以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凹透镜;靠近。
【解析】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即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凹透镜;靠近。
20.有些同学因为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了近视眼。如图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戴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答案】甲;凹。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故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示意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使光线发散一些。
故答案为:甲;凹。
21.现有一枚透镜,透镜类型未知,如图所示是不同方向的入射光束分别穿过透镜时的光路图,则该透镜是 透镜,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凹;近视眼。
【解析】解:由图可知,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趋势相比较,更远离主光轴,该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凹;近视眼。
22.如图甲所示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直播上课的场景,老师的电脑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乙所示,有区间“AO”“BA”或“CB”,直播老师应坐在 区间上,经凸透镜就能成清晰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影像。
【答案】CB;倒立。
【解析】解: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直播老师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大于二倍焦距的条件,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由图可知直播老师应坐在CB区间上。
故答案为:CB;倒立。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2小题,共计4分):
23.如图所示,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4.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5小题,共计40分):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cm以外
(4)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 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5)实验中,李萌同学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一个烛焰完整的像;
(6)蜡烛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乔乔同学发现蜡烛的像在 移动,为使成像在光屏中央,她应该 调整光屏(均选填“向上”或“向下”)。
【答案】15.0;右;B;投影仪;能;向上;向上。
【解析】解:(1)图中物距等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由图可知:
u=50.0cm﹣20.0cm=30.0cm;
v=80.0cm﹣50.0cm=30.0cm;
即:u=v=2f=30.0cm;
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0cm;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对光线起到了推迟会聚的作用,此时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在50.0cm处,应将光屏移至65.0~80.0cm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AC错误,B正确;
故选:B;
(4)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50.0cm﹣30.0cm=20.0cm;
即蜡烛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常见的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5)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烛焰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其它部分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烛焰的像,但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6)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经过一段时间的燃烧,蜡烛变短,烛焰向下移动,由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成像在光屏中央,将光屏向上调整。
故答案为:15.0;右;B;投影仪;能;向上;向上。
26.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他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1),然后将该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回答题目。
(1)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
A.10cm C.11cm
(2)在以下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3)在图2中,小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他应该 。
A.蜡烛和凸透镜都不动,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70cm﹣80cm之间
B.蜡烛和凸透镜都不动,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60cm﹣70cm之间
C.光屏和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10cm﹣20cm之间
D.光屏和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20cm﹣30cm之间
(4)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80cm处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接着小明又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光屏移动至光具座上65cm处,要使光屏上再次能成清晰的像,则他应该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 。
A.10cm处 B.20cm处 C.30cm处 D.40cm处
(6)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10cm﹣20cm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将凸透镜的的上半部分遮住,则此时光屏上的像的特点是 。
A.只有下半部分的像 B.没有像
C.只有上半部分的像 D.能成一个比原来稍暗的像
(7)如图3所示,小明将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答案】(1)B; (2)A;(3)B; (4)C;(5)B;(6)D;(7)C。
【解析】解:(1)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0.0cm﹣30.0cm=10.0cm;
(2)由(1)知凸透镜的焦距f=11.0cm,能够在光屏上成像,物距u>f,再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判断A正确;
(3)①由图知,当蜡烛和凸透镜都不动,此时u=5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应满足:2f>v>f,即20cm>v>10cm,所以需要移动光屏至光具座上60cm﹣70cm之间,故A错误,B正确;
②由图知,当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此时v=50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应满足:2f>u>f,故C、D错误;
故选:B。
(4)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35cm处,此时物距u=50.0cm﹣35.0cm=15.0cm,即2f>15.0>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C;
(5)小明又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光屏移动至光具座上65cm处,此时像距v=65.0cm﹣50.0cm=15.0cm,利用公式1u+1v=1f代入数据计算可得u=30cm,则他应该将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20cm处,故B正确;
(6)蜡烛移动至光具座上10cm﹣20cm之间,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然后将凸透镜的的上半部分遮住,仍有光线透过透镜成像,只是透过的光线减少,成像变暗,故选:D;
(7)小明将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9cm处的过程中,此时物距u>f,成实像。从49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此时物距u<f,成虚像。故选:C。
故答案为:(1)B; (2)A;(3)B; (4)C;(5)B;(6)D;(7)C。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中,当物距较小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到像,除了成虚像外,还有可能是 。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图丙所示,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下调 ③透镜下调
(5)为了克服蜡烛燃烧变短带来的问题,小虎从网上购买了利用LED灯做成的F光源进行实验,将F光源放在10cm刻度线处时,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所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 。
(6)经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u+1v=1f表示。物理学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即m=vu请你结合公式,图乙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时,光屏应移至 cm刻度线处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的放大率是 。
【答案】(1)会聚;10.0;(2)实;投影仪;(3)可能像距过大,像的位置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4)③;(5)B;(6)60;1。
【解析】解:(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故凸透镜焦距是10.0cm;
(2)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实验中,当物距较小时,像距很大,可能像距过大,像的位置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
(4)如图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③;
(5)将F光源放在1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
(6)由1u+1v=1f可得120cm+1v=110cm,解得v=20cm,光屏应移至60cm刻度处;放大率m=vu=20cm20cm=1。
故答案为:(1)会聚;10.0;(2)实;投影仪;(3)可能像距过大,像的位置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4)③;(5)B;(6)60;1。
28.小田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使它们在 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若实验中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完整的像。
(4)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或“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4”)。
(5)如图丁所示是小田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与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答案】(1)同一高度;(2)放大;40;(3)能;(4)B;4;(5)变大;大于;小于。
【解析】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心,通常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故答案为:同一高度。
(2)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15厘米,像距30厘米,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30厘米,这时候凸透镜移动至40厘米处,又像距15厘米,像距小于物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放大、40;
(3)实验中用手遮住凸透镜的一半,物体上任一点光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答案为:能。
(4)因为根据题干条件,当物距为15厘米,能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f<u<2f,故:7.5cm<f<15cm,所以当物距为6cm时,只能够成虚像,不能够在光屏上成像。故答案为:B、4;
(5)如图丁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
当u>2f时(即u>20cm),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得越来越慢,则该过程中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即10cm<u<20cm),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得越来越快,则该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40;(3)能;(4)B;4;(5)变大;大于;小于。
29.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5)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1)10.0;(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幻灯机);
(3)不能;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会呈现在110cm刻度外,光具座不够长,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4)靠近;远离;(5)远离。
【解析】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1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40.0cm﹣3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则物距大于2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
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物距为3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会呈现在110cm刻度外,光具座不够长,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所以不能在光屛上呈现清晰的像。
(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幻灯机);
(3)不能;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会呈现在110cm刻度外,光具座不够长,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4)靠近;远离;(5)远离。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总计
题数
12
10
2
5
29小题
分数
36
20
4
40
100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